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电视剧的艺术文本要从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加以把握

研究电视剧的艺术文本要从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加以把握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说电视剧艺术文本所属的电视剧类型、体裁和样式的把握,指的是,从“宏观物体”和“宏观现象”意义上,即“宏观世界”等意义上去把握一部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文本的宏观意义的总体的类型特征和规律。

三、研究电视剧的艺术文本要从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加以把握

前面对电视连续剧《金融潮》所作的两个大的方面的把握,实际上是说明,我们研究电视剧的艺术文本,要从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两个方面的结合上加以把握。其中,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构成和语言形式系统构成的把握,是微观的把握,而其所属的电视剧类型、体裁和样式的把握,则属于宏观的把握。

这样的把握是有意义的。

我们要先对微观和宏观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这是来自于物理学的两个概念。人们在物理学中讲“微观世界”,包括“微观粒子”和“微观现象”。“微观粒子”一般指空间线度小于10-7-10-6厘米的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各种基本粒子。“微观现象”一般指微观粒子和场在极其微小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如原子中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等。人们在物理学中讲“宏观世界”,是和“微观世界”相对的。“宏观世界”包括“宏观物体”和“宏观现象”。“宏观物体”一般指空间线度大于10-6-10-4厘米的物体,由极多的原子组成,肉眼能见的物体都是宏观物体。“宏观现象”一般指宏观物体和场在宏观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如人的步行,电磁波的传播等;有时动量很大的微观粒子在大范围内的现象也称宏观现象,例如加速器中基本粒子的运动等。

现在,人们从哲学的角度,在宇宙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借用“微观”和“宏观”的说法,指的是,对事物的认识和研究,可以从“微观”和“宏观”的意义上,分别“小”和“大”,“一”和“全”,“局部”和“总体”,“孤立”和“联系”,等等。而强调“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则是在认识事物和研究事物的时候,要把“小”和“大”、“一”和“全”、“局部”和“总体”、“孤立”和“联系”等等结合起来。

从这里得到启发,我们要分析研究作为文化艺术现象的电视剧的时候,也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加以把握,而且,作这样的把握,也是十分必要和具有重要意义的。

我们说电视剧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构成和语言形式系统构成的把握是微观的把握,指的是,从“分子”、“原子”和各种“基本粒子”等“微观粒子”的意义上,从“微观粒子”和“场”在极其微小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的“微观现象”的意义上,去把握一部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文本的微观意义的基本的元素。这就是本书本卷第一章到第六章总共六章所阐释的内容。即,在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的构成上,要把握题材是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直接描写的对象,主题是电视剧作品内容的主导因素和灵魂,人物是电视剧作品题材构成中核心的成分,故事情节是人物借以展示性格发展命运的世界;在艺术文本的语言形式系统的构成上,要把握画面和画面组合是电视剧的第一语言要素,服化道乐舞美是电视剧艺术美的物化手段,叙事视角和结构是电视剧语言的基本语法;等等。

我们说电视剧艺术文本所属的电视剧类型、体裁和样式的把握,指的是,从“宏观物体”和“宏观现象”意义上,即“宏观世界”等意义上去把握一部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文本的宏观意义的总体的类型特征和规律。这就是本书本卷第七章到第十章共四章所阐释的内容。即,在悲剧喜剧正剧式的审美方面,宏观地把握电视剧是怎样在悲剧冲突中塑造悲剧人物表现悲剧的美的,或是怎样用喜剧引起快感和笑来宣泄人生复杂情感,或是正剧审美怎样调解了悲剧和喜剧的掌握方式;在短篇、中篇、长篇电视剧的分类特征方面,宏观地把握短篇电视剧富有什么样的文化蕴含和分类学美学特征,或是中篇电视剧富有什么样的文化蕴含和分类学美学特征,或是长篇电视剧富有什么样的文化蕴含和分类学美学特征;在连续剧和系列剧的分类美学特征方面,宏观地把握电视连续剧的分类学美学特征怎样集中表现在开放性,或是电视系列剧的分类学美学特征怎样集中表现在封闭性,还有,电视连续剧和电视系列剧现在是怎样分流又是怎样整合的;在纪实性电视剧的类型化美学特征方面,宏观地把握纪实性电视剧有什么样的客观依据以及真实性是怎样艺术化的,还有,纪实性电视剧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和什么样的纪实美学特征,另外,纪实性电视剧怎样在生活纪实和艺术审美的融合中艺术化;在文学名著改编电视剧的美学特征方面,宏观地把握文学名著的改编如何表现得也是电视剧艺术的再创造,改编文学名著的电视剧为什么一定要忠实于原著又怎样才能忠实于原著,还有,改编文学名著的美学坐标是什么,这种改编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创作艺术法则,最后,在电视剧的题材分类及其美学特征方面,还要宏观地把握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具有什么样的分类学的美学特征,或是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具有什么样的分类学的美学特征,还有人物传记题材电视剧作品又具有什么样的分类学的美学特征;等等。

