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是指特定投资项目所引起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统称。通过确定投资项目每次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具体时间,将现金流量信息与项目计算期的各个时点密切结合,有助于在计算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时,应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形式进行动态投资效果的综合评价。

第二节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

这里的“现金”是一个广义的现金概念,它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而且还包括投资项目所需要投入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或重置成本)。例如,将企业一设备投资于一新的投资项目,则该设备的变现价值(而不是其账面价值)构成该投资的一项现金流出。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是指特定投资项目所引起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统称。

净现金流量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无论是在经营期内还是在建设期内都存在净现金流量;第二,由于项目计算期不同阶段上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发生的可能性不同,使得各阶段上的净现金流量在数值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建设期内的净现金流量一般小于或等于零;在经营期内的净现金流量则多为正值。

根据净现金流量的定义,可将其理论计算公式归纳为: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是企业进行投资项目决策评价的主要依据和重要信息之一。企业之所以以现金流量作为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价值信息,而将投资项目的利润信息放在次要位置,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采用现金流量指标代替利润指标来反映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信息,可以避免财务会计的弊端。由于不同的投资项目可能采取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估价方法或费用摊销方法,从而导致不同方案的利润相关性差、透明度不高和可比性差等问题。

第二,采用现金流量指标有利于科学地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由于投资项目的时间较长,资金时间价值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通过确定投资项目每次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具体时间,将现金流量信息与项目计算期的各个时点密切结合,有助于在计算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时,应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形式进行动态投资效果的综合评价。

第三,整个投资有效年限内,利润总计与现金净流量总计是相等的,所以,现金净流量可以取代利润作为评价净收益的指标。

第四,在投资分析中,现金流动状况比盈亏状况更重要。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能产生多余的现金用来进行其他项目的再投资。一个项目能否持续下去,并不取决于一定期间是否盈利,而是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现金一旦支出,不管是否消耗,都不能用于别的目的,只有将现金收回后,才能用于再投资。因此,在投资决策中更要重视现金流量的实际收支能力的分析。

二、现金流量的估计

确定项目的现金流量,就是预计并反映特定投资项目在未来项目计算期内各期中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要说明一个具体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究竟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或是要回答应当怎样确定其现金流量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必须视特定的决策和现实的条件而定。这是因为:

首先,不同投资项目之间存在差异。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投资项目在其项目类型、投资构成内容、项目计算期构成、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出现多种情况的组合,因而就可能有不同组合形式的现金流量,其内容千差万别。

其次,不同时间的差异。由于投资计算期的阶段不同,各阶段上的现金流量内容也可能不同;不同的现金流入量或现金流出量项目在其发生时间上也存在不同特征,如有些项目发生在年初,而有的则发生在年末;有的属于时点指标,有的则属于时期指标。此外,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经营期的长短也可能出现差异。

最后,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由于投资项目的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格、数量等受到未来市场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完全预测出未来的变动趋势和发展水平,这就必然影响现金流量估算的准确性。

为了便于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形式,不论现金流量具体内容所涉及的价值指标实际上是时点指标还是时期指标,均假设按照期初或期末的时点指标处理。一般假设是(特别说明除外):建设投资在建设期内有关年度的年初或年末发生;流动资金投资则在建设期末发生;经营期内各年的收入、成本、摊销、利润、税金等项目的确认均在年末发生;项目最终报废或清理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均发生在终结点。

(一)增量现金流量

在确定投资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时,所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所谓增量现金流量,是指接受或拒绝某个投资方案后,企业总现金流量因此发生的变动额。只有那些由于采纳某个项目引起的现金支出的增加额,才是该项目的现金流出;只有那些由于采纳某个项目引起的现金收入的增加额,才是该项目的现金流入。即:

(增量)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的变动额-现金流出的变动额

增量现金流量的思想就是要按照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投资决策时区分相关收入与非相关收入以及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特别是区分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例如,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都属于相关成本。与此相反,与特定决策无关的、在分析评价时不必加以考虑的成本是非相关成本。例如,沉没成本、过去成本、账面成本等往往是非相关成本。

例如,某公司在2005年曾打算在公司新购的一土地上兴建一座厂房,支付设计费3万元,后来由于资金不到位,将此项目被终止。2006年旧事重提,则在进行投资分析时,这笔咨询费就不应再作为新的投资方案的相关成本。因为该笔支出已经发生,不管该公司现在是否采纳兴建厂房的方案,它都已经无法收回,与公司未来的总现金流量无关。

