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中的问题探索

教学中的问题探索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探索活动是指教学活动要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来展开,以达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逐步内化知识的目的。所以,在问题探索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第四节 OM教学中的问题探索

一、《谁的测量最正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来自《我们喜欢OM》第二单元第2课(五年级第一学期)。

1.活动目的

情感:在活动中学会相互合作,培养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认知:学习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来进行测量。

操作: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准备

线段、吸管、废旧光盘等。

3.活动过程

在我们的OM活动中,有很多内容与测量有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行相关的活动,这节课的内容为“谁的测量最正确”(多媒体出示课题)。

(1)多媒体搜索——信息窗

①介绍测量

测量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很大,通过测量,我们能够知道各种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甚至能知道高山的高度、河流的长度。

②了解长江、黄河

你知道长江、黄河的长度吗?

老师介绍: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千米。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全长5400多千米。这些具体的数字,就是测量的结果。

③连一连

我们来做个连线的游戏。(媒体出示学习单)这些河流分别对应哪些长度呢?我们一起来连一连。

河流知识知多少(连线)

img18

④小结

从连线游戏中,我们发现长江全长位于世界第三,尼罗河位于第一,亚马孙河位于第二,密西西比河位于第四。这些数据归功于测量,有了测量,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2)实践天地——试一试

①探究测量方法

【多媒体出示武夷山。】

这是武夷山的风景,想一想:如果要测量这里的九溪十八弯的长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各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思考。老师提示一种方法:跨步测量。】

【学生交流测量的方法。】

教师小结

测量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可以用测量仪,这是最精确的。可以用尺,比如卷尺、皮尺等,这是最常规的。如果既没有测量仪,又没有尺,那就需要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方法进行测量,如刚才小朋友想到的跨步测量等。

看来,我们小朋友特别聪明,非常会动脑筋。

③测量图形

老师再出一道题来考考你们(多媒体出示下列图形):

img19

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怎么才能最快地测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在我们各组的桌上都有这样的一张图,请把它拿出来。

我们各组一起比一比,看哪组最快测出这个不规则图的周长。

【学生小组一起探究。】

下面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测量的,你们测量的结果。

你最喜欢哪种测量的方法?为什么?

④小结

从刚才这道题中,我们得出:碰到任何问题都要巧思巧解,测量也是一样,要充分发挥我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3)小试身手——玩中思

①布置任务

下面老师要请你们一起来测量这一条线段的长度。(多媒体出示线段图)

img20

先观察一下这条线段:弯弯曲曲、没有规则。

你们只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来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不能直接用米尺测量。(事实上米尺也不能进行测量,因为这一条线段中几乎没有直线。)

可能有同学会想:在这些材料中只有尺是测量工具,如果不能用尺进行测量的话,为什么要提供尺呢?既然其他材料都不是测量工具,又为什么要提供给我们呢?

到底该怎样来测量呢?

②完成任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任务吧!

【学生小组活动,老师指导。】

【各组汇报测量的结果和测量的方法。】

③教师小结

【老师宣布线段的正确长度。】

我们各小组测量的结果与之对照一下,虽然有些误差,但已经非常接近了,说明我们测量的方法还是具有可行性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当中,各组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提供的材料,想出了很多的测量方法,说明我们越来越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4)放眼生活——创意乐

①交代活动要求

最后,我们各组比拼一下,一起来个挑战赛好吗?(多媒体出示图片)

现在还是测量这条线段,如果不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你们还能想到哪些材料,哪些有创意的方法呢?

把你们的创意写在纸上,我们一起比一比,看哪组想到的最多、最有创意。

②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现在各组都已经完成了,我们就请各组来汇报一下。(各组汇报)

③教师小结

很高兴我们小朋友在这个挑战赛中能想到这么多的有创意的测量方法,挑战赛挑战了我们的思维、挑战了我们的创造力。

(5)结束语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一起参与了有关测量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书本上往往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它们,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希望你们努力学好知识,灵活运用,你们一定会更棒。

二、《谁的测量最正确》教学反思

1.情况分析

《谁的测量最正确》是我校OM校本教材中的一课,是在学生参与了一系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测量是OM动手类即兴题中的一项内容,旨在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使用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材料,进行测量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运用“问题探索”类活动方式,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性地学习,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OM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初步掌握了多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选择该活动类型的缘由

问题探索活动是指教学活动要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来展开,以达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逐步内化知识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符合了问题探索教学活动的特征,教学中紧紧围绕测量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为基本的教学模式,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新的问题,逐步把学生引上创造性思维之路,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学片断

①片断1 多媒体搜索——信息窗(营造氛围)

师:测量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测量能让我们知道各种物体的形状、长度、大小、位置、方向等,甚至还能知道高山的高度、河流的长度。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知道他们的长度吗?

