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科技战略研究

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科技战略研究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电子产业分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况。狭义消费电子产业指开发、制造家用影音设备、PC多媒体、手机、便携影音、汽车电子等消费电子终端产品,涉及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的整个生产环节的企业集群;广义消费电子产业则在狭义的基础上还包括了提供资讯、娱乐和广告等服务内容提供商,以及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等通讯传播网络的渠道服务商在内的服务业。消费电子服务业产业链。

报告二 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科技战略研究

研究依托单位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专题组长 赵跃民            

主要研究人员 王 伟 陈 宇 王章红    

       糜志勤 万之瑜 何文遥 蒋珞晨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产品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空调、洗衣机、电冰箱、CRT电视已经不是市场和业内人士炒作的热点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各种便携式数码产品、视听产品、电子娱乐产品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的重要消费品,家电产品的概念正在向消费电子产品的概念转移。在这种大潮的推动下,一些传统的家电企业、IT企业、通信企业纷纷进入消费电子领域,促进了消费电子产业更快发展,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二者的共同发展推动了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促使整个消费电子领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大国和第三大消费市场的中国,特别是即将形成全国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业集群的湖北武汉,在引接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背景与形势

(一)消费电子概述

1.消费电子的界定

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 Products,CEP)是近年来逐步升温并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一般是指围绕消费者应用而设计的与生活、工作、娱乐息息相关的电子类产品,用于满足消费者自由选择资讯、享受娱乐和便捷工作的要求,因此,其往往又被称为3C产品、数字产品或信息化家电产品等。

以往,家庭和个人电子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家用电器范围,人们对电子类产品的消费概念还停留在电器消费为主的阶段。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商把目光从“企业用户”转向“个人用户”,个人电脑成了家庭消费的主力军,数码制品、手持产品成为许多个人用户的新宠,而数字电视、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数字音响等日益普及,3C(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这种以个人使用为目的的消费电子概念也随之产生。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电脑、外设、配件等IT产品,数字家电、数码产品、移动通讯终端、汽车电子和智能家居等新潮电子也已经涵盖其中,显现出异彩纷呈的发展局面。

2.消费电子产业和产业链

消费电子产业在2004年以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和运用,消费电子的生产和制造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消费电子产业分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况。狭义消费电子产业指开发、制造家用影音设备、PC多媒体、手机、便携影音、汽车电子等消费电子终端产品,涉及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的整个生产环节的企业集群;广义消费电子产业则在狭义的基础上还包括了提供资讯、娱乐和广告等服务内容提供商,以及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等通讯传播网络的渠道服务商在内的服务业。

消费电子产业链分为制造业产业链(终端制造)和服务业产业链(内容服务和渠道网络)。其中:

消费电子制造业产业链主要包括家用影音设备、个人电脑多媒体、通讯、便携影音、汽车电子等消费电子产品硬件终端,涉及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终端消费者之间,由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制造及电路板部件制造、消费电子产品总装、消费电子产品分销/零售和终端消费者等环节组成,可划分为上、中、下游。其中,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制造和电路板部件制造属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环节,相应的研发机构属于供应链上游的重要环节;消费电子产品总装归为整机代工或者品牌制造的中游环节;消费电子产品分销/零售就直接对应的是下游渠道商。(见图1-1)消费电子产业的价值链高端在上游的核心技术及关键原材料,其次是下游的品牌和渠道厂商,中游的加工环节或整机代工的利润最薄。

消费电子服务业产业链指的是通过消费电子终端提供给消费者的各类资讯、娱乐及相关服务内容的环节,包括了各类资讯及娱乐网站信息、个人应用及娱乐软件开发商等;以及为终端用户提供接收内容服务的渠道和网络,包括了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等消费电子娱乐、咨询的传播网络等。(见图1-2)消费电子服务业产业链。

3.消费电子产业的演进

(1)消费电子数字化

近20年来,人们一直努力使消费电子从模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现在已出现了数字电视、数字DVD、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数字投影机等产品。数字化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比传统产品的价格高出许多,一直制约其市场销售。系列芯片(50C)的诞生成了消费电子发展的关键,它不但提高了消费电子的质量,打开了新的使用空间,还大幅降低了数字消费电子的价格,扩大了消费市场。

(2)电子科技消费化

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比模拟技术的发展快得多,传统的电子产品分类发生了变化,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之间的界限越来越难区分。因为现在这三者的终端产品使用的都是软件运算法则、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数字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为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的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使所有电子产品都可以向消费者靠拢。消费电子将把计算机和通讯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丰富、更有趣。

(3)消费电子多样化

由于消费电子的功能集成、相互兼容以及与个人电脑和通讯网络互联,既为消费电子使用多样化打开了空间,也为其他消费品进入消费电子领域开拓了市场。在消费方式多样化方面,以家庭娱乐为例,过去认为家庭娱乐是电视和音响的王国,现在个人摄像机、游戏机、数字照相机、DVD以及多媒体已经占领了家庭娱乐阵地。在电话使用方面,过去电话只能与电视和收录机连接起来使用,现在可以与个人电脑、掌上电脑、电视、音频系统、家用电器连接起来使用,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快。

img17

图1-1 消费电子制造业产业链

img18

图1-2 消费电子服务业产业链

(4)产品、服务和内容的融合

“融合”一直就是消费电子产业里的关键词,从数年前产品和技术的融合到今天的产品、服务和内容的新融合方式。譬如结合个人计算机与网络的液晶电视、可预约电视节目的笔记本电脑、支持音乐手机的扬声器、DVD录像播放机等,这些把产品种类、数字内容和服务结合起来的新产品体现了消费电子产品新的融合趋势。领先厂商从来都是最早把握到行业趋势的变化,并努力推动这一变化从而攫取行业的下一桶金,这一点在消费电子业也不例外,硬件厂商与软件厂商之间也在不断地走向融合,软件供应商正在开发他们的硬件设备,传统硬件厂商也在发展他们的软件和服务,整个行业都处于“融合”的大趋势之下。

尽管国内的很多消费电子厂商仍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价格战上,但也有不少企业率先认识到了这种“融合”的必要,同时他们意识到融合的本质并非产品交叉替代,而是内容的融合。消费电子领域素来以产品生命周期短为显著特征,通过融合不同内容、服务而开发出新产品将成为不同消费电子厂商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

(二)国内外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全球消费电子发展现状

后工业时代的消费主义日渐盛行,消费电子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仅次于半导体产业规模的第二大板块。2008年,同其他行业一样,世界消费电子也经受着金融危机的冲击,产业变革正在悄然进行。用户消费需求升级、3C融合趋势加强、互联网强力渗透等因素支持产业仍保持较稳定的持续增长态势。创新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不断给市场带来新的亮点。

从产品结构来看,数字电视仍是消费电子市场收入的主要驱动因素,超薄设计、功能融合、环保节能、无线传输的液晶电视的不断推出带来了新的市场亮点。同时随着更多的内容、更多的新产品以及更低价格的出现,高清DVD等产品也吸引了相当的市场购买需求。从厂商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加剧了市场竞争,各大厂商加大技术创新研发力度,纷纷推出新品,以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005至2008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年销售额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在2007年的发展顶峰时期,全球消费电子产量达到152668.4万套(台),年增长率达到24.9%.(见图1-3)根据Gfk/CEA预测,2009消费电子市场将稳定增长, 即使是像北美和西欧国家等成熟市场,2009年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增长也在6.2 %左右。其中,2009年消费电子产品的增长,主要来自金砖四国(巴西、俄国、印度和中国)。(见图1-4)而在2008年,因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电子产品价格下降,总产值增长率降为9.4%,但总产量依然保持13.7%的增速,据全球著名研究公司GfK统计,2008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产值达到3228.9亿美元。(见图1-5)尽管面临诸多像美国资贷危机、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增加和运输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的挑战,但无论是消费产量还是消费产值都依然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消费电子出现了IPTV、GPS、单反相机等新兴快速增长的市场。

img19

图1-3 2005-2008年全球消费电子产量及增长

img20

图1-4 2005-2009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支出(单位:10亿美元)

img21

图1-5 2005-2008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值及增长

(2)全球消费电子发展趋势

——绿色技术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创新的源泉之一

电子制造业的绿色工程最早始于生产制造和元器件的无铅化,后来欧盟提出的WEEE和RoHS把绿色提高到了市场准入的地位。同时,在许多行业中“能量转换效率”等概念已到了产品竞争的前沿。ICT行业的节能减排意识也在持续地高涨,英特尔和AMD两大芯片巨头以及一大批系统制造厂商纷纷将绿色技术技术融入生产设计之中,半导体产业也已经为高性能与节能做好了准备。

