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改革实践之我见

课程改革实践之我见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教法应该成为学生跨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桥梁”。所谓“引桥”越长,不仅仅是指过渡时语言的描述和活动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不断地、反复地加强复习,同时加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练习以及教师及时的讲评。

课程改革实践之我见

郭 辉

本人在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真正全面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提出的课改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定位和培养目标,无疑将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研究教材、课标和学生是根本

要在现行课标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做到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真实内涵和意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思想精神。所谓“真正理解”,就是“悟”,要悟出其中的“道和法”,并且适时、适度地贯彻和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要研究教材和课标,二要研究学生。只有把这二者研究透彻了,才有可能找到合适的、最佳的教法。所谓教法,就是在研究教材、课标、学生三者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教材的加工处理,选择的一种最适合学生且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知识、智力和能力的切入点、融合处,同时以最准确、最科学、最精练、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尽快地接受、理解和掌握。

在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处,教师一定要点拨准确、及时、自然、顺畅、到位,就像行云流水,切不可牵强,生搬硬套。教师的教法应该成为学生跨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桥梁”。知识点之间的跨度越大,这座“桥”的“引桥”应越长。所谓“引桥”越长,不仅仅是指过渡时语言的描述和活动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不断地、反复地加强复习,同时加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练习以及教师及时的讲评。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学生通常更愿意学习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学科,此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把对事业和学生的感情融进教学时,就会让知识因为插上感情的翅膀而变得更有趣味和有魅力;当教师注重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时,就会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精练幽默的语言是催化剂

教学语言精练准确不仅能使学生体味出自然学科的特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化学语言的幽默不同于简单的说笑话,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乐学”。

四、多媒体教学是工具

化学是一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有些知识抽象难理解,有些知识琐碎难记忆。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知识脉络和实验变化过程,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配合默契的过程是关键

“读、验、讲、练”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四个重要阶段。要在整个过程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赖于师生双方的配合。

读:学生开始不明白应该怎样读化学课本,教师可先示范,再领读,进而剖析课文中的关键词(特别是概念)或语句。如“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一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其内在含义:一是“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是专用名词,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开来理解;二是该物理量只适应于微观,不适应于宏观;三是使用时一定指明微粒种类;四是“物质的量”既然是物理量,就必然有其单位,进而弄清和理解其单位及标准等。又如“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量保持不变的状态”一句中的“量”,其含义不仅是物质的质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分数、浓度、体积、体积分数、压强、分压等,还包含能量。因为,化学反应不仅是物质变化的过程,也是能量变化的过程。这样“领着走”,学生就可以逐渐摸到“读”书的门径了。

验:组织学生做好验证性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同时还能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化学课本中的实验习题或需用实验来解答的习题属于探索性实验。这一类实验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讲:教师讲解的内容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精讲。同时,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的讲解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有利于学生将感性知识变为理性知识。此外,教师还必须把握讲解的最佳时机。

练:习题是引导学生检验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练习的内容既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又要有一定的启迪思考作用;要和学过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还要紧密联系实际。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项练习。对水平不同的学生,练习的内容、难度、深度上要有区别。可以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力争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兴趣高昂的学习状态。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注意自身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积累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生动自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和科学、引人入胜,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艺术。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教给学生,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真可谓:会道者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

参考文献

[1]顾昌华.试论化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2002(2):18.8

[2]李宜勤.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化学教育.2002(3):14

[3]费志泽等.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索法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学

[4]紫西琴.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5]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信息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