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图书馆建设之思考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图书馆建设之思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展观所涵盖的内容固然相当丰富,然则相对于高校来说,笔者认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人才,完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使命,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说是它的当务之急也是题中之议。再次,开发高校图书馆美育功能,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找准高校图书馆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是图书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之精要。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图书馆建设之思考

王 宏

科学发展是引领我国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使之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更高层次小康社会标的重大战略。科学发展观所涵盖的内容固然相当丰富,然则相对于高校来说,笔者认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人才,完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使命,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说是它的当务之急也是题中之议。同理,相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就是怎样将图书馆的建设与科学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好图书馆在学校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走出一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来。

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图书馆重任在肩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主线,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任务和新使命。因为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保障,是一项强本固基的战略性工程,教育的作用就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所谓人力资源,就是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问题。迄今发表的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论文汗牛充栋,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的素质包括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两部分。首先在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应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基本内容之一,信息素质教育应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中,高校图书馆是主要承担者。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信息查寻、信息网络、信息人才、信息教育等多方面的优势,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培养新时代能够担当起创新使命的当代大学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图书馆要利用它的馆舍、视听设备等条件,在课余时间聘请校内外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举办学术讲座,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开展创新意识教育活动。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造新的知识产品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的能创新、会创新的人才。因此,它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高校教育的特点是具有专业性,高校是为学生毕业后到对口的专业领域工作提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场所。在众多的素质中,创新素质已成为主要素质之一。在突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新型教育中,现在不少高校已采用了多种措施,如改革实践性教育环节,开设《创造学基础》课程,加强学生的课余科技活动,在图书馆学会科技项目立项、查新、科技资源的获取评估技能等等。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再次,开发高校图书馆美育功能,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因为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往的素质教育在这方面重视不够。高校图书馆是对大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管理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施以影响,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构筑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知识教化、道德教化、情感教化的综合的教育功能,与其他教育手段相比,图书馆审美功能在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文化,图书馆义不容辞

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在新时期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要求,也决定了科技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新时期高校业务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要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上下足工夫。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营造大学创新氛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基层创新人才。其实创新具有很多层面,创新的本质就是成功地做了别人没做或没做成的事情。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上,不应只拘泥于教学第一课堂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同样可以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作用。因为未来我国的创新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为图书馆在施展自身作用方面,预留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今后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模式、方法和手段上肯定要有所改变与创新。譬如问题式教育,以增强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等等,将可能代替传统的板书式、灌输式教学。这样学生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就要经常光顾图书馆,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等馆藏建设,就要围绕着这一目的而逐渐展开。换言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建设要有的放矢,才会有其“市场”,而且将会更加密切地配合学校教学、科研及重点学科的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资源,方能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另外,在拓展信息资源的手段方式上,图书馆也必然要加强自身建设,变被动为主动,为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条件;在服务方式上也会更加主动地创造条件,更新现代化设备,以求取得更好的服务效果和提高服务质量。

找准高校图书馆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是图书馆培养创新型人才和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之精要。高校图书馆培养创新人才的突出特色,主要集中在它的馆藏优势、自主学习优势、信息优势、咨询优势、环境优势等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图书馆也就具备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也就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了。

三、参与科研活动,凸显图书馆的信息和智力支撑优势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科技政策的关键词,我国也不例外。十七大的新亮点之一,就是把“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摆在了第一位。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理念,把靠投资拉动、高耗能、高排放支撑的单纯追求速度的冲动。转到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以质量带动速度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含量高,根基扎实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鉴于此,高校的科研工作必然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将更加具体现实,产、学、研的结合方式将更加紧密。

1.信息资源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

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是继承性与开创性的结合,没有哪一项现代科技是脱离前人或他人科技成就而凭空发明出来的,许多创新成果就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资源集中反映了已有的科研成果,是科研工作者借鉴前人科技成果和工作方法的主要途径,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图书馆是传播和开发信息资源的系统之一,科研工作是以查新立项和实验为基石的,虽然不同阶段对信息资料需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信息自始至终是基础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图书馆对立项工作的作用

