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北省石化产业发展科技战略研究

湖北省石化产业发展科技战略研究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湖北石化产业科技发展概况(一)湖北石化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我省石化产业在科技进步推动下进入迅猛发展期。

报告十 湖北省石化产业发展科技战略研究

研究依托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专题组长:张 晓            

主要研究人员:雷兴家 高建平 艾金群 陈晓峰

石化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的先导与支撑作用在石化领域尤为突出。 “十一五”期间,我省石化产业坚决实施“科技兴化”战略,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总量形成规模,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主导产业优势显著,重点企业发展良好,研发体系得到完善。但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省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复杂多变的新环境 ,面对创新型湖北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只有进一步发挥科技在石化产业振兴与发展中的先到和支撑作用,集中力量突破未来五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推动我省石化产业向集约化工、精细化工、专业化工和绿色化工转型,才能为我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份额。

一、湖北石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从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来看,现正面临四大挑战和三大机遇。四大挑战为:一是全球化竞争。大公司纷纷重组,规模和技术优势更加突出。二是环境与发展压力增大。环保呼声高,法规更加严格。三是石油资源配置不均。总量不足,需求上升,预计2020年需求将增长到55亿吨;供需格局将发生变化,发达国家生产效率提高,而国内需求量下降,发展中国家产量增长缓慢,但消费迅猛增长。四是盈利空间减小。石油化工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竞争加剧,而获利减少。同时也迎来三大机遇:一是资源的利用得到重视。油砂、煤、天然气、煤层气作为石油的接替资源开始受到重视。二是高新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化。计算机、生物、纳米、催化、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成为技术支撑。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后,世界石化工业将出现周期性的上升。

我国石化工业发展面对挑战和机遇,存在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炼油和乙烯工业是石化工业的龙头和核心,未来大发展趋势主要是调整结构,提升炼油加工水平和效率;石化工业主要是增加乙烯生产总量,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并提高以聚烯烃为代表的合成树脂在三大合成材料中的比例,加快合成纤维原料和单体的开发。

二是大型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快速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已进行了大量石化工业基地建设。现有全国在建或拟建的化工园区达到近百个。

三是农用化学品会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从单纯增加产量转移到提高行业经济效益上来。加快化肥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加速原料路线和技术路线的转变,降低基础肥料的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复合化比例和农化服务水平,调整技术化肥和化肥二次加工的生产力布局,推广科学施肥,提高肥效,降低污染,实现环境友好。

四是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和信息等国家重点产业,需要品种繁多的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与之配套。还有一些为其它行业配套的需求增长快的精细化产品也会得到快速发展,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造纸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以及生物化工产品等。

五是“绿色化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化工”是当今国际化学工业科学研究的前沿,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能源紧张、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的国家,节能、环保和节约资源是今后石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

二、湖北石化产业科技发展概况

(一)湖北石化产业科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省石化产业在科技进步推动下进入迅猛发展期。2007年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提前3年实现了“十一五”提出的“千亿工程”目标,并于2008年实现了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对“十五”期末的双倍增,2009年销售收入突破1800亿元。我省石化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4位(其中化工产业居全国第12位),居全省工业第3位。与此同时,我省部分石化产品步入全国同行业前列。如:有机化工产品苯甲酸钠(3.5万吨)、氯化苄(1.7万吨)、季戊四醇(6.9万吨)和部分染料中间体居全国首位,磷矿石(1559万吨)、硫酸(527万吨)、化肥(589万吨)全国第2位(其中,磷肥全国第1位),农药(8.8万吨)全国第5位,电石(68万吨)全国第6位,纯碱(90万吨)全国第8位。

1.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湖北高等院校众多,科研院所集中,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力量雄厚。全省80余所高校中大都有化学或化工院系,建成了一批国家及省级高新技术科研和生产基地。如武汉大学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化学院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湖北大学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湖北省化工研究设计院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农药重点实验室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已建有湖北宜化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含行业技术中心)。这些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技术中心已成为产学研联合的重要载体,推动了我省石化行业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2.行业技术进步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我省石化行业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进现有生产工艺,缩短生产流程,达到了扩产提质、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提高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目的。特别是在大型粉煤灰气化、低品味磷矿采选、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热能梯级利用等领域取得突破,大大提升了行业素质。目前,全行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33%,企业装备新度系数达到0.53,其中21世纪装备比重达到35%。

