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质是过硬的,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叶瑞克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杭州 310014)

摘 要 本文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水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兴趣和学习态度,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教师的素质,社会实践环节以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多种因素等几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困境 建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国内外形势风起云涌、课程体系长时期稳定不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呈现多层次等状况影响了教学的预期效果。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也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课程设置、内容、学时、实践环节等都将面临大幅度的调整。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果、配合课程的调整与改革提供实证依据,笔者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展开了调研。

一、调查问卷所反映的若干问题

(一)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水平

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团队精神、道德水平、个人能力等等素质绝大部分是建立在朴素的、自发的、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暂时的情感因素基础上的。一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较大的波动,原有的正确的思想观点与行为规范就会随之动摇,或者被轻易瓦解和放弃。

学生们对口号式的结论印象深刻,而这些信息在我国任何场合、任何媒体都可以获得;那些必须经过深入思考、甚至是痛苦反思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精英式的智力磨炼”,正在远离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这种简单的、被动的学习,与全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期望、大学生们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与学习能力形成极大反差。

(二)对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态度

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之间的矛盾,即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学习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中有的理论性强、难度大,有的与中学政治课重复多,有的现实性、针对性弱,有的难度不大、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结合和解决问题,必将导致理论教学事倍功半。

(三)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未停止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讨,如互动式教学、多媒体的广泛使用等等。但是,内容决定形式,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而目前不断受压缩的学时数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这种状况下一味地强调教学方法,势必出现“为形式而形式”、华而不实的结果。

(四)教师的素质、水平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适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实质上说不属于知识教育类的课程,与在校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教师的理论水平、表达能力、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等方面在每周2~3个学时里集中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要求难度极大。

(五)社会实践

学生们对理论学习时间的安排与社会实践的具体步骤等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不了解,只是依据自己的喜好加以选择。

(六)影响教学效果的多种因素

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如:学生自身的因素、社会大环境等因素。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建议

(一)教学困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认为授课难度越来越大,效果也不如前些年理想。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现实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教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和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并没有把一以贯之的教育内容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高层次的思想修养。大学生思想现状很令人忧虑,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统一化、理想化的目标,而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即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很好地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相衔接,没有很好地与科学的学习过程相契合;在教学管理中只有针对教师的教学检查,缺乏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养成)的阶段性验收,最终导致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演变成了“考前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情形。

2.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矛盾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这一地位取决于课程自身的性质:在教学内容上严格贯彻党和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精神、使用统一编写的教材、全国及全省每年一次的备课会、对重大会议和重大事件的统一认识与讲解,等等,即便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最终目的还是促使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而学生们需要的主体性应该是自主学习、自由选择、积极创新,这些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法构成了巨大的抵抗力。

(二)几点建议

1.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早有共识,但是,不少人以“救生圈”似的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做法,其实质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否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统一思想,用自身的言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把“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作为自己的天职。

2.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或进步)评价体系,扩大教学效果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开设难度各异的课程,并配套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或转变)的培养方案。在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年龄或不同年级)确立相应的思想成长(或成熟)阶梯,使学生树立明确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及时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让学生们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能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素养的逐步提高,深刻认识到思想进步在个人成材、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质是过硬的,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思想矛盾不断涌现,作为教师有责任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激励机制,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社会工作等方面的考核中,全面评价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做的贡献。

4.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检验理论、深化认识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功能从课程和课堂中拓展开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渗透到学生的实践和成长过程之中。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检验真理、深化认识,在与他人交往中取长补短,最终实现自我教育。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组建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会、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会、中国传统思想研究会、哲学(史)研究会等,举办形式政策报告会、英模报告会,由教师在网络上开办在线讲座、及时回答学生们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求知欲很强,这对正在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指出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曾煜.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江西教育科研,第9期2004年9月.

[2]韩源.“两课”改革的几个热点问题.财经科学增刊,2004年5月.

[3]刘明良.高校“两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2004年10月.

[4]于莉莉,肖松柏.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2004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