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育苗常见问题及对策

育苗常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穴盘基质选择与配制,穴盘苗营养供应与水肥管理,穴盘育苗技术流程以及代表性蔬菜、花卉、水稻的穴盘育苗技术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常见作物穴盘苗生产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穴盘育苗是以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材料做育苗基质,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体系,是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

项目2 穴盘育苗技术

项目描述

通过对穴盘基质选择与配制,穴盘苗营养供应与水肥管理,穴盘育苗技术流程以及代表性蔬菜、花卉、水稻的穴盘育苗技术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常见作物穴盘苗生产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学习目标

掌握穴盘基质选择与配制的方法;掌握穴盘苗营养供应与水肥管理技术;能说出穴盘苗生产技术流程;对穴盘育苗的常见问题和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了解。

技能目标

独立完成常见蔬菜、花卉及水稻等作物的穴盘育苗任务。

案例导入

什么是穴盘育苗?

穴盘育苗是以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材料做育苗基质,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体系,是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由于这种育苗方式选用的苗盘是分格室的,播种时一穴一粒,成苗时一室一株,并且成株苗的根系与基质能够相互缠绕在一起,根坨呈上大底小的塞子形,故美国称其为塞子苗,日本称其为框穴成型苗,我国引进以后多称作穴盘育苗,也称为工厂化育苗,是现代育苗技术的主要方式。

任务2.1 育苗基质的选择

穴盘育苗的基质是能为幼苗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肥和结构的生长介质。它除了支持、固定植株外,还能够使养分、水分得以中转,使植物根系从中按需选择吸收。植物根系直接与基质接触,基质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植物营养的供给情况,不仅影响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而且影响作物定植后的缓苗时间直至产量、产值。基质的选择是无土栽培和穴盘育苗成功的关键。

2.1.1 育苗对基质理化性状的要求

穴盘育苗的特点就是用基质替代土壤,要求基质不但具有能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并且还可改善和提高管理措施,提供更方便的条件,因此对基质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利于植物根系的伸展和附着,以充分发挥其固定和保持作用。

②能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pH值等条件。

③不含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害、有毒物质。

④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易于操作及标准化。

良好的基质可以从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来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

1)容重与比重

(1)容重

容重是指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基质的干物重,单位是g/cm3。容重与基质的粒径、总孔隙度有关。基质粒径过小,容重增加,通透性下降;颗粒过大(如砾石),难以控制深度,播后出苗不齐,不利于培养整齐一致的壮苗,也不利于保肥保水。基质总孔隙度小、比重大,其容重就大。基质容重过大,育苗时不便于操作,作为商品化育苗也不便于运输;基质容重过轻,则不易固定根系,浇水时基质易漂浮飞溅(如珍珠岩),应与其他基质配合使用。一般基质对容重的要求为0.2~0.8 g/cm3,粒径为0.5~5 mm,持水量大于150%。

(2)比重

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固体基质(不包括空隙所占的体积)的绝对干重与同体积水重(4℃)的比值,其大小取决于基质的组成物质。一般来说,矿物质含量高、颗粒较小的基质比重较大,最好与有机质配合使用。

2)孔隙度和气水比

(1)孔隙度

孔隙度是指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总孔隙度包括持水孔隙和通气孔隙,其计算公式为:

总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2-1)

总孔隙度大的基质疏松,通透性良好,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但固定作用较差;总孔隙度小的基质保肥、透气性差,不利于根系发育。持水孔隙是指基质中水分所能占据的空间,一般孔隙直径在0.001~0.1 mm,水分在这些孔隙中会由于毛细管作用而被吸持。通气孔隙是指基质中空气所能够占据的空间,一般孔隙直径在0.1 mm以上,灌溉后溶液不会保持在这些孔隙中而随重力作用流出。适宜育苗基质的总孔隙度要在54%以上,持水量要大于150%。

(2)气水比

通气孔隙与持水孔隙的比值称为气水比,通常以大空隙与小空隙之比进行表示。大空隙指基质内径在0.1 mm以上,其主要作用是贮气;小空隙指基质内径为0.001~0.1 mm的空隙,其主要作用是储水。一般空气与水容纳量大的基质,特别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如岩棉、蛭石等的总空隙度在95%以上;而空隙度过小的材料(如沙子为31%)气水容纳量小,且沙子的大孔隙度值大、小孔隙度值小,基质的持水量就差,在灌溉时需频繁地供液。基质的气水比值是衡量基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与总孔隙度一起全面地衡量基质中空气和水分的状态,育苗基质的气水比一般以1∶(2~4)为宜。

秧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多是从育苗基质中吸收的,秧苗根系进行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也来自基质空隙,而且基质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与基质通气性均有密切的关系。可见,基质中含水量的多少,影响基质中空气(氧气)的含量、基质温度和肥料的分解,并直接影响秧苗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一般而言,苗床水分过多对秧苗的影响比水分过少更大,在冬春季育苗时更应防止基质水分过多。因为基质水分过多,土粒间的空隙大都被水充满,空气很少,根系由于缺氧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以致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进行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秧苗生长就受到抑制,甚至因缺氧导致根系进行厌氧呼吸,并产生酒精等有毒物质,直接伤害根系;同时,在冬春季节育苗时,水分过多还会导致基质温度不易升高,基质温度低根系呼吸作用弱,根系活力差,这也是削弱根系吸收养分的重要原因。苗床内空气湿度增高,也容易导致较多的病虫害发生。不同秧苗对基质水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根系强大的秧苗对水分的要求相对比较低。

据试验,番茄秧苗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生长旺盛,花芽分化数也多;而土壤水分不足时幼苗生长变差;土壤湿度过低时,叶面积扩展受到抑制,花芽分化推迟,着花数减少,已经分化而正在发育的花芽也受到抑制,发育不良,萼片、花瓣、花药、子房变小,花芽素质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土壤干旱引起秧苗吸收养分减少,造成营养不良,对正在发育中的花芽的养分供应不足造成的。