3.企业项目研发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石化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步伐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得到实施,重点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如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和荆门分公司完成了一系列以节能降耗和提高油品质量并扩大炼油生产能力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项目,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湖北宜化集团完成了40万吨硫磺制硫酸、40万吨硫铁矿制硫酸、一套30万吨磷铵和一套40万吨NPK、10万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聚氯乙烯、5万吨季戊四醇项目,并对甲醇甲醛合成氨尿素等一批产品进行了改造,扩大了生产能力,初步形成我省以煤化工、盐化工、磷化工为主的产业生产基地。湖北楚源集团经过一系列以扩大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生产能力和增加产品品种的改造,现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生产基地。湖北兴发集团发挥磷资源和水电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以黄磷和黄磷深加工产品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现已成为我国磷化工生产基地。湖北洋丰集团几年内连续建设了一批硫酸、硫基NPK和尿基NPK项目,现已形成了年产220万吨(磷酸一铵60万吨,硫基复合肥80万吨,尿基复合肥80万吨)高浓度化肥生产能力。以项目实施为带动,我省石化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均得到了显著增强。2009年,我省有8家企业进入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其中,湖北宜化集团排名第2位。

(二)湖北石化产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省石化产业整体素质上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进步推进的结果。特别在掌握技术装备的关键技术,自行开发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成套装备上取得了明显进展,部分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已在产业化过程中逐步替代了进口,部分中低档产品初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开发能力,一些技术指标正在迅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需要正视的是,我省石化产业比较优势水平低、工业附加值低、发展成本高的“两低一高”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面对日益增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面对产业结构高端化的迫切要求,石化领域的科技进步必须有更大的作为。当前,我省石化产业科技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磷化工是我省优势产业之一,但精细磷化工生产模式仍较简单,大多数企业基本是黄磷—热法磷酸—一般磷酸盐产品的技术路线,生产品种单一,产品规格少,多为普通工业品,专用品发展不足。中低品位磷矿加工利用技术、湿法磷酸精制技术、精细磷化工绿色合成技术、专用设备和自动化技术以及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我省磷化工产业基本上仍处于原料型、粗加工型,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2.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2008年,湖北石化行业R&D投入不仅与辽宁、山东、广东等石化强省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即使与同处中部的河南省相比也较低,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3.科技支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力度不够

总体而言,我省石化产业的格局是石油化工相对薄弱,磷盐化工相对较强,导致附加值较高的精细化工产业产值比重偏低,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发展不力。面对当前国内化肥(氮肥磷肥)、烧碱纯碱过剩,国际需求疲软和国家限制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的宏观环境,迫切需要发挥优势,补强短板。而当前我省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领域研发能力较弱、科技储备不足,难以支撑石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

4.化工园区等成果转化载体发育不够

尽管我省目前已初步形成宜昌磷化工、石首染料及染料中间体、荆门磷复肥、应城盐化工和精细化工、武穴化工和潜江化工等6个产业集群,但园区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引导,大部分只是简单的企业扎堆,即使有的地区已经建有化工业园区,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工园区,各种专业企业混杂其间,没有根据资源、市场、上下游产品配套情况,按照辅助工程一体化、“三废”集中治理、基础和物流设施服务共享等要求,实现产业联合布局、集中布局、上下游一体化布局。

5.人才流失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我省多数高校都设有化工专业,每年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真正能留下来的毕业生较少。虽然我省许多大型石化企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为我省培养和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但由于我省石化行业中小企业众多,受发展水平和条件限制,中小企业难以为专业人才提供合理的待遇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因此,人才流失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尽管我省石化产业的技术进步不断推进,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现实表明,其发展机制和增长方式仍然是一种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和要素投入的模式,技术进步的广度和深度都十分有限。这不仅使我省石化产业的近期发展受到重大制约,更使其今后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尖锐挑战和严峻考验。当前,我国工业已进入一个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外延型扩张转入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阶段,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湖北石化产业资源瓶颈突出,97%的用煤需要从外省购进,高品位磷矿资源越用越少。因此,石化产业要在新时期实现新一轮的发展,对全省新型工业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必须下决心转变外延式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更大力度地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使科技生产力在支柱产业发展中逐步成长为主导因素。毫无疑问,我省在这方面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三、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按照“十二五”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布局,结合《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的基本思路,提高自主创新对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强化技术改造,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现前沿技术自主化、先进技术产业化和工程技术本地化;促进产业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发展高端产品,促进我省石化产业振兴和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科技引领原则

