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相对主义史学的盛行

相对主义史学的盛行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前文在论述特纳和鲁滨逊的史学思想时,表明新史学家的史学思想中已经蕴涵着相对主义的因子,这一因子后来在比尔德和贝克尔那里得到最充分的阐述。这里以贝克尔的相关论述为例表明美国相对主义史学思潮的得与失。贝克尔表达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其批判科学历史学的功绩不容置疑,他提醒人

前文在论述特纳和鲁滨逊的史学思想时,表明新史学家的史学思想中已经蕴涵着相对主义的因子,这一因子后来在比尔德和贝克尔那里得到最充分的阐述。比尔德在论文《写作的历史是一种出于信仰的行为》和《那个高贵的梦》中淋漓尽致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历史学家不可能像自然科学家那样做到客观公正的观察和分析。他将历史从性质上进行区分:作为事实的历史、写作的历史以及作为记载的历史。从这些人类历史的写作中,比尔德表明这些写作行为实际上都是信仰的行为,极力突出认识历史的主体,表明历史知识的相对性。这里以贝克尔的相关论述为例表明美国相对主义史学思潮的得与失。

贝克尔(1873—1945年)是美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1873年他出生于爱荷华州,父亲是从纽约州迁往西部的农场主。1892年贝克尔入康奈尔学院学习,一年后前往威斯康星大学,在“边疆史学”大师特纳的启发之下,决定将历史研究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贝克尔1896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898年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在“新史学”派领军人物鲁滨逊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年的研究工作,1907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贝克尔在没有获得博士学位时就开始了其教学生涯,1899年他到宾夕法尼亚州立学院教书,两年后转到达特默思学院,1902—1916年在堪萨斯大学任职,1917年他加盟康奈尔大学历史系,直到1941年从该校退休,1931年当选为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贝克尔一生著作甚丰,内容涉及欧洲史、美国史、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代表作有:《1760到1776年纽约殖民地政党的历史》(1908年)、《美国人民的开端》(1915年)、《革命前夕》(1918年)、《独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研究》(1922年)、《近代史:民主的、科学的和工业化的兴起》(1931年)、《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1932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1935年)、《进步与权利》(1936年)、《近代民主》(1941年)、《自由与责任》(1945年)等。

贝克尔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他将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是思想造就了人类全部的尊严,因此努力地思考,这是唯一的美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另外,他一直受到胃溃疡病痛的困扰,再加上天性害羞,很少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高校中度过,接触的朋友也以大学教授为主。就社会影响来说,贝克尔远远比不上比尔德,不过贝克尔能够集中时间来思考历史知识的相对性问题,赢得了专业范围内的广泛尊重,这很好地弥补了前者的不足。

为了批判科学历史学,贝克尔早在1910年就开始了对历史知识的相对性问题的研究,这一年,他发表了论文《论不偏不倚和历史写作》,矛头直指乔治·亚当斯认为的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寻找和记录历史事实,让历史事实自己说话。1913年他发表论文《社会问题和思想对历史研究和著述的影响的几个方面》。以19世纪西方历史学家及其历史写作为例,细致地分析了历史学家所处时代对其历史研究的深刻影响。1926年写成论文《什么是历史事实?》,将历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三个问题的分析,指出历史事实所具有的相对性的特点。1931年贝克尔当选为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发表《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的论文演讲,将自身关于历史知识的相对性的论述推向顶点,贝克尔运用这一史学观点写成《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该著作已经成为研究法国启蒙运动的经典之作。

贝克尔认为历史事实只是可以使人们想象地再现过去事件的一个象征,并不是过去的事件,它本身只是一个概括,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因而是人们所处的现在的一部分,那些僵死地躺在文献资料里不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的文字记载只是记载而已,不能称为历史事实。既然如此,那么,存在于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历史事实也就一定不会完全相同,不同时代的人们会对不同的历史事实感兴趣,所以说历史事实是常常处于变化的状态,并不像科学历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具有永恒不变的特征,历史事实无法脱离历史学家的主体,也不能为自己说话,是历史学家让其说话。贝克尔将历史分为两类:死的历史和活的历史,活的历史即我们所肯定并且保持在我们记忆之中的那种意识上的一系列事件,死的历史是那些呆在书本里不为人们所用也就不给世界带来影响的僵死的记载,这就将历史事实、历史认识和得出这一事实、这一认识的历史学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贝克尔试图肯定历史研究的主体,这一主体曾是科学历史学所极力否定的,但贝克尔所揭示出的这一主体实在是一个悲观的主体,他总是受到他所处现实许多来历不明的势力的愚弄,在面对这些压力之时,这一主体显得无可奈何甚至无法自拔。贝克尔将历史分成两种:一种是一度发生过的实实在在的一系列事件,另一种是我们所肯定并且保持在记忆中的意识上的一系列事件。第一种是绝对的和不变的,不管我们对它怎样做法和说法,它是什么便是什么;第二种是相对的,老是跟着知识的增加或精炼而变化。原因在于,历史学家研究的是与过去人们的生活有关的一切事情,但由于这些事件已不复存在,所以历史学家无法直接接触到这些事件,他能接触到的仅仅是有关这些事件的记载。但是能够留下记载的事件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历史事件由于没有留下痕迹,我们毫无所知,即使是这些少数事件,我们也不能永远绝对地肯定。另外历史学家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也有着他自己的历史性,这可通过两点得到说明。第一、历史学家个人经历、爱好、目的、偏见等,以及历史学家所处的时代的“舆论的气候”,决定了不同的历史学家以及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会对不同的历史产生兴趣,会对同一历史产生不同的认识;第二、历史学家要为现在和将来研究过去,“过去就像一个银幕,每一代人都在它上面投下了对未来的幻想”[17]

贝克尔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体现出了实用主义、主观主义和现在主义的特点,其目的在于表明科学历史学的目标的不可实现,而不在于建构一种新的系统的历史学,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贝克尔在表达观点时总是显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缺乏对历史学的全盘考虑,可以说他很好地指出了问题,却无意去解决这些问题。

贝克尔表达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其批判科学历史学的功绩不容置疑,他提醒人们对历史研究的主体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更难得可贵的是贝克尔能够认识到他思想本身的相对性,从不谋求自身观点的永恒效应。不过我们要看到历史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过去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历史学家的这一研究活动本身也是人类的一种实践,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实践能力,从而创造更好的未来。但这两种实践都不仅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毕竟人是社会中的人,其实践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和其他人,历史学家关于历史的认识必然要受到其他人和社会的检验,最终历史学家所获得的有关过去的知识都将是一种主体间性的知识。所以说,历史学家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有关过去的解释以便给普通人来选择,在历史学家和普通人的互动中,贝克尔的理想即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才可以不断得到实现。

从史学理论发展的角度讲,贝克尔和比尔德等人强调的相对主义史学可以说是新史学的进一步深化,这也为美国历史学家清算兰克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准备,为他们开拓自己的史学思想,摆脱来自欧洲的理论影响迈出了宝贵的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