3)生物学稳定性

基质的生物学稳定性主要是指有机基质的发酵和分解,它主要受微生物和作物根系活动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基质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未腐熟的有机基质如果直接应用,由于其中的有机质没有达到足够稳定,对幼苗生长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阻碍幼苗对氮的吸收,在根区形成厌氧条件及增加某些重金属离子的溶解性,其可能含有的植物毒性物质也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为避免这些负面影响,基质需经过一定的前处理。有机废物通过高温好氧堆肥处理,使基质原料中的不稳定有机物经过一段时间生物氧化和腐熟,形成性质稳定、对农作物无害的有机基质产品。育苗时选用的有机基质应达到3项标准:易分解的有机物大部分分解;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氮的生物固定;通过降解除去酚类等有害物质,消灭病原菌、病虫卵和杂草种籽,并且应有适宜的理化性质。许多研究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如EM、酵素菌、腐杆灵、BM、力田王等可以加速有机基质的分解腐熟,促进有机物料中有效氮的释放,使基质的理化性质更易达到适宜范围。如花生壳和锯末腐熟时添加酵素菌或EM,有利于提高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和生理活性。

4)化学稳定性

工厂化育苗中,要求基质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以便减少对所选营养液的干扰,方便管理。植物残体构成的有机基质化学组成比较复杂,不稳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分解,并释放一些物质,对营养液影响较大。影响基质化学稳定性的化学物质大致可被分为3类:第一类是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如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有机酸等;第二类是有毒物质,如一些有机酸、单宁、酚类物质等;第三类是难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腐殖质等。

无机矿物质构成的基质,如果是由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质组成,其化学稳定性最强;由辉石、角闪石等组成的次之。一般,人工合成的基质性质都较为稳定。

5)缓冲能力

缓冲能力是指基质在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后,本身所具有的缓和酸碱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使作物根系生长的环境比较稳定,当外来物质或根系本身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危害作物根系时,缓冲能力可将这些危害化解。具有物理化学吸收功能的固体基质都有缓冲作用,它的大小主要由阳离子交换量及其盐类的多少而定。一般来讲,阳离子交换量高的基质,其缓冲能力就大;如果基质含有较多的腐殖质,缓冲能力也较强;如果基质含有较多的有机酸,则对碱的缓冲能力较强,对酸性没有缓冲能力;如果基质含有较多的钙盐和镁盐,则对酸的缓冲能力较大,对碱没有缓冲能力。一般有机基质都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因材料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如泥炭的缓冲能力要比堆沤的蔗渣大;而大多数矿物性基质没有缓冲能力或缓冲能力很小;但矿物性基质蛭石具有有很强的缓冲能力。

基质缓冲性能的大小只能通过在基质中逐步加入定量的酸或碱后测定其pH值的变化情况,即以酸或碱用量与pH值作滴定曲线,从而判断基质的缓冲能力,还无法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来求得。

6)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形态

基质既要含有供给植物吸收利用的N、P、K、Fe、Mg等营养成分,又要所含的成分不会对配制营养液产生干扰,以及不会因浓度过高而产生毒害,更要不含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质,还要化学成分比较稳定。蛭石中含全氮0.011%、全磷0.063%、速效钾501.6 mg/kg、代换性钙2 560.5 mg/kg,所含的K、Ca、Mg等矿质元素能适量释放供植物吸收利用,配制营养液时应予以考虑。泥炭中含全氮0.49%~3.23%、全磷0.01%~0.34%、全钾为0.01%~0.59%,虽然全氮量较高,但多为有机态氮,转换成有效氮的速度很慢、数量甚少,加上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不高,且灰分偏高、酸性大,有时含活性铝,有机质难分解,不宜单独使用,而应与珍珠岩、蛭石等配合使用,并注意调节pH值。炭化稻壳含全氮0.5%、全磷0.049%、速效钾6 625.5 mg/kg、代换性钙884.5 mg/kg,电导率为0.36 ms/cm,持水量为55%。由于其自身含有丰富的N、P、Ca等养分,可以满足幼苗需要,故适于扦插和播种。由于pH值偏碱性以及所含养分会干扰营养液的配制,因此一般不单独作基质使用。

营养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会因基质中某一阳离子含量过高而发生络合或沉淀,从而影响有效性。对于含有大量营养元素的有机基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形态又影响到营养液的配比及选择。此外,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养分的供应强度都需要考虑。基质中可溶性盐含量不宜超过1 000 mg/kg,最好不超过500 mg/kg。

7)电导率(EC)和阳离子代换量(CEC)

(1)电导率

EC值反映基质中可溶性盐分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营养液的平衡和幼苗生长状况。有机基质含有较高的盐分,例如砻糠灰、某些树种的树皮等,海沙也含有较多的氯化钠,故电导率也较高。

(2)阳离子代换量

CEC以每100 g基质能够代换吸收阳离子的毫摩尔数(mmol/100 g)来表示,即保持肥料免遭水分淋洗并能缓慢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的能力,过高易对植物造成伤害。一般来说,有机质具有高的阳离子交换量。阳离子代换量大的基质由于会对阳离子产生较强烈的吸附,因此对所加入的营养物质组成和比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到营养液的平衡。这样所加入的营养物质组成和浓度会在基质中未被作物吸收前就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人们难以了解基质中易被植物吸收的那部分养分的实际数量,也就较难对所需的养分浓度和组成进行有效的控制。但它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即可以在基质中保存较多的养分,减少养分随灌溉水而损失,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同时可以缓冲基质中由于营养液的酸碱反应或作物根系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生理酸碱性,以及由于根系分泌的酸碱性或基质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酸碱性变化。

基质颗粒一般带负电荷,肥料养分水解后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如铵、钾、钙、镁和钠,可被带负电荷的基质颗粒所吸附,以抵抗淋洗,直至被其他阳离子(一般为H)所代替;阴离子如硝酸根、硫酸根和氯离子,因不能被带负电荷的颗粒所吸附,易遭受淋洗。通常情况下,基质的阳离子交换量在10~100mmol/100 cm3比较适宜。不同基质的阳离子代换量差异很大,一般将基质分为两类;一类为有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如草炭、木屑、堆肥等;另一类为几乎无阳离子交换量或交换能力很弱的,如蛭石、岩棉、沙。因此,在使用某种基质之前必须对该基质的阳离子代换能力有所了解。

8)pH值

基质pH值与植物养分的溶解度相关联,同时也影响植物根系微生物的活动。幼苗对pH反应比较敏感,不同的作物幼苗要求不同的pH范围。大量元素在pH值为6.0时有效性最大;超过7.0时,Fe2+、Mn2+、Zn2+、Cu2+将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成为无效离子;pH降低可使基质中可溶性磷的含量提高,因为植物对磷的最有效的吸收形式是H2 PO4,当pH<5.0时,磷元素可几乎全部以H2 PO4的形式存在,同时,还会使基质所含的K、Ca2+等离子释放出来。