包括SONY在内的老牌电器厂商也开始发布不需要液晶电视的背光光源的OLED电视等低能耗产品,绿色概念已经进入了主流的消费电子技术

——互联网逐步改变消费电子产品定义和设计思路

时至今日,互联网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消费电子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和互联网交织在一起,苹果的IPONE手机可以利用Wi-Fi上网从YouTube中播放视频流媒体,具备“eBay照片”和“YouTube视频”摄影摄像模式的数码相机也已经问世。除了新兴的数码产品外,互联网也开始渗入常规的白色家电领域,在IFA2009上,最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是将互联网接入电视,从YouTube网站上的视频短片、图片照片的幻灯放映、天气预报、实时新闻到体育赛事以及股票信息,现在都可以通过一键轻松搞定。生产商们应用了许多技术,例如标准或特殊的小组件,每个不同的组件可以反映出相似的效果,使得浏览不同网络内容的时候可以像切换电视频道一样便捷。可以看到,互联网的介入给消费电子行业注入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今后各大消费电子电子厂商势必会牢牢抓住“互联网”而推出一个又一个的亮点。

——服务、网络、内容与消费电子产品的一体化

从20世纪80年代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和影视公司开始,消费电子产业就已经开始脱离了单纯的制造业定位。到了21世纪的今天,苹果公司用“IPOD”彻底改变了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的商业模式,利用iPod + iTunes销售歌曲的商业模式赚取了滚滚红利。消费者的观点已经由 “我买到了什么”转变为“我买来可以做什么”,买了品牌的硬件产品是为了享受该品牌推出的独特服务内容,而不是单一参照过去 “硬件性能、外观、质量”的购买标准。今后,消费电子厂商将会越来越注重与其产品匹配的服务、网络、内容,甚至超过对其产品制造的关注。围绕服务、内容的一个个新概念,搭配新的网络共享模式,进行产品开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现状

消费电子产业已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坚力量,逐渐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产业,这是全行业几十年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共同开创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取得既有赖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国策,又有赖于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环境。

1982年,我国消费电子产业产值仅有100亿,而到2008年总规模达到了5.88万亿,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8年初,中国生产的手机占全球市场的47%,计算机占40%,彩色电视机占48%,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

近几年,跨国公司也纷纷把研发机构向中国转移,促使数以万计的消费电子产品配套、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在中国聚集。目前,中国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大国,也是目前全球第三大消费电子产品消费市场。

2005至2007年,中国消费电子保持高速的发展速度。2006年消费电子产量和产值分别为81366.6万套(台)和9824.8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8.3%、18.9%;2007的增长率达高达38.6%和22.9%,分别为112750.4万套(台)和12069.6亿元;2008年中国消费电子产量达到了131188.2万套(台),比2007年增长了16.3%.在全球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下,总产值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为12692.9亿元,但相比2007年仍增长5.2%.(图1-6、图1-7)

img22

图1-6 2005—2008年中国消费电子产量及增长

img23

图1-7 2005—2008年中国消费电子产值及增长

从2006至2008年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增长情况来看,计算机产品是产量增长最为迅速的,2008年微型计算机产量为15160万台,比2006年的9336万台增加了62.4%,而笔记本电脑作为过去的高档消费电子产品已经开始迅速地普及,产量由2006年的5921万台增加到2008年的10859万台,增幅高达83.4%;电视产品,尤其是新兴的平板电视是又一个快速增长点,2006至2008年,彩色电视机产量由8375万台增加到11121.6万台,增幅超过30%,其中平板电视(含LCD和PNP)的产量增幅达到50%以上,由2006年的2176万台增加到2008年的3293.3万台;手机产量,2008年为55964万台,比2006年的48000万台增加16.6%,比起2005年到2006年接近60%的增长有所延缓;MP3、MP4播放器是近年来兴起的热销电子产品,2008年我国MP3、MP4播放器的产量为3781.3万台,比2006年的3013.4万台增加了25%以上。对比前述的高新数码、显示、通信和计算机产品,视盘机、收录机、组合音响等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近两年呈负增长趋势,逐步被新型数字产品所取代。(图1-8、1-9、1-10)

img24

图1-8 2002-2008年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单位:万台)

img25

图1-9 2002-2008年我国微型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产量(单位:万台)

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产量,根据《中国信息年鉴》统计数据显示,2005-2007年显示器

img26

图1-10 2002-2008年我国手机产量(单位:万部)

在全球经济减速的背景下,中国是唯一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大型经济体,结合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和第二大消费电子市场的产业地位,中国已成为未来全球消费电子最大的“聚机地”,产业发展表现出发展潜力巨大、规模进一步集中、向纵深方向发展、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等特点。

(2)我国消费电子发展趋势

中国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市场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拓展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市场空间;我国正成为世界 I T产品的制造基地;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提高;通信和网络产品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家电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由3C融合转向4C(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和内容服务Content)融合的不断推进,新的热点不断涌现。

——消费电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IT、通信、网络、电视、音响、娱乐等多个方面都与消费电子紧密联系在一起,产品门类日益增多,产品功能向整合型功能发展,满足各种消费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通过全行业的努力,我国在诸多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产量已经居于全球第一。

——消费电子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在不断加速

随着技术创新的活跃和技术积累的增加,消费电子的技术创新也会越来越活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同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结构调整,尊重投入和产出的基本规律,在当前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技术投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赶超国际先进水平需要有一个过程。

——消费电子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

随着数字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多数码产品进入家庭,产品显示出小型化、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功能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趋势,消费电子产业和信息产业对具有更强性能、更低能耗、更小体积、更加环保的电子技术和材料等呈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

——节能、环保、健康成为消费电子产业新的市场机遇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日益重视以及全球对于环保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节能环保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新趋势,环保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带动消费电子产业的新一轮升级换代。消费电子生产商对于新产品的节能降耗和健康、舒适、无公害等性能更加关注,不断围绕“绿色”研发新的产品。例如:LED背光源电视逐步成为2009年各平板电视厂商角逐市场的热点,推动了LED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纸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电子书、电子卷标、电子广告牌、智能卡片等新兴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也将为消费电子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软件和内容服务在消费电子产业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消费电子产品侧重于功能集成,技术不断提升,特别是嵌入式软件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渐走向软、硬融合,内容服务、内容渠道等市场逐渐融合渗透,内容服务开始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技术标准支撑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围绕3C融合积极参与标准工作组和企业联盟,在闪联、家庭网络、TDSCDMA、数字电视、数字音视频等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代表了业界广泛的利益,反映了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力地支撑了消费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消费电子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半导体集成电路

(1)发展现状

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是当今世界集成电路产业领跑者,尤其美、日和欧洲等国家占据产业链的上游,掌握着设计、生产、装备等核心技术。目前,世界集成电路大生产已经进入纳米时代,全球多条90纳米/12英寸的生产线用于规模化生产,基于70-65纳米水平线宽的生产技术已基本成形,Intel公司的CPU芯片已经采用45纳米的生产工艺。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单片集成电路芯片上所容纳的元器件数量已经达到80多亿个。

(2)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设计

未来5至10年面向系统级芯片(SOC)的设计方法将成为技术热点,设计线宽将达到0.045微米,芯片集成度将达到10的8-9次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广泛应用,IP复用技术将得到极大完善。

——芯片制造

目前国际高端集成电路晶片直径是12英寸,近年内16英寸晶片将面世,纳米级光刻工艺将广泛使用,新型器件结构的产生将带动新工艺产生。

——封装

有占主流的阵列式封装方式将让位给芯片级、晶片级封装,更先进的系统级等封装方式将进入实用化。芯片实现表面贴装,封装与组装界限将消失。

2.平板显示技术(含电视)

(1)液晶显示器(LED)

——发展现状

目前LCD生产线已经到了第10代生产线,我国国内厂商的液晶生产线主要是4.5-6代,少数厂商拥有第8代生产线,另外国外大公司也正在积极国内投资7-8代生产线,韩国三星和日本索尼已经开始了第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合作和开发,能够生产70英寸液晶面板。此外,当前LED背光源液晶电视已经步入了市场。

——发展趋势

主要有:画面的大型化及生产技术,包括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在内小型面板的技术开发,投影用液晶技术的开发、立体显示技术开发以及声场方面的环保和节能改造。

(2)等离子显示器(PDP)

——发展现状

PDP等离子屏显示器发展迅速,曾引起了全球各大厂特别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关键技术已基本突破。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当前,由于等离子显示器的自身缺陷(尺寸规格少、能耗高、寿命低等),部分上游厂商已经退出了面板和生产线的研发,导致等离子技术发展有所滞缓。

中国等离子显示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前几年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发展十分迅速。彩虹、TCL、海信和创维等厂商几年前就纷纷推出了自己的PDP产品。

——发展趋势

等离子显示器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解决当前缺陷,包括了立体显示技术的实现、发光材料寿命问题的解决、能耗的进一步降低等方面。

(3)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

——发展现状

OLED为第三代显示技术,索尼、三星、LG、松下等电视大厂都在研发OLED电视技术,但由于近年来经济危机影响以及OLED技术攻关中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部分厂商(索尼)近期已经宣布暂时退出了大型OLED电视的研究,而转向移动设备的OLED显示技术的开发。但包括夏普、飞利浦等在内的大型厂商仍然在坚持OLED显示器的研究。

