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报纸社论的决定性作用

谈报纸社论的决定性作用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报纸社论的决定性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的特点井曦,1985年生人。最后,结合中外新闻学者对社论重要性的论述,进一步阐明了社论作为报纸最有力的言论武器,毫无疑问,它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发表社论,一般要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人们通常看到的报纸的社论,从基本内容的不同性质区分,不外三种类型。

谈报纸社论的决定性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的特点

img20

井曦,1985年生人。2007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后考入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分配至旗下中国建材报社机械墙材编辑部。工作兢兢业业,曾成功参与了经济日报报业集团2010年两会报道工作,采写的《建材行业要变压力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动力——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蒋明麟》被多家媒体转载。

摘 要:本文首先对社论的定义作了简单的描述。然后按照社论的基本内容对社论进行了分类,同时对比以往《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并对其社论的指向发表了看法。其次,通过对《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社论的分析,具体描述出《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一份商业的大众化报纸,它的社论是站在怎样的立场上。最后,结合中外新闻学者对社论重要性的论述,进一步阐明了社论作为报纸最有力的言论武器,毫无疑问,它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关键词:21世纪经济报道 社论 新闻评论

在我国,社论的最初形式是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本馆论说”。1907年前后,“社论”一词才在《神州日报》和《时报》上出现。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在英文中,社论称Leader。又称Editorial或Leading article,前者指的是“总编评论文章”,后者则有“首席评论文章”之意。

在编辑部的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在通讯社和报社的编辑部,撰写各种各样的新闻评论是编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通过新闻评论,可以凸显媒体对各种新闻事件、现象、思潮等的看法,从而体现出与其他媒体的差异性,使自己在同行中获得存在的价值。在所有的评论形式中,社论可以说是这个系统中最具权威性的评论形式,因此写出符合标准的社论的意义对媒体的编辑而言是不言而喻的。要写出符合标准的社论,编辑们就需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弄清楚它的要求。然而在学理上,社论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不利于编辑对社论形成准确的认识。

对社论而言,在给它定义时,应该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因为它能使我们在实际的撰写过程中找准所要评论的对象,不至于因搞不清评什么而无所适从。然而目前学术界对社论的定义却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每种说法各有侧重,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常见的说法。

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认为:“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在我国较权威的新闻评论学著作中,社论的定义为:“代表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又对此定义做了补充:“(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我国老一辈法学家、政治学家、新闻学家张友渔对社论也有过较为详尽的研究和概括。他认为,社论“为报纸上之评论,而由报社中人所撰,是以代表报社之意见者也。故可为之下定义曰:社论者,代表报社的意见之论评也。详言之,则为:社论者,代表报社之意见,对于时事有所解释、批判及主张,以期指导读者之论评。”另外,张友渔又从“新闻性”“针对性”“指导性”等方面阐释了社论的主要特征,他的学术观点对后世的新闻评论及社论研究有深远的影响。学者刘大保在《社论写作》一书中综合了张友渔及当代国内新闻评论研究者的观点,对社论做了如下界定:“社论是代表媒体(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编辑部和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称为‘本台评论’。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发生重大的影响。”在当今新闻传播学教育中使用率较高的复旦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中,丁法章在《新闻评论学》一书也对社论作了如下界定:“社论(从选题和写作要求上来讲)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从作用及注意事项上来讲)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它体现报纸的方向。党的各级领导经常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舆论,指导实践。它是一种最重要的评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党报的元帅’。”发表社论,一般要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

以上关于社论的界说都包含三个要点:(1)代表报社(新闻媒体);(2)评论对象是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3)目的是引导舆论,指导群众。社论是代表党委的带有指导性的声音,所以不同于学术论文,是不允许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和辩论的;社论也不同于一般的评论文章,因为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带有权威性的坚守党性原则的评论文章,是不允许任意发挥个人意见的。社论也不同于一般的文件和指令,它是从思想认识上阐明问题,把社会生活现象和重大时政问题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分析阐述,从而把受众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政策的高度,从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性的。所以说,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社论也具有新闻评论的一般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等),但是最突出和重要的是,它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功能。因此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才会把社论喻为“报纸的心脏”。

一、社论的指向

任何一篇社论都应该有的放矢,它必须针对全体读者或一部分读者的需要,他们不仅说明某一个问题的迫切重要意义,而且解决某一个问题的全部或一部分,这就绝不是漫谈或泛论所能代替的。

人们通常看到的报纸的社论,从基本内容的不同性质区分,不外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关于党和政府对内对外的政策路线的解释性的评论,例如关于过渡期的总任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亚非会议等的社论都属于这一种。第二种是对各项实际问题和部门问题的评论,例如对工业、农业、科学、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重大思想原则问题和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报纸要经常发表社论。第三种是属于一般政治宣传的社论,例如“五一”“七一”“国庆”等纪念日和外交礼节性的社论都属于这一种。当然,这种社论也必须尽可能说明一些重要的问题,而不应该成为应酬的文字。我们又是恰恰要利用某些纪念日的或礼节性的社论,来说明国内方面或国际斗争中的重要问题。