基质的酸碱度对秧苗生长发育具有较大的影响,大多数的蔬菜秧苗最适于微酸性到接近中性的基质,即pH值5.5~6.8。基质酸性过强,不仅根系的活动能力下降,而且基质中的有效养分不能释放,有益微生物活动能力也下降,从而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基质碱性过强,对根系生长、肥料吸收也不利,而且基质中的部分营养成分不能溶解,降低了肥效。因此,在制作苗床、配备营养土时,应注意基质的酸碱度,将其调整到适宜的水平。

9)碳氮比

碳氮比是指基质中碳素和氮素的相对比值,碳氮比对有机质的降解有很大影响。碳氮比高的基质,由于微生物生命活动对氮的争夺,会导致植物缺氮。一般情况下,无机物的碳氮比都较低,如蛭石、岩棉;有机质的碳氮比相对较高。碳氮比达到100∶1的基质,必须加入超过植物生长所需的氮,以补偿微生物对氮的需求。

2.1.2 育苗基质种类

基质的分类有多种,从基质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基质和人工合成基质,如天然基质有砂、石砾等,人工合成基质有岩棉、泡沫塑料等;从基质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惰性基质和活性基质,本身既不含养分也不具有阳离子代换量属于惰性基质,如砂、石砾、岩棉、泡沫塑料等,而泥炭、蛭石、芦苇末等属于活性基质;从基质使用时组分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单一基质和复合基质,单一基质在使用时总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如容重过轻或过重、通气不良或保水性差等,生产上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基质混合形成复合基质进行使用。

目前,国内外常根据形态、成分、形状将使用的育苗基质分为无机基质和有机基质。

1)无机基质

无机基质是指以工业上的一些矿石、煤燃烧后的废弃物代替土壤为栽培材料,其基本不含营养物质,没有生物活性,多作支持物或调节基质孔隙度、容重等使用。常见的无机基质有砂、砾、蛭石、珍珠岩、岩棉、炉渣、泡沫塑料等,其优点是耐分解,质量稳定均匀,孔隙度大;缺点是阳离子交换量较少,缓冲性较弱。

(1)岩棉

岩棉是人工合成的无机基质,荷兰于1970年首次将其应用于无土栽培,目前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岩棉商品名为格罗丹(Grogen)。成型的大块岩棉可切割成小的育苗块或定植块,还可以将其制成颗粒状(俗称粒棉),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中小型岩棉厂用此工艺生产。由于岩棉使用简单、方便、造价低廉且性能优良,岩棉栽培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在无土栽培中,岩棉栽培面积居第一位。一般岩棉育苗主要在岩棉栽培或水培时使用。

岩棉的理化性质如下:

①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岩棉由氧化硅和一些金属氧化物组成,是一种惰性基质。新岩棉的pH值较高,一般为7.0~8.0,使用前需用清水漂洗,或加少量酸,经调整后的农用岩棉pH值比较稳定。

②有优良的物理性状 岩棉质地较轻,不腐烂分解,容重一般为70~100 kg/m3;孔隙度大,高达95%,透气性好;吸水力强,可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13~15倍的水分。岩棉吸水后,会因其厚度的不同,含水量从下至上而递减,空气含量则自下而上递增。处于饱和态的岩棉,水分和空气所占比例为13∶6。

③岩棉纤维不吸附营养液中的元素离子,营养液可充分提供给作物根系吸收。

④岩棉经高温完全消毒,不会携带任何病原菌,可直接使用。

岩棉已被认为是无土栽培时最好的一种基质,它为植物提供了一个保肥、保水、无菌、空气供应充足的良好根际环境。无土栽培中岩棉主要应用在3个方面:一是用岩棉育苗;二是循环营养液栽培(如NFT)中植株的固定;三是用于岩棉基质的袋培滴灌技术中。

(2)沙子

沙子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主要用作砂培的基质。不同地方、不同来源的沙,其组成成分差异很大,一般含二氧化硅50%以上。沙的pH值为6.5~7.8,容重为1.5~1.8 g/cm3,总孔隙度为30.5%,气水比为1∶0.03,碳氮比和持水量均低,没有阳离子代换量,电导率为0.46 ms/cm。使用时选用粒径为0.5~3 mm的沙为宜,太粗通气过盛,保水能力弱,植株易缺水,营养液的管理不便;太细则易积水,造成植株根际的涝害。较为理想的沙粒粒径大小的组成应为:>4.7 mm的占1%,2.4~4.7 mm的占10%,1.2~2.4 mm的占26%,0.6~1.2 mm的占20%,0.3~0.6mm的占25%,0.1~0.3mm的占15%,0.07~0.12mm的占2%,0.01 mm的占1%。

使用之前,要确保沙中不含有毒物质。海边的沙通常含较多的氯化钠,要用清水冲洗后才能使用。石灰性地区所产的沙,只有碳酸钙的含量低于20%才可使用,超过20%的要用过磷酸钙处理,方法是将2 kg磷酸钙溶于1 000 L水中,用其浸泡沙30min后,将液体排掉,使用前再用清水冲洗。

另外,在栽培上应用时必须注意:沙在使用前应进行过筛、冲洗,除去粉粒及泥土;以采用间歇供液法为好,因为连续供液法会使沙内通气受限。

(3)珍珠岩

珍珠岩由硅质火山岩在1 200℃下燃烧膨胀而成,白色、质轻,呈颗粒状,粒径1.5~4 mm,容重0.13~0.16 g/cm3,总孔隙度60.3%,气水比为1∶1.04,可容纳自身重量3~4倍的水,易于排水和通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含有硅、铝、铁、钙、锰、钾等氧化物,电导率为0.31 ms/cm,呈中性,阳离子代换量小,无缓冲能力,不易分解,但遭受碰撞时易破碎。珍珠岩可以单独使用,但质轻粉尘污染较大,使用前最好戴口罩,先用水喷湿,以免粉尘纷飞;浇水过猛,淋水较多时易漂浮,不利于固定根系,因而多与其他基质混合使用。

(4)蛭石

蛭石是由云母类矿物加热至800~1 100℃时形成的海绵状物质。质地较轻,每立方米重80~160 kg,容重较小(0.07~0.25 g/cm3),总孔隙度95%,气水比1∶4.34,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电导率为0.36 ms/cm,碳氮比低,阳离子代换量较高,具有较强的保肥力和缓冲能力。蛭石中含较多的钙、镁、钾、铁,可被作物吸收利用。蛭石因产地、组成不同,可呈中性或微碱性。当与酸性基质(如泥炭)混合使用时不会发生问题,单独使用时如pH值太高,需加入少量酸调整。蛭石可单独用于水培育苗,或与其他基质混合用于栽培。无土栽培用蛭石粒径在3 mm以上,用作育苗的蛭石可稍细些(0.75~1 mm)。使用新蛭石时,不必消毒。蛭石的缺点是易碎,长期使用时,结构会破碎,孔隙变小,影响通气和排水。因此,在运输、种植过程中不能受重压,不宜用作长期盆栽植物的基质。一般使用1~2次后,可以作为肥料施用到大田中。