我们看具体的作品。

先说对艺术文本的微观研究。

我们想说到38集电视连续剧《英雄无悔》。这部连续剧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公安厅、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联合摄制,是1996年6月8日至7月14日在CCTV-2黄金时间首播的。

微观把握《英雄无悔》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的构成,首先要看到的是题材。

这部连续剧直接描写的对象是公安题材,却又突破了传统公安题材的若干既定的模式。它不仅着眼于一个又一个案件的侦破,一个又一个公安干警的奉献,还表现了改革开放十多年后,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潮流的涌动。对此,《英雄无悔》作了全景式的观照与体察。

故事发生在开放城市南滨市。香港远东集团董事长司徒远东委派侄儿司徒文彬回故乡南滨实地考察投资环境。不料,司徒文彬被不明身份的歹徒绑架。广州某开发区副主任高天,曾在南滨市公安局工作,在处理一宗经济案中受到错误处分,离开了公安系统。绑架案发之时,高天正携女友吴茵茵回南滨看望当年的警校教师许教官。一种潜在的职业责任感,驱使高天立即投入到追捕绑匪的行动中。全剧的戏剧冲突便由此展开。这以后,绑匪被击溃,凶手却潜逃回香港,被当作偷渡犯关进了看守所。原来,这是司徒文彬的阴谋,他要阻止叔叔司徒远东回南滨投资。高天从吴茵茵拍摄的录像带里发现了司徒文彬的疑点,并以目击证人的身份留在南滨协助破案。不久,案情侦破工作有了重大突破,高天找出了有力的证据,证明凶手与司徒家族有密切联系。高天毅然决定重返公安战线,省公安厅任命他为南滨工作组组长。高天的警校同学胡永煌做了副组长。回到南滨后,高天从整顿治安环境入手,迅速打开了局面。由打击社会上的刑事犯罪,高天和他的工作组,又一举打掉了熊小鹰、熊小鹏贩毒集团,还由此引出了早就插手司徒文彬绑架案的香港黑社会24K组织及其女头目姚一萍的活动。作为南滨市公安局新任局长,高天率公安干警投入了缉毒的斗争,其直接的对手,就是妄图重新开辟运毒渠道,并在大陆研制“冰毒”的24K组织。同时,大力协助舒月医生在南滨开办戒毒所。不料,司徒远东回南滨参加戒毒所落成典礼剪彩,又遭24K组织袭击。已经堕落的胡永煌陷害高天,有意隐瞒情况,让高天误追司徒远东轿车,致使高天下令开枪,酿成严重后果。面对枪击事件,高天独自承担责任。结果,高天被安排离职到党校学习。胡永煌代理了局长。学习期间,高天在公安干警的协助下,克服重重困难,继续侦察,终于查出了一些重要线索。随后,奉调回到省厅,高天与另一同学王健民一起联手调查司徒一案。最后,不仅司徒一案水落石出,胡永煌及同案犯贾行长、周士千一伙罪行也暴露无遗,24K组织及其头目姚一萍的阴谋也彻底破产,高天又回到了南滨市公安局长的岗位上。

这无疑是一个侦破案件的公安题材。只是,在一连串的案件侦破中,编剧章小龙、马卫军巧为铺排,使得全剧用司徒一案作引线,在熊氏兄弟、连水帮、24K组织,以及周士千、贾行长、狄美华,乃至胡永煌等一连串案中案的衬托中,还从“全景”的角度涉及到许多的社会生活内容。其中,有胡永煌的堕落所表现的公安队伍自身建设过程中的反腐败的问题,有银行贾行长勾结外商侵吞公款的犯罪所表现的社会上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的问题,还有舒月、齐凯为戒毒所作的坚决斗争,陈实为发展开发区经济所作的不懈的努力,以至于,高天在吴茵茵、狄美华、舒月这三个女人之间的感情波折和情爱纠葛,当然,也包括其他公安干警的人生世态、变化心态,全剧显得生活面广阔,信息量巨大,真可以说是全方位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历史演进和生活面貌。这样选材,就使得《英雄无悔》在最大限度上贴近了生活,反映了生活。