同时,还必须指明,我们所说的社论也包括所谓“短评”在内。因为短评的政治价值和作用,实际上同社论并没有区别,也不应该有什么区别。近来各大报纸已经逐渐取消了短评,而统名为社论。

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为例,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一份商业类报纸,它信息量比较大,而且涉及经济类的方方面面比较全面。从以往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几点。

1.经济议题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社论中占据突出位置,经济建设是中心。可以说《21世纪经济报道》最关注的是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2.在政治议题中,《21世纪经济报道》更重视立法、司法。在样本范围内,立法、司法议题仅仅比行政领域议题多一点。但是考虑到社会重行政、轻立法司法的情况,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社论中立法司法不仅不轻于行政,而且前者占的百分比还要高于后者,这反映了《21世纪经济报道》更重视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立法司法。

3.生活、教育、健康是和读者有最直接关系的核心议题。这类议题在议题序列中处于第三档。生活、教育、健康三个议题所占比例持平,相加要占到总数的1/3。

二、社论的立场

《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一份大众化的报纸,它所发表的社论的立场和普遍的党报的社论立场有明显的区别。首先《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基本来源于新闻事件。而普遍的党报社论主要来源于各种会议、政策法规、中央精神等。《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的礼仪型的社论要远远少于普遍的党报。《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从经济透视政治与社会,从热点洞见全局与趋势,从问题梳理根源与路径。立足微观现实,关怀中国前途。见解独立,立论严密,高屋建瓴。

我们来看一下《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09年8月5日发表的社论。

题目:地产小阳春”后的“逆向市赢率游戏”

房地产“小阳春”显露调整之势,7月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住宅商品房市场出现销售面积下跌,这也是持续5个月上涨后的首次下跌。而商业地产出租率和交易继续委靡,据中房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声称,上半年,全国31个主要省(市、区)当中,商业地产销售面积下降的有16个。另外,据易居克而瑞信息公司研究资料表明,2010年1~7月份,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继续延续租金下降的趋势,商业地产“过剩”态势非常严重。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小阳春”属于短时段的“V”形反弹,如果用短时段坐标看具有“迷惑性”,以为它已经重新确立了地产的“上行趋势”。而商业地产的持续性低迷更能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实质。决定地产价格上升的根本性因素是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流的增长水平,这是颠覆不破的基本原理,但两者的增长态势都不容乐观。

由于政府在这一轮经济拯救中表现出来强大的能量,使得民众普遍疑虑一个问题:政府不喜欢房价下跌,如果房价再次下跌,政府是否继续不惜一切地采取大规模货币投放强化通胀预期来托市?“小阳春”的产生是“政策造市”的结果:最强的货币供给——广义货币增速已经超过26%,高出历史最高水平5%左右;最低的房贷利率,7折优惠后的实际按揭利率为4.18%,低于历史最低水平0.74%。

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证明,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快速产生出严重的通胀预期与通胀,它产生的动荡性迫使经济决策层用更强硬的收缩政策来抵消。如果对这一态势有足够的预见和警惕的话,这会迫使决策层在更早一点的时间就要对政策进行调整。

政策刺激造成的“小阳春”的确让人震撼,因为去年年末中国大约有将近2亿平方米的住宅房库存,当时房地产多头悲哀地认为,2009年的库存将达到4亿平方米,按照去年下半年的消化速度,也许需要3年时间,而且房价要大幅度下挫才能“唤醒”购买力。但是“小阳春”用6个月时间消化了46%的库存,给人的感觉是今年年底所有的库存都将完全“消失”,住房市场将重新呈现出“紧缺”状态,从而对民众造成新的“恐吓”。其实,这恰恰处于一种“逆向市赢率游戏”。

所谓“逆向市赢率游戏”是根据当下的赢利(销售状态)并假设其会一直保持不变,从而妄自得出趋势性结论。其实,“市赢率游戏”在像房地产、有色金属和其他大宗商品这样的强周期性行业的正确玩法是“100倍以上市赢率买入,几倍市赢率卖出”。这个逻辑很简单,政策的刺激产生的购买量推动了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导致对行业估值和景气的不断乐观,并产生“市赢率不断走低”的扭曲性见解,这又吸引房地产投资上行,导致住房市场的供应量在来年的重新放大。也就是说,当地产库存被乐观地认为“即将消化完毕”,也是所谓“市赢率”最小的时期,也是房地产价格峰值时期。