增量现金流量的思想告诉我们不能将非相关现金流量纳入投资方案的总现金流量,否则将造成决策错误。

(二)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构成

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时,通常用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和现金净流量来反映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现金流出量是指由于投资项目而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的增加额;现金流入量是指由于投资项目而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现金净流量(记作NCF)则是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减去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1.建设期现金流量,即企业在建设期所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一般包括:

(1)土地使用费用支出。主要指因投资项目占用土地而支出的土地使用费。

(2)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或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等。

(3)流动资产方面的投资。包括投入的现金、材料等。

(4)其他方面的投资。包括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职工培训费、注册费等。

2.营业期现金流量。即项目投产后,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所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一般按年度进行计算。营业现金流入量主要是因生产经营而使企业增加的营业收入和该年回收额构成。营业现金流出量则主要是付现成本和所得税构成。所谓的付现成本是指每年需要实际支付现金的操作成本、修理成本等营业成本。营业成本中不需要每年实际支付现金的某些成本,如折旧费用、待摊费用等则属于非付现成本。

非付现成本对现金流量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非付现成本虽不需要实际支付现金,本身并不构成现金流出量,但在计算会计净利润时可按有关会计原则加以扣除;二是,在计算纳税所得时可按有关原则加以扣除后,按照相关所得税规定,某些非付现成本(如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可以抵税,抵税金额相对来说构成一项特殊的现金流入。

3.营业期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

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营业期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通常可以表示为: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后,营业期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通常可以表示为:

现金净流量=税后现金流入-税后现金流出

或: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所得税

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后,营业期现金净流量的具体计算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

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该年回收额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付现成本)

      -所得税+该年回收额

     =营业利润-所得税+非付现成本

      +该年回收额

     =税后净利润+非付现成本+该年回收额

或 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所得税+非付现成本+该年回收额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

所得税率)

+非付现成本+该年回收额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

+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率+该年回收额

=税后营业收入-税后付现成本

+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率+该年回收额

式中,“非付现成本”主要包括该年折旧额和该年摊销额,非付现成本与所得税率的乘积被称为“非付现成本抵税”;“该年回收额”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原来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回收额以及停止使用土地的变价收入等。

假设非付现成本只考虑折旧一项因素(通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也只考虑折旧这一项非付现成本因素),同时也不考虑资金回收额(实际上,资产残值收入及流动资产回收额等一般只在投资最后一期才会涉及),上述公式通常可简化表示为:

(1)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折旧-所得税

(2)现金净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

(3)现金净流量=税后营业收入-税后付现成本+折旧×所得税率

折旧额与所得税率的乘积习惯上被称为“折旧抵税”,其金额必须是按所得税规定计算的折旧额与所得税率的乘积。其中,税后营业收入、折旧抵税及资金回收额性质上都属于“现金流入”,税后付现成本属于“现金流出”。

【例9】某企业投资15 500元购入一台设备,该设备预计残值为500元,可使用3年,折旧按直线法计算(会计政策与税法一致)。设备投产后每年销售收入增加额分别为10 000元、20 000元、15 000元,除折旧外的费用增加额分别为4 000元、12 000元、5 000元。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目前年税后利润为20 000元。假设企业经营无其他变化,预测未来3年该项目每年的税后现金流量及净现值:

1.税后现金流量的计算

方法一:

(1)每年折旧额=(15 500-500)/3=5 000(元)

(2)每年的税后现金流量(增量现金流量):

第一年税后现金流量

=10 000×(1-40%)-4 000×(1-40%)+5 000×40%

=5 600(元)

第二年税后现金流量

=20 000×(1-40%)-12 000×(1-40%)+ 5 000×40%

=6 800(元)

第三年税后现金流量

= 15 000×(1-40%)-5 000×(1-40%)+ 5 000×40%+ 500

= 8 500(元)

方法二:

(1)每年折旧额=(15 500-500)/3= 5 000(元)

(2)每年的税后利润:

第一年税后利润

=20 000+(10 000-4 000-5 000)×(1-40%)

= 20 600(元)

第二年税后利润

=20 000+(20 000-12 000-5 000)×(1-40%)

=21 800(元)

第三年税后利润

=20 000+(15 000-5 000-5 000)×(1-40%)

=23 000(元)

(3)每年的税后现金流量(增量现金流量):

第一年税后现金流量

=(20 600-20 000)+5 000=5 600(元)

第二年税后现金流量

=(21 800-20 000)+5 000=6 800(元)

第三年税后现金流量

=(23 000-20 000)+5 000+500=8 500(元)

