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高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确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文化内涵和办学理念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办学指导思想,理清发展思路。高校的办学定位其实就是学校自我超越的奋斗目标。高等教育共同原则与高校办学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办学特色产生的必由之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观、以人本为主旨的管理观、以人才为主体的资源观和以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

高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理清发展思路,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

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确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文化内涵和办学理念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办学指导思想,理清发展思路。

(一)明确办学定位

高校的办学定位其实就是学校自我超越的奋斗目标。美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博耶指出:“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的而且是生机勃勃的办学目标。”作为宁夏南部并辐射甘肃、陕西周边地区的唯一一所高校,在基于对学校实力的清醒认识和学校主要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和教育现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宁夏师范学院提出并始终坚持立足宁南、服务宁夏、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以师范教育为主,兼顾非师范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多学科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并举。实践证明,这种办学定位符合学校实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学校又提出了改建本科师范院校的发展目标。明确而恰当的办学定位,是衡量一所大学发展前景的基本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这关系到高等学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和稳步发展当然是大学确定其办学定位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也应像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源所说的那样:“定得高些,不能定得太低。”办学目标不应当是唾手可得的,而应该是“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桃子”。

(二)突出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持久生命力的特征。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是宁夏师范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这一办学特色,使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同时,围绕这一办学特色凝聚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学校在学术交往、科学研究等方面赢得较高的学术地位和一定的发展空间,带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大学发展具有共同的规律,但是,每个大学的发展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一般性和多样性是大学发展的两个方面。大学的办学特色,正是大学一般性规律和多样化发展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高等教育共同原则与高校办学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办学特色产生的必由之路。高校只有遵循大学的本质特征,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才能形成有生命力的办学特色。

(三)丰富文化内涵

作为社会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高校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氛围。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于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这种氛围的建设中,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氛围的熏陶。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同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独特的优势决定了高校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担负起传承与弘扬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高校文化特殊的育人功能,更要从引领时代文化的高度认识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高校文化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价值,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文化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继承性才是文化发展的首要特性,丰富高校文化内涵离不开对地方历史和学校文化资源的挖掘。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固原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了人类的繁衍和生息。境内的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宁夏师范学院丰富文化内涵提供了深厚的底蕴。我校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将毛泽东同志长征途经这里时写下的著名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确定为校训,作为激励广大师生员工拼搏进取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既表明了学校实现专升本目标的信心和决心,也概括了建校以来广大师生在艰苦的办学环境中历练形成的在工作中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另一方面开放性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体系同样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真正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同样应是高校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作为师范院校,我们也重视突出学校属性,积极倡导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自己、成就他人”为特征的人梯精神和蜡烛情怀,把对教师、学生和员工的要求以标语警示牌的形式分布在各个角落,以人文精神营造育人环境。

(四)创新办学理念

德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指出:“重新确定大学的理念是首要的任务。”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神依托,这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任何一所高校都应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宁夏师范学院在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倡导“用心想事、用心做事、用心抓落实”的工作理念,大力培育“坚定、勤奋、创新、奉献”的校风,“严谨、严明、严格”的教风和“求真、求善、求实、求新”的学风。重视创新办学理念,培育校园精神,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一所高校,如果只是推崇现代化的建筑,而忽视办学理念的创新,那么这所学校只能是徒有其表,不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重视办学理念的创新是世界著名大学取得非凡成就的共同经验。哈佛大学正是因为提倡“为增强才干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才为美国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政治领袖。高校要培养出一流的顶尖人才,必须具有一流的办学理念。

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观、以人本为主旨的管理观、以人才为主体的资源观和以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质量观。

(一)办学以育人为中心

耶鲁大学原校长斯密特德在迎新生典礼上曾深情地对学生说:“你们就是大学!”正是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的引导下,耶鲁大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世界首屈一指的优良环境,使这所在创建时仅有一名校长、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的学校,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优秀青年向往的圣地。高校的中心任务只能是育人,教学、科研等一切工作均应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坚持“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是实践办学以育人为中心这一理念的具体途径。教书必须育人,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渗透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既要教学生做事的本领,又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要求干部和职工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也要实施教育,有意识地以管理与服务为手段来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得学校各个管理与服务部门都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整体,缺一不可。脱离了育人这一前提,单独地强调教学、科研或管理、服务,都会远离高校应有的宗旨。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本。考察那些社会声誉好的大学,无不是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大学。而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大学,又无不是把育人视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大学。是否把育人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衡量大学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标准。

