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剧艺术管理研究

戏剧艺术管理研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世纪以来,中央戏剧学院隶属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由文化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5年10月19日,在中国中央戏剧学院、日本大学艺术学部、韩国中央大学校媒体公演影像大学演剧映画学部共同倡议下,经中国教育部办公厅批复,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总部设在中央戏剧学院。此中心于2006年5月13日至22日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论坛。

一、总体情况

新世纪以来,中央戏剧学院隶属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由文化部划归教育部管理。在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下,学院致力于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在2001—2011年,此院科研创新意识、集成化的项目意识得到了加强,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文化部和北京市的奖项。获批准的教育部、文化部研究项目或科研基金项目有: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3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项;文化部创新奖1项;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工作于2004年7月正式启动。此院学报《戏剧》入选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

2006年1月,此院的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二级学科正式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批准,从而确立了以戏剧戏曲学为龙头,包含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学科体系。2007年,此院戏剧戏曲学科再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由单一学科的以戏剧教育为主的艺术院校向以戏剧教育为优势,包含其他亲缘学科的艺术院校转型;由以培养艺术实践类人才为重心向培养实践类复合型人才和培养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并重转型;由主要培养国内艺术人才向培养国际化艺术人才转型;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

此院陆续成立中国音乐剧教育与创作研究中心、东方戏剧研究中心、西方戏剧研究中心和影视艺术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开放型、前沿型学术研究基地,按照“立项目,出成果,树品牌,努力办成国家重点研究基地”的思路,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研究中心合理的配置和切实的保障。将学术本体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育管理方法研究作为学院研究工作的三大主干,略有侧重。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和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形成自下而上的科研项目申报和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此院加强与国内专业机构的深入合作,建立体现学院教学科研优势的专业交流平台,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基地、中国音乐剧研究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表演艺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落户此院。立足这些平台,定期举办相应的学术研讨、创作实践的高层次交流活动,形成了一些专业交流学术成果。此院先后举办了青年导演电影论坛、首届中国音乐剧教学与创作研讨会、中国高清技术与数字电影高层论坛、首届导演现状研讨会、第二届导演创作现状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此院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为出发点,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著名艺术院校建立起校际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并组织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戏剧艺术学术交流活动,在掌握戏剧艺术前沿发展信息的同时,积极创建国际交流平台,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适时地确立此院的国际学术地位。

这一时期此院或分别或交织地开展了以下几大类交流活动:国际组织及大型活动、讲座/讲学和工作室、作品交流。

1.国际组织和大型活动

2005年10月19日,在中国中央戏剧学院、日本大学艺术学部韩国中央大学校媒体公演影像大学演剧映画学部共同倡议下,经中国教育部办公厅批复,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Asia Theatre Education Centre,ATEC)在北京正式成立,总部设在中央戏剧学院。这是亚洲唯一以研究戏剧教育现状和规律为内容的地区性学术组织,其宗旨和目的在于开展下列艺术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1)举办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教学示范课、舞台创作及各类展示会;(2)招聘或派遣戏剧研究的学生、教职员、专家学者进行与戏剧教育相关的交流和研究;(3)编写戏剧教育研究专辑;(4)在亚洲地区进行戏剧教育的现状调查;(5)提供与以上活动内容相关的各种咨询服务。此中心于2006年5月13日至22日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论坛。此后论坛每年在中央戏剧学院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6届,影响力不断扩大。2011年共有环太平洋地区15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院校参加第6届论坛。此中心每年都出版年鉴和论文集,并创办了网站,发表研究成果,广泛传播信息。

艺术实践是戏剧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体现戏剧研究中实践的维度,中央戏剧学院自2009年开始在论坛期间邀请参会院校到中央戏剧学院举办演出。到2010年发展为每两年随论坛一同举办亚洲戏剧院校大学生戏剧节。

除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外,此院于2007年加入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并成为该联盟的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基地。2008年加入国际戏剧研究联合会,并于当年在韩国举办的年会上作了题为《民族化、现代化及其他——中国话剧发展20年回顾》的主题发言,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戏剧舞台的发展现状。这一年,此院加入了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国际舞台美术专业学生作品交流中心也先后落户此院。

这些国际组织和相关活动为中央戏剧学院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此院借此向世界展示其教学、研究成果,也借鉴和汲取国外同行的奇思妙想。例如,2010年第一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大师班由两个工作室组成,分别由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大卫·钱伯斯教授和中央戏剧学院的张仁里教授主持。

2.讲座/讲学和工作室

邀请国外专家来校授课,举办讲座和工作室,派遣此院教师出国讲学和举办工作室,是我院最为常见的学术交流形式。每年都有数十位专家从世界各地到此院各系进行不同类型的交流和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此院师生得以相对直接地接触世界上不同的戏剧传统,从英国的形体训练、美国的人物造型,到意大利和法国的假面喜剧,从以色列的哑剧表演,到韩国的现实主义戏剧;从英国电影制作的经验和现状,到世界著名剧作家和导演的创作方法,不一而足,涵盖了戏剧艺术和研究的宽广领域。

