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凸现了人文教育价值

人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凸现了人文教育价值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体现了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明确指出: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也体现了一定的人文教育价值,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一、人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凸现了人文教育价值

课程性质是对课程的本质的规定和规律的揭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文学科,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美术、历史与社会等,对于它们的课程性质,《新课程标准》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在这些学科的课程性质当中,能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人文教育的价值。下面,我们择其要者而述之。

(一)语文课程性质凸现了人文教育价值

语文属于工具性课程,它们对学生掌握知识、拓宽视野、发展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价值。《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与地位,能够折射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历史课程性质凸现了人文教育价值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对于人们回顾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体现了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明确指出: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也体现了一定的人文教育价值,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凸现了人文教育价值

政治课是一个国家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主要有以下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中,人文性就是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因此,该课程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