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儒学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儒学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时间:2022-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儒学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儒学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一、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在20世纪末,将进入21世纪之初,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将第一次启蒙积极因素与后现代主义整合起来,召唤第二次启蒙。目前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在西方仅仅是一股涓涓细流,影响很小,但却被中国的一批祈望民族复兴的学者所关注。

儒学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儒学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一、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我们知道,西方资本主义自18世纪启蒙运动到现在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这300年的历史也是西方取得辉煌的现代化的历史。但到现在,现代化社会的矛盾日益显露,出现了许多深层的难以克服的问题。康德(1724-1804)提出的“要敢于用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口号,但是理性现在发生了问题。本来理性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科学万能的工具理性一枝独秀,而具有人文精神的价值理性被边缘化了。这使一切都变成了工具,不仅人对人是一种工具,而且人把自然界也变成了可以任意宰割的工具。这说明,启蒙运动提出的理性已被西方国家的某些主政者变成非理性的功利化工具。自由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曾使工业化以来人类社会的财富极大增长,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受益巨大。但不可讳言,自由经济发展到现在却使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如果自由经济不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将会像贪婪的猛兽一样不受约束地发展,定会引起经济危机和社会混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说:“自由主义使人们免于市场经济之前时代的束缚,也使人们承受着金融和社会灾难的危机。”[1]启蒙运动的另一口号“解放个性”,这本来是针对某些宗教的迷信和世俗的蒙昧,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力量,以便使自由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解放个性发展到今天也异化成对他人宰制的工具,特别是帝国主义依仗他们的霸权,强行把他们的价值观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推动普遍主义。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畸形发展,导致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理性,而是权力欲望的放纵和对金钱的崇拜,因而使各个人群都生活在矛盾与痛苦之中,各阶层、各人群希望得到幸福生活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大家都不快活。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一次重大转型时期的不可避免的阵痛。

二、1990年代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兴起

1990年代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两股反对一元化的思潮。一股是来自西方消解现代性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1980年代初已经进入中国,但在那时没有什么影响,而到1990年代突然被中国学术界关注了。另一股是追求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思潮。其实,在1980年代中国学术思想界已经提出应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并未形成热潮,1990年代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而渐渐形成热潮。这两股思潮的兴起,说明什么问题?

为了挽救人类社会,消除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1960年代在西方有以消解现代化发生的弊病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初期的后代主义是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它是针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提出的,他们所做的是对现代性的解构,反对一元化,主张多元化,要求粉碎一切权威,使现代性的权威性和宰制性的黯然失色,但是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却并未提出新的建设性主张,也没有策划一个新时代。

在20世纪末,将进入21世纪之初,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将第一次启蒙(即18世纪的启蒙运动)积极因素与后现代主义整合起来,召唤第二次启蒙。[2]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的创始人小约翰·柯布说:“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对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立场持批判态度……我们明确地把生态主义引入后现代主义中,后现代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这个时代将保留现代性中某些积极性的东西,超越其二元论、人类中心主义、男权主义,以建构一个所有生命共同福祉都得到重视和关心的后现代社会。”他们还提出,如果说第一次启蒙的口号是“解放自我”,那么第二次启蒙的口号是“关心他者”、“尊重差异”(指进入后现代社会)。他们认为,当用自身的自由专权削弱共同体的时候,其结果一定会削弱其自身的自由。因此,必须拒绝抽象自由观,走向有责任的深度自由,要把责任和义务观念引入自由中,揭示出自由与义务的内在联系。目前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在西方仅仅是一股涓涓细流,影响很小,但却被中国的一批祈望民族复兴的学者所关注。

在1990年代,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由于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过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国学热的出现是必然的。我认为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学)经过了100多年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学术界得到一个对自身传统文化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此,在长达100多年中,我们中国学术界一直在努力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国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国学必须是能为中华民族在当代得以复兴、能为当今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国学。它将是使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而又可以避免陷入当前西方社会的困境的国学。

这两股新的思潮在中国的兴起,它们的发展前景如何,对中国社会和人类社会能否起决定性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考察这两股思潮能否有结合的可能性。

【注释】

[1]保罗·肯尼迪:《资本主义形成会有所改变》,见于《参考消息》,2009年3月16日。

[2]早期斯多葛学派也有“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