(5)炉渣

炉渣容重适中,为0.78 g/cm3,有利于固定作物根系。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总孔隙度55%,持水量为17%,电导率为1.83 ms/cm,碳氮比低。含有较多的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并且含有植物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铝、铜等。与其他基质混用时,可不加微量元素。未经水洗的炉渣pH值较高。炉渣必须过筛方可使用,粒径较大的炉渣颗粒可作为排水层材料,铺在栽培床的下层,用编织袋与上部的基质隔开。炉渣不宜单独用作基质,在基质中的用量也不宜超过60%(体积)。

以上几种基质的性质汇总见表2.1、表2.2。

表2.1 几种常见无机基质的物理特性

表2.2 几种常见无机基质的化学特性

一般无机基质孔隙度都较大,基本能满足植株生长所需束缚水的需要,在育苗中几乎所有的无机基质的缓冲能力都很小,因此pH<5.0时,基质中的某些化学元素还会造成危害。蛭石和珍珠岩质地轻、透气性好、保水性强,含有一定量的钾、镁、钙、铁等元素,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基质材料。炉灰渣是锅炉燃煤的废弃物,容重较大,持水量较低,总孔隙度较小,通气性好,吸附能力强,有一定的保肥性,但保水性差,不含有机质;含有大量速效P、K和丰富的微量元素(Cu、Fe、Zn、Mn)及重金属元素(Cd、Pb、Ni)等营养成分,缺点是保水吸水性能差,热容量小,变温幅度大,偏碱性,pH值高达7.76以上。岩棉是一种工业生产的惰性基质,由于其95%的体积均为气体,具有很高的持水力和透气性,昼夜温度变幅小,冬春使用利于夜间保温,夏天根部温度也不易升高,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岩棉以来,园艺作物的无土栽培迈出了一大步。

无机基质育苗简便易行、成本低,是应用广泛的无土栽培方法。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一些人工基质也多为无机基质,如西方国家大规模生产的颗粒凝胶、橡皮等,主要用作植物生长的支持物。

2)有机基质

有机基质是指一类经过无害化处理用于固定栽培作物、保持一定的空气及水和养分供作物吸收、由非土壤组成的有机物料,也可是以这些有机物料为主,混配其他物料组成的复合物。常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缓冲能力和较高的持水力,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优点在于其有团聚作用或成粒作用,保持混合物的疏松,稳定混合物的容重;缺点是质量缺乏稳定性,各批量间质量不均匀一致。使用较多的育苗基质有草炭(泥炭)、炭化稻壳、树皮、锯末屑等。

(1)草炭

草炭又称泥炭,来自泥炭藓、灰藓、苔藓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分解残留体,是迄今为止世界公认最好的无土栽培基质之一。尤其是现代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大多是以草炭为主要基质,其中加入一定量蛭石、珍珠岩以调节物理性质。草炭容重为0.2~0.6 g/cm3(高位泥炭、低位泥炭分别低于或高于此范围),总孔隙度为77%~84%,持水量为50%~55%,电导率为1.1 ms/cm,阳离子代换量属中或高,碳氮比低或中,含水量为30%~40%。草炭几乎在世界所有国家都有分布,但分布很不均匀,北方多,南方少。我国北方出产的草炭质量较好。

根据草炭形成的地理条件、植物种类和分解程度的不同,可将草炭分为低位草炭、高位草炭和中位草炭3类。低位草炭分布于低洼的沼泽地带,宜直接作为肥料来施用,不宜作为无土栽培的基质;高位草炭分布于低位草炭形成的地形高处,以苔鲜植物为主,不宜作为肥料直接使用,宜作肥料的吸持物,在无土栽培中可作为复合基质的原料;中位草炭是介于高位草炭和中位草炭之间的过渡类型,可在无土栽培中使用。

不同来源草炭的物理性质见表2.3。

表2.3 不同来源草炭的物理性质

草炭偏酸性或酸性,富含有机质,含量通常在7%~70%。它的持水、保水力强,但由于质地细腻,容重小,透气性差,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木屑、蛭石等其他基质混合使用,可提高其利用效果。用草炭作基质进行无土育苗,管理方便,成功率高,唯一的缺点是成本高。

自20世纪70年代Paustjovi将草炭引入无土栽培以来,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草炭由半分解的植被组成,质地细腻,透气性差,保水、肥性强,pH偏酸或酸性,富含有机质,但不同类型和来源的草炭其性质有很大不同。通常颜色较浅、腐烂较少的草炭称浅位草炭,有较好的自然结构和较低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腐烂较多的草炭,称深位草炭,自然结构较差,但在干燥过程中易形成持水的团聚体,利于根的生长,有较高的离子交换能力。Teicher(1986)等对30种不同来源的水藓泥炭的研究发现,样品中大量元素含量较低,尤其是磷和钾,且灰分偏高,酸性大,有时含活性铝,有机质难分解,不宜单独使用,而应用珍珠岩、蛭石等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2)锯末

锯末是森林、木材加工业的副产品,来源广、价格低、重量轻、使用方便。作基质的锯末不应太细,小于3 mm的锯末所占比例不应超过10%,一般应有80%在3~7 mm。锯末容重轻,pH值一般呈酸性,有良好的保水性,容重及孔隙比适宜,通透性好,不会传播镰刀菌和干枝菌,与其他基质混合使用更能提高栽培效果。但在栽培过程中锯末易腐烂,换茬时应更换新锯末,或隔季使用。各种树木的锯末成分差异较大,树脂、单宁、松节油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且碳氮比很高,使用前要堆沤。堆沤时可加入较多的氮素,堆沤时间较长(至少在3个月以上)。

