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转变之我见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转变之我见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是一门基础科学方法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文献组织和信息交流的基本规律,能够掌握文献信息查找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增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目的。所以,《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也趋向于互联网检索和对电子资源的检索,及对所收集信息的整理和利用。通过《E817C学习、课程与评估》的学习,我认为个人要不断改变《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实践,必须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切实下工夫。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转变之我见

郑 敏[1]

《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是一门基础科学方法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文献组织和信息交流的基本规律,能够掌握文献信息查找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增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情境式学习的观点来教授此门课程,在课程中注重构建社群,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提高检索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在授课过程中所设计的两个教学活动为例。由于信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印刷型文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电子型文献所取代,并且海量的信息也由互联网所传递。所以,《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也趋向于互联网检索和对电子资源的检索,及对所收集信息的整理和利用。鉴于此,我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分别是《互联网检索和电子资源检索》和《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

一、活动一:《互联网检索和电子资源检索》

1.熟悉

互联网信息,掌握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2.包括

(1)搜索引擎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搜索引擎的分类

(3)搜索引擎的原理简介

(4)搜索引擎的几点使用说明

(5)Google和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6)其他搜索引擎简介

(7)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的使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使用、超星电子图书系统和方正APABI(阿帕比)电子图书系统的使用。

二、活动二:《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

1.重点

文献信息的综合调研方法,已知信息文献原文的获取方法,文献信息的标准引用方法。

2.包括

(1)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方法、信息检索的基本流程。(2)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这是两个互有关联的学习活动。我所授课的对象为所在学校的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先讲授给学生,然后设计题目,举一反三,让学生亲自动手,上机进行实践,掌握知识。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此,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的教学就应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即罗戈夫所说的“引导式参与”。而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主要表现在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定,及在“做”中进行学习这两方面,正如莱夫与温雅指出的知识从实践而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立足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在该单元学习过后,要对其进行评估,我采用上机实习和当场提交作业的形式对活动一评估,来了解学生对活动一的理解掌握情况。设计作业题目,根据学习过程中的实例,举一反三,由简到难,将检索技能逐步揉捏在一起,增大难度,使学生在巩固了简单的技能之后,学会反思,逐步提高检索技能,将作业题目的检索步骤和结果提交,以此来评估学习的效果。

活动二是建立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现在的信息范围广、分散无序、不稳定,且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使得用户在查找信息时不知所措。网络时代给了我们把握信息的工具,但要真正把握住信息,还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大脑。在活动二中,我主要讲解有关信息检索的流程和相关会用到的检索技术和方法,及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理论知识。

回顾我所选定的教学单元内容——北方民族大学电子资源的介绍和利用。课程的教学单元,理想的教学模式为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基本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来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究学习的能力”。但认真反思自己现行的教学实践,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课堂教学来说,这是一种在活动框架下“自主探究”的动态互助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仅仅关注知识性目标向关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转变;从注重共性向更重视个性发展转变。但是,在我现行的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多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仍然以“符号处理式”思想进行着教学。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不好,没有形成“自主探究”的动态互助学习。

“个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甚至在他们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在现行的教学实践中,我却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因为所讲授的内容和计算机的操作具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影响着最终的评估结果。但是我所设计的评估活动却是以结果来衡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评估过程的重要性。且在此过程中缺乏“沟通性”,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形成互动、探究的学习,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对策

通过《E817C学习、课程与评估》的学习,我认为个人要不断改变《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实践,必须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切实下工夫

1.课程观念必须发生改变

必须突破原有的“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课程即知识”“课程是课程专家的事,教师仅是课程的执行者”等狭隘的课程观,树立建构主义的课程意识。

2.个人的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改变

个人在实施教学活动中要尽量避免采用机械传授式教学方法教课的现象,多采用莱夫与温雅界定的“学习型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扮演好开发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评价者的角色。

评价体系必须发生改变。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说了算的做法,转向十分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评价的方式由只重知识考试转向多角度结合考察,注意做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日常观察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香港公开大学《E817C学习、课程与评估》学习指引

2.Bob Moon,patrica Murphy.环境与课程[M].香港: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3

3. Patricia Murphy.学习者、学习与评估[M].香港: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3

4.RobertMcCormick,Carrie Paechter.学习与知识[M].香港: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3

5. Jenny Leach,Bob Moon.学习者与教学[M].香港:香港公开大学出版社,2003

原文刊载于《网络财富》2009年第10期。

【注释】

[1]郑敏(1981—),女,汉族,硕士,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