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金流量与收益质量分析

现金流量与收益质量分析

时间:2022-04-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粉饰经营业绩手法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的会计舞弊案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威胁到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会计收益应当能够如实反映企业业绩。目前,一个小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的分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一、粉饰经营业绩手法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的会计舞弊案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威胁到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根据财政部会计信息监督检查结果分析,2010年抽查企业114家,失真企业24家,占比21%;2011年抽查企业85家,失真企业9家,占比10.59%;2012年抽查企业106家,失真企业11家,占比10.4%;2013年抽查企业95家,失真企业20家,占比21.05%。虽然抽查的大多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等,但仍存在10%以上会计失真行为,而未被抽查到的企业的情况并不乐观。据不完全统计,2008~2011年,每年被证监会处罚的企业超过50家。[1]

(一)粉饰经营业绩的结果

目前,一些小企业的经营业绩还是以利润指标为主,根据粉饰经营业绩的需要,操纵利润的形式虽然呈现多样化,但其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利润最小化

利润最小化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小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我国上市公司如果连续3年亏损,就将被摘牌。如果公司已经预计到本公司将连续3年发生亏损,那么,它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以后一年甚至两年的潜在亏损前置于本年,使本年发生巨额亏损,而确保以后年度盈利,回避被摘牌的命运。典型的利润最小化操纵方法有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违规使用加速折旧法、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等。

2.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是希望通过提升小企业业绩水平来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操纵的典型做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关联方交易等。

3.利润清洗(利润巨额冲销)

利润巨额冲销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回避责任。例如,小企业更换主要经营者时,新任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往往会采用这类方法粉饰会计报表。典型做法是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4.利润均衡化

小企业将利润均衡化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应收、应付账户,跨期摊提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小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等。

(二)粉饰经营业绩的手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小企业可以采用的手法不断翻新,不胜枚举。但这些操纵利润的结果大多不会产生现金流量增量。

1.利用销售调整增加本期利润

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扭亏或达到净资产收益率及格线,小企业会在报告日前做一笔假销售,再于报告发送日后退货,从而虚增本期利润。

利用应收账款粉饰利润具有易于操纵和隐蔽性强的两大特点:一是应收账款的变化可以直接导致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最终利润;二是应收账款的增加是一种隐性操纵,采用这种方式容易隐藏,很难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查清特定的原因。因此,应收账款已成为对利润进行操纵的主要手段之一。

2.推迟费用入账时间以降低本期费用

例如,小企业将固定资产日常修理支出挂在往来科目,或把应计入成本的部分支出挂在往来科目下,可以直接影响利润总额。

3.利用关联交易降低费用支出、增加收入来源

例如,小企业通过对“其他业务收入”项目的调整来影响利润总额,包括以其他企业愿意承担其某项费用的方式减少小企业本年期间费用,从而使本年利润增加;或向关联方出让、出租资产来增加收益;或向关联方借款融资,以降低财务费用等。

4.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利润调整

这主要包括利用折旧政策、摊销政策、减值准备政策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小企业将利润在不同年度之间进行调整。

5.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减少费用的提取

例如,小企业向关联企业收回应收账款,同时以对该企业的短期融资方式(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又把此笔金额从账面上划转给对方,可以使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明显好转,并使本期期末应提的坏账准备减少,降低了费用支出。

6.利用其他非常性收入增加利润总额

例如,小企业通过地方政府的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等)来增加利润总额,这种调节利润的方法有时不必真的同时有现金的流入,但却能较快地提升利润。

二、收益质量指标分析

现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是小企业短期财务实力的象征,是衡量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借贷信誉的直接表现。人体缺乏血液,机体会病变,甚至死亡;同样,小企业缺乏现金,收益没有质量,没有偿债能力,最终就会倒闭。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所以要求小企业按月编制现金流量表,就是为了防止在滥用权责发生制的情况下,不恰当地确认当期利润,使利润表不能真实反映报告期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仅如此,滥用权责发生制还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中隐藏着较多的递延损益风险。

