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师劳动的内容关照

乡村教师劳动的内容关照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教师的劳动所蕴涵的内容对多数农民来说,应该是终身财富。“三农”课程包括“三农”学科课程与“三农”活动课程。实现农村学校从知识中心向市场信息中心转变,乡村教师应该知道,市场上的商品信息、流通信息、交易信息对于“三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农村学校,乡村教师要利用农村学校尽可能地将这些信息影响于农村。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学校从社会教育中分离出来,学校教育渐离社会生活,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关联逐渐削弱,广阔的社会空间浓缩或异化为教室,原来的教育者,即周围的长者和能者被教师所取代,生活内容与生产知识技能沦为这种称为课程和教材的东西。教学内容完全程式化、标准化,人也因此在这种程式化与标准化中异化。结果乡村教师不研究农村,农村学校的毕业生不了解农村,所以农村教育越发展,农村

① 王洪才.大学“新三大职能”说的缘起与意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青少年离农村经济社会就越远。在农村经济社会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瓶颈的困境下,当我们面对“养猪不如嫂子,耕地不如老子”的境况时,乡村教师在进行教育目的论、价值论与质量论的反思时,有必要对乡村教师的劳动内容进行审视。

乡村教师的劳动所蕴涵的内容对多数农民来说,应该是终身财富。因此,一定要把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农村教育的“文化功能”和“灵魂铸造功能”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融合,就要充分挖掘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让它们释放出潜在的教育功效[1],从而形成一种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力量。这就要求农村课程知识内容科学化、地方化和民族化。农村教育如果与城市没有什么差别,农村毕业生与城市人去争有限的工作岗位,在很大程度上说争不过城市人。那么农村教育只有调整自己,在农村拓展新的就业环境,这才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乡村教师在设想学生的未来时,除升学还要把就业的视野拉大,在农村开辟新的职业,这可能是当前农村教育花更多精力之处。[2]

课程资源建设作为农村小康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与学生生活技能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国情国策与区情区策,掌握一些谋生的技能。其基本思想是:重视必修课、增加乡土选修课、加强实践与活动课;在课程标准与规划思想尊重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充分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既要考虑到以打好文化基础知识为主,又要考虑渗透一些基本的乡土课程。主要可以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学科课程中渗透有关农业知识的教育。如数学课中可以渗透土壤肥力强度的比较或土地丈量的知识;化学课中可渗透农药、化肥的使用方法和土壤分析等内容;生物课中可渗透杂交水稻小麦遗传育种等内容等。二是普通文化课程和“三农”课程同时设置,把“三农”课程列入课表,使“三农”课程系列化、层次化。“三农”课程包括“三农”学科课程与“三农”活动课程。“三农”学科课程主要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如农业新知识与新科学、乡土文化与民俗等;“三农”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小常识和简单农业技能,如农村使用化肥与农药的注意事项,快速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水稻、小麦和棉花等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等;还有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乡土经济与社会等。

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来看,普通文化课与“三农”课程相结合,将会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得到贯彻与落实。既有利于学生打好文化科学基础,又掌握必要的农业技术知识与技术,既不影响其中一部分学生升学的要求,又有利于大部分学生回乡就业、成为一个新型农民。从科教兴农的角度看,在当下农村职业教育尚不发达甚至萎缩的情况下,这是培养新一代农民的必由之路。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说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乡村教师为现代化服务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实现农村学校从知识中心向市场信息中心转变,乡村教师应该知道,市场上的商品信息、流通信息、交易信息对于“三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农村学校,乡村教师要利用农村学校尽可能地将这些信息影响于农村。

[1] 夏秀火.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关系思考——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野[J].教育与“三农”,2009(6)

[2] 包国庆.中国农村现代化教育的五大根本转变[J].基础教育研究,199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