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师的业余生活

乡村教师的业余生活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我们乡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或闲暇时间是如何安排,又是如何理解业余生活的呢?在乡村教育现实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些教育学话语、上级指示与升学率组成的概念混合物。他们的业余生活狭隘、单一,并受到机器思维与行为的严酷挤压。(黄月舟)相对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显得特别单调,蜷缩在自己狭小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然而,在乡村教师的现实生活中,工作广大无边,休闲却处处不在。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即生活。这几乎是从教育现代化开始,一直是最强烈的音响,也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虽然这种强烈的音响没有带来它所呼唤的内容与价值,没有带来令人向往的教育现状,但是,它正在形成一种教育与生活联结的美好期盼,正在促进教师职前、入职与职后的一体化趋势,正在促进教师学习、工作与闲暇的混沌性质。但是,我们乡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或闲暇时间是如何安排,又是如何理解业余生活的呢?笔者设计了如下访谈提纲,并引导教师回答这些问题,以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进一步的了解。

1.您对业余生活如何理解?您理想的业余生活是怎样的?现状如何?为什么?

2.学校对教师业余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安排或政策支持?

3.您可以谈谈自己的家庭生活吗?是出生在本地吗?家离学校多远?

4.您谈一下您一个正常工作日和周末的家庭生活和作息时间好吗?您对家庭生活最满意或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您谈谈您的家庭生活与教学生活之间的关系好吗?

5.您谈谈您的自修情况好吗(时间、内容与想法)?有没有自我培养方向和学习计划?有什么困难?

6.您在业余时间一般阅读一些什么书籍或报纸杂志?一年大约能读几本著作(含小说)?每年订了哪些杂志?有些什么样的业余生活?您希望有一种什么样的阅读生活?

7.您谈谈您的社会交往关系好吗?如交往的群体、范围、行为、目的、共同爱好等。

8.您与社会有什么合作关系吗?经常为社会做一些什么事情?您所在的学校与社会有什么合作关系吗?经常为社会做一些什么事情?你对这些事情如何评价?

9.社会为您的学校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您对这些事情如何评价?

10.您工作有压力吗?这些压力来自哪些方面?

在乡村教育现实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些教育学话语、上级指示与升学率组成的概念混合物。闲暇没有成为他们专业发展的要素。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乡村教师,大多信仰科学与理性,尊重客观事实,情感的空间就变得狭窄。乡村教师不像城市教师,他们没有丰富的学缘、地缘与业缘关系,没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没有相对而言强势的社会资本与学术资源,没有更多的现代科技文化滋养、精神激励、物质报酬、职业发展的机遇,没有相对较多的实现学术职业阶梯的顺利晋升的可能。他们仅有的乡土历史与特色文化的关系却在潜移默化中被现代文明切断。

在现代文明的强力作用中远离乡土

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曾担心,拟像时代的“拟像”、“内爆”、“超真实”的特征,会对未来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生活在拟像时代的人,其职业认知正在急剧地失调,其个性被媒体俘虏或湮没,行为演化为大众行为,甚至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就是说,现代拟像控制着人,使人沉浸于网络与影像中,人因此而被光与影的新奇、舒适与魅力所俘虏、所宠坏。但情况却与此相反,乡村教师的娱乐时间与工作时间原来仍然切割得如此泾渭分明,他们超然于拟像之外,然而却仍旧被现代体制的工业思维控制着。他们的业余生活狭隘、单一,并受到机器思维与行为的严酷挤压。

“业余生活在我看来,是适时让我放松、愉悦一下的生活。我理想的业余生活是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过后,能让我的身心得到放松的一种生活。因为在农村就职,环境较差,生活固定,又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所以,现阶段基本上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张阳,化名)

“业余生活较少,之前在办公室听听音乐等都受到领导制止。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场地娱乐。”(江明凤)

“我认为业余生活应该是人人都需要的,是不可或缺的。问题是学校的工作太枯燥太死板,以至于业余生活也很单调。再加上经费不足,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跟不上来,除了上下班,别无其他选择。我理想的业余生活是工作之余应该有学校工会制定的活动计划,由学校统一安排硬件和软件的购置,便于活动的开展。现状是除了上下课、看看电视,没有别的业余生活。老师的亚健康状况和抑郁症增多,原因是教学任务过重、经费不足、重视不够。”(刘××)

“业余生活就是下班以后的生活。看看书,喝喝咖啡,运动运动。(你们镇有咖啡馆吗?一般与哪些人一起?一般做什么运动?)喝咖啡一般是自己冲泡速溶咖啡啦,这个喝咖啡的习惯是在大学养成的,现在乡下就自己冲泡了。运动就是和老师们打打篮球。现状就是这样……学校对教师业余活动没有指导安排,就是不许打麻将赌博。”(兰××)