现金流量表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报告期真实的有现金支撑的盈利能力,这是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功能。分析现金流量表主要就是分析报告期收益的现金保障能力,即收益质量。

收益质量通常是指会计收益(如营业收入、净利润)与小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程度。会计收益应当能够如实反映企业业绩。衡量收益质量的高低可以通过分析、比较会计收益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比例关系作出恰当的判断。

有利润不等于收益有质量。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的差异可能存在着以下三种情况(如图5-2所示),应当谨防永久性差异,关注暂时性差异,分析或然性差异。

图5-2 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的三类差异

不同口径的利润,质量大相径庭。人们应当追求现金利润,因为它有现金流量支撑;而持有利润不一定存在着现实的现金流量,其质量不如现金利润;至于空转利润,大多不会导致现金流入,其质量最差。

利润还有账面、虚假、或有之分,应当仔细辨析账面、虚假、或有利润的区别。账面利润可能包含着现金利润、持有利润和空转利润,需要进一步分析鉴别;虚假利润不可取,是违法行为;对于或有利润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谨防风险。

目前,一个小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的分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从维持小企业生存能力的意义上来看,它比盈利能力分析更重要,因为一个没有利润的小企业暂时还是可以生存的,而一个持续缺乏现金的小企业是难以生存下去的。通过对小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能使人们真正理解小企业现金增减变动的原因、盈利能力的真实性和潜在财务风险的程度等。

(一)收现能力比率

收现能力比率(也称销售现金比率或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是指小企业一定时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不含增值税)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反映了现金流入对营业收入的保障程度,可以真实地反映收入的质量。其计算公式和根据表1-2、表1-3本年数据的计算结果如下:

收现能力指标直接说明在营业收入总额中,有多少为本期实际收到的现金。该比率可以围绕1上下波动,接近或大于1是正常的。一个小企业如果能保持较高的销售收现比率,说明其现金流量状况和收益质量是良好的。但如果该指标较低,而且还持续下降,则可能存在虚构销售收入、利用关联交易等行为,或者产品不好、市场很不景气、收账能力很差,这都可能会使来年的业绩大幅下降,并导致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和新增负债风险等。

人们期望报告期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能超过100%,这才是正常的,否则便可能存在一定的现金流量风险,并进一步导致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新增有息负债风险等。

(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又称现金利润保障倍数,是指小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小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可以真实地反映小企业盈余的质量。其计算公式和根据表1-2、表1-3本年数据的计算结果如下: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反映出小企业当期净收益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障的,挤掉了收益中的水分,体现出其当期收益的质量状况;同时,减少了权责发生制对收益的操纵,即该比率反映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当期净利润的差异程度,说明当期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作保证。一般而言,当小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该指标应当大于1,即对于盈利企业来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是正数,应当保持在1以上,最好大于行业平均数。该比率若大于l,表明收现能力较强,利润质量较高;若小于1(尤其是远小于1),则表明盈利质量较差,变现能力较差,可能存在大量应收账项或盈余管理现象。

一般来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越高,表示利润的可靠性越高,具有一定的派现能力;反之,利润的可靠性与派现能力值得怀疑。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可以用来衡量收益质量,并有助于识别报表的真伪。近5年来,小企业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评价标准值分布情况如表5-8所示。

表5-8 小企业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标准值汇总对比一览表

续表

(三)净收益营运指数和现金营运指数

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和净利润之比,其计算公式和根据表1-2、表1-3本年数据的计算结果如下:

由于非经营收益不反映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及其正常的收益水平,可持续性较低,因此,净收益营运指数越小,说明非经营收益所占比重越大,收益质量越差。

现金营运指数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经营所得现金之比,其计算公式和根据表1-2、表1-3本年数据的计算结果如下:

营运指数小于1,说明收益质量不够好。质量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已实现经营收益而未能收到现金,如存货和应收款的增加以及应付款的减少都会使收现数减少。应收款如不能收回,已实现的收益就会落空;即使能延迟收现,其收益质量也低于已收现的收益。因此,小企业应经常分析现金营运指数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