——发展趋势

主要包括了以下问题的解决:大型化问题、改善材料与驱动元件提升低耗电与长寿化(尤其是蓝光材料的寿命)、立体显示技术的实现、降低制造成本以实现商业化。

3.通信技术

(1)有线通信技术

——发展现状

干线通信以光纤通为主,目前,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光纤传输方面实现了10.96Thit/s(274xGbit/s)的实验系统,对超长距离的传输已达到4000km无电中继的技术水平。在光网络方面,光网技术合作计划(ONTC)、多波长光网络(MONET)、泛欧光子传送重叠网(PHOTON)、泛欧光网络(OPEN)、光通信网管理(MOON)、光城域通信网(MTON)、波长捷变光传送和接入网(WOTAN)等一系列研究项目的相继启动、实施与完成,为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尤其为承载未来IP业务的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核心技术包括:复用技术、宽带放大技术、色散补偿技术、孤子WDM传输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

——发展趋势

全光网的开发,以及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都正在积极发展的光纤到户传输技术。

(2)无线通信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

●发展现状

主要包括蓝牙(Bluetooth)技术、红外技术(IRDA)、WLANs(IEEE 802.11)、超宽带技术(UWB)、Zigbee(IEEE 802.15.4协议)。上述技术发展概况和最新版本详见附件列表。

●发展趋势

蓝牙技术——将会在Scatternet网络通信、蓝牙芯片的单芯片化设计、高速扩展(宽蓝牙)、增加传输距离的“长蓝牙”以及与无线局域网(WLAN)间的干扰等问题上做进一步研究,继续扩大在汽车、电脑、手持设备、游戏设备以及相机、打印机等上面的应用研究,同时继最新3.0版本之后,进一步提升传输速率,有望达到100Mb/S。

红外技术——整体朝着体积小、速率高、传输距离远的方向发展,随着红外无线通信在与无线局域网(WLAN)的应用,有望出现由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组成的无线局域网。

WLANs(IEEE 802.11)——IEEE802系列新宽频无线标准的开发,朝着高速率、大覆盖范围的方向继续发展,从整体的网络发展来看,有线和无线网络融合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同时在安全性方面,无线安全技术将和现有成熟的有线安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一体化的安全系统。

超宽带技术(UWB)——解决其与现有其他无线系统共存的问题,以及广泛实现在数字家庭网络中的应用;类似于当前诞生了内置解决方案,将继续诞生并迅速步入消费电子行业的各类产品中。

Zigbee——随着ZigBee RF4CE远程控制标准化规范的推动,有望替代当前的红外遥控技术,并全面步入家庭数字产品。

——长距离无线通信

●发展现状

手机通讯长距离移动通信最为主要的应用部分,当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代表2G网络的GSM技术,代表新一代3G网络的WCDMA和CDMA2000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用户的市场份额还较少,但保持着持续增长。

●发展趋势

GSM——第三代无线通信网络标准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晚期,但面对当前全球占绝大多数的GSM用户,GSM系统仍然在持续发展,主要发展方向为:向全IP演进的网络融合、无线网络全IP化、EDGE+的引入。

WCDMA——总体发展趋势为业务IP化、分组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生成简单化。在未来的业务生成体系中,移动网络运营商、因特网业务提供商(ISP)和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CP)将进行紧密的分工合作,未来的网络将提供开放的业务结构(OSA),更多的灵活业务将由此而生。

CDMA2000——首先是CDMAEV-DORev.B的演进,比起现有的CDMAEV-DORev.A,能够大大提升容量增益和覆盖范围;LTE是平滑演进的第二步。

TD-SCDMA——在ITU认定的几个技术发展方向中,包含了智能天线技术和TDD时分双工技术,认为这两种技术都是今后技术发展的趋势,而智能天线和TDD时分双工这两项技术,在目前的TD-SCDMA标准体系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应用。

img27

图1-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标准

4.个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1)数字音频(压缩)技术

——发展现状

当前音频编码技术主要包括了国际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已经推出的MPEG-1、MPEG-2等编码标准,美国杜比实验室的AC-3以及如索尼的ATARC、贝尔实验室的PAC和微软的WMA等其他优秀音频编码技术。

——发展趋势

随着3G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新一代数字音频编码技术将朝着传输的可靠性、适应性以及版权的安全性等方面发展。

(2)数字图像(压缩)技术

——发展现状

●视频(运动图像)压缩技术

当前数字视频压缩技术主要包括了“ISO的下属运动图像专家组的MPEG系列标准”和“国际电联ITU-T的H.261、H.263D等标准”两个系列的标准。MPEG系列标准主要包括了MPEG-1、MPEG-2、MPEG-4以及MPEG-7和MPEG-21。国际电联ITU-T的系列标准现有H.261标准、H.263标准(H263+、H263++)、H.264标准以及正在规划中的H.265标准。

除此之外,特别要提出的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AVS标准,编码效率比MPEG-2高2~3倍,与AVC相当,技术方案简洁,芯片实现复杂度低,达到了第二代标准的最高水平,而且AVS是一套包含系统、视频、音频、媒体版权管理在内的完整标准体系,为数字音视频产业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静止图像(图片)压缩技术

主要包括了JPEG标准和JPGE2000标准。

JPGE——即“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 所采用的以DCT为主的区块编码方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分标率要求的彩色和黑白静止图像,由多种编码模式和数据格式。

JPGE2000——采用以DWT为主的多分辨率编码方式。其压缩率比JPEG高约30%、支持有损和无损压缩、能实现渐进传送、支持“感兴趣区域”编码。

——发展趋势

基于内容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研究,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图像数据压缩比是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趋势,小波图像压缩和分形图像压缩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5.软件技术

(1)操作系统(主要包括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以及其他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发展现状

●PC(含笔记本电脑)开放式操作系统

个人电脑市场从硬件架构上来说目前分为两大阵营,PC机与Apple电脑,它们支持的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Unix类操作系统、Linux类操作系统、MAC操作系统(由苹果公司生产,一般安装于MAC电脑)。

●其他移动消费电子产品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

这类产品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机顶盒、电子书、WebPhone以及游戏机等,其主流操作系统包括了PalmOS、Symbian、Windows CE、Linux和Android、iPhoneOS、EPOC以及厂商自行开发的操作系统,也有部分播放器不使用任何操作系统。

目前各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正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开放源代码,系统内核小、效率高、内核网络结构完整,裁减后的系统很适于如信息家电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国内比较成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凯思的HOPEN。2008年联想集团推出了采用HOPEN操作系统的PDA,HOPEN操作系统开始走向市场。

——发展趋势

PC操作系统的整体发展趋势为:拥有更强大的搜索功能、更加绚丽的3D显示界面、系统安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为:整体行业应用来看,除了专用设备(如家用游戏机)和特定品牌(如IPHONE、IPOD)等小众群体外,大部分将朝着操作系统化,操作系统集中化的方向发展。而从嵌入式操作系统本身来看,面向应用、专用特制的新一代嵌入式操作系统成为需求,主要解决当前主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缺乏应用的高效性、网络连接功能较差、系统对应用程序开发支持相对较弱等缺点,ASOS(特定应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2)应用及娱乐软件

包括了个人计算机上面使用的各类应用和娱乐软件,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使用的各类应用和娱乐软件。

——发展现状

当前各类应用、娱乐、学习等软件种类繁多,普遍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越来越完善的互联网功能、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华丽的画面。很多应用软件都拥有自己的用户社区,针对用户需求来开发和升级更具个性化的软件产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应用、娱乐软件也迅猛发展,已经由当初的硬件厂商内置应用软件变为了用户自由下载,并且随着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多、画面越来越精美,而且更具个性化。部分移动设备生产厂商(例如IPOD/IPHONE)甚至以特有的软件、资讯下载服务模式,来构成硬件设备的卖点。

——发展趋势

除了进一步在功能、画面、兼容性、扩展性、互联网性能等方面的提高外,应用和娱乐软件将更加趋于服务化、个性化,用户自身将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软件的开发和设计当中。

6.存储技术

(1)硬盘技术

——发展现状

当前的计算机硬盘(ATA 或 SATA)以磁碟型为主,数据储存在磁碟扇区。硬盘的单碟容量是硬盘性能提升的一个关键,2009年单碟容量达到500GB,整体硬盘容量达到2TB的产品。

在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2009年希捷推出了使用SATA3.0的XT系列产品,提供6Gbps的传输速率,但由于磁碟硬盘自身的性能限制,SATA3.0更多的对今后固态硬盘性能的补充。

此外仍处于高端的固态硬盘性能也得到了改进,但容量和价格仍然是限制其普及的主要问题,更多是用在较高端的笔记本及高档计算机中。

在移动硬盘方面,已经诞生了第二代技术,通过JM20329芯片,在硬盘控制PCB板上加载USB技术,直接形成USB接口输出,成为全球最小2.5英寸移动硬盘。

——发展趋势

硬盘的发展趋势是固态硬盘,由于没有普通硬盘的旋转介质,因而抗震性极佳,从理论上来说其内部传输速度拥有几乎无限的提升空间。解决其成本高、容量低、易干扰、寿命短以及数据恢复难度大等问题是替代传统硬盘的关键。

(2)闪存技术

——发展现状

闪存主要用于消费性电子产品,主要包括NOR型闪存技术(Intel公司开发)和NAND型闪存(由东芝公司开发,后转让给三星公司),NAND型闪存广泛应用在U盘、可照相手机、数码相机、MP3等产品,而NOR闪存主要应用市场在手机。在性能方面,NOR闪存读速度比NAND Flash稍快,NAND闪存写入速度比NOR快很多。