注:上述现金流量也可用简化公式(1)计算,具体过程不再列示。

2.净现值= 5 600×0.909 1+ 6 800×0.826 4+ 8 500× 0.751 3-15 500

    =5 090.96+5 619.52+ 6 386.05-15 500

    =1 596.53(元)

三、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的现金流量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对企业造成长时间的持续影响,一般固定资产投资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收回。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及企业命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占用数额相对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在资金占用上不像流动资产那样经常变动。如果需要增加销售量,可通过挖掘企业潜力,提高效率完成;相反,通过减少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完成对销售量的限制,而不必出售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主要是房产及机器设备等财产,这些资产出售较困难,变现能力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一经完成,很难再改变用途,要么代价太大。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不可逆转性。

4.固定资产投资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其部分价值逐渐磨损脱离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在使用年限内,保留在固定资产中的价值逐渐减少,转化的货币资金逐年积累。企业可以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之前,利用积累的资金去取得货币时间价值,再利用原来及新增加的货币资金去更新旧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更新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的特点

对于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同其他形式的投资一样,都应合理预计投资项目的各期现金流量后,根据投资项目本身的特点及投资决策的决策条件可以选用前面介绍的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进行投资决策。

但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现金流量比较特殊:由于固定资产更新不会改变企业的经营能力,根据增量现金流量的思想,坚持合理区分相关与非相关现金流量的原则,那么固定资产更新将不会带来现金流入的增加,只有固定资产更新带来的现金流出。而投资终期由于固定资产报废等带来的少量残值变现流入,应属于固定资产更新带来的现金流出的抵减性质,并非实质上的现金流入。

所以固定资产更新带来的(增量)现金流量,只有现金流出量而没有现金流入量。由于贴现分析法中的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法的运用需要完整的现金流量的预计才能完成,所以固定资产更新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分析不便运用上述基本投资方法。比较好的分析方法就是将继续使用旧固定资产和更新固定资产视为两互斥方案进行取舍判断,通过比较继续使用旧固定资产和更新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UAC),选择其中低的年平均成本的方案。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更新,继续使用还是更新固定资产;如果需要更新,选择哪项新资产更划算。

(三)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的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年平均成本的计算:

(1)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UAC

=使用年限内引起的现金流出总额/使用年限

(2)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UAC

=使用年限内引起的现金流出现值合计/年金现值系数

【例10】某企业现有一旧生产设备,相关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更新固定资产的建议,相关技术人员对此提议进行了测算。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具体资料如表7-5所示。

表7-5 单位:万元

(1)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时:

旧设备年平均成本=(400+500×5-100)/5=560万元

新设备年平均成本=(1 600+300×8-200)/8=475万元

(2)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时:

旧设备年平均成本

=[400+ 500×(p/A,10%,5)-100×(p/F,10%,5)]/(p/A,10%,5)

=589.14万元

新设备年平均成本

=[1 600+300×(p/A,10%,8)-200×(p/F,10%,8)]/(p/ A,10%,8)

=580.67万元

可见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与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判断结果是不一样的。由于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决策方法较为科学,因此应选择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判断结果,即更新固定资产的建议是合理的。

年平均成本法的基本假设是:将来固定资产需要再更换时,可以用原来的平均成本采购到新的固定资产。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由于继续使用旧固定资产,将来固定资产需要再更换时,能采购到新的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与现在平均成本有很大差距,则应将未来再更换固定资产的成本在计算旧固定资产年平均成本时考虑在内,然后再与新固定资产年平均成本进行比较。

2.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从上面的固定资产年平均成本分析中,我们知道固定资产随时间的延续,其变现价值逐渐减少,持有成本与运行成本成反方向运动,所以其总成本在固定资产可使用年限内肯定存在一个最小值,其对应的使用年限即为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即使得上面公式的UAC为最小值的使用年限。

3.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的投资决策。为了科学准确地进行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的综合决策,应将上面涉及到的增量现金流量、年平均成本、税后流入、税后流出、折旧抵税等思想,在固定资产更新项目投资中进行综合考虑。下面用例11和例12来进行说明。

【例11】某公司现有一套生产线,已使用5年。当时买价为100万元。现考虑准备更新生产线。由于将更新的生产线与现有的生产线在型号及规格上完全一样,因此对当前的生产能力毫无影响。如果现在机型更新的话,需要投入8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新设备,而旧设备的目前变现价值为40万元。旧生产线有效使用年限为10年,新生产线有效使用年限为8年。公司对该生产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具体资料如表7-6所示。

表7-6 (单位:元)