“我的业余生活就是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希望就是没有工作,能够看看书,做一些家务。假期可以做到,平时工作就会忙一些。”(童佳)

“我认为业余生活就是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我理想的业余生活应该既是轻松活泼的,又是丰富多彩的。我一般从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生活,有时要值班管理寄宿生。闲暇时间就看看电视、上上网,没有什么其他活动。”(钟觉辉)

“业余生活应该就是在非工作日的休闲时间内进行的活动。理想的业余生活就是朋友同事之间能够相互走走,聊聊,能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或者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业余生活比较简单,基本就是在家休息下或者出门走访下亲朋好友,有时学校也会安排培训学习。”(刘娟)

“在农村,由于工作压力大,每天都是围着学生转,基本上没有什么业余生活。”(阮文凭)

“我觉得业余生活对教育身心健康很重要,我希望理想的业余生活就是能很悠闲的享受,但现实很难达到,因为教学压力大,经济实力也达不到。”(黄月舟)

相对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的业余生活显得特别单调,蜷缩在自己狭小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其活动不仅未能冲出封闭的乡土大地,而且未能走出家庭与学校的狭小空间。对于生活在与现代断裂,且与乡土传统渐渐疏远的土壤里的他们,既对拟像时代的外界发生的新变化感到激动和向往,也使他们逐渐在拟像的侵蚀中变得迷茫和无措。他们正在被时代剧变撕裂为与现代、与乡土的不相关者。

专业化远离了自己的劳动场景与休闲生活

休闲应该无处不在,工作应该无处不在。劳动本身具有休闲的意趣,休闲寓于劳动之中。然而,在乡村教师的现实生活中,工作广大无边,休闲却处处不在。现实蛮横无理,使教育剥夺了生活;工作蛮横无理,使劳动剥夺了休闲;休闲、思考被挤压得空无,他们不仅很少有娱乐休闲,不仅劳动与休闲时间受到切割,而且自修与自我思考的时间也受到严重挤压。劳动覆盖了生活的全部,人就成了机器,人生变成了仅仅是活着

“我周一到周五一般每天两到四节课,周一至周五住校,周末回家,有时周末也在学校。周末回家,就和家人一起逛街,吃饭。周一至周五,每天晚上12点睡觉,7点起床,中午一小时午休。对家庭生活满意。家庭生活和教学生活没有什么联系,周末回家了就不谈工作。”(兰××)

“我的家离学校就五六千米远,但是我已经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吃住在学校,过年都在学校。课余时间主要阅读一些党刊党报。基本直没什么时间阅读著作,每年只能订一些党刊党报。在农村,信息闭塞,不通网络,我希望能在网络上阅读,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节约费用。”(阮文凭)

“业余时间我喜欢阅读《参考消息》、《特别关注》、《文摘》等。一年大约能读三到五本著作。业余生活很少,喜欢打些蓝球,散步。”(黄月舟)

“大多数时候没有时间看书,只有晚上和周末才有时间看书,看书的时间比较零散,记忆效果不佳。”(李开佳)

“一般都是忙于工作和生活不可开交,没有闲余时间娱乐。”(李莉)

“平时基本没有自修,主要是时间很紧,平时要去做家访(每学期要有6次)以及学生个别谈话等。”(江明凤)

“读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和报纸,比如《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国少年报》等。以前每年会订几种报纸,每天读,有时间还看些书。现在没什么精力了,眼睛容易疼,读书看报也就相对减少了,也没有特意去订报纸、杂志了。”(甘慈珍)

“很少有自我培养的方向和学习计划,更多的困难是在于自己没有时间来进行这些安排,基本上时间都花在了教课和辅导学生上面。”(易××)

“自修情况是艰苦的:中师毕业必须进修专科和本科学历,不拿到这些文凭,要想教中学和评定高一点的职称是不可能的。进修带来的苦恼也是相当大的。一是时间上弄得相当紧张,有时候是晕头转向。二是经费,每年的进修需要一笔开支,工资并不高,子女教育、家庭开销大多时候入不敷出。”(刘××)

“我读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和杂志。学校每学期规定读完推荐的一本书,我自己也会买点书读。《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文集》等书才看过的。一年读六本书是有的。杂志主要是学校阅览室订的,我爱看《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等杂志。”(卿红玉)

“会阅读和订阅学生阅读的一些刊物,如《初中生世界》、《初中生天地》等,了解初中生的一些心理状况。一年大约看10本书左右吧。我希望能够在闲暇的时候就能阅读。”(童佳)