——发展趋势

增加容量并提高可靠性是闪存技术发展的两大趋势

(3)光存储技术

——发展现状

主要包括CD,DVD、HD-DVD和蓝光DVD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NVD。目前,除了常规的CD和DVD外,蓝光是容量最大的光碟格式。BD激光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你能够在一张单碟上存储25GB以上的文档文件,这是现有(单碟)DVD的5倍,可以达到每秒4.5-9MB 的记录速度。而HD-DVD虽然也是使用的蓝色激光技术,但是格式上与蓝光DVD有很大差异,是作为当前DVD技术的可能继承者技术来开发的。值得提出的是NVD-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在我国著名高存储专家、中科院院士干福熹倡议下,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上海光盘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制,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它与DVD光盘同样大,价格却是蓝光联盟的1/10,双面可存储150分钟高清晰影片,NVD将与HD-DVD、蓝光DVD共同构成下一代光盘系统。

——发展趋势

光存储技术由当前主流的红光向下一代蓝光存储技术迈进,更可靠的光存储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研究。

(四)开展消费电子产业科技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一是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调整和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的重要措施。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受到巨大挑战,尤其是作为近2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体量规模最大、出口拉动较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受到的挑战更大。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制定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其中包括“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三大任务。同时湖北省配套出台了2009-2011年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其中将消费电子产业集群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消费电子产品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创新能力与电子信息的发展水平是密不可分的,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从研发、制造到服务的大部分内容。依据国家当前的发展政策,开展消费电子产业科技研究,深入了解当前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和技术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确定发展路线及优先研究领域,对落实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省当前的产业结构问题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结构有待改变。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代表,消费电子产业的壮大,不仅可以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将在资源整合、成果转化、机制转换等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促进我省工业由高加工度化向技术集约化(以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的转变,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是提高技术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消费电子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具有高的知识容量、高的技术综合性,所以具有高的科技含量和高的技术附加值,开展消费电子产业科技研究,根据产业特点,确定整体规划和技术发展的重点,将提高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带动企业研发实力的提升,再辅以良好的管理模式,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随着企业研发能力的增强,将提高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和制造成本,显著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三是是丰富产品市场,提升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消费电子产品一直是消费者眼中的“焦点”,尤其是新兴的电子产品是无数家庭和时尚个人的“宠儿”。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将有大幅度增长。开展开展消费电子产业科技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确定技术发展方向,将引导企业们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产品功能也将日趋多样化。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消费电子产业以丰富产品市场,增加消费者的选择,创造消费需求,对拉动地方经济内需,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消费电子产业的壮大,丰富产品种类和高技术附加值得以转化为高的经济效益,促使整个地方经济体系良性发展,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也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二、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发展现状

(一)我省消费电子产业概况

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方面起步较早,在20多年前莺歌电视等产品曾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产业的发展几经波折,特别是未能大规模地参与上一轮全球消费电子产业转移分工,发展较为缓慢。进入21世纪,在对国际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之后,湖北省依托“武汉•中国光谷”的区域品牌,通过引入富士康、深天马等重点项目,消费电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随着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发展消费电子产业,整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2004至2006年对我省部分消费电子产品产量和销量的统计,固定电话生产方面,2006年比2004年增长不多,仅1%,手机生产方面涨幅接近10%.小灵通,2004年我省尚未开始生产,2006年则达到58万部。显示器的产量,2006年比2004年扩大了超过4.5倍,其中CRT显示器2004年尚未开始生产,到2006年已达到超过300万部的产量,液晶及等离子显示器的2004至2006年产量增幅也达到了240%以上。DVD播放机和耳机等电声器件方面,我省于2006年开始生产,产量分别为20671台和143万只。可以看出我省在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显示器、DVD播放机及耳机等生产销售方面,整体呈增长趋势,显示器、小灵通、DVD播放机、耳机的产量增长迅猛,其中小灵通、CRT显示器、DVD播放机以及耳机的生产更是从无到有,展现了我省消费电子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见表2-1)

表2-1 2004-2006湖北省部分消费电子产品产量/销量统计

img28

着眼重点产业基地,仅东湖开发区一个产业基地,2008年规模就已经达到134.8亿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根据东湖开发区方面的计划,随着富士康等重点项目的建立及配套产业的形成,将达到2000亿元的年产值,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业集群。

2.龙头骨干企业实力弱,缺乏市场竞争力

消费类电子产业近年来在湖北得到了迅猛发展,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依托“武汉•中国光谷”的区域品牌,通过引入富士康、深天马等重点项目,牵引整个产业基地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消费电子产业群。据2008年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统计,消费电子产业规模已达135亿元,其形成了以电脑硬件、消费数码、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四大产业为主要支撑,形成了包括富士康、深天马等重点项目的产业基地。(见表2-2)2008年东湖开发区开发区重点四大类电子消费产业:电脑硬件(34家)、消费数码(18家)、汽车电子(19家)和新型显示(12家),总收入共计134.8亿元,实际上缴利税达到98911.79万元。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17家,总产值107.07亿元。其中富士康、多普达、联想(武汉)、神州数码、高科控股等5家企业产值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总产值99.17亿元。东湖开发区企业累计专利数和在申请专利数分别达到525项和544项,展示集群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活跃的发展势头。

表2-2 2008年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消费电子产业的总收入分析表 单位:千元

img29

在武汉市制定的工业企业群发展规划纲要中,消费类电子因富士康的到来被单独列出。富士康等重点项目推进了消费电子产业的配套建设,上下游企业已有近200家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光谷在武汉光谷。东湖高新开发区已形成产业链集群,包括工业包装、电子装联、模具制造、电控设备等众多生产制造商。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以及发展模式等,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并与东部、西部高新区互相呼应、联动发展,具有引领中部、承东启西的的重要作用,还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布局和协调发展,从而带动中部六省的快速发展,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3.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迅猛,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

湖北消费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一批龙头企业的形成,包括2007年入主武汉的冠捷,以及落座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富士康、多普达等,都是规模超过10亿元的大品牌。但从整体看,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而且缺乏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的制造长期依靠外购或者引进,无法占据产业链的上游,缺乏竞争的意识和资金的投入,很多企业甚至依靠政府采购或者扶持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即使规模较大的龙头骨干企业一旦在面对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时候,也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整个行业内影响力不足。

(二)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基本特征

1.研发资源优越,但分布失衡

湖北历来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我省近年来一直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全省拥有高等院校86所,各类科研机构1364家,还建设有全国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业集群—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聚集了42所高校、56家科研院所,以及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拥有两院院士54人,在校大学生超过80多万人。除此之外,还聚集了多普达、冠捷、富士康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专利的产品和高新技术,显示了较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密集的智力资源加上优势的产业群,为我省消费类电子技术研发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但同时还要看到,我省在具备优越研发资源的同时,还存在资源分布失衡的问题。消费电子相关的智力资源和产业集群大部分存在于武汉市周边,省内其它地区很少,甚至大部分处于空白的状态。过度集中的布局态势,使得战略性人才和竞争性项目的流动方向单一,容易形成“马太效应”,造成全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失衡。

2.投资总额在增加,但R&D投入强度小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R&D投入强度仅为5.1%,而美、日、德、法、英等R&D投入强度均在20%以上。我省近年来消费电子产业的投资总额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投入也保持增长,但整体比较起来,研发投入的比例仍然很低。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来看,据开发区“十一五”规划,每年的R&D投入大约为30亿元,而2008年消费电子产业重点55家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仅为2.6亿元,整体投入强度很低。

表2-3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数据表 单位:千元

img30

3.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但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

随着我省近年来政策扶持、一批示范企业和产业基地的建设,在消费电子领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仅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在累计专利数和申请专利数上分别达到525项和544项,开发了包括红光高清视盘机(NVD)在内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产品,引入了包括TFT-LCD面板制造、LCOS完整生产线在内的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生产线,显示了一定的技术实力。

但整体看来,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大部分核心生产线和关键零部件依靠引进和购买,处于行业下游。因为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国外品牌相比他们无法引导整个产业的技术走向,难以提出新的技术概念和标准,多数依靠低成本的组装、加工以及二次开发等方式来进入市场,使其长期跟随国际消费电子巨头厂商的步伐来行进,一旦产业链上游发生变化,将严重冲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三、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发展未来需求分析

(一)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地位分析

在消费电子产业科技方面,我省早在20多年前就诞生了莺歌电视、长江音响、沙松冰箱等国内知名家电品牌,华中科技大学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上也取得了国内领先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几经波折,不尽如人意。消费电子产业是新兴的重要国民经济产业门类,科技的渗透和应用是确保该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

1.研发资源聚集程度位居全国前列

首先,我省依托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一批从事消费电子教学、科研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区内聚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消费电子产业的企业在区内建立产业,从而打造了一个资源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聚集区。2008年,东湖高新区累计专利数和在申请专利数分别达到525项和544项,展示集群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活跃的发展势头。目前东湖高新区的消费电子产业形成了整机重点企业与配套企业相互促进与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代工企业与区域品牌企业竞相发展的势头,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同时,国务院正式批复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落户武大科技园以及我省“两型社会”的建设推进,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向心力,未来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及国际研发资源向我省聚集。

