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文素质课程释义

人文素质课程释义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也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内容载体。但是,不论何种专业,都是要培养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人才,因而,就要有一些共同的课程,这就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我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简称人文课程,是指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特定目的和为实现一定目标围绕人文学科而设计、开发的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称。
人文素质课程释义_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一、课程的含义

关于“课程”一词的含义解释有很多种。在西方,“课程”的英语是curriculum,其词根原于拉丁语currere,意思是“跑马道”(指赛马场上的跑道),后来用在教育上,指学校为学生所开设的,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各种教学科目,也就是学习的进程的意思;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这可能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孔颖达用“课程”一词指“寝庙”,比喻伟大的事业,其含义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宋朝朱熹曾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这样的话:“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课程是功课及进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课程”为“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1]1990年版《百科全书·教育》提出如下观点,广义的课程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即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进程安排及其达成标准的体系的总称;狭义的课程特指一门具体的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2]在高等教育领域,课程经常被人们看作是高等教育的“黑匣子”。[3]可以说,课程这个“黑匣子”是“各种高等教育思想、模式与实践的荟萃之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课程是学科知识的教育形态,是学科知识的一部分。课程也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内容载体

二、人文课程的含义

顾明远先生对于人文课程的解释是:学校要建立一套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课程上。高等教育分为许多专业,大的门类就有文、理、工、农、医、财经、师范、管理等,具体的专业有几百种,各个专业都有不同的课程。但是,不论何种专业,都是要培养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人才,因而,就要有一些共同的课程,这就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西方称之为通识教育课程,或者叫做博雅教育课程,我国称之为共同课程。但共同课程的称谓太一般,说明不了它的性质,应该明确提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或者人文科学教育课程,内容包括语文、历史、文化、艺术、自然、哲学等领域。顾先生提出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显然比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文课程更宽泛,但不难看出,其核心就是人文课程的内容。

张楚廷先生在其《课程与教学哲学》一书中,从哲学本身的概念和归属及其他相关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的发问和引导,将哲学最终确定为人文科学的核心部分,进而有利于我们理解历史学、文学、哲学构成的人文科学的核心。同时指出有些人认为文学与语言学、艺术学平行,故可将后者纳入人文学范畴。最后明确提出:当人文课程作为一个上位课程结构时,其基本的下位课程至少包括:文学课程、艺术课程、历史学课程、哲学课程。

我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简称人文课程,是指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这一特定目的和为实现一定目标围绕人文学科而设计、开发的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