其他育苗常用的有机基质还有炭化稻壳、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芦苇末、椰糠等。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草炭价格的上涨,研究和开发有机废弃物作为育苗基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多实验表明,锯末、炭化稻壳、种过蘑菇的棉籽壳等在育苗中也显示出了较好的性能。炭化稻壳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代替草炭,是水稻产区最常见的有机废弃物。稻壳经暗火闷燃而成,容重、总孔隙度及大小孔隙都比较适中,易于调节;保肥保水性能一般,养分含量低,pH值偏高;能与其他任何基质材料配合使用,也是复合育苗基质的上好原料之一。种过蘑菇的棉籽壳容重较小,持水量大,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和速效N、P、K,但pH值较高,使用前必须调pH值。棉籽壳掺有少量石灰,使用前须先将大石灰块捡出,再破碎过筛,喷水起堆,覆盖薄膜后堆沤1个月(夏季高温季节),以腐熟、杀灭病菌和虫害,也是穴盘育苗适宜基质。

几种常见有机基质的理化性质见表2.4、表2.5。

表2.4 常用有机基质的物理性质

表2.5 几种常用有机基质的化学性质

2.1.3 育苗基质的配制

育苗基质的合成和选择是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之一。选择的基质应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能满足根系对养分、水分以及空气的要求,容重应小于或等于1,总孔隙度大于60%,其中大孔隙度占20%~30%,气水比在1∶(2~4)内为宜,且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同时,基质还应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基质溶出物不能危害秧苗生长,不能含有对人有毒的物质,不能与营养液的盐类发生影响秧苗正常生长的化学反应,不能使pH值上升到使秧苗发生生理障害的程度,对盐类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有机基质一般容重较轻,易降解,需与其他的有机或无机基质混合使用以达到更适于育苗的理化性质。如单一使用芦苇末作基质存在容重小、作物易倒伏、大孔隙多等问题,但有机质含量高,保水性强;而无机基质如炉灰渣,容重较大,持水量较低,总孔隙度较小,通气性好,吸附能力强,有一定的保肥性,但保水性差,不含有机质。研究表明,芦苇末添加了炉渣的基质改善了单一使用芦苇末过轻的弊端,缓解了保水与通气的矛盾,其容重从0.38增至0.5左右,大小孔隙比由1.12降至0.5左右。

实际生产上,多使用2~3种基质混合配制成复合基质进行育苗,以改善基质的理化性状,提高育苗效果。

复合基质是指几种单一基质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既可无机无机混合,也可无机有机混合、有机有机混合。由于复合基质由结构性质不同的单一基质混合而成,因此可以扬长避短,在水、气、肥协调方面优于单一基质。合理配比的复合基质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育苗效果。复合基质中各单一基质比例不同,往往会对其物理化学性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复合基质中含有较少的草炭纤维时,AFP(总孔隙度)减少;而当其含量达到25%以上时,AFP会逐渐增大。随着两种基质的比例不同,其容重、pH值、渗透率、CEC等均有较大变化。当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商品性的育苗基质都采用复合基质。许多复合基质的研究是以草炭为主进行的,近几年随着草炭涨价,许多学者就其他基质配比也作了一些研究。

常用的混合基质理化性质见表2.6、表2.7。

表2.6 几种常见复合基质物理特性

表2.7 几种常见复合基质化学特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各种工农业废弃物排放量的增加,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多样化、无害化的园艺基质,可实现自然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引起国内的重视。锯末经过腐熟有改善其理化性质的作用,使容重变大、总孔隙度变小、pH和EC值升高的同时,显著地提高了锯末的CEC值。将腐熟锯末与草炭和菇渣以6∶1∶3的比例混合,辅以5 g尿素和5 g KH2 SO4(锯末∶草炭=6∶4,5 g尿素+5 g KH2 PO4)作为黄瓜的育苗基质,有促进幼苗生长发育,且能改善其品质的作用。以腐熟后的花生壳、草碳及蛭石以5∶3∶2混合的复合基质作为番茄育苗基质,其容重、持水孔隙度增加,通气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减小,基质的固定作用和持水性增强,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代换量和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能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用当地种过蘑菇的棉籽壳、猪粪、炉渣灰、糖醛渣、蛭石等配制的复合基质,对茄果类、瓜类、叶菜类育苗,能明显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提高壮苗指数,且大大降低育苗成本。还有用腐熟秸秆(如玉米秆)、木屑和蛭石的混合物等混合基质育苗,促进了幼苗生长,增加了干物质积累,提高了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

几种常用混合基质的组配见表2.8、表2.9。

表2.8 草炭系复合基质的组配体积比

表2.9 非草炭系复合基质的组配体积比

2.1.4 育苗基质的消毒

无论哪种方式配制育苗基质进行无土育苗,尽量不要掺入土壤,以防止带入病菌和虫卵。基质使用前应按照实际需要正确而合理地选择,然后进行筛选、去杂质、清洗或必要的粉碎、浸泡等前处理。使用后需按基质理化性质选择适宜方法消毒灭菌,如以蒸汽消毒、化学药剂(如醛熏蒸、氯化苦熏蒸等)消毒,再经检验合格方可重复连用。有的基质如营养液使用过久,有大量盐分积累残留在内,则影响以后使用效果,再利用时应以清水浸泡或用清水冲洗去除过多盐分,方可连续利用。

育苗基质消毒最常用的方法有蒸汽消毒、化学药品消毒和太阳能消毒。

1)蒸汽消毒

此法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凡在温室栽培条件下以蒸汽进行加热的,均可进行蒸汽消毒。方法是将基质装入柜内或箱内(体积1~2 m3),用通气管通入蒸汽进行密闭消毒,一般在70~90℃条件下持续15~30 min即可;也可利用专业的基质熏蒸系统,如北京京鹏温室工程公司的S250、S500、S950、S2000土壤或基质熏蒸系统。

2)化学药品消毒

所用的化学药品有甲醛、氯化苦、威百亩、漂白剂、多菌灵等。

(1)40%甲醛

40%甲醛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对害虫效果较差。用福尔马林100倍液喷洒调配好的基质,1 kg福尔马林可喷洒4 000~5 000 kg的基质,充分拌匀后堆置,基质上面覆盖塑料薄膜闷7~10 d,然后揭开薄膜充分翻晾后再使用,以消除残留药物危害。

(2)氯化苦

该药剂为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能有效地防治线虫、昆虫、一些杂草种子和具有抗性的真菌等。一般先将基质整齐堆放30 cm厚度,然后每隔20~30 cm向基质内15 cm深度处注入氯化苦药液3~5 ml,并立即将注射孔堵塞。一层基质放完药后,再在其上铺同样厚度的一层基质打孔放药,如此反复,共铺2~3层,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使基质在15~20℃条件下熏蒸7~10 d。基质使用前要有7~8 d的风干时间,以防止直接使用时危害作物。氯化苦对活的植物组织和人体有毒害作用,使用时务必注意安全。