其次,相关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聚集了国内大量的消费电子领域顶级专家。(1)武汉是全国地球空间信息领域的科研和智力密集区,拥有全国惟一的地球空间信息国家实验室(筹)、全国惟一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李德仁、宁津生等7位相关院士。(2)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信息光电子、光子辐射与探测、能量光电子和生物医学光电子四个领域规划了基础光子学、激光科学与技术、集成光电器件与微纳制造、光通讯与光网络、光电测控技术、光电信息存储、生物医学光子学等7个研究方向以及技术支持与服务部等机构,实验室组建了36支科研团队,研究人员达到36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0多人,实验室现有院士3名,长江学者1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17名,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湖北省创新团队3个。实验室还加强学术交流,先后凝聚了95位海外大师和学者来室讲学、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及联合培养研究生。(3)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WRI)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唯一集光通信三大战略技术(通信系统、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和软件百强企业,经国家批准为 “新一代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武汉分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亚太电信联盟培训中心”和创新型企业试点等。

2.少数研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是在光通信领域提出的四项标准,被国际电联确定为国家标准,是我国在光通信领域国家标准零的突破。

二是在与3G相关的配套产业的发展方面,武汉天喻公司是国内掌握通信卡及服务器系统全面解决方案的少数企业之一。

三是在新型显示方面,光谷新光电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4年研制的红光高清NVD获得成功,武汉市民是全国首批感受高新影视冲击的观众,红光NVD上市,是我国在光存储领域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光电子产品领域的空白。目前,东湖高新区在新型显示产业上引入了三条生产线:TFT-LCD面板制造、NVD整机研发和制造、LCOS完整生产线,各生产线都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NVD高清和LCOS显示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将成为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是在汽车电子领域,武汉国家空间信息产业基地一批入驻企业,如瑞士徕卡、得瑞光学、吉奥信息、武大卓越、华正空间、航天量子武汉公司等,已形成初步完善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群体,承担了多项全球数据获取加工工程,拥有多项相关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武汉国家空间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将有力带动汽车导航等相关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

(二)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市场需求要素分析

1.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要

消费电子产业是半导体业界发展最为迅速、成长最快的一股力量,已经成为推动半导体产业进程更新和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不论是个人电脑用CPU、内存、显卡等芯片还是手机、数码相机、MP3播放器、GPS导航仪等掌上电子设备所用芯片都在技术和功能上不断进行着飞速的更新和升级,芯片尺寸不断缩小,功耗持续降低的同时性能却进一步提高,芯片集成度和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提升,最终产品价格却不断降低,这种发展趋势也促进了世界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的飞速扩张。2009年,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将完成706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而且,消费类电子产品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市场需求长期存在。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国,同时也是众多生产企业眼中最具消费潜力、发展最快的目标市场之一。在2008年深圳举办的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发布报告称,到2012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5000多亿元。因此,我省加快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规划,提高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和能力,对于满足我省及我国乃至全球的消费电子产业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引导消费潮流,推动我省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但决定着产业竞争力的高低,还决定着一个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分工和地位,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前途。近年来,我省消费电子企业的整合在加剧,一些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的企业陆续被淘汰出局。但是在跨国消费电子巨头以及国内山寨消费电子企业的影响下,我省消费电子企业创新的压力较大。而从消费电子产业技术趋势分析,当今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有几大趋势,绿色技术成为消费电子产品创新的源泉之一,互联网逐步改变消费电子产品定义和设计思路,服务、网络、内容与消费电子产品的一体化等。因此,加快我省消费电子产业规划,把握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充分挖掘我省消费电子产业优势,推动消费电子产业升级,提升消费电子产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3.打造中部强省,发挥科技优势的需要

湖北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科技资源总量优势明显。一是科技人力资源在全国保持较强的实力,我省科技活动人员、科研人员、两院院士、国家级青年专家、973首席专家等人员的数量在全国都排在前列。二是科学研究基地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位于全国前列,全国有6个国家实验室,我省有一个就是国家光电实验室;我省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排全国第3位;国家工程中心18个,排在前四位。另外,在科研成果水平和数量、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多个方面也基本排在全国前列。湖北省是国家科技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因此,推进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研制生产大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消费电子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改善我省产业布局偏重的局面,对于加快我省从产业“制造”大省向“创新”大省过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4.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地方经济整体实力的需要

近几年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是中部经济崛起的发动机,在中部省份中总体经济排名靠前。但从我省产业发展来看,湖北产业结构的特点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资源相对比较贫乏,缺油、少煤、乏气,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以来程度较高,产业结构有待转型升级。现实表现就是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不多,小型企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偏重,极大地制约了我省企业发展的后续力量。当务之急是引进和设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节能、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优化湖北产业结构。因此,依托我省现有优势,培育大型消费电子骨干龙头企业,推进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是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省经济“弯道超越”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地方经济整体实力的需要。

(三)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SWOT分析

针对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政策、资源、人才、技术、市场等主要内外部条件,通过调查和目前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今后发展的基本战略。(见表3-1)

表3-1 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SWOT分析一览表

img31

续表

四、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与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以国家、省调整和振兴电子信息产业规划为指导,以我省“两型社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改善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立足比较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资源整合和共性关键技术引进,以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成果规模化应用推动技术突破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培育和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园),为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将消费电子产业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当前国际消费电子产业正面临重新布局,跨国企业纷纷把研发和生产机构设在中国,从而带动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提高整合利用国内外消费电子产业资源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承接消费电子企业的转移、入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迅速壮大发展实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实现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鼓励创新,引进吸收。积极引导和扶持省内消费电子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用户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加强消费电子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开发研制,增强技术竞争能力。同时,我省要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积极进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发展,逐渐掌握发展主动权和引导权,为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3.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紧密结合当前国际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本地区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应用带动发展的思路,围绕重点领域和技术优势,以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为支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点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迅速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发展壮大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的实力和水平提供强大保障。

4.培育主体,完善体系。要把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作为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培养和建设,构建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形成体制机制完善、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外部环境,为产业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三)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我省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和“两型社会”和“国家自主性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有力支撑;部分应用技术研究领域继续保持国内外领先地位,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应用和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2.具体目标

(1)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

——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该领域重点主导产品技术水平保持国内先进,部分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大幅提高,培育1~3个中国名牌产品。

——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20%以上,主导完成国际、国家标准数量达到10个以上,位居中西部省(市)前列和国内先进水平,并在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5%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同期全国消费电子产业平均水平以上。

(2)产业化目标

——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到2012年,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实现产值12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继续保持中部地区第一的位置。

——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消费电子龙头骨干企业,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1~3家以上、30~50亿元的企业5~8家、10~30亿元的企业10~15家、超亿元的企业20~28家。

——产业链不断完善,竞争力不断提升,形成若干产值过10亿的企业集群和过百亿的产业基地(园区)。

(3)空间布局目标

进一步加强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器件、数码相机、手机、汽车电子、电脑、集成电路制造等消费电子产品基地建设;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发展TFT-LCD高世代显示产品和数字家电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园区;荆沙市重点发展以中辰电子为代表的PC多媒体产品和新一代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宜昌市重点发展以劲森公司液晶显示背景光源为内容的新型显示器件;随州市重点发展以随州波导电子有限公司新一代手机为内容的移动通信电子产品的生产。武汉市重点建设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业研发和人才培育基地。

五、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发展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信息整合运用与随时调整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电子产品出现了需求持续增长,电子整机设计向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便携化、美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势头,所涉及领域和行业也越来越多,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各种新兴市场机会不断涌现,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手机、电视、个人电脑、激光视盘机、数码相机等丰富的消费电子新品正从各个角度向消费者展示着“数字生活”的全新概念,使我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无缝的沟通交流,并可以看到色彩生动的实时图像,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全面享受,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如何实现技术和产品创新、定位产业发展、把握市场机会、创新企业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向有效率和高质量的增长转型、向行业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已成为消费电子产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为达到今后5年内通过科技创新和进步,把消费电子产业建设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实力,在认真研究国内外产业与科技发展动向的基础上,结合我省优势和实际,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势优先、重点突破的设想,现提出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一)新型显示技术产品

显示产业是现代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当前,全球化实时性信息交流和多媒体影音娱乐使人们对显示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电子显示技术代替印刷技术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且伴随着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显示产品正在发生一场低功耗、小型化、数字化、便携式、多功能的革命,并已成为消费电子产业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十二五”期间,在显示领域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的技术发展重点为平板和激光显示产品。

1.平板显示技术

平板显示技术分为存储一自发光型、存储一非自发光型、无存储一自发光型、无存储一非自发光型四种类别,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日趋成熟,主流产品性能优良,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将在未来10-20年内保持其统治地位。

主要任务:以TFT-LCD和LCOS等显示技术为突破口,延伸显示产业链,加大对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研发和引进,主要有LED、OLED显示技术。一方面发展高清播放器、刻录机、数字白板、投影仪等技术和产品,着力推动LED、OLED等平板显示电源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另一方面,重点围绕拥有核心技术的LCOS和NVD产品,大力资助拥有自主产权和核心技术的LCOS和红光高清产业,加快LCOS产业链的完善,全力打造新一代高清显示研发制造基地;建设液晶面板制造项目,培育壮大液晶模组企业,形成“液晶面板—模组—显示器等终端产品”链条。