生:我知道长江是中国的第一长河。

师:你能具体说出它的长度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告诉你们,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千米;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全长5400多千米。

师:你们知道这些数字是哪里来的吗?

生:是测量出来的。

师:下面有一组河流和一组测量好的数据,我们能否将它们联系起来呢?

【多媒体出示连线图。】

【生:学生连线。】

师:经过连线,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长江全长位于世界第三,尼罗河位于第一,亚马孙河位于第二,密西西比河位于第四。

师: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很自豪,因为长江是我们中国的。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测量,有了测量,大家才会知道这样的结果。

②片断2 实践天地——试一试(问题情境)

师:可能有同学会想,这么长的距离怎么测量呢?我们就一起来思考思考。

【媒体出示武夷山。】

师:这里山环水转,水绕山行,真可谓九溪十八弯。如果要知道这里的长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老师提示一种方法:跨步测量。)

生:用长尺来测量。

生:用跨步的方法来测量。

生:用卫星摄像的方法来测量。

师:测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工具测量,但是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方法进行测量。

师:老师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多媒体出示图形),用什么方法可以最快地测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学生小组一起探究。】

师:现在有了几种测量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测量方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的方法是把图形的下面部分翻上去,合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样测量起来就方便多了。

师:所以,碰到问题都要巧思巧解,测量也是一样,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

③片断3 小试身手——玩中思(实践探究)

师:下面老师要请你们完成一项任务,这项任务就是测量场地中这一条线段的长度。

师:提供给你们的材料是中号饮料瓶一个、A4纸一张、短线一根、长铁钉一枚、米尺一把,你们只能用这些材料来测量这个线段的长度,但在测量过程中米尺不能带进场地。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那就让我们一起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思考、共同来完成这项任务吧!

【生: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量。】

【有的组先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然后再用线段来测量。】

【有的组先用线绕光盘一周,测出相应线段的长度,即测出了光盘的周长。然后,再用光盘来测量。】

师:现在各组都完成了测量,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

生:我们组的测量方法是把A4纸剪成细纸条,用纸条来测量。我们测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是345厘米。

生:我们组使用线段来测量,测量的结果是360厘米。

生:我们组用饮料瓶来测量,测量的结果是350厘米。

师:到底哪组测量的最正确呢?下面老师来宣布,这条线段的正确长度为355厘米。尽管各组测量的结果与正确答案有误差,但误差还是比较小的,说明我们运用的测量方法还是可行的。有没有可能使这个误差再小一些呢?

生:如果我们再仔细一些,这个误差会更小。

生:如果大家齐心协力,测量时一起合作,测量的结果会更准确。

师:在今天的这个活动中,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提供的材料,想出了很多测量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课堂实效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问题欲望的有效方法之一,这些问题情境可以是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可以是看到一些图像或听到声音后产生的,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例如,教学中,我构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情境,作为本节课的主线:一,武夷山,山环水转,水绕山行,真可谓九溪十八弯,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这里的长度呢?二,长江全长6300千米;黄河全长5400多千米,这些具体的数字,怎么来的呢?这些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同时又是与所教内容相关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真实的因素向学生发起挑战,他们对此感到了好奇、兴奋,渴望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全身心地投入。学生随之提出了问题:这么长的距离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尺……一个个问题应运而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问题都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切入口,都能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整个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展开,达到了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问题,逐步内化知识的目的。

所以,在问题探索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2)探究问题解决,培养创新思维

提出问题非常重要,但提出问题后不设法解决问题就无法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OM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主要采用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的实践探究部分,我以交代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解决问题:测量场地中的一条不规则线段的长度。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中号饮料瓶、A4纸、短线、长铁钉、米尺等,要求学生只能运用这些材料来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米尺不能带进场地。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挥了小组同学的集体智慧,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大胆设想,最大限度地发挥着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从老师所提供的材料中,发现了疑点:既然尺不能带进场地,又为什么要提供给我们呢?尺不能带进场地,但饮料瓶等可以在场外事先用尺量出长度,那么这些物品就可代替尺了;线段的转弯处不能用直的物品量,那么就可以用短线来量……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提出,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顺利完成了不规则线段长度的测量。

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把学生引向主动探究的过程,使他们的思维始终沉浸在好奇之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形成创造性思维,养成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这正是OM活动的精髓。

(3)问题与思考

在以往的OM活动中,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索教学活动,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所以“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有创造性的、能独立思考的人来说,显得更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正如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所言,科学的第一特征,就是“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