(3)威百亩

威百亩是一种水溶性熏蒸剂,有效成分含量有35%、42%两种,对线虫、杂草和某些真菌有杀伤作用。使用时,1 L威百亩加入10~15 L水稀释,然后喷洒在10 cm厚、10 m2基质表面,将基质用塑料薄膜覆盖,半个月后使用。

(4)漂白剂(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

该消毒剂尤其适于砾石、砂子消毒。一般在水池中配制0.3%~1%的药液(有效氯含量),浸泡基质半小时以上,最后用清水冲洗,消除残留氯。此法简便迅速,短时间就能完成。次氯酸也可代替漂白剂用于基质消毒。

(5)多菌灵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成500~800倍液,按每立方米基质用50%多菌灵80~100g喷洒,充分拌匀后堆置,基质堆上面覆盖塑料薄膜闷7~10 d,然后揭开薄膜充分翻晾后再使用。

除上述基质消毒药物之外,甲基溴(溴甲烷)也是一种对杂草、线虫、病原菌非常有效的熏蒸剂。但由于甲基溴是一种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根据《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我国到2015年1月1日要全面禁止甲基溴的生产和使用。

3)太阳能消毒

夏季在温室或大棚中,将基质堆高20~30 cm,长、宽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喷湿基质,使其含水量超过80%,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闭温室或大棚,暴晒10~15 d,消毒效果良好。

任务2.2 穴盘育苗营养的供应与水肥管理

2.2.1 穴盘苗营养需求特性

在育苗过程中,营养对幼苗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苗期营养条件合适,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抗逆能力增强;花芽分化早,且质量高。若苗期营养不足,则幼苗生长发育不良,花芽分化也会受到影响;若是观赏花,则会影响到花的质量,若是果菜类蔬菜,则会影响其产量。做好苗期水肥管理,改善幼苗的营养条件,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使幼苗健康生长。对于穴盘苗而言,因为营养面积小,水肥管理会更加困难。

在播种后,种子吸足水分并在适宜的温度及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开始发芽出土。发芽和出土时间的长短依作物种类与发芽条件而异。种子在萌发出土以前,完全依靠种子内贮藏的养分发芽出土(称为异养);当子叶转绿以后,开始光合作用,进入独立生活的自养阶段。

幼苗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差异,但大致上可分为3个阶段:

1)发芽期需肥特性

此期也称子苗期,指种子发芽至第一片真叶露心。此期是从异养向自养的过渡阶段,即种子从发芽开始以本身贮藏的养分促使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直到子叶转绿开始光合作用制造同化物质,提供自身生长需要的养分。异养阶段是靠种子贮藏的养分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来提供生长的需要,因此这一阶段不能太长,如果太长,则会造成贮藏的养分缓慢释放而不能顺利出芽。在播种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在种子播种后必须保证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幼苗尽快出土。当幼苗进入自养阶段后,虽然子叶转绿已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此时制造的养分比较少,养分除提供生长以外,积累更少。因此,一方面要让秧苗增加光合作用,加大同化量;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呼吸消耗,其主要措施是降低夜间温度。发芽期的长短,因不同作物种类差异较大,如白菜类播种后秧苗2~3 d出芽,而芹菜则需15~20d秧苗才能出芽。

如果基质中营养含量较少,一般在出齐苗后要进行一次施肥,可以直接选用含有微量元素的高品质复合肥,N-P-K比例为20-20-20,肥液浓度在0.5‰~1‰。夏季育苗时,可以浇透;冬季育苗时,穴盘基质浇湿1/4~1/3即可。研究表明,如果此次施肥不及时,幼苗瘦弱,子叶色淡,根量较少。同时应加强通风排湿,注意防猝倒病,可以在施肥时加入防止猝倒病的药剂,常用药剂是72.2%的普力克(主要成分是霜霉威盐酸盐)1 000倍液(即15 ml药剂兑15 L水)。还应降低温度,特别是要降低夜间温度,以防止徒长,如瓜类作物幼苗,从出芽到一叶一心期极易徒长。但不应保持较大的基质湿度,一方面易滋生病害,另一方面会助徒长。此期浇水还应注意喷头喷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防止冲倒幼苗。

2)幼苗期需肥特性

此期也称基本营养生长期,指真叶露心至第一或第二真叶展开这一阶段。此期进行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为后期的生长发育或花芽分化奠定营养基础。在这个时期的生长特点是:秧苗地上部的生长比较缓慢,生长量较小,而地下部的生长则比较旺盛,根系的重量迅速地增加,侧根也大量发生。如果环境条件(主要是基质温度)能满足根系生长的需要,对秧苗顺利进入后一时期是很有利的。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作物种类和环境条件。

此期水肥管理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幼苗期根系生长旺盛,基质水分含量不能太大,特别是低温季节育苗更是如此。基质水分太大时,基质中氧气含量少,根系会因为缺氧而影响生长,温度低时,甚至会造成烂根。研究表明,70%~80%的基质含水量比较适合幼苗的生长,但实际生产中很难始终保持这一含水量。生产中所采取的方法是:低温季节育苗时,一般浇透基质的1/3~1/2,让水分慢慢下渗至穴孔底部;高温季节育苗时,因为水分蒸发快,一般直接浇透即可。如何才能保证浇透穴孔基质的1/3~1/2而不是浇透或浇得太少,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据水管出水量、水管移动速度等实际情况去总结。对于有1年以上幼苗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说,较容易做到这点。如果天气正常,当穴盘基质表面显干燥时再进行浇水。适当的干燥有助于根系的生长与控制徒长,但有些作物也例外,如秋海棠在子苗期与幼苗期前期,根系不发达,应经常保持基质表面湿润;若表面变干,就会影响幼苗生长。

育苗的整个生长期,肥料选择方面,一般可以将N-P-K比例为20-20-20与14-0-14且含有各种微量元素的高品质复合肥交替使用,每浇3次肥液后,浇一次清水,以防止盐分在基质表层积累。从子苗期到成苗期,肥液浓度从0.5%到3%逐渐增加。