充分发挥新时期科技对石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原则

加强产学研战略联盟、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对于那些确实需要引进的技术和装备,加大消化吸收投入,实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3.比较优势原则

我省石化产业以基础无机化工为主,磷、盐化工具有比较优势。在上述具有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的领域力争做强,在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工装备及化工成套技术领域,实施重点布局,先做大,后做强。

4.企业主体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技术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投入主体、创新活动的实施主体和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加速科技成果在我省石化产业领域的转化速度,提高转化效率。

(三)战略目标

根据“破全”、“立特”,有限目标、突出优势的原则,按照技术评估与市场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根据我省石化产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突出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

——科技支撑,用好资源优势。按“矿、肥、化、电”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由政府领导、引导和协调,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全省的科技优势,突破磷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加强现有磷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使湖北省磷资源加工的总体生产规模和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部分技术居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项目带动,加快前沿技术自主化。以建设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大型石化项目,配套开发国家急需、国外对我国完全封锁的碳酸二苯酯和聚碳酸酯技术,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使我省成为我国品种较齐全的工程塑料生产和加工基地。

——以科研对接市场,带动我省石化产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石化工业作为能源的主要供应者、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农药肥料的主要来源,在我省现代工农业体系中占有主要的基础性地位。要突破石化产业系统的“小圈子”,步入社会经济“大循环”,与全省汽车、纺织、建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需求对接,与现代农业发展、高新产业发展、两型社会建设需求对接,构建“大科研系统”,支撑我省化工产业在精细化工、有机化工方面实现突破。

——依托现有技术基础,继续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等化工装备,总体上居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 基本思路

1.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技术研究

一是中、低品位磷矿石的富集技术和湿法磷酸净化精制技术。开展此关键技术的研究是弥补我省磷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产业链断点技术的战略决策,是保护性地合理利用我省磷资源的需要,是我省磷化工发展的需要,是我省磷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磷资源大省转化为磷化工强省的需要。二是盐矿资源优势的发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如烧碱生产的节能降耗技术,部分掺卤工艺离子膜法制烧碱技术,因地制宜解决氯碱产品平衡的高附加值耗氯产品的开发等。三是加快“80万吨/年乙烯工程的配套关联技术”的科技攻关,推动全行业的科技进步,提升全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加工深度,形成新的跨行业的产品链。

2.延伸产品加工深度、提高产品精细化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技术研究

一是开展精细磷化工产品的深度开发,延伸产品链。这些产品的深度开发有利于合理开发我省中低品位磷矿资源;有利于我省磷化工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使我省磷资源开发的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提高我省盐化工产品精细化率的技术开发,主要有耗氯深度产品的开发和高效、低残留、高环境兼容性的杀菌剂除草剂的研制。三是各类高附加值专用精细化学品(光电子化学品、油田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等)的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开展国家亟需的替代进口的自主创新新产品、新技术研究

国外聚碳酸酯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技术垄断,国内聚碳酸酯目前基本依赖进口。以“十一五” 我省建设80万吨/年乙烯大型石化项目为契机,自主开发代表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聚碳酸酯和原料芳香族碳酸苯酯的绿色工艺,替代进口,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形成有特色的我省工程塑料产品结构。

4.节能降耗、副产品回收与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

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开发低品味矿产资源开采利用技术,开发副产品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提高回收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主要领域、关键技术及其选择依据

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包括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化肥、农药、橡胶加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与重大石化装备在内的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居中部六省第2位、全省工业第3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按照上述原则和思路,将以下三大领域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石油化工领域