2.激光显示技术

激光显示技术以红绿蓝三基色激光作为显示光源,与原有的阴极射线管(CRT)、液晶(LCD)和等离子体(PDP)等显示技术相比,在显示系统工艺构成上取得了光源升级换代的重大发明,在色度学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能够最完美地再现自然色彩。由于激光为线谱,色饱和度高,色彩鲜艳;又由于激光谱线丰富,可以选择实现大色域显示,因此可显示超过CRT、LCD和PDP两倍以上的色彩,解决显示技术领域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大色域色彩再现的难题,是继黑白显示、彩色显示、数字显示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当前国际激光显示技术已发展到产业化前期阶段,核心材料与器件的工业化生产和配套产业的完善以及争夺先期市场成为当前的发展重点,未来3到5年将是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机遇,加快激光显示技术创新抢占产业先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主要任务:充分发挥我省国家光电子实验室、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校的研发优势,消费电子产业基础丰厚的特点,抓住国际显示产业的升级换代的机遇和技术发展潮流,突破低成本一体化全固态RGB光源、标准化的匀场消相干等器件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和工艺,增强共性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完整成熟的激光显示(电视)产业链,推动和引领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

(二)芯片技术产品

随着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播放机和数字音乐播放机等小型消费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应用,以及汽车电子和通信手机等产品各方面性能的增加,几乎所有重大的技术创新出现,就意味着芯片市场新一轮的改朝换代即将开始。目前消费电子芯片的需求增长不仅超过了用于办公设备的芯片销售,也推动了芯片产品的技术发展和生产制造,以至影响整个IT产业的发展。消费电子正在成为半导体芯片市场的真正推动力。在整个国内经济呼唤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位于电子行业食物链顶端的半导体业被寄予厚望,甚至被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且在多媒体应用处理器、数字电视以及通信芯片等高端产品上取得了突破。而处于半导体产业链顶端的,正是芯片业,其下一代芯片所用材料和制造工艺将是突破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1.芯片制造封装技术

随着半导体产品集成度越来越高,半导体制造前道与后道封装融合的趋势也日益明显。由于半导体市场对于封装在小尺寸、高频率、高散热、低成本、短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从而推动了新的封装技术的开发,例如各种定制化的BGA、CSP、SiP、3D等封装增长迅速。在封装测试方面,球栅阵列封装(BGA)、芯片倒装焊(Flipchip)、堆叠多芯片技术、系统级封装(SiP)、芯片级封装(CSP)、多芯片组件(MCM)等高密度封装形式将快速发展,高速器件接口、可靠性筛选方法、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测试技术将逐步普及。半导体封装正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系统集成的功能。SiP、PiP等技术及MEMS(微机械系统)产品的封装工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技术整合了SMT、FC和传统的封装技术,使产品满足了在单个封装体能独立完成某个功能的要求。

主要任务:以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为核心,推动上游的设计、设备、原材料企业形成集聚优势,带动下游的封装、测试、应用开发、信息服务等发展。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业,支持现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快速发展,加大对重点整机企业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扶持力度。提高芯片设计企业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重点加快通信系统专用集成电路、IP网络及系统芯片、3G系统芯片、数控系统专用控制芯片、数字电视芯片、嵌入式IC卡芯片等集成电路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引进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工程化技术及产品,大力发展LED后道工序封装测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湖北发展,逐步形成以武汉新芯等企业为龙头,集聚外延材料和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应用产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支持高亮度LED(发光二极管)蓝光等芯片研发及制造。华中科大等GB级低功耗相变存储器芯片研究与开发。武汉磐大数字辅助多媒体音频处理和电源功率管理SOC处理芯片。以及迪源光电半导体照明大功率外延片及芯片等。

2.石墨烯芯片材料技术

石墨烯(Graphene)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是一种结合了半导体和金属属性的新材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与所有其他已知芯片制造材料不同的是,石墨烯高度稳定,即使被切成1纳米宽,其导电性也很好。此外,基于石墨烯材料的晶体管可在室温下工作。电子在石墨烯中的传导速度比在硅中的传导速度快100倍,这将为高速计算机芯片和生化传感器带来诸多进步。世界各地的科研实验室已经生成最新材料石墨烯,厚度只有一个原子的直径,但是它比钻石还硬,传输电流的速度比电脑芯片里的硅元素快100倍。

主要任务:充分利用我省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比较优势,围绕石墨烯潜在应用方向包括触摸屏、太阳能电池、能量储存装置、手机和高速电脑芯片等,开展石墨烯生产制造工艺的前瞻性研究,为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储备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汽车电子技术产品(车载电子产品技术)

汽车是当代社会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全球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在中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社会的汽车拥有量迅速增长,2009年更是达到产量世界第一。当前,汽车正向电子化方向发展,这是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汽车技术发展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系统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普遍为23%~30%,在高档豪华轿车上则更是占到50%~60%,而且很多特色化的功能都是依赖汽车电子技术来实现的,如人们驾驶汽车时,会发现车上增加了很多诸如:油耗显示、ABS、ASR、EBA、ESP、安全气囊、侧气帘、车内温湿度控制、CD/DVD播放机、GPS导航仪、电动门窗、电动后视镜、电动座椅记忆调节、LED车灯、自适应巡航,以及其他很多以前只在军用、航空上使用,而价格只是现在民用消费类水平的汽车电子产品等。汽车电子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品,核心技术的要求很高,今后汽车的发展将更多地由汽车电子技术驱动,可能人们驾驶汽车的感觉就像在操作一台复杂的电子设备。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迅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也随之迅速兴起,人们有理由都相信汽车电子将是今后几年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产品领域。

汽车电子分车身电子和车载电子两类,车身电子主要应用在前装市场,主流产品有刹车辅助系统(EBA)、急速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程序(ESP)、智能泊车等。车载电子产品如车载音响、车载GPS、车载电视、TPMS等属后装和改装市场,是消费者眼最能彰显汽车档次的产品,也是驾驶者接触最多、最直观的产品,非常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伴随车载电子集成化、系统化的趋势,以及技术的成熟和政府对汽车改装限制的放宽,车载视频系统,倒车可视系统、汽车防盗系统、嵌入式车载导航系统的普及率也随之提高,将大大推动车载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

主要任务:在现有汽车电子产业的基础上,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的融合,引进IT技术、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发展车载信息系统、汽车导航产品及相关软件,坚定不移地发展汽车信息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博世、李尔、ZF集团、联合电子等巨头来武汉东湖高新区布局,实现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PND)、车载电脑(含蓝惠车载电脑)规模化生产,有步骤进行产业扩张,逐步实现汽车电子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四)数字家电技术产品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数码娱乐、信息家电发展的主流,从而衍生出了更大的市场领域,数字娱乐、数字家庭、数字导航、数字城市等数字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数字内容也被整合到多样化的产品中,并通过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等方面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有序的、丰富的并不断完善的产业生态圈。

数字家电,就是采用数字技术的家用电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通过数字信号来交换信息,变机械化为数字智能化;其次,所有程序由电脑板来控制,内置一微电脑芯片,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家用电器的各种功能;再次,控制面板重新优化设计,增加电子显示屏及触摸硬件开关;第四,具有计算机接口功能,能很方便的连接计算机,通过internet交换信息,成为家用信息终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便携性、时尚性和科技性成为关注的重点,家庭生活和娱乐形式也花样繁多,影碟机、数字电视、数字音响、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现代数字影音产品等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

1.家庭影音娱乐系统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剧,人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影音娱乐的方式释放自己、愉悦身心。家庭影音系统除了高清电视、电影、高质量的音乐播放系统外,还包括相册图片、多元化视频短片播放等多方面的功能,将原来分散的影、音及灯光等集合为一体、统一调控,是现代家庭的基本娱乐设备。

主要任务:以数字影像、声音压缩放大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我省已经开发完成的高清数字家庭多媒体系统,打造支持多格式高清解码,支持网络与HDMI功能,对应网络与多媒体应用以及3D技术,实现电视、电影、图片、游戏等媒体的分享,以及很方便地利用网络资源的多元化、数字高清家庭影音娱乐系统。

2.便携式影音产品

随着消费电子设备数字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快捷化和流动性的增强,数字影音产品通过采用先进半导体工艺和技术的高集成度、低功耗的单片系统,还有开放式高级操作系统支持下的音视频编解码和更多的应用软件;体积小、容量大的硬盘或低成本的大容量存储卡;LCD和OLED等显示技术,不断向着小型化、智能化、功能强大的方向发展。消费电子爱好者要求这类设备能装入口袋、随身携带,集多用途性和机动性于一体,具备播放和显示音频、视频、图像和电子书籍,以及摄/录像和电视节目录/播功能,并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接口,支持特殊格式音视频文件播放和游戏功能的“万能”产品。

主要任务:扶持富士康的数码相机产业在形成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到DV、DPF、MP4、PMP、便携式游戏机等消费数码领域,形成能够支持多种音视频格式,具有游戏、音乐、视频等多项功能,可低功耗、高性能地实现便携式移动影音效果的产品领域,打造全球3C产品的研发制造基地。