3)成苗期需肥特性

此期也称迅速生长发育期,指第一或第二真叶展开至定植。此期秧苗的生长量迅速增加,是幼苗生长的主要时期,有90%~95%的秧苗质量是在这个时期增加的。此期秧苗生长突出的特点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继续生长,并保持旺盛的生长态势。根不断发展,茎长高,叶片增多,叶面积增大。一些草花及蔬菜中的果菜类作物秧苗在这个时期开始花芽分化,如番茄在3叶期就开始了花芽的分化,黄瓜1~2叶开始花芽分化。成苗期是秧苗培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秧苗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的影响不同,特别是果菜类作物由于花芽的分化,存在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对环境条件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此期的管理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秧苗生长和发育的良好环境,即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合理的水分和丰富的基质营养。

与成长的植株相比,秧苗的根、茎、叶等都较小,一株秧苗所吸收的水分和养分的数量也较少。由于苗床中秧苗的密度较大,而且生长速度快,因此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秧苗从基质中吸收的水分和养分的总量是很大的;此外,秧苗对养分的忍耐力较小,如果基质中养分浓度过高,会出现烧根现象;而且苗期较长(特别是冬春季节的茄果类蔬菜),需要苗床土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

2.2.2 穴盘苗营养供应方式

育苗基质中的养分供应是培育优质壮苗的主要技术措施,特别是氮、磷、钾养分的供应,将直接影响到幼苗根系和茎叶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以及定植后的产量。如果基质贫瘠,秧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供应不足,则秧苗生长发育受阻,容易出现老苗、僵苗。斋藤就番茄苗期的氮、磷、钾与幼苗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表2.10),结果表明:在高氮浓度条件下(120mg/L、240mg/L),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展开叶片数和茎叶重均较高,随着用氮浓度的下降,幼苗生长变弱,在30 mg/L以下,幼苗叶色淡,叶面积小,茎叶重仅为240 mg/L 的14.2%~30.9%;对磷而言,在高磷浓度条件下,幼苗健壮充实,生长旺盛,用磷在20 mg/L以下时,幼苗明显减弱,表现出缺磷症状;施钾量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培育番茄壮苗,提高抗病性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基质育苗时,应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使用,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表2.10 氮、磷、钾浓度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此外,针对秧苗对养分的忍耐力较小、苗期较长的特点,为了既保证秧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又不至于养分浓度太高,应该使基质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基质中的有机质能使床土中的养分缓慢释放,以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

育苗的养分供应在幼苗自养阶段主要依靠种子贮藏的养分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来提供生长的需要,选种过程中要严格选择本品种籽粒饱满、种皮颜色一致、有光泽的优良种子,淘汰已发芽、病粒、虫伤、秕粒、机械损伤和机械混杂的种子,以保证种子发芽期间充足的营养供养。另外,种子播种后应当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光照、湿度等,促使幼苗尽快出土,缩短异养阶段,尽早进入自养阶段,以培育壮苗。

幼苗异养阶段,养分的供应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可以通过定期浇灌营养液方式解决;二是可以先将肥料直接配入基质中,以后只需浇灌清水。

1)定期浇灌营养液

营养液是指将含有各种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合物溶解于水中,配制成供作物生长的溶液。其原料就是水和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化合物及某些辅助性物质。许多实验表明,凡幼苗生长量较大的种类进行基质育苗时,除了基质物理性状较好外,还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幼苗才能健壮生长。育苗基质中含有营养元素较少或不完全时,育苗过程中要浇灌营养液进行补充。

所用基质种类、配比不同,作物不同,对营养液中含有的化学元素要求也不同。如惰性基质蛭石中所含营养元素极少,对营养液选择较严;无机基质炉渣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用炉渣作基质可以不添加微量元素;种过平菇的棉籽壳所含各种营养元素较多,对营养液配方选择不太严格。大部分有机育苗基质营养丰富,基质本身就是一个养分动态变化系统,随着幼苗植株的生长,基质中的原有养分不断被吸收,但同时一些缓效态营养物质也在不断地转换成有效态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无土育苗营养液浓度应根据基质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蔬菜幼苗对营养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不同的植物需要和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期专门配制营养液,使蔬菜生长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营养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使植株健壮生长。这样,一方面使花卉蔬菜植株长势强、枝繁叶茂,减轻了叶部病害的发生,清洁卫生;另一方面,可根据作物的不同种类不同时期按需要定量用肥,营养液还可再利用,做到节约用肥。

但是,营养液的配制比较麻烦。其总的原则是:所配制的营养液必须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各种营养元素的化合物必须是植物根系可以吸收的状态,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比例应符合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和均衡,各种营养元素的无机盐类构成的总盐分浓度及其酸、碱反应适合作物生长的要求,组成营养液的各种化合物在栽培过程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有效状态,在被根吸收过程中造成的生理酸、碱反应比较稳定。植物在不同栽培基质中、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甚至在不同季节对离子的吸收会有差异,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定期检测植物叶片中的元素含量,适当调节营养液中各元素比例。实际生产中,通常选择使用肥料代替化学试剂配制营养液,这样可以降低育苗成本,但在选择肥料时应注意选择纯度较高的肥料。

(1)营养液配制的一般步骤

①必须对施用的水源进行分析 了解水中的含盐量,特别是钙、镁离子的浓度,在计算营养液中肥料施用量时应该将其考虑在内。

②计算肥料用量 根据营养液的需要量计算出各种肥料的用量。微量元素使用化学试剂,可按纯品称取。有些化合物具有湿性,必须贮藏于通风干燥处。若已经吸潮,使用前需测定含水量,并重新计算用量。

③称取各种肥料 根据计算结果称取肥料,分别放置在干燥的容器中或塑料薄膜上。

④向贮液池中注入占最终体积80%左右的水,检查酸碱度,并调整到微酸性(pH值5.5~6.5)。

⑤称量出各种肥料分别溶解,也可以将几种肥料混合。例如,将不与钙作用产生沉淀的盐溶在一起,不与磷酸根形成沉淀的盐溶在一起,微量元素单独溶解。溶解后缓缓倒入贮液池中并迅速搅动,使之混合均匀。

⑥把所有肥料都溶解完毕后,加水到规定的体积并充分搅拌,然后测定酸碱度,不适宜的用酸或碱调节。

生产条件具备时,也可将配制过程分为制备浓缩贮备液和配制栽培营养液两步。制备浓缩贮备液时,首先以钙盐为中心,将不与钙产生沉淀的盐溶在一起;其次以磷酸盐为中心,将不与磷酸根形成沉淀的盐溶在一起;三是与微量元素肥料一起配制。各贮备液浓缩倍数以营养液配方规定的用量及不析出沉淀为标准,pH一般调整为3.0~4.0。使用时,可将3种浓缩贮备液依次随水加入贮液池中。