“对于自修,我觉得是一名教师永远的课题,因为教师只有自己先积累‘一桶水’,才能给你的学生‘一碗水’。就目前我自身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以及身体病痛的困扰,所以还没有来得及去详细思考这些。”(向大海)

“想通过考学继续深造。利用业余时间在复习备考。想成为一流的英语教师。学习上没有困难。”(兰××)

何须斩断专业化与劳动、休闲的联系?劳动不是苦修,更不是获取,而是享受,是生活。然而,在乡村教师的理念中,休闲与业余根本不是专业发展的范畴。他们选择的绝不是自我意志的自由,而是学历;绝不是自我的历史经验而是现代知识;绝不是学生人格的发展,而是能让学生考上重点中学;绝不是自我休闲,而是努力奋斗。乡村老师大多数出生本地,他们的家离校一般在20公里以内,现在条件好了许多教师住在县城,周末的生活与城里人一样,在家看看电视、休息、逛街,前些年也有下地劳动的,但现在有的帮助家属做点生意。他们忙碌、工作沉重,却也顽强。对于乡村教师而言,“我强大有力,又孱弱无助”[2]

与乡土社会的割裂加剧了学术与社会资源的贫乏

学校在高墙以内,与周围的社会难以发生关系。很难说教师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也很难说社会为学校做了什么事情。田园风光很少有人将其作为真正的教育资源。山中的早晨、雨后的蓝天、恍惚的心境,“一条明媚的河谷低地,带着露珠在山中伸展”,“在炽热而纯净的天空里,浮云在慵倦地消散”[3]。这些梦幻的自然气息,那种脚踩大地、清静无为、怀抱沉思、富于灵动的生命意识均在他们的灵魂中消失。忙碌与环境的封闭置乡村教师于文明之外的孤岛。

“所在的学校与社会也没有什么合作关系。”(甘慈珍)

“要说社会为学校做的事的话,是很少很少的,我觉得主要是当今很多人缺少一种责任和爱心吧,很多人有能力却吝啬于为社会、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向大海)

“平时交往主要是同事,大家比较忙,交流比较少,在一起相处主要是工作。”(江明凤)

“交往的群体单一、范围狭窄。社会交往关系简单,基本就是和同事还有以前的老同学交往。”(兰××)

“我的交往圈很狭窄,基本上是同事、同学、亲人。几乎没有别的交往群体。”(卿红玉)

“我的社会交往关系主要是工作同事和乡里邻居,和他们相处良好,和乡里邻居相处主要是和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有关,平时串门聊天,一起打点小牌,和工作同事的话除了在学校接触外,平时也有一些自发组织的集体活动,比如唱歌、吃饭等。”(丁代林)

“我的交往圈子以同事和邻居居多,通常就是大家一起跳跳舞、逛逛街什么的。”(甘慈珍)

“主要的社会关系就是教师圈子,会一起进行业余生活,了解生活、教学的经验等。”(童佳)

“农村环境可以让学生接近大自然,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些。但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没有太大的作用,只会堕落。”(张阳,化名)

“我是有自我培养方向和学习计划的,但是有时候会因为其他事情的影响,导致一些计划滞后……我订了《英语世界》、《读者》等五六本杂志。单调的业余生活。我会经常给自己充电。”(张阳,化名)

“在业余时间,我看得比较多的是文学、历史之类的书,以及一些教研参考书等。一年能读几本我倒没统计过,或多或少视情况而定。我希望的阅读生活是我现在拥有的——很平静,不浮躁;很真实,不压抑。”(向大海)

“我希望能有人有共同的阅读爱好,阅读完还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下阅读。”(李芳)

“我希望上网看看、阅读一些专著、杂志,摘抄教育经验,写写教学论文和反思。”(刘××)

“我的社交还是不错的,其实我进行的社交,主要是为当地的贫困孩子寻找帮助,现得到很多爱心群的爱心人士对学校、对孩子的关心!”(阮文凭)

“我现在的社交主要是同学,再就是同事,这两年任教导主任以后社交面又广了点,如其他学校的同行。”(张高峰)

除了忙碌,除了存一颗勤勉的心,还要继续努力。他们很少有闲暇时间读书、写诗、聊天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更很少有时间歌唱、舞蹈甚至欢笑。因为他们无力立人、立言、立功,无法做人与成就不朽。乡村教师追逐现代文明却又离它渐行渐远,他们生活于乡土似乎又背井离乡;他们没有得到自己心向往之的“洋气”,也似乎无法接近根生于斯的“地气”。年轻的教师想继续学习、准备更高级的考试,为未来做进一步的考虑。年长的教师,他们一直没有达到他们的现代教师的梦想,但却养成了一种“渴望型”人格。这种人格使他们自己的发展与自己环境的发展似乎共同处于一种刻舟求剑与缘木求鱼的境况之中。许多条件好一点的乡村教师把家定于县城,上班却在乡下,他们游离奔波于城市与乡土的双重环境,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他们似乎都是一个异乡人,很难有回家的感觉。还是唐朝晖的诗说得好:彼此陌生地走过来,彼此陌生地离开,彼此陌生的影子倒拖于地,拖得很长很长。