3.信息家电产品

信息家电(3C或说是IA)是一种随着Internet技术和应用的普及而产生的消费电子产品,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带有PC主要功能等特点。从广义上来讲,信息家电包括机顶盒、Web游戏机、Web电视、Web电话,还有掌上电脑、手持PC、可穿戴PC等所有能通过网络系统交互信息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从长远来看,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与传统家电(包括白色家电: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和黑色家电:电视机、录像机、音响、VCD、DVD等)相结合,在家庭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与网络技术构建家庭网络化环境,实现百姓生活的信息化,也是未来信息家电的重要发展方向。

主要任务:发挥我省空调、电视等传统家电的制造优势,围绕各种家电设备和终端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互通、应用上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大力加强具有信息访问、获取、存储、处理、联网功能的信息家电研制和生产,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五)PC多媒体技术产品

PC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和文档应用,但是图形、音乐、视频、3D游戏等也逐渐成为普遍的应用需求,因此,PC技术正向多媒体和智能化方向发展。PC多媒体技术实际是一种PC远程控制技术和集计算机、电视、电话、网络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可以实现查询信息、游戏娱乐、欣赏影视和音乐、接打可视电话、视频聊天、购物、收发多媒体邮件等功能,满足人们在商务应用之外的更多时尚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等细分需求。电脑在进行无线控制电视、手机、投影仪、摄像机等各种终端,比如将视频画面或者游戏画面“分配”给电视屏幕等活动时,对产品的长效续航、环保节能、便捷化上网服务、完美影音体验、安全耐用性,以及美观实用的外观材质等多元应用上提出更高需求。

1.个人(PC)电脑

个人电脑是指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可移动计算机或者派生型的平板式电脑在内的,采用x86开放式架构和Intel或AMD等厂商所生产的中央处理器用于个人用户学习、工作和娱乐的信息处理设备。PC的未来之路:一是用户界面和自然流畅的语音技术使新的系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应用者的心意的智能化方向发展;二是集控制、计算、存储、沟通和娱乐全功能为一体,且家庭网络与邻近网络(短程网络)、办公网络与远距离通讯网络之间毫无缝隙的彼此融合的网络化方向发展;三是以PC为平台的内容搜索、滤波、呈现及处理都将带有用户的个性烙印的个性化方向继续发展。

主要任务:继续给予富士康项目强有力的支持,加速电脑项目总部早日完成整体搬迁,加快其他配套产业和关联企业的聚集,形成集群优势。

2.移动信息终端

移动信息终端是指能够同时具备无线宽带上网、具备手持的“形体”特征和完全具有笔记本电脑功能的电子设备,包括移动互联网设备(MID)、上网本(netbook)和超级移动计算机(UMPC)、掌上计算机(Pocket PC)、个人数码助理(PDA)等便携式移动产品。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和农村信息化,以及消费类产品已经进入一个细分市场时代,不同用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需要的应用可能都不一样,移动信息终端在满足文字处理和计算的要求外,同时通过提供政务、新闻、交通、天气、教育、医疗、股票等图文信息,能够更好地针对消费者的细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功能、体验,使产品更有用、体验更好,从而受到用户的极大欢迎。

主要任务:大力支持湖北中辰电子开发的具有无线上网、办公软件处理等功能的学习笔记本电脑的研制生产,扩大市场占有率;鼓励相关企业积极研制和开发MID、Smartbook、netbook、UMPC、Pocket PC、PDA等各种类型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六)智能软件技术产品

智能软件是一种基于知识处理、问题求解和现场感应,且能产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智能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智能软件工程支撑环境、智能人机接口软件、智能专家系统和智能应用软件。“智能”是家庭和个人电子消费品发展的一个方向,采取向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包括浏览、短信和社交网络应用在内的预置组合软件,以及网络化、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方向发展的应用软件等,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人们也越来越依靠高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

1.嵌入式系统软件

嵌入式软件是计算机软件的一种,可细分成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三类,能够广泛应用于国防、工控、家用、商用、办公、医疗等领域,已成为产品的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性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中我们常见的移动电话、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机顶盒、MP3等产品都采用了嵌入式软件技术。目前中国嵌入式软件的产业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创新,推动了新产品、新产业的诞生。

主要任务:发挥我省软件企业和相关研发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围绕车载电子产品、数字影音产品、数码相机、移动通信产品等设备,以及嵌入式软件高可信性、自适应性、构件组件化和集成化、自动化、人性化的特点,大力发展关键性、共性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嵌入式软件平台,提升我省嵌入式软件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面向产业链,形成上下配合左右互动的合作性战略产业技术联盟,促进我省嵌入式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2.应用软件(游戏娱乐软件、教育学习软件、多媒体软件、网络软件)

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软件是指利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为满足消费者在游戏娱乐、教育学习、网络通信、智能家居等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而编制的应用程序的集合,它可以拓宽计算机系统和其它电子设备的应用领域,放大硬件的功能,具有无限宽广和美好的开发前景。消费电子应用软件包括:媒体播放器、图像编辑软件、音讯编辑软件、视讯编辑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游戏、桌面排版、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客户端、网页浏览器、FTP客户端、下载工具、网络控制软件等,能够实现家庭中游戏娱乐和教育学习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以及安全防盗、窗帘、家电、灯光控制等产品的在线远程自动控制,是我们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智能化和数字化。

主要任务:努力吸引、鼓励国内外大型软件公司、软件技术研发机构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落户湖北,或与湖北的软件企业联合协作,嫁接并购,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方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国产数据库、“3S”和“3C”等优势软件产品。引导中小型软件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型软件企业,重点围绕影音娱乐、教育学习、智能家居、通信等,开发一批市场急需的游戏娱乐和学习的消费电子软件产品。认真落实鼓励软件出口的有关政策,重点支持软件及服务外包,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打造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群。

(七)网络技术产品(下一代网络)

网络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NGN(下一代网络)在单一的包交换网络基础上,应用软交换技术、各种应用服务器及媒体网关技术,把固定、移动、宽带等多种网络融合,建立一种基于IP且可以承载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种类丰富业务的分布式的、电信级的、端到端的全新统一通信网络。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对下一代网络的研发升级,可以减少恶性竞争,大大降低网络维护成本,为国家节省资源,提升网络的性能和资源的利用率。普通民众可以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业务应用。

当前,消费电子领域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而且家庭网络已是当前消费电子数字化、网络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数字家庭网络是由共享互联网接入服务发展而来,并正在向家庭内部组网(家庭私网)的方向发展。在家庭环境中,计算机、数字家电和移动信息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无缝协作,共享数字媒体内容,并提供集成的话音、数据、多媒体应用以及自动控制与远程管理等,从而逐步实现信息、通信、娱乐、教育、办公等多方面的功能,达到信息在家庭内部网络的共享及与外部公网的充分流通和共享。

主要任务:利用已有的研发资源优势,引导和扶持省内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重点解决IPv6、光纤高速传输、光交换与智能光网、宽带接入、城域网、软交换、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IP终端、网络安全等九大共性关键支撑技术中,制约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电视、个人电脑等产品使用中存在的网络连接、数据传输等技术障碍,为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条件。

(八)通信技术产品

通信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通信技术主要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我省在通信领域具有加强的研发和产业优势,在光通信领域提出的四项标准,被国际电联确定为国家标准,是我国在光通信领域国家标准零的突破。“十二五”期间,在通信技术领域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的技术发展重点为移动通信技术和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1.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它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进行通信的愿望。在信息支撑技术、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的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第一代(1G)模拟识别技术、第二代(2G)GSM、TDMA等数字识别技术、第2.5代CDMA数字识别技术和第三代3G数字识别技术。但前移动通信技术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宽带化,网络技术智能化,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利用频率,各种网络趋于融合。

主要任务:

加强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产品和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系统与终端设备的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重点支持多普达、随州波导和中辰电子,巩固其在高端智能手机的领先地位,加大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力度,包括电子零部件、机构件、印刷、包装材料等企业,逐步形成手机产业链。

安排和起动4G的研发,做好前瞻性研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即无线互联网技术涉及正交频分对OFDM技术、基于IP技术的数字广带(Broad band)为基础的集无线LAN和基站宽带网络的混合网络、基于IP的分组交换、智能天线、无线QoS资源控制、软件无线电等内容,我省要充分利用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通信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瞄准世界技术和市场发展的进程,大力开发4G技术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新兴产业优势,占领国内市场,并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2.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和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WiMAX)

