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

时间:2022-05-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双方难以形成思想上的碰撞,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断走低。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回应。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高校素质教育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体现。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符合当前高校发展需要的客观选择,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

茂林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转向,它不但合乎课程教学的发展需求,而且贴近大学生的兴趣指向,是应然之举。作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抓手,实践教学必须在学科定位、运行模式、考核管理等方面强本固基,切实发挥提升教学实效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转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也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的重要抓手。随着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有关文件的相继出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回顾“05方案”以来的发展历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各高校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无论是从宏观的大思政层面,还是从微观的具体课程层面,都设计了极具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尽管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尚不统一,但广受学生欢迎的事实已不容否认。据某项专门调查提供的数据显示:“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必要的占84.8%,没有必要的占6.7%,不知道的占8.5%;表示愿意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有68.9%,不愿意的有12.2%,说不清楚的有18.9%;在回答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时,56.7%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更重要,22.6%的学生认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18.3%的学生认为理论教学更重要。”[1]数据表明,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已经成为课程改革创新的不二选择。本着提升教学实效的目的,我们必须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推动教学重心由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教学。(www.guayunfan.com)

实践教学是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的客观结果,与理论教学如一体两翼,支撑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转向的形成与发展,既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合乎当前高校育人的形势需要。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新形势下提升教学实效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课程吸引力不足和学生学习兴趣淡化。在课程吸引力方面,教科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化,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学习有一定重复,且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教学效果不好。在学习兴趣方面,大多数学生缺乏相关爱好,大都抱以功利主义心态来上课,以拿学分为主要目的,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关注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双方难以形成思想上的碰撞,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断走低。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中央部委自2005年起就陆续出台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一时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蔚然成风,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专题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如汗牛充栋,频现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实践教学由于贴近大学生行为特点和兴趣指向,更加合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初衷。因此,较其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言,实践教学自出现之后就一直稳定而长效地占据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角色,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回应。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马克思曾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这意在说明,掌握理论并不是终极目的,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使现实世界发生客观改变,否则,理论再好也是无用之谈。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学习者必备的素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恰好就是提升学生这一能力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偏重理论,思辨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只关注传道授业解惑,并没有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而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把理论问题应用到实践中来,并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检验和发展理论。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但可以强化对理论的认知,而且可以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转向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必然选择。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高校素质教育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体现。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它不但讲求受教育者在学识上要有所建树,而且注重受教育者在工作技巧、能力锻炼、意志品质等方面亦有较高水准。素质教育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修正,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高校作为教育重镇,是素质教育的施行者和推动者。在专业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普及并深入贯彻,培养出了具有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育人的主渠道,理应更好地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从课程属性而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必然会成为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符合当前高校发展需要的客观选择,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我们应积极顺应这一转向,厘清实践教学的内涵、形式、方法、意义,不断发展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转向,并未和其他四门理论课一样形成统一的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因此,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必须立足根本,把握重心,循序渐进地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首先必须从理论实际层面厘清并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何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这一问题涉及两组范畴的关系问题。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问题。二者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课程目的极具相关性,但它们的差异也十分明显。一般来讲,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实践的先导;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理论的归宿。二者不能相互取代,只能辩证统一。二是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前者一般视为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有特定的课程内容作为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后者则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兴趣为导向而开展的社会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并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方式。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都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的主要途径,其形式、过程、目的等非常相似,课程属性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直接关系方面,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实践则不尽如此。概而言之,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但二者又密不可分;实践教学近似于社会实践,但二者亦不能完全等同。

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体现,也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式。因此,实践教学必然是一种外化、对象化、现实化、客体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依据预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的总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3]由此可知,实践教学是内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实践活动的过程强化对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认知,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难发现,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有很大差异,它具有较为清晰的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是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必须是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可以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它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4]

因此,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完美拼图,是深化理论教学的有效路径。在着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必须密切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创新工作路径,扎实有效地提高育人实效。