学生成绩与人身安全成了制约乡村教师幸福的魔咒

乡村教师与那里的人们,有一个信念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考试成功”和“人身安全”。这一点使他们凝聚成一股真正的力量,在他们之间形成教育行动合力的强力粘贴剂,同时也成了制约乡村教师与学生幸福生活的魔咒。

“工作压力当然有,现在学生存在一种读书无用论,上课不守纪律,家长对孩子无能为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压力很大。”(康玉兵)

“工作上有一定的压力。作为班主任老师,很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现在的孩子比较调皮,有个性,不爱学习的学生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提不上来,会有压力;有时工作上家长的不配合也会有压力。”(刘娟)

“年轻的时候多一些,现在的压力主要是来自身体不好的压力,还有就是会出现职业倦怠,学校和学生的压力也比较大。”(童佳)

“有一定的压力,来自学生的成绩。”(兰××)

“有工作压力,工作压力主要是集中于学生管理方面,最大的就是保证学生安全方面的压力。”(江明凤)

“我工作当然有压力,但可以承受。压力主要是来自自身的要求,总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得以体现;另外上级的要求也是压力,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去完成。”(卿红玉)

“压力有来自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有来自同事间的竞争的、有来自繁重的课程量的、有来自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担忧的,等等。”(甘慈珍)

“来自于自己的责任心;压力来自于社会,教师除了要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以外,还必须肩负起本来属于社会的责任;压力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教师替代了学生家长的责任。”(李开佳)

“工作有压力,教学方面的压力来自于个人知识过旧与精力的不足,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丁代林)

“其实压力很大的,工作上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等等。”(阮文凭)

“工作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来自教学质量、经济收入、家庭关系等等。”(黄月舟)

“在工作上我的压力不大,我相信我的能力,但在家庭经济上我的压力很大,为了能在县城买房,我正在不断的努力。”(张高峰)

虽然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师追求的核心目标,但是教师劳动的基本形式是实践、反思与创造。这些活动不仅使乡村教师融入自己的专业过程与日常生活,而且要依赖自己乡土环境与历史文化的营养,当然还要关照时代哲学思潮及其给自己及社会带来的影响。所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与教育活动是一个与社会发展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它绝不是在他人与权力的压迫之下,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甚至仅仅是担忧学生人身安全的杞人忧天的过程。然而,乡村教师要经常接受来自上面的各种指令,时刻面临学生家长与本土社会舆论的检查,面对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目标与社会希望——升学。他们在迎合官僚系统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各种任务,努力超越自己生存环境的局限,力求与发达地区教师接轨。但严格的等级结构、城乡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巨大差距,使乡村教师在发展中举步维艰。因此,乡村教师的发展方式可能有问题,需要改变,需要重新思考其生命的形式和生存的空间。

虽然言犹未尽,但笔者从这些纯净的访谈中,从这些朴实的材料中,从他们明澈的心灵中,发现了深邃的内容,了解他们职业生涯的有关信息。他们或忧国忧民,或悲天悯人,或观望茫然,或一往无前,或力不从心。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宗教般的忧伤情怀,他们在历史转折的浪潮中无声无息。虽然谈不上拥有一种人们曾经期待的知识分子中流砥柱的气度风范,但是他们许多人默默奉献,超越世俗的功名利禄的引诱,耕耘在中国乡土教育园地。他们代表了人类的发展方向,可以连接历史与未来,连接现代与乡土。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尽管他们的声音被时代的喧嚣与烦躁掩盖得无声无息。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代文明对教师认知与行为不断冲击,将教师传统的认知模式与结构撞击得粉碎,教师理想人格的各种要素需要加以修正,那些古老的法则将被消解并逐渐寿终正寝,那些现代与乡土断裂与撕扯的发展模式必须引起关注。我们要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认知,对过去确定不疑的知识体系与职业秩序大胆反思,对奉若神明的教条开始怀疑批判。一种自主的、创造的生活习惯不仅是农村教师现代化的必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建构中国乡土与现代化联结的崭新思路。

[1] [意]乔万尼·薄伽丘.方平等译.十日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71

[2] [俄]丘特切夫.陈先元,朱宪生译.丘特切夫抒情诗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1

[3] [俄]丘特切夫.陈先元,朱宪生译.丘特切夫抒情诗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