另外,“小阳春”的相当部分来自投机性(投资性)的买盘,严格地说,他们不能算“消化库存”,而是一种“影子库存”。流行的分析是仅仅计算开发商积压的面积,而没有分析投资性力量接盘后造成的“影子库存”,这意味着库存从开发商转移到“民间”。因为一旦价格变动风吹草动,这些投资力量如果形成悲观预期,会集体性出售他们的房屋,从而造成住房市场供应量的突然加剧。美国房地产市场就有这种形态,尽管新建房屋开工率一直低迷,但民间库存压力很大。在房价猛跌时期投资者没法出售房屋(没有接盘者),但随着价格趋稳,待售房屋巨量涌现,全美不动产协会(NAR)数据显示,“影子库存”也许需要4~5年才能消化。它是美国房地产复苏的最大敌人。

以上基本可以对《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的选题得出如下的结论。

1.《21世纪经济报道》的社论议题分布更偏向读者的实际生产、生活、健康、教育、就业等核心议题。但是党报社论中议题的分布却基本是和政府的工作对应的。党和政府工作中心是党报社论的重要议题。

2.在政治议题中,《21世纪经济报道》更关注立法司法。《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一份关注读者生产生活的报纸,它在协调人民生活秩序问题上,承担了不少的工作,这种协调主要体现在依靠法律的规范力进行。而党报作为党在人民中的舆论宣传阵地,视角更多地放在治国方针和党在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领导。

3.《21世纪经济报道》社论选题主要来源于新闻事件,而党报社论选题主要来源于党和政府的会议、法令、政策、精神等。

4.按照地域划分,《21世纪经济报道》中有关国际问题的社论要多于党报。由于党报社论被认为代表同级党委的意见,所以在国际问题上更加谨慎。

三、社论的决定性作用

现在的读者每天从我们的各种报纸上几乎都可以读到社论,并且认为它是不可缺少的。1954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中规定:“全国性的报纸应该根据党的总路线和各项政策决议,逐步做到对于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问题发表有高度思想政治水平的评论。各地方的报纸除了转载《人民日报》的重要评论以外,也应该逐步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的各种重要问题经常发表正确的评论。”现在各报纸的评论工作都大大加强了。社论数量的显著增加就是评论工作加强的重要表现之一。

我们国家的建设工作日益迅速地发展,各种实际问题像春天新生的嫩芽一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广大读者群众要求我们把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教给他们,使他们能获得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处理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每天发生的各种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编辑部每天用社论的形式,同群众谈论某一问题,这是完全和必要的。由此可以看到,报纸每日的社论确实是不可缺少的。

社论在我们的各种报纸上逐渐居于首要的地位。我们报纸的社论已经完全不是个别“主笔先生”所包办的产品,而是整个编辑部集体劳动的产品了。为什么我们这样重视社论呢?下面本文对目前大家对于社论重要性的几种理解做了简单的总结。

社论对报纸的重要性,中外新闻学者有很多的论述。邓拓曾经指出:(社论)最是最重要的评论,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美国的米歇尔·加特奈尔评价社论是“报纸的心脏和灵魂。这里是有热情和善良的地方,是有智慧和关怀的地方;这里是纯洁的理想、性味十足的思想、优美词藻的居所;这里是热烈讨论和冷静分析之处;这里是真理的家园;这里是愉悦的场所。”

我国的新闻工作者从王韬在《循环日报》西“论说”起,就非常重视社论的写作。回顾历史,新闻事业的每一次发展都会有社论的变化和革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确立后,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报业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报业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大众化报纸的繁荣和报业集团的出现。报业的发展带来的新闻业务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上。作为报纸旗帜的社论,毫无疑问,也有了新的发展。例如《北京青年报》以新闻报道为配合的“每日评论”,在2001年创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的专业性很强的社论,给社论的写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党报的社论比较以往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胡文龙主编的《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专门提到以往比较抽象的阐释性社论在新时期出现平实、具体的可喜变化。

四、结论

总体来看,与消息、通讯、综述等新闻体裁相比,社论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社论革新的步子十分迅速,近几年来新闻评论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小言论的繁荣上。从社论发表的数量上看,大部分报纸基本每天都发社论。当然,发表社论的多少不能与重视程度直接画等号。但是发表社论太少也会影响社论重要性的发挥。随着报业市场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读者要求报纸提供更多的分析、判断、预测等“意见性信息”。社论作为报纸编辑部直接发言的“重型武器”会成为报纸竞争的又一阵地。社论作为报纸最有力的言论武器,毫无疑问,它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参考文献】

[1]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刘大保.社论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3]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王必胜.中外名记者丛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5]21世纪经济报道.2009-8-5

[6]人民日报.2009-6-24

[7]邓拓.邓拓文集.第1卷.北京出版社,19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