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借助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无需线缆介质布线方式构成局域网的新手段,可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并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和最为成熟和商用化程度最高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具有易安装、易扩展、易管理、易维护、高移动性、保密性强、抗干扰等特点,而且无线局域网已能够通过与广域网相结合的形式提供移动Internet的多媒体业务。WLAN领域采用的技术标准主要是IEEE 802.11x系列,我国自主创新标准WAPI及欧洲Hiper LAN/X系列等标准都在积极发挥作用。目前,采用该技术的产品已涉及办公设备(打印机、投影仪等),手持设备(手机、PDA及相机等),家电设备(DVD、电视机、冰箱、家庭网关等)等诸多方面。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WiMAX)是一种可用于城域网,最远传输距离可达50公里、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无线“最后l000m”接入;数据传输能力最高能达到每秒七八十兆甚至百兆,是3G的几十倍。该项技术以提供在城域网一点对多点、可有效地互操作的宽带无线接入的远覆盖和高带宽特性,成为无线业界的新宠。目前,在传统通信方式面临产业升级、通信与信息融合的情况下,WiMAX系统利用可以提供数据、语音、视频等各类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对接入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因此,全球的大型电信设备厂家也更加倾向于研发802.16e设备,甚至部分厂家出现了放弃固定WiMAX设备,只研发移动WiMAX设备的趋势。WiMAX不仅在北美、欧洲迅猛发展,而且这股热浪已经推进到亚洲,到2009年全球将有3%的宽带用户(850万左右)采用基于WiMAX技术的宽带无线接入服务,其中有将近450万的WiMAX用户将使用基于WiMAX语音通信业务;而在城市地区,WiMAX在宽带市场的份额将达到15%。

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和利用我省在该领域已有的研发和产业资源优势,以互联网电视、移动电视、车载电子系统、电子书等产品为对象,研究解决红外传输技术、扩频技术、网同步技术等无线局域网(WLAN)和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中的(WiMAX)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自适应天线系统、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快速资源调度技术等关键技术中影响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在提升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引领消费电子产业发展。

3.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UWB)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UWB)是一种以极低功率在短距离内高速传输数据的无线技术,即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UWB是一种新兴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前景非常诱人,如在高速无线个域网、无线以太接口链路、智能无线局域网、户外对等网络以及传感、定位和识别网络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数字家庭的应用。UWB具有一定相容性和高速、低成本、低功耗的优点,较适合家庭无线通信的需求,最具特色的应用将是视频消费娱乐方面的无线个人局域网(PANs)。同时,UWB具有无线通信和定位的功能,可方便地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为车辆防撞、电子牌照、电子驾照、智能收费、车内智能网络、测速、监视、分布式信息站等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等等。

主要任务:围绕可控脉冲信号串(发送源)产生技术、天线和接收机设计方法、通信链路接入协议等关键技术,充分领用我省在该领域的研发和产业优势,开展超前性的研究工作,解决一批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为消费电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六、湖北省消费电子产业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

发展消费电子产业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发挥湖北地域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消费电子产业转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需要,不断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得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建设中的一件重要任务。而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是各项工作稳步推向前进并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我省电子消费产业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必须从加强产业组织领导着手,确保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到位、有效。

一是增设产业办公室加强领导。可在经信委相关职能处室加挂“产业办”并配置一定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产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提出产业的发展目标,推进各项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是设立经济技术顾问组。聘请国家和省内高水平的电子消费产业技术专家和经济专家当顾问,借助“外脑”的智慧,促进技术与经济的互动融合,加快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省直、武汉市和各地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下放管理权限,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为加快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是各级政府、各经济实体要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消费电子产业扶持力度,切实履行实施责任,因地制宜的细化目标要求,并在编制和实施年度计划时加以落实。省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局)、创新办等部门要加强对计划实施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及时衔接和协调计划实施中的有关问题,理顺工作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对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目标的考核,督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自主创新。

五是抓紧出台促进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项风险投资基金,加大政府投入,一是对于存在集体使用、产业结构(市场准入)、交易成本高、规模或范围经济等市场风险的技术,政府应当将其作为基础技术全面资助;二是对于存在固有技术、R&D技术密集、进入市场时间长、潜在市场范围广、技术与市场不匹配等R&D特定风险的技术,政府应当将其作为共性技术与企业一道全面资助;三是对于存在一般性投资风险厌恶、R&D风险厌恶和产业结构(竞争)风险的技术,政府应当采取税收优惠或者以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等形式对其资助。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广泛进入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鼓励海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向消费电子产业重点项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吸引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出资入股、发放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自由资金。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种资金,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抢占技术制高点,形成核心竞争力

产业共性技术在整个技术创新链条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处于竞争前阶段的技术;是产业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是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基础,涉及的部门多、要素广、各因素与各部门之间关系多,造成了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大量的中小消费电子企业限于自身经济规模及技术实力,不可能有效突破产业共性技术的限制,只能进行低水平的竞争。

针对我省而言,必须研究我省的消费电子产业的技术特征,集中有限资源,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强占技术制高点,提升我省消费电子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共性技术突破→企业利用共性技术开展差异化技术研究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良性竞争格局,重点引导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并利用核心关键技术的有效突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传统家电行业要以省内骨干企业为示范,通过技术革新和改造,不断提高技术自给率,并采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嵌入软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变频节能技术等,开发、生产智能化家电产品和家居集成高端产品,促进传统家电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形成以数字家庭、网络家电等为主体的信息家电制造产业集群。

手机、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MP4,掌上电脑,游戏机,车载数码产品、打印机,扫描仪,移动存储设备,显示器,光盘播放器,蓝牙耳机等数字电子消费产品,要按照实用性、普遍性和便利性相结合,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思路,通过整合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生产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消费电子产品,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增强消费电子产业的经济实力。

消费电子软件要围绕游戏娱乐、教育学习等重点领域,加强软件的互操作性、嵌入性、中间件技术、安全性和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为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技术创新体系是指创新主体与技术创新活动、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管理活动相关的各种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组织系统和关系网络,以及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制度和机制共同组成的系统。创新体系建设是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湖北的体制基础和制度保障。

目前,在我省创新体系中已经形成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创新主体,科技系统结构布局趋于优化。针对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布局及技术特点,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产业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我省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坚持改革与发展的紧密结合,把提升公共科研的供给能力作为重要抓手,把促进要素流动作为提升整体效率的着力点,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我省创新体系建设,大幅提高我省消费电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好一个平台和四大体系:

努力建设好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资金,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汽车电子等关键领域加快建设我省的公共技术平台,并以此建立技术成果转让交易平台,加强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交流及项目对接会,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实际效果,充分发挥我省科技大省优势,有效推进技术成果向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转化,为中小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及产品升级提供服务,通过整合我省公共技术平台资源,鼓励建立共享联盟,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对企业使用平台进行开发实施补贴。

四大体系建设:一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加快建设消费电子产业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实用技术研究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要根据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布局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性创新体系。四是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并深入产业一线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动力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激励创新、规范竞争、调整利益的重要作用。为推进我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加强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是要强化企业的标准与专利意识,引导大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切实保障技术成果拥有单位或个人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要严格按照《合同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界定知识产权权属,尊重单位或个人对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

三是鼓励企业加快培育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强化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强化消费电子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单位或个人通过专利申报、科技成果鉴定等手段保护所属科技成果,并支持单位或个人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所属科技成果的合法权益,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

四是实施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对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实施对科技成果完成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

五是要落实和加强政府的引导、扶持功能,在政府采购中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产品。

(五)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资源整合是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各种外部资源,借用外资、外脑等促进我省消费电子发展。要加大我省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一是加强优惠配套措施和良好的环境氛围建设,凡属于消费电子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前期费用予以补助。投资总额过亿元或经济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新建消费电子产业项目,以及跨国、跨省、跨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将总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入驻我市的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境外投资者投资新建一定规模的消费电子产业项目,所得税除享受国家减免优惠政策外,在减半征税期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奖励给企业。

二是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科教资源等优势,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全球,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引进一批带动性大、支撑力强、具有标志性的大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盘活一片的格局,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

(六)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产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要让人才来得了、用得上、留得住是相关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要充分发挥我省的高教资源优势,按照消费电子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省内产业技术工人数量多、基础好的特点,加强各类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

一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支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灵活的人才聘用制度,完善相关的户籍管理政策、子女升学、就业等相关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专业人才能在我省安家立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是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消费电子产业高端人才来我省创业立业,促进消费电子产业高端人才在我省聚集,从而带动本省消费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

三是加大人才的奖励激励制度建设,推进实施包括股权奖励、期权等各种人才激励政策,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成就意识。

四是强化高素质从业人员的培养。高等院校要通过编写专门的教材和增加课时等措施,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从业人员;职业技术院校要瞄准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一大批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劳动者队伍。同时,要通过提供在职教育培训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从业人员参与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保障。

(七)加强消费电子内容服务的发展,促进消费电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日益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消费电子产品正从侧重于功能集成,技术不断提升,特别是嵌入式软件能力不断增强的轨道逐渐走向软件、硬件融合,内容服务、内容渠道等市场融合渗透的方向发展。通过无线或者有线互联互通,实现终端产品与内容、服务的交互融合一体,其本质并非产品交叉替代,而是内容的融合。消费电子领域素来以产品生命周期短为显著特征,通过融合不同内容、服务而开发出新产品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享受,而且这种模式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成为未来不同消费电子厂商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和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因此,我省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厂商应及早预见这一变化,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把开发产品种类、数字内容和服务结合起来的新产品列入企业的研发目标。通过开发集成个人计算机与网络功能的液晶电视、可预约电视节目的笔记本电脑、支持音乐手机的扬声器、DVD录像播放机、加入视频游戏和无线视频共享支持的数字音乐播放器、接受影像内容服务的视听设备、集成制图软件和GPS的卫星地图仪等消费电子新产品,在培育和引导市场消费的同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