微观地把握《英雄无悔》的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的构成,还要看到它在题材构成中的核心部分——人物。

《英雄无悔》这部电视剧塑造的人物,不仅众多,而且个个性格鲜明。无论是濮存昕饰演的高天,还是王玉璋饰演的胡永煌,无论是张力维饰演的狄美华,还是梅婷饰演的舒月,或者,袁莉饰演的吴茵茵,王新军饰演的陈实,都各有特点。哪怕出来不久就牺牲了的“老材料”,那也是英雄。尤其是几个主要的角色,从艺术文本形象内容系统的微观把握来说,就很值得品味了。

比如高天。这是剧中的男一号。这个角色当之无愧地是千千万万的新时代英雄的代表,却又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色彩。张颐武的《为了一个共同的承诺》一文对这个角色有如下的恰如其分的分析:“高天与我们常常在影视及文学作品中看到的出生入死的刑警不同。他不仅勇敢和机智地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案件,还具有总揽全局的战略性眼光,能够洞悉历史潮头的脉动和时代风云的变幻。无论是他为企业家狄美华仗义执言而受到处分;还是放弃开发区的优厚的待遇,重新回到人民警察的行列;还是作为南滨市公安工作的领导者所显示的卓越的洞见;都表现了他的远见和胸怀。他是90年代复杂环境下出现的,具有广阔的视野、高度的专业及文化素质的新一代公安工作的领导者。他回归公安工作的选择既是感情的归属与认同所产生的精神力量的表现,更是冷静的理性的表现,这种理性不是为个人谋利益的小机敏、小智慧,而是理性地选择了为民族发展的最高利益奋斗和牺牲。这的确是情感的选择;但这又是理性的选择,他明白只有这个民族与社群的发展才会给每个中国人带来尊严和力量。而社会治安良好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高天的热情是深沉内敛的,而他的理性则是明显表露的。高天作为公安局长,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而是在新的历史情势下出现的新型的领导者。他总是把国际国内的风云与南滨的公安工作连在一起思考。无论是‘建立金库’,保障人民财产的安全;还是统一管理外来人口;无论是打击境外黑社会集团对城市的渗入;还是建立戒毒所,改造吸毒群体;这一切都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案子,而是在新的历史情势下对于复杂社会问题的高层次应对,是基于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深刻体察而产生的抓住问题的症结的明智之举。在他的形象中,感人的奉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妻子的离异,情人的分手,友人的背叛,把高天置于情感的漩涡之中,为之深深困扰。但他的另一面的光彩则更让人难忘,这就是他的高度的智慧和冷静,他时刻从中国发展的目标出发,以钢铁的意志和广阔的视野,进行前瞻性的决策。可以说,高天为公安干警的大智大勇增添了新含义:大智,不仅是对敌斗争或破案的机智敏锐,而且是对于复杂社会环境与矛盾的深刻体察,对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理性的观照,由此进行的判断与行动。大勇,也不仅是面对罪犯的无畏气概,而且是更多的坚韧与冷静,是为了民族发展的最高利益而付出的自我牺牲。这种新的形象不是以往英雄的简单延续,而是新的发展和突破。”

高天真是不落俗套的人。在他身上,我们既看到了时代英雄在经济大潮中不为名利、权势、地位诱惑的刚强的一面,又看到了英雄心灵深处的迷茫和情感伤痛。这个角色的灼亮点,无疑就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演员濮存昕的把握也是这样的。他说:“英雄的业绩、无悔的情怀是有志者的追求;理想的实现、人生的高攀是有志者的宿愿。《英雄无悔》中的高天,使我在对角色的创造中完成了一段英雄的人生、理想主义者的足迹。”

又比如胡永煌。和高天、王建民一起被人美誉为公安战线上的“三剑客”,说明他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牺牲爱情,出生入死,屡立战功,但是,在现代社会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却倒在了金钱与权力的诱惑之下,变成了难以救药的贪污腐化分子,直至有意陷害自己生死与共的战友。不过,胡永煌的结局还是很精彩的一笔。那是在胡永煌的问题被查清,高天带着拘捕令找到了正在一起火灾现场的胡永煌,没有惊动正在指挥灭火的胡永煌。开始深深痛悔的胡永煌,不动声色,尽职尽责指挥完工作,随后蹈火而去。没有人能料到这样的结局,但这又是一个十分合情合理的结局。他毕竟当过英雄,毕竟跟一般的犯罪分子不一样。他选择死亡,那是一种矛盾的心情驱使下,忏悔和赎罪的心态和行为。生活是复杂的,人物生态和心态也是复杂的。《英雄无悔》的创作者没有把生活和人物简单化。