假设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40%,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5%。判断公司是否应该更新生产线。

(1)继续使用旧生产线:

旧设备变现价值= 400 000

旧设备变现损失减税=(400 000-550 000)×0.4= 60 000

年付现成本折现=100 000×(1-0.4)×(p/A,5%,5)

       =259 770

年折旧抵税现值(流入)=90 000×0.4×(p/A.5%,5)

       =155 862

1年后大修费用折现

=50 000×(1-0.4)×(p/F,5%,1)=28 572

残值变现税后收入现值(流入)

=80 000×(1-40%)×(p/F,5%,5)=37 608

税法规定残值抵税折现(流入)

=100 000×0.4×(p/F,5%,5)= 47 010

现金流出总现值

= 400 000+ 60 000+259 770+ 28 572-155 862-37 608-47 010

=507862

(2)更新生产线:

新设备原始投资= 800 000

年付现成本折现

=90 000×(1-0.4)×(p/A,5%,8)=232 675

年折旧抵税现值(流入)

=80 000×0.4×(p/A.5%,8)=206 822

3年后大修费用折现

=30 000×(1-0.4)×(p/F,5%,3)=15 548

残值变现税后收入现值(流入)

=100 000×(1-40%)×(p/F,5%,8)=40 608

税法规定残值抵税折现(流入)

= 80 000×0.4×(p/F,5%,8)= 21 658

现金流出总现值=800 000+ 349 013+15 548-232 675 -40 608-21 658

       =869 620

注:上述残值变现税后收入现值与税法规定残值抵税折现也可分为下两步计算:

残值变现收入现值(流入)= 100 000×(p/F,5%,8)= 67 680

残值变现净收益纳税现值(流出)

=(100 000-80 000)×40%×(p/F,5%,8)= 5 414

其中:残值变现税后收入现值(流入)+税法规定残值抵税折现(流入)=残值变现收入现值(流入)-残值变现净收益纳税现值(流出)=62 266

(3)由于两投资方案年限不同,所以应比较两者年平均成本:

继续使用旧生产线年平均成本=507 862/(p/A,5%,5)

             ≈117 303

更新生产线年平均成本=869 620/(p/A,5%,8)≈134 549

可见更新生产线后的年平均成本大于继续使用旧生产线年平均成本,所以企业应继续使用旧生产线。

【例12】A公司正面临印刷设备的选择决策。它可以购买10台甲型印刷机,每台价格8000元,且预计每台设备每年末支付的修理费为2 000元。甲型设备将于第4年末更换,预计无残值收入。另一个选择是购买11台乙型设备来完成同样的工作,每台价格5 000元,每台每年末支付的修理费用分别为2 000元、2 500元、3 000元。乙型设备需于3年后更换,在第3年末预计有500 元/台的残值变现收入。

该公司此项投资的机会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30%(假设该公司将一直盈利),税法规定的该类设备折旧年限为3年,残值率为10%;预计选定设备型号后,公司将长期使用该种设备,更新时不会随意改变设备型号,以便与其他作业环节协调。

要求:分别计算采用甲、乙设备的平均年成本,并据此判断应购买哪一种设备。

(1)购买甲设备

每年购置费摊销额(4年)= 8 000/(p/A,10%,4)

=8 000/3.169 9=2 523.74

每年税后修理费(4年)= 2 000×(1-0.3)= 1 400

每年折旧抵税(前3年)=[8 000×(1-0.1)/3]×0.3=720

折旧抵税现值= 720×0.909 1+ 720×0.826 4+ 720 ×0.751 3

      =1 790.5

折旧抵税摊销(4年)= 1 790.5/3.169 9=564.84

残值损失抵税摊销=(800×30%×0.683)/3.169 9=51.71

平均年成本=2 523.74+1 400-564.84-51.71

     =3 307.19(或:3 307.18)

10台设备的年成本= 3 307.19×10= 33 071.9元

(2)购买乙设备:

每年购置费摊销额=5 000/2.486 9= 2 010.54

每年税后修理费摊销

=(2 000×0.7×0.909 1+2 500×0.7×0.826 4+3 000 ×0.7×0.751 3)/2.486 9

=1 727.72

每年折旧抵税=[5 000×(1-0.1)/3]×30%= 450

残值流入摊销=(500×0.751 3)/2.486 9= 151.05

残值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 0

平均年成本= 2 010.54+ 1 727.72-450-151.05

     = 3 137.21(或3 137.20)元

11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 137.21×11=34 509.31元

甲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较低,应当购置甲设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