(二)管理以人本为主旨

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实现管理理念的更新,积极推行情感管理、激励管理和民主管理。要在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高度关心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在重阳节、开斋节、妇女节分别召开离退休职工、回族教职工和女教职工座谈会,对教职工从进校到调离、退休、生病住院、婚丧嫁娶,对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就业,利用一切机会从情感上体现人文关怀,使师生感受到校园充满爱,学校就是家,从而热爱事业,热爱学校,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通过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人从不同层面得到满足,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给系部放权,将管理重心下移,改变领导决策控制、师生被动服从为师生共同参与决策,让大家充分体验参与价值和主人翁地位,增强对决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施人本管理显著提高了决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极大地激发了师生执行决策的自觉性。

(三)资源以人才为主体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是高校的四大资源。在这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主体性资源,是最本质和最核心的因素。只有人力资源才支配其他三种资源并产生效益。而在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办学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等都无从谈起。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哈佛大学担任校长20年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柯南特也深有体会地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我们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同时也重视提高福利待遇,支持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水平;建立健全教师的选拔优化机制,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质量以学生素质为核心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没有质量,一个学校就很难生存和发展。”1998年巴黎高教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各种教学与学术计划、研究与学术成就、教学人员、学生、楼房、设施、设备、社会服务和环境等。”虽然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但培养人才始终是高校最根本、最重要的功能,学生素质永远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言,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科学文化素质是关键,身心健康素质是保证。高校必须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寓于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类教育活动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机制。

三﹑辩证处理办学中的基本关系,做到统筹兼顾,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既是重要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有机统一

高等院校要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宁夏师范学院适应宁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学校由建校初的4个专业、160多名学生发展到目前的36个专业、在校生7000多人,成为宁夏南部山区中小学合格师资及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按照规模经济理论,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成本的下降和效益的提高,但效益又不总是随着规模的无限扩大而提高。高校的办学实力,不仅表现在规模的增长,更取决于质量的提高。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规模的扩大,但更要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办学质量是每所学校的生命线,高校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宁夏师范学院始终坚持把办学质量摆在第一位,坚持办学规模与师资力量、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学校资源相匹配。具备充足的资源,是保证办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资源的匮乏必然造成质量的缺陷。高校办学规模要量力而行、适度发展,做到规模与资源的合理配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生始终保持在2000人左右,但这并没有影响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种以质量取胜的内涵发展道路,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高校是从事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机构,这已成为人们对大学价值的共识。任何高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和科研,这是高校的基本职责,也是高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标志。同时,社会服务也是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在服务社会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宁夏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成立了西海固文学、回族语言、宁南区域经济、应用化学、外语教学行动等研究室,完成了一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科研课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第一条特别强调:“我们重申,应保持、加强和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特别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使命。”“只有服务社会,才能深化教学,深化科研。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感受和把握社会需要什么及需要的程度,从而找到科研的方向,找到教学的重点。”高校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就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服务意识;了解社会需要,明确服务重点;完善办学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制订服务计划,落实服务行动。

(三)学术权威和管理权力互为补充

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无法回避学术权威和管理权力的协调问题。大学的基本属性要求树立学术应有的权威和确立专家学者重要的地位,而只有管理权力的有效运用才能使大学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任何组织良好的运作状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组织的管理者,大学也是如此。正如哈佛大学原校长德里克·博克所说:“尽管没有教师的支持,重要的改革很难产生,但为了实现重要的改革项目,还需要开拓精神和管理艺术。”管理权力和学术权威相互协调,是高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和实现大学特殊价值的必然要求。世界著名大学无不是学术权威和管理权力均衡的大学,而我国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的治校模式,确是学术和管理完美结合的榜样。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制订并认真实施《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组建了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各种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努力使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得到落实;给二级学院和系部放权,将全力中心下移,增强了二级学院和系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办学活力。当然,强调学术权威和管理权力的协调,绝不意味着管理权力的放弃。任何时候对大学而言,管理权力都必然是也应当是权利体系中的主导性权力,否则,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就缺乏必要的保证。

(四)稳步发展与超前规划相辅相成

美国著名教育家、芝加哥大学原校长罗伯特·赫钦斯曾指出:“大学需要有一个目的,一个最终的远景。”他认为高校如果没有远景,就是没有目标,就会导致学校的极端混乱。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有立足当前、正视现实的精神和作风,更要有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智慧勇气。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是高校脚踏实地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既顾眼前,又顾长远,坚持在做好当前工作的过程中寻求长远发展的机遇,创造长远发展的条件,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在《宁夏师范学院2006~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着手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在宁夏有较高声誉、在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本科师范院校”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努力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新校区建设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学校工作的整体性飞跃。积极鼓励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不断提高待遇,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层次较高、学科多样、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新校区在征地700亩的基础上,又争取建设用地600亩,为学校发展争得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在新校区规划中,我们力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各种需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尤其注意使学校的发展与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在新校区建设中,依据绿色生态化校园、信息数字化校园、时尚现代化校园的目标,将体现办学理念、传承文化特色、兼容地缘文化与美化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基本思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建设速度,并提前考虑制定搬迁规划。

(2006年1月 刊载于《固原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