再比如狄美华。她当初和高天、胡永煌相处得很融洽,甚至还爱恋着高天。但是,后来也分道扬镳了。本来,她充满了事业心,努力开拓进取,是一个具有改革眼光的职业女性,有所作为的女企业家。然而,经历了挫折之后,她错误地吸取了教训。她开始抵挡不住不法外商的诱惑,为自己聚敛财富。为了从蜕化变质分子贾行长那里得到银行贷款,狄美华还屈从于贾行长的淫威,出卖了自己。等到罪行暴露,她还孤注一掷,在南滨制造股市混乱,直到要潜逃境外,终于被高天拘留。这个人物内心复杂,感情多变,具有鲜明的个性。她的蜕变,能有一种警世的作用,可以启迪人们的良知,规范人们的道德,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告诫人们,要自觉地把握好自己生命的轨迹,憎恨罪恶,崇尚美好。

还比如舒月。她是孤儿,身世凄楚,在社会转变过程中被造就成新的城市女性。传统教育对她的影响显得根深蒂固。她善良,隐忍,但又有别于《渴望》中的刘慧芳。男友肖风出国留学背弃了她少女的爱,医院同事齐凯对她的爱慕又使她招致齐妻辱骂而陷于困境,她不得不逃避爱情而专注于事业,毫无怨言地尽职尽责在医生的岗位上,把真诚的关爱传达给每个受伤的心灵。后来,她来到南滨,主持戒毒所的工作,历尽坎坷也执著追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她既有人们所接受的善良、温柔的一面,又有价值取向中现代的独立性的新的一面。最后,在和24K组织姚一萍、肖风的制毒、贩毒阴谋作斗争的时候,她英勇搏斗受伤,胸部出现肿块,并发生恶性病变。在病情愈益严重的时候,齐凯就要冒险为她施行只有不到20%把握的手术之际,人们在荧屏上,也只是看到,深深爱着舒月的高天,为自己戴上结婚戒指,带着另一枚戒指和一束玫瑰花,走向了医院。应该说,舒月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理想主义者对美好人生的呼唤。

除了题材、人物,微观地把握《英雄无悔》的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的构成,再就是要把握住它的主题了。

说《英雄无悔》的主题,无疑可以作这样的概括:它通过公安战线的斗争和公安干警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表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时代的波澜壮阔,就人生道路的选择、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热情地讴歌了英雄主义、理想主义。

以上,我们比较多地说到了《英雄无悔》的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的微观把握,至于语言形式系统的微观把握,我只简单地说它三点:

第一,作为电视剧的第一语言要素,它的画面和画面组合是比较精雕细刻的。比如,剧中,高天捡烟头、被罚款那场戏,就十分扣人心弦。它不仅写出了“虎落平阳被犬欺”,还写出了忍辱负重的崇高精神。受辱之初,画面上,高天握紧了拳头,大概他想揍那个早先被开除了的合同警,眼前寻衅污辱他的这个坏蛋,但是,后来,他松开拳头,弯腰捡起了本来就不是他扔下的烟头,还交了罚款。对于一个革命者、改革者来说,负重是不容易的,忍辱就更难了,但是,高天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他忍了下来。这场戏,画面构图、用光,镜头调度,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高天的高尚品质。

第二,《英雄无悔》无疑是一部高唱主旋律的电视连续剧,但是,在叙事技巧上,它又很讲究精彩的情节发展。剧中,司徒一案的侦破又引出了二熊贩毒案,引出了24K组织的国际贩毒案,还套上了周士千、贾行长、胡永煌、狄美华的经济犯罪案。这算得上是一波三折了。其中,又包容了几条线的男女感情戏,使得人物立体化起来,比如,高天和茵茵、狄美华、舒月三个女人的戏,茵茵和高天、陈实两个男人的戏,舒月和肖风、齐凯、高天三个男人的戏,等等。这里面的人物关系,也许有些人为的痕迹,比如,司徒夫人絮红偏偏是胡永煌往日的恋人,肖风偏偏又是姚一萍的情人,狄美华还偏偏落入了贾行长的魔掌,这都过于巧合了,不过,“无巧不成书”,有了这些巧合,荧屏上,戏毕竟好看多了。