开展乙烯装置节能降耗改扩建,积极推广大型乙烯裂解炉成套技术和新型碳五分离技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专用化、高性能化,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合成材料,如:ABS、异戊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加快乙烯氧化法制乙二醇前沿技术的自主化,己内酰胺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大型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等工程技术的本地化。

关键及前沿技术:CBL乙烯裂解技术 、碳五分离技术、乙烯氧化法制乙二醇技术、异戊橡胶工业化生产技术 、氢化丁腈橡胶工业化关键技术、LLDPE高档薄膜专用料合成关键技术、乳聚丁苯橡胶成套技术、乙丙橡胶成套技术、对二甲苯成套技术、ABS大型化成套技术。

重大专项:乙烯延伸产品技术开发

选择依据:随着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的建成投产及武汉新化工城的建设营运,围绕乙烯初级产品加工将形成一个向下延伸的产业链。该产业链的形成,既有利于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发挥大型乙烯工程对我省石化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又有利于变终端产品为中间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预期,随着各地大型乙烯工程的纷纷上马,围绕乙烯初级产品的竞争将日益激烈,要想寻求市场突围,就必须在延伸产品和高端产品上下功夫。

(二)磷盐化工领域

在磷化工业领域,围绕磷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开发中低品味磷矿选矿技术,设计新的工艺流程,筛选新的选矿药剂;重点发展低能耗制氨技术、原料路线优化技术、联产和再加工技术,新型节能化肥催化剂、提高化肥利用率技术和化肥废料综合利用技术;着重开发大型磷复肥生产技术、磷肥生产过程中的循环经济技术及窑法磷酸技术、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工业化技术;开发氯化钾、硫酸钾等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化技术,调整产品结构,继续提高高浓度肥料的比例,提高肥料复合化和专用化水平。

在盐化工业领域,重点推广金属阳极法烧碱的扩张阳极、改性隔膜、膜极距等节能改造技术;环保节能干法乙炔新技术;电石渣制水泥技术等。重点开发节能效果显著的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减少汞排放的无汞触媒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和聚氯乙烯产品的精细化、专用化和系列化技术等。

关键及前沿技术:30万吨/年煤制合成氨成套国产化技术;新型氧化亚铁基氨合成催化剂;全自热非等压醇烷化净化合成氨原料气新工艺;低压合成氨技术; 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窑法磷酸技术;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窑法磷酸联产建筑材料生产技术;中低品位磷矿加工与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中低品位磷钾矿高效利用制熔融磷钾肥技术;合成氨造气、变换系统节能关键技术;无机化工工业过程余热回收利用关键技术;新型缓释高效复合肥产业化技术;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等。

重大专项:磷盐化工产品重大技术开发专项

选择依据:我省是磷盐化工大省,其中磷化工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16%,但目前高品位磷矿资源利用面临压力。我省的盐化工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及衍生产品发展不充分。同时,在仙桃、天门等地,新探明大量磷盐矿,具有较好的开采和利用价值。上述地方政府利用磷盐矿发展磷盐化工业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省委省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门应及时回应地方政府的发展愿望,因势利导,高起点谋划,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支持、项目支持,在磷盐矿资源富集的地区建立产业园,就近转化、就近开发、就近生产,形成产业链完整的磷盐化产业集群,培育新的增长点,完善我省化工产业布局,变磷盐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

在精细化工领域,以绿色化、高性能化、专用化和高附加值化为目标,以解决催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精细加工技术、生物化工技术等制约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染料重点开发磺化、硝化、还原、碱熔等四大反应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研制高附加值和特种功能染料品种;涂料重点开发水性化、高固体份、粉末化以及建筑、桥梁、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高性能产品,提高产品的环境友好性和专用性;胶粘剂重点开发改性型、水基型、热熔型、光固化型、高固含量等新型胶粘剂产品制备技术;电子化学品重点开发高纯试剂、高纯气体、高性能新型封装材料、高性能基板树脂、新型液晶材料等的制备技术;造纸化学品重点开发废纸脱墨剂、纸浆漂白化学品、新型施胶剂、纸张干湿补强剂等,以适应造纸工业发展需求;生物化工以非粮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以生物高分子材料、高附加值产品等为发展目标,重点开发高效生物催化、生物反应分离耦合、生物反应器技术,开发生物炼制清洁生产以及末端治理技术。