几种常见大量元素营养液配方见表2.11。

表2.11 几种常见的大量元素营养液配方  单位:mg/L

配方1、2、3为无土轻基质育苗用配方,根据不同作物种类及不同生育期稀释、加浓使用,必要时可加入微量元素螯合铁25 mg/L、硼酸20 mg/L;配方4限含有营养土的基质育苗中使用。

微量元素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泛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二是指在作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植物生长发育却是不可缺少的。

蔬菜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极少,但它们所起的生理作用却很大,如供应不足会出现不同的缺素症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如含量过多,蔬菜也会中毒。因此,基质育苗必须在营养液中加入微量元素(除非基质中含量充足)。

微量元素用量见表2.12。

表2.12 微量元素用量

在实际中,由于育苗的蔬菜种类不同以及肥料条件不同等因素,选择营养液的配方可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应用肥料的数量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2)营养液配制注意事项

①营养液是作物所需矿质营养和水分的主要来源,其组成应包含作物所需要的完全成分,如氮、磷、钾、钙、镁、硫等大中量元素和铁、锰、硼、锌、铜等微量元素。营养液的总浓度不宜超过0.4%,对绝大多数植物来说,宜在0.2%左右。

②配制营养液的肥料在水中要有良好的溶解性,并能有效地被作物吸收利用。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的有机态肥料,不宜作为营养液肥料。

③根据作物的种类和栽培条件,确定营养液中各元素的比例,以充分发挥元素的有效性和保证作物的均衡吸收,同时还要考虑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对营养元素要求的不同比例。

④水质是决定营养液配制的关键,所用水源应不含有害物质,不受污染,使用时应避免使用含钠离子大于50 ul/L和氯离子大于70 ul/L的水。水质过硬,应事先予以处理。

⑤蔬菜工厂化育苗多采用混合基质,营养液是作为补充营养,一般不要使用过高的浓度。喷洒的营养液浓度过高,蒸发量过大,幼苗叶缘容易受害,基质中也易于积累过多的盐分,影响幼苗正常的生长发育。

定期浇灌营养液的营养供应方式可避免水溶性养分被土壤固定,提高了养分的有效性,具有节约水、肥等优点,但营养液的配制、定期浇灌费工费时。生产上常用的另一种营养供应方式是肥料配入基质。

2)将肥料混入基质

肥料预混法,即将磷、钙、镁和微量元素肥料混入基质中,氮和钾肥在整个生长期随时施用。这样不仅各种营养元素齐全,取消配制营养液所需的设备、测试系统、定时器、循环泵等设施,减少给植株浇灌营养液花费的劳动,并有利于出苗及壮苗。另外,所用有机肥经过一定处理,在其分解释放养分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多的有害无机盐。使用的少量无机化肥(不包括硝态氮肥)在栽培过程中也没有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从而可使产品达到A级或AA级绿色食品标准。作物不同、育苗方式不同,基质中添加肥料量也不同。一般所育幼苗苗龄越大、每株苗所占有的营养体积越小,则预混入的肥料数量就应多一些。

肥料与基质的混配伴随着栽培基质发展而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固体砂砾、石英、河沙、水晶、碎瓷、纯碳酸钙、硅酸以及活性炭等固体物作为栽培基质以来,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常直接混入基质,以满足栽培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后来,人们意识到在育苗基质中加适量的底肥有利于培育壮苗。基质的混配及基质与肥料的混配成为基质栽培的一种时尚,将炉渣、羊粪、糠醛渣、草炭等配成混合基质,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15 kg生物有机质、无机复合型专用肥,配制成全营养复合栽培基质,在栽培过程中只浇清水,不但能有效地解决日光温室基质栽培化肥施用量大、基质盐渍化、重茬等问题,而且还能解决营养液栽培化肥成本、配制复杂等难题。由于此种营养供养方式简便易行、成本低,目前仍在广泛应用,其常用配比见表2.13。

表2.13 几种主要蔬菜穴盘育苗基质及养分配比

近年来,随着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的应用与推广,肥料直接混入基质的供应方式也有了新的改进。在有机废弃物堆肥发酵过程中配入一定的肥料,一方面为有机物的充分腐熟发酵提供氮源,另一方面又能提高有机废弃物的养分含量。在花生壳或锯末基质的发酵中分别使用了尿素、复合肥和鸡粪,加快了堆肥中的不稳定有机质分解转化为矿物质和稳定的有机质,且改善了基质的理化性状,将其与草炭、蛭石混合育苗,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几种有机废弃物堆肥发酵过程中肥料配比见表2.14。

表2.14 几种有机废弃物发酵肥料配比

续表

在基质育苗中,无论是化肥还是有机肥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化肥易对蔬菜产品尤其是叶菜类造成硝酸盐残留,且由于浓度高,不可避免地发生磷、钾在基质中的固定和转化,使化肥不能更好地发挥增产潜力。有机肥生长的蔬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供应不稳定,最初当季节温度很低时,氮的供应是不足的。且浓度低、肥效慢,宜与无机肥结合使用。但在叶菜类和根菜类的有机肥栽培中,少吸收54%和35%的硝酸盐却可增加至少16%的维生素C。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是我国农业的长期方针,也是合理施肥的重要措施。有机肥不仅含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还含有能刺激植物生长的生理活性物质,而化肥成分单一;有机肥养分含量低,大量元素含量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而化肥的养分含量高达百分之几十;有机肥肥效慢但稳而长,化肥肥效快易被作物及时吸收,但不能持久。当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时,无机氮可提高有机氮的矿化率,有机氮能提高无机氮的生物固氮率。这样,不仅改善它们的团粒结构,而且在育苗过程中不散坨,易于移苗。常用有机氮源有鸡粪、猪粪、牛羊粪、棉籽壳、大豆饼等;无机氮源主要指工业生产的各种含氮化肥,如硫酸氨、尿素、硝铵等。

在基质与肥料的配比中应注意以下3点:

①虽然肥料配方同基质配比一样,是基质育苗的核心内容,但不必生搬硬套。合适的基质配比与肥料配方二者相辅相成,不要将其割裂开;而且各地使用的肥料种类和规格并不一定相同,如消毒鸡粪中所含的养分含量各地就有很大差异。因此,提供可用原材料,通过研究人员的分析和计算,再给出一个简单实用的配方,能增加成功的可靠性,获得满意的效果。

②合理调配基质与肥料的配比,育苗用基质内肥料过浓,种子发芽后被烧死