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这一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新课程设置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笔者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工作中对上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在《概论》课堂建立了“基于课程学习结合校园的社会实践、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学生分散调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分析

韦 革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缺乏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便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困境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根据这一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在新课程设置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按照实践资源来源划分,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三种类型。其中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与“学”为主要载体展开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对象性活动的总和;大学生校园社会实践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发起、策划、组织和开展的,以校园为舞台,以课外时间为活动时间,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以学生的趣缘关系为纽带,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旨在促进学生成长、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的总和;校外社会实践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实际、了解国情,从而“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按照实践的组织方式划分,实践性教学又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类型。所谓“集中”指由学校组织几个比较大的实践团队,选择特定的教学实践基地进行集中的考察调研;而“分散”是让学生自己组织实践分队,自己确定社会调查的课题并联系实践基地进行调研考察。

笔者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教学工作中对上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探索中发现,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等同于专业课实践性教学或者集中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会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难以维持。专业课实践性教学有学校专项经费、固定的教师队伍和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不存在或者难以创造和争取这样的条件。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往往会因缺少必要的经费和时间等问题而难以为继。

第二,教学内容和实践脱节。把实践性教学等同于兴师动众的社会调查,意味着大规模人员、大量时间和大批资金的投入。随着大学扩招的升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一线教学人员和学生的比例失调问题日益突出。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一线教学人员和本科学生的比例甚至高达14∶8000。此外,一线教学人员还要从事研究生、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因此,兴师动众的社会调查通常是在非一线教学人员带领下进行的,一线教学人员实际上反而游离在社会调查之外。因此,如何把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评价和实践评价统一起来,切实解决教学和实践脱节问题,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突出难题。

第三,缺乏学生的广泛参与。由于经费匮乏、调查时间难以协调等原因,社会调查往往只能选择一些学生代表参与,大部分学生被排除在社会调查之外,如此实在难达实践教学的初衷。

第四,实践流于形式,缺乏互动性。集中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在调查结束后交一篇调查报告,教师给个分数了事,缺乏教师讲评、归纳和学生互评及相互学习的环节。

这些问题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必须构建一种可行有效的新模式。

二、新型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和构建

新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成本低,即不必要求学校下拨专项经费和统一的专门调查时间,具有较低的协调成本;具有统一性,即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统一、教学评价和实践评价统一;具有互动性,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互动。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在《概论》课堂建立了“基于课程学习结合校园的社会实践、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学生分散调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首先,确立实践形式。如笔者在《概论》中要求学生模拟政协和人大的提案写作。提案是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就有关国家或地方大政方针、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形式。让学生对某一社会热点、群众焦点向政府或者学校及其职能部门提出建议或作为其决策依据。这种方式要求学生既要提出问题,又要给出解决办法。换言之,既要调查某一件事的现状,又要对政策、法规、政府的决策有所了解。出于对时间和学生的安全考虑,在教学中安排的实践地点和问题可以校园为主,如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主题,要求学生就“学在校园”(课程体系建设、学风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文化市场建设等)和“活在校园”(完善校园交通设施、规范交通秩序、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建设“服务型学校”、贫困学子支持体系建设等)两大问题进行调查,并分析问题的成因、现有方案的不足和自己提出的新方案的优点。

其次,任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和分组。如对于提案的写作,培训他们掌握提案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和写作规范。分组是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确定实践主题,由班干部负责将同学们分成多个实践讨论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资料,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将实践成果写成调查报告。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可结合主题确定提案题目、拟写调查大纲、分派任务,并由小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陈述交流。在进行课堂报告时,每个专业选出一定人员与教师一起组成评议小组,按照规定的标准给每一个实践团队打分,由教师计入平时成绩并在报告会结束时进行讲评、归纳和提高。同时建议学生通过学代会或者校长信箱将提议向有关部门提交。

多年的实践性教学证明,该实践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第一,该实践教学模式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教学和实践脱节的难题。在此模式中,实践内容与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密切相关、教学评价和实践评价高度统一。

第二,该实践教学模式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模式中,实践性教学活动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主要内容,一线教师可以结合各学生专业的特点及该学期开设的课程要求,认真组织、妥善安排,并将安排计划包括社会调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和组织形式及时公布给学生;实践活动主要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完成,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实践活动不要求大量的经费投入和相应的社会实践基地,因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活动模式。

第三,该实践教学模式强调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起、组织和设计,具体行为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大规模实践性教学的弊端,解决了一线教学人员、大部分学生游离在社会调查之外的“两个游离问题”。正如有些学者所言,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像“下大雨”,发动广大师生参与的活动像“毛毛雨”,倾盆大雨,只能是雨过地皮湿,只有经常下毛毛雨,地表才能湿透。换言之,“基于课程学习结合校园的社会实践、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学生分散调查”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持之以恒。

第四,该实践教学模式可充分达到教学目的:拓展教材,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促进教师按实践性要求开放课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