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推广成熟的可熔融含氟聚合物、特种工程塑料聚合技术;开发关键中间体制备技术、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控制技术、高性能纤维原丝工程化技术、合金和复合材料相容性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可熔融含氟聚合物和精细化工产品、碳纤维等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聚氨酯、纳米复合高分子材料和特种橡胶等高技术产品,以满足信息、新能源、生物、航空航天、军工、海洋、交通运输等国家高技术领域发展需求。

关键及前沿技术:非木材纤维造纸专用增强剂应用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多晶硅工业副产四氯化硅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环保型高档染料、有机颜料制备关键技术;高性能绿色、环保涂料制备关键技术;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制备关键技术;乙醇制乙烯的反应分离耦合技术、丁醇的发酵分离耦合技术和乳酸发酵分离耦合技术;生物化工产品连续发酵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原料多元化的节能环保型生物柴油技术及其配套技术;车用生物柴油B5商业化运行及配套技术;秸秆类原料制备纤维活性炭及医药中间体技术;新型锂电阳极-阴极材料产业化技术;氯化法钛白成套技术;有机氟特种单体及高功能含氟聚合物产业化技术聚苯醚(MPPO)改性及应用技术;芳纶Ⅲ纤维产业化技术;纳米复合热塑性聚酯及输电线路防覆冰纳米复合涂料的产业化技术;高端尼龙制备及后加工技术;聚碳酸酯合成的工业化技术;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关键技术开发;太阳能电池组件背膜制备技术;聚醚醚酮酮树脂的制备及应用技术;超重力超细粉体合成技术与设备;树脂基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耐高温铝合金牺牲阳极生产技术;氯乙烯合成用分子筛催化剂技术。

重大专项:生物农药重大技术开发专项

选择依据:生物农药是世界农药发展的大势所趋,2005至2009年,世界生物农药产值从6.72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年均增长9.9%.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需要使用生物农药的农田面积达到5400万公顷,市场潜力极大。我省是生物农药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建有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中心和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生物农药研发推广中心,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其中,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中心正与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企业瑞士先正达开展合作,致力于共同研发新型生物农药。在生物农药生产方面,我省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涌现出荆州沙隆达、武汉科诺、荆门稳健、赤壁志诚、汉川绿天地等一批重要的生产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和优势十分明显。在两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大力发展生物农药显得尤为急迫。我省应顺应世界农药发展的新趋势,首先在研发上寻求突破,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促进相关企业集聚,形成研发优势向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

五、保障措施

(一)搞好顶层设计,谋划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石化产业发展对湖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带动型作用,从两型社会和创新型湖北建设的需要出发,成立专门机构,立足长远,整体谋划湖北石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思路。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根据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特点,尽快制定全省石化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要在组织领导、政策出台、产业准入、科学布局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全省石化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我省尽快完成由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的嬗变。

(二)建立行业公共技术开发平台 ,加快发展研发服务业

根据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未来需求,建立若干行业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发,解决当前和未来影响我省石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增加试验检测设备,完善试验检测手段,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试验检测服务。加快石化行业专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培育石油化工工程设计等研发服务业,加速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应用,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三)组建新兴战略性产业产学研联盟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结合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需求,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在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及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实现我省重点石化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工程设计单位等在战略层面上的高效结合,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搞好技术预见,为产业发展储备技术资源

石化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在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领域,技术密集度更高。必须紧密跟踪前沿技术领域和石化行业发展动态,搞好技术预见。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选择我省石化行业的优势领域和新兴领域,尽快绘制若干产业技术路线图,并据此确定未来若干年的科研重点和研发投入导向,避免科研活动的盲目性,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技术储备。

(五)打造专业企业孵化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大力扶持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在新兴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按照行业分类,建立多个专业企业孵化器,鼓励创新创业,壮大中小化工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大中小企业、各种经济成分良性竞争的格局。目前我省在建立化工专业孵化器方面已有所尝试,但发展远远不够,难以满足石化行业创新创业的现实需求。专业孵化器建设将是我省加快石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