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观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即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换言之,如果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那么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起一定的正面引导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形成挑战的因素来自内外两个层面,前者主要表现在同课程体系有关的诸多因素,后者主要来自互联网。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文红玉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指南。因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客观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即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话题的提出背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长期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问题。尽管许多高校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在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然”与《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应然”之间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样就自然形成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话题的背景。

第一,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来看,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数次调整,从“1998方案”到“2005方案”。这种调整一方面是对国家政策变化的反映,体现了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但同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遇到了较大的挑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一种客观需要。

第二,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来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仅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要。如今,随着诸多隐性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兴起与普及,大学生的思想信仰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多种思想观念蜂拥对其产生影响,客观上导致了大学生思想信仰上的茫然和不知所从。一方面,作为风华正茂的群体,大学生渴望了解政治,也渴望了解国情和国家政策的变化,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说教方式确实让他们对政治产生了疏离感。另一方面,虽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让他们对现实政治产生了距离,但并没有消解掉他们对政治的兴趣,这样,从网络或其他道听途说的途径来曲解政治成为他们感知现实政治的主要渠道。很显然,这并不是一种健康方式。换言之,如果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那么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起一定的正面引导作用。

第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遍布全球的信息网络使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广泛的利用,但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在网上,由于技术的原因,没有也不可能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逐一核实和严格审查。人们都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特别是网络被广泛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家安全等方面,形成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实际上也就更有利于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曾预言:信息的汲取能创造更深层次的“民主”,计算机及网络将带来“民主的复兴”。事实上,美日等国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凭借其资金与技术上的优势,利用网络进行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渗透。一些发达国家除在网上借“民主问题”“人权问题”等攻击我国的政治体制,还竭力标榜其政治制度的合理与完善,意欲通过政治观念的渗透、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那么如何缕清是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地位,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更是责无旁贷。

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挑战因素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形成挑战的因素来自内外两个层面,前者主要表现在同课程体系有关的诸多因素,后者主要来自互联网。

从内在挑战来看,一是课程内容更新快,变化快。从国内来看,每年召开的两会、党的代表大会所形成的文件都会体现在两课的教学内容上。从国际来看,世界各国和政治局势都在发生变化,这意味着任课老师在备课内容上应该是全方位的,并能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二是由于课程本身的意识形态性质和传统的说教方式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时不够积极和热情,有时还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客观上影响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三是对任课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协调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也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基础。

从外部环境尤其是互联网的挑战来看:其一,在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源面前,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相比较单纯以课本为载体攫取相对有限的知识而言,网络条件下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丰富的政治网站、思想网站比比皆是,大学生可以在不经意中填补以前知识体系的空白,再加上形形色色的BBS,可以让大学生在轻松自如、相对隐蔽的氛围中发表自己对时政的观点。此外,政治的大众性特点也决定了任何“左”的或“右”的观点都可以信手拈来。由于观点的良莠不齐,加之各种势力在网络领域的争夺日趋激烈,增加了大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形成了阻力。

其二,由于获取知识的渠道无限拓展,直接、间接参与时政论谈的机会增多,大学生接触到的是尽可能大胆的论调、开放的评述、尖锐的针砭时弊,长期的耳濡目染塑造并进一步张扬了大学生的反叛。同时,西方价值观念在网上的传播、渗透、大量信息垃圾的存在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的侵蚀。总之,网络文化的无序、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意识形态的便捷入侵使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触手可及,很多大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受到了影响,由此淡化了其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因此在接触到公共政治课时,相对枯燥的理论以及相对正统的言论都会引起大学生的不赞同乃至排斥心理。

还应提及的是,在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实用技术的今天,类似的人文基础学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和轻视。相比较侧重技术领域和实际应用型的理工科,人文基础课被很多人视为“无用”的学科。因此,在学习时自然萌生拒斥感,无形中为人文课程的开设预先设置了障碍

也正是由于上述诸多困难的存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和挑战。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政治信仰尤为重要,这也决定了公共政治课日益凸现的重要性,它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思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深刻的历史分析视角。因此对政治理论的回避和拒斥不是一种明智之举,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应对措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多种力量的合力效应,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参与都应放在被考虑之列。

对教师而言,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尤显迫切。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当然教与学有相互作用。现在学生当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等,其中也与老师不善于教学生、带学生有关。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及改进作风等。”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高校教师知识面的拓宽和自身科技素质提高的任务更为明显。高校理论课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应保持与社会潮流同步、具有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尽可能接触和了解最新知识动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针对人文课程受轻视的普遍现象,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气息成为一种必需,并以此引导大学生形成独特的人文气质。教师要带着情感去教学,“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脱离情感的单纯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这样就要求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多接触、交流,以了解学生;不仅在学识上,更在实际行为上做好表率,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魅力,以情动人,影响学生不断进步。

对于教学方法而言,由于知识渠道的灵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上的灵活性。为更好地适应相关变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尤其是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必要辅助手段。除传统的授课方法之外,辅之以讨论、辩论等互动手段,运用现代化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形象化、趣味性的特点,将网络的图形、动画、声音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而大量的音像制品可以给大学生以听觉视觉上极大的冲击。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注重加强个性色彩,也就是每个老师研究志趣和研究重点的不同都可以在课程中得以体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应加强对一些教学软件的熟练操作,并借助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如开通个人博客、多种网络手段的运用,并直接介绍给学生与某一问题有关的相关网站和网页。“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

同时,为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以教师系统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但却配之以专题讲座,学生讨论、演讲、师生辩论、师生评析等多种形式。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所言:“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教育。”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已不满足于一味地听,被动地学,而是渴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希望就自己和社会所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能与老师一起分析、共同探讨。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可以采取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课堂答疑、学生演讲、案例分析、征文和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于教学内容而言,应注重其科学性和多元性。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以前我们形成一种错觉,觉得如果对历史上的错误加以避讳的话,就会客观上增加学生对一种理论的钦佩度。事实上这可能是一个误区,由于现今获取知识的手段非常灵活同时具有多样性,这样,如果课堂上颇加隐讳的话题,学生一旦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事情的另一种版本,他很可能就会对课堂上的所有东西产生狐疑,当然对这一门课也产生距离感。事实上,教师可以全面介绍某一件历史事件,并给予背景上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在特定的背景下发生的特定事情,具体的评价还可以留待学生自己反思。如今大学生思想活跃,同时也是渴求知识、崇尚理性的一代,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给予他们的理论太少、知识太少、信息太少,对他们不具有智力挑战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这也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也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为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引导,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讲到学生的心坎里,为他们所接受,进而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引导他们自觉寻求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契合点,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的成绩与问题的时候说:“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教育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今天,我们无论如何不能重蹈覆辙,应以史为鉴,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自觉把个人命运同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同时,对信息网络化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以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