所谓“立项”就是确立研究方向,选定科研项目。创新时代科研工作要讲求经济效益,实用性科研成果更是要由市场来检验。有些科研工作就是因为事先调查研究不够细致,没有充分收集相关信息资料文献并据此作出准确预测,结果导致了方向性的错误。可以说,立项是科研工作举足轻重的第一步,通常图书馆是获取这些信息资源最简便、有效的渠道。通过对文献信息的认真查阅、筛选、综合、归纳,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为制定研究决策提供依据。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让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如学科馆员直接参与相关院系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跟踪式全程服务,提供二、三次文献信息,确保立项工作的准确性。

3.文献资料信息对科研实验的参考作用

确定科研立项后便可着手实验研究工作,也就是在实验室中研究工业生产所需的原始配方和工艺路线。如果能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对于节约经费、缩短研究周期、提高产品科技创新含量都有很大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实践工作开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国内外相关科技文献。例如在化工研究中首先查阅的是《美国化学文摘》(CA)与《工程索引》等检索工具文献,从这些文献中查出有关文摘后,再着手查找原文等等。一般情况下,查找文献信息所需时间近乎实验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也可以说,将近一半的实验研究工作是在图书馆完成的。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技术创新与科研活动中是大有作为的,尤其像作为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科官员的全程参与功不可没。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改变以往那种被动式文献信息的服务方式,深层次、高质量的直接参与到有关的科研工作中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服务水平。譬如互联网和专题数据库的广泛运用,使得图书馆在不增加藏书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信息资源扩展,提高服务能力,为科研创新工作提供更多渠道。此外,图书馆更要深层次地挖掘蕴藏在文献资源中的信息,搞好综述信息的开发与咨询,并经过分析整理形成市场研究报告,以文献信息服务促进科研知识型创新,以知识经济型创新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学习型图书馆团队

一个图书馆馆员素质,往往成为制约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主体性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主要矛盾,是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知识需求与图书馆的信息知识提供能力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尤其作为站在科研创新前沿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将是这一矛盾的主体性因素。

当前,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已经从过去以书为对象的管理变成现在以知识为对象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出图书馆馆员的个性技能、个性素质,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成为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关键。鉴于此,认清并分析图书馆员的素质现状,切实有效地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与个性技能,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高校图书馆在重视外部管理及服务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其内部自身的建设,因为此为基础,是基石,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校图书馆更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学习型图书馆团队。

我们从大量的管理现象的分析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由优秀成员组成的团队,并不就等于优秀团队。常有这样的情形,团队中个别成员很优秀,但由于缺乏参与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的主观意愿,或者彼此非但不配合,还互相排斥,发生内耗,致使“三个诸葛亮,变成臭皮匠”。从系统论观点看,出现了1+1<1的现象。然而个体并不出色的团队由于彼此信任,互相配合,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其认识知识思维能力大大超过单个个体认识、思维能力的总和,整个团队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活的机体,一个有系统思考能力的整体,即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会出现1+1>1的效应。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个体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但在某种层面上,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是无关的,即使团队所有成员都在团队中学习,也并不说明团队在学习。个体学习的主体是个人,团队学习的主体则是团队。只有团队成员间产生互动,分享知识、互相激发,学习如何配合工作,取长补短,才会形成团队学习,才能共同提高团队整体素质。为使团队取得成功,要将学习视为社会行为而非个人行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在团队中个人如何学习,而是团队如何共同学习。这就需要经营打造一支图书馆团队的学习环境与文化。图书馆员常常工作在自己特定的岗位上,工作相对独立,每天面对的是无数的书刊报纸,彼此交流有限,而图书馆工作的日益复杂化,需要良好配合的优秀馆员团队。为此,图书馆应为馆员建设团队学习的环境与文化,形成有利于馆员的相互影响、沟通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宽松氛围,以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建立共识、共同学习。譬如建立知识公开机制;适当进行岗位轮换;建立学习及分享学习的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组织各类集体活动等等。团队学习是团队建设的有效手段,其目的就在于促进馆员的集体归属感、目标认同感、成功荣誉感,培养对图书馆文化的认同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团队学习使馆员成为图书馆事业不断创新和推动图书馆事业不断前进的内在驱动力,并以此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绩效,促进馆员个人与图书馆整体的成长与发展,建设与进步,使智慧和创意充满整个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万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日报,2007-12-06.

[2]牛继舜.图书馆员的团队学习.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78-79.

(王宏,男,青海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