为了加强讲座和工作室效果,此院就某一专题举办系列活动,如2006年邀请New Caslte大学的P.Powrie教授为我院电影电视系举办为期四天的法国电影讲座;2006—2007年的“莎士比亚与国际舞台艺术家系列讲座暨作品展示”活动,在两年内邀请了7位国际上最活跃的舞台导演,讲解并示范他们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理解。2009年邀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Willma Sauter教授为戏文系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系列讲座。2010年,邀请两位波兰戏剧专家举办了六场现当代波兰戏剧讲座。这些知识高度集中的系列讲座使此院师生得以较为深入地了解世界戏剧的某一领域,对教学和科研均有帮助。

此院教师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应邀到国外重要的戏剧院校讲学、交流。此院教授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讲学。“十一五”期间,此院教授参加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戏剧文化研究所的合作研究项目,并应邀到捷克布拉格查尔斯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格鲁吉亚伊利亚大学、巴图米艺术大学举办讲座,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越南河内戏剧电影大学承担表导演专业教学工作。2009年,此院教师9人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12人次出国讲学或授课。2010年,此院教师参加了在希腊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古戏剧大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特征》的专题讲座,并举办了工作室,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参加工作室的希腊和意大利学生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作品交流

此院不仅重视实践领域内的交流,而且在这方面成绩斐然。

此院积极邀请国际上有成就的导演来校与教师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多年来,此院邀请了法国、俄国、英国、保加利亚、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导演前来指导《唐璜》、《伊万诺夫》、《安提戈涅》、《愤世嫉俗者》、《理查三世》等一系列西方名剧,其中有些剧目,如《伊万诺夫》是第一次被搬上中国的舞台,实现了表演系每个教学班有一台毕业实习剧目由外国专家执导的预想。此院音乐剧班与美国百老汇进行教学创作实践,成功搬演了经典音乐剧《名扬四海》。

此院也积极将本院作品推向国际。此院作品曾参加罗马尼亚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克鲁日国际大学生戏剧节、韩国“中日韩青年戏剧节”、韩国大学音乐剧节、贝尔格莱德第二届大学生国际戏剧节、印度婆罗多戏剧节、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大学生校长会议、第十四届欧洲戏剧大奖、第十届瑞典戏剧双年展、第十二届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四年展等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并在各次活动中获得好评。

此外,此院还尝试不同国家艺术家的共同创作。除上文提到的舞美系工作室外,此院还曾经与日本、韩国的戏剧院校师生共同创作戏剧作品《地图狂热者——门篇》,并在韩国中央大学上演。这种尝试的目的在于使不同戏剧文化的元素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发生直接碰撞,促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文化间的交流。在不断的双向交流中,此院不仅了解了世界各国戏剧研究和艺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也向世界展示了此院的办学和科研特点以及我国的戏剧传统和戏剧文化。此院目前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方针,得到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戏剧博物馆馆长竹本干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希腊中心秘书长微克曼德丽女士等国际同行的认可。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此院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战略性的探索与规划。此院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等;荣获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世界舞台设计展金奖、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金狮奖”、文华剧作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教育题材特别奖等奖项。我院标志性研究成果如下:

2005年,表演系的《音乐剧教学、研究及演出实践创新》项目,荣获首届文化部文化创新奖。

2005年,戏剧文学系麻国钧教授的专著《“行”与“停”的辩证——中国古典戏剧流变及形态论》,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6年,戏剧文学系谭霈生教授的《谭霈生文集》(1~6卷),荣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2010年,艺术管理系陈珂教授的专著《欧阳予倩和他的“真戏剧”》,荣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0年,艺术管理系宋震副教授的课题“民办高等学校发展中的相关政策需求问题研究——以艺术类民办高校为例”,荣获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优秀奖。

四、“十二五”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是,从创新和完善科研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整合科研力量等方面入手,争取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参与具有国家战略高度、跨学科、跨领域的重大项目,形成具有战略高度和重大学术影响力的成果;坚持教学与科研、创作实践一体化方针,推动戏剧创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加强科研管理部门建设,提高对科研项目申报的技术支持和战略指导能力。积极推动艺术科学研究从材料积累为主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艺术科学体系为主转变。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立足国家“戏剧与影视学”和“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相关评奖的申报工作,努力争取更多的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保障和支持。

科研项目选题要以文化艺术领域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导向,深入研究我国文化艺术建设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重点加强对戏剧与影视基础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教育体系、当代世界戏剧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话剧艺术演出史论、中国音乐剧发展、戏剧影视文化产业化、戏剧与社会应用、中国戏剧创新系统等重点领域的科研攻关。

充分利用我院智力资源,与国内外相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及学者建立密切联系,开拓进行合作研究的途径。促进教学、科研和创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创作一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先进戏剧艺术理念、富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精品力作;通过创作实践对有学术价值的观念或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修养,不断发掘教学实践的理论价值。

实施“大师—团队—课程—剧目—专著”的系统工程: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将继续发展新的加盟院校,不断提升中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积极筹备建设“俄罗斯中国戏剧中心”和“法国中国戏剧中心”,在促进我院教学、科研发展的同时,继续向教学、科研成果国际化的方向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