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乡村教师为主导

以乡村教师为主导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教学社区致力于“技术服从于生命”的价值承诺,不是一种只顾及科学理性的呼唤而不顾及个体需要与乡土历史的技术行动。乡村教学社区,坚守“自由”、“关系”、“和谐”、“生命”与“团结”的理念,以乡村学校为基地,以乡村教师为主导,以政府提供政策为保障,整合村落所有教育资源,为村落中的全体成员提供正规和非正规学习机会的组织。

当前村落及其人群面临的生存问题,与现代文明导致的人类的精神与生存危机的实质相同。从根本上克服这一危机,需要加强全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克服其知识贫困,明确其历史使命,实现其精神自治,提升其生命意义。为此,笔者提出乡村教学社区以在农村建构一个联系与对话的终身学习机制。其基本思想及内涵如下。

自由生活,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生命哲学关于人的理解,使我们更加清楚人的自由与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的实现,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以卢梭、卡西尔等为代表,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人“为了欢享真正的自由,我们就必须努力打破把我们与外部世界联结起来的锁链。”[1]但马克思的理论中,人的本质是一种关系,人要真正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就只有在关系中才能完成自己,也才享有真正的自由与幸福。其实,笔者以为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要求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解,以达到回归自然的目的;后者是直接强调人的本质就是一种关系,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同一性的强化。乡村教学社区正是要体现这一关系的强化,如它“探索完整的福利,并且关心家庭胜于个人……代表着这个社区希望这所学校所要探讨的事物,以及一种把教育看做一个终生的过程,并把家庭包括在内的态度”[2]。所以,乡村教学社区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人际关系的终身教育平台,它尊重本乡自然风土,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实现“人—家庭—学校”的和谐。

提升人力资本,改善农民心智模式

教学社区向我们展示的重要理念是“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3]。人力资本的投资表现为医疗保健、职业培训、各种教育、技术推广和就业迁移等。其中,关键是教育投资,即促进个体不断学习,提高个体素质。这无论对个体发展还是社会经济增长均具有更高的贡献率。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启发农民自觉,使他们主动学习,从而使其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拥有较为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能力、思维习惯和正确的价值与信念;能够使他们将其付诸实践,提高其生计能力,享受人生的幸福与快乐。乡村教学社区建设,旨在提升人力资本,改善农民心智模式,使他们树立“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人力是最大资本”,“可持续发展”,“技术服从于生命”等理念,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人类面对的一些共同性危机,以及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考虑代际资源配置和树立代际公平理念,应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对话与交往,养成农民的团结意识

教学社区向我们展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主题,包括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的和解,以及人与人矛盾关系的和解。前者是现代文明对大自然无限制地索取与掠夺而造成的生态危机;后者是经济理性主导的商业市场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上两个矛盾的实质是人类的理性活动与自身生存环境的冲突或不协调。教学社区正是呼唤一种团结意识,力求通过交往与对话,探寻防止现代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果异化的共识,以克服现代性导致的种种冲突及其恶果,从而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模式。乡村教学社区建设,需要通过对话与交往这种团结形式。一方面,让农民之间通过互助平台,进行信息的求助、知识的分享与经验的对话,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治的意愿,以持续的文化学习促进他们的创造与表现;另一方面,为个人、家庭、组织和政府提供对话与协作的互助平台,通过大家的对话与交流,共同谋划村落发展蓝图,创造美好的乡土文化与生活形式。

资源共享,形成一种崇尚学习的氛围

地球而言,人类对其资源的消耗速度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速度,都已经远远高于其恢复能力。因此,为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只有开源节流,降低消耗,资源共享,不断重复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根除以往的掠夺式与占有式的经济行为,才能延长地球的运转寿命,使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相协调。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强调既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又不损害我们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可能。乡村教学社区,不仅其学习的内容要体现资源共享、开源节流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且在自身建设中,要从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好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即依托农村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包括村落附近的图书馆、医疗点、庙宇、祠堂、教堂、文艺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硬件资源,创建一个良好的社区学习框架模式;利用农民闲暇时间,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调动农民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

尊重生命,回归自然怀抱

“生命在任何地方都是完善的,不管是在最小的范围内还是最大的范围内都是一样,每一种生命体,即使是最低级的生命体,都不是在某种含混的意义上适应于它的环境,而是完完全全地符合于它的环境。”[4]甚至在马克思那里,“人直接的就是自然的存在物”[5]。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自由只能是顺其自然,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现在的科学技术革命时代,已经引起人们普遍深思的问题:究竟是科学为人服务,还是人为科学服务?”[6]我们面对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面对科技成果造成的生物和人体的损害,我们不得不关注技术存在的真正意义。我们运用科学技术时,需要认识生命与自然的整体性与系统性,需要对资源分析,保护自然,为人类的幸福创造持续性的环境与条件。而这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精神。乡村教学社区致力于“技术服从于生命”的价值承诺,不是一种只顾及科学理性的呼唤而不顾及个体需要与乡土历史的技术行动。它满足农民学习的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构成农民的一种永久性精神培育的基础,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重建天人合一的信仰,回归自然的怀抱,汲取乡土文明的营养,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享受人间的美好人生。

最后,笔者有必要对乡村教学社区的内涵做一个归纳。乡村教学社区,坚守“自由”、“关系”、“和谐”、“生命”与“团结”的理念,以乡村学校为基地,以乡村教师为主导,以政府提供政策为保障,整合村落所有教育资源,为村落中的全体成员提供正规和非正规学习机会的组织。它是一个聚教学、咨询、改进、协作为一体的,关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与农业生活的开放学习机构;它通过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独立精神与学习热情,使其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人、自然与环境关系的知识、态度、方法和价值,形成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自然与社会和谐,促进自我身心自由与人生幸福。

[1] [德]恩斯特·卡西尔.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

[2] [美]戈登·德莱顿,[新西兰]珍妮特·沃斯.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433

[3] 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7

[4] [德]恩斯特·卡西尔.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4

[5] [德]马克思.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4

[6] 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