由于各高校教学模式以及客观条件的差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方式及实际成效也不尽一致,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学校不够重视,教师在理论课内组织活动,由学生分散实践提交报告,学生实践环节不能保证,实践考核也难以进行,报告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有的学校投入不足,缺乏固定的实践场所,没有充足的实践经费,难以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的学校尽管强调了要组织学生外出实践,但也是以点带面,只是偶尔组织少数学生干部外出集中实践,大多数学生则自行利用寒、暑假进行分散实践,不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实践形式也比较单一,实践人数和效果不能保证,也没有形成一个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长效机制。”[5]因此,在推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落地方面做足文章,注重可操作性,切实发挥实效性。

一方面,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各高校应立足自身特色,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有效链接理论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性。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但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已初步形成。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教学模块,即主题明确的实践内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劳动锻炼、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践行体悟、读书研讨等。[6]这也是当前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第二个层次是具体教学措施,即在教学模块的统筹下,立足学校教学实际制定的具体实践内容。如:在劳动锻炼模块下,依托农村或社区等基层单位建立实习基地,组织学生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农村调研;在志愿服务模块下,加强与敬老院等公益机构的联合共建,以“关爱老年人”为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在社会调查方面,设置校内问题或社会热点,通过调研提出处理和应对相关问题的理念或举措;在读书研讨模块下,围绕“阅读经典”的主题选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进行研读,提升理论修养,等等。因此,虽然实践教学的设计内容及实施方式各不相同,但从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都是致力于教学内容走出课堂,回归社会实践,通过现实生动的实践活动深化对理论教学的认知。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离不开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实践教学跳出了传统授课模式,依托实践基地或具体场所开展主题教育,既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也离不开配套制度保障。首先,学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制度化,从学时和学分等方面体现它的价值,并逐渐完善相应的考核管理体系。其次,学校要给予实践教学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配备指导教师、安排实践场所、资助活动经费等。最后,学校要鼓励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并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梳理,不断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在中央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其重要性仍在不断凸显。我们必须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高度,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大意义。

首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发展角度看,实践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对于课程内容建设和大学生“三观”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势和教育对象的更新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提升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我们开始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讨。近十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一直在不断修订,从学理上力求贴近大学生实际,推动理论入脑入心。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也处于不断更新中,多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以及互动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等方法陆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过了各式各样的理论改革和方法探索的洗礼,但并未产生本质性改观。最终,只有实践教学落地生根,不但活跃了传统的教学形式,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改善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

其次,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角度看,实践教学合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是实现大学生快乐学习的最佳方式。实践教学与传统的理论传授有所不同,它发生在课堂之外,且具有形式灵活、操作性强、直观鲜活等特点,寓教育内容于实践活动之中,深得大学生喜爱。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窗口和平台;为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磨炼平台”;[7]等等。可见,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合格大学生人才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最后,从高校学习生活发展趋势看,实践教学把学习拓展到教室之外,是开放办学的鲜活体现,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育。大学是半个社会,大学生在高校中不应该仅仅收获专业知识,而且还应习得在社会环境中立足发展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使这样一种理念成了现实,它“通过潜在的、间接的方式作用于大学生,对大学生施加的是非系统、非连贯的影响,它没有单纯停留在思想政治知识的认知层面,而是通过特殊的情感体验与领悟,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使其教育影响具有深刻性”。[8]这样的教育方式视野开阔,潜移默化,不但能够从理论上培养成合格人才,而且能够从实践中锻炼成有用人才。

一言以蔽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转向是应时之需,必然之举。虽然实践教学目前仍然不系统、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认识模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缺乏彰显;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等。[9]但不可否认,实践教学的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目标服务于实效性的提升,最终有益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和投入,不断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向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第9期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黄振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再思考》,载《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6期

[4]寇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12期

[5]李昌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载《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1期

[6]李晓霞:《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及应用路径》,载《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7]阎占定、陈静:《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快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期

[8]宁克强、王维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分析》,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12期

[9]汪馨兰、戴钢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究》,载《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