第三,是全剧的结构显得颇有章法。我们以为,这38集戏是以高天的“无悔”的选择作为龙骨结构起来的。第1集到第4集,是一大段,高天放弃开发区的优厚待遇,甚至冒着茵茵离去的危险,应召重返公安战线,带着省厅工作组回到南滨。这是剧中他的第一次选择。第5集到第24集,侦破司徒一案中,中胡永煌之计,发生枪击事件,高天离职到党校学习,他在南滨公安战线上第二次遭到挫折,又是一大段。高天又一次面临事业和人生乃至情爱的选择。虽处境困难,他还是忍辱负重,义无反顾,留在南滨继续和种种敌对势力周旋,第25集到第29集,写的就是这种周旋,这种“无悔”的“英雄”的苦斗。第30集到第38集,是第四大段,写高天学习期满,奉调回到省厅,还是坚持调查司徒一案。随后,又奉调回到南滨协助工作,又将周士千、贾行长、胡永煌、狄美华经济大案侦破,取得了对24K组织姚一萍制毒贩毒集团斗争的胜利,最后奏响了“英雄无悔”的凯歌。这样结构,叙事清晰、流畅,张弛有序,人们解读它的艺术文本没有困难。

上面说了对电视剧艺术文本的微观把握,那么,宏观把握呢?就《英雄无悔》这部连续剧来说,我们以为,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是宏观意义上的艺术现象:

第一,它虽为正剧却又有浓厚的悲壮的色彩。高天一再受挫,舒月在死神面前顽强拼搏,都有悲剧意味。但是,这种悲剧意味的格调不低。它悲而不伤,痛而不哀,与壮烈相通,和崇高相随,是一种表现崇高的悲壮美的悲剧意味,其中充满了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

第二,它作为长篇连续剧,除了具备这一类剧作的典型的分类学特征,还富集了厚重的文化蕴含。仲呈祥在《长篇电视连续剧的成功范例》一文里就说:“《英雄无悔》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在高天这个人物的精神境界里,它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个体的人,如何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先进文明的当代文化交融在一起,逐步形成他的人生取向,人生选择,这一点我认为,就高出了当代很多电视屏幕上许许多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有价值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种文化蕴含,是主创人员的自觉追求。导演贺梦凡、邓原、李耀光就说,在日常生活中更使他们觉得亲切的,“还是那些吃着平常饭菜、穿着平常衣裳、住着平常住房甚至长着平常相貌的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们,以及他们在一些人生的节骨眼儿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英雄冲动、那种在危难时刻毅然选择追求完美人格的价值取向。”导演们充分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期中,每个人物面临各种各样的烦恼与机会、失望与希望;在人生的选择面前,崇高、正义的呼唤与邪恶、颓废的诱惑并存。”本着严肃的历史使命感与重大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宝贵的艺术良心,他们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己任,确定了如下的艺术创作目标:“我们希望《英雄无悔》这部电视剧能鼓舞人们永远保持对生活的信念,去选择崇高与善良,去抵制邪恶与堕落,不要泯灭对理想的追求与爱心……我们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善良与爱心将使这个世界充满阳光!”(2)现在看来,弘扬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张扬了美好的人格理想,富集着这种文化蕴含的《英雄无悔》一剧证明,他们追求的目标实现了。

第三,它强化现实主义的空前力度有力地反拨了电视剧创作中“非现实主义化”的势头。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的电视剧创作,有一股“非现实主义化”的势头,尤其是那些靠着胡编乱侃的“情节”和“对话”硬“攒”起来的大部头的“通俗剧”,远离老百姓的生活,远离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伤害了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健康肌体。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单就公安题材而言,《英雄无悔》的出现,和《九·一八大案纪实》、《西部警察》一样,意义实在不凡。《英雄无悔》向着现实主义回归的鲜明特征就在于,镜头的焦点对准了生活,对准了老百姓所关心的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和难点。这里面,社会治安问题和反腐败问题正是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社会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厚生活基础,这部电视剧才真正紧扣了时代的脉搏,切中了时弊。

当然,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这部电视剧,可以提到的问题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清楚的是,我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研究电视剧的艺术文本的时候,还要把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结合起来。

为什么?

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这样说来,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了。

反观艺术批评模式和艺术理论发展的历史,我们会看到,从本世纪初开始,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德国的文本内在含义派,以及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都是现代文学理论中重视文本的主要流派。特别是新批评派,它把文本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自足体。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当代西方哲学中出现了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不再承认文本的孤立性和自足性,不承认文本具有一个绝对的、最终的意义,而坚持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这样,也就促使我们把握电视剧的艺术文本不能只限于微观,而要把微观和宏观结合起来了。

于是,我们看到,研究《英雄无悔》的艺术文本的形象内容系统和语言形式系统,还必须和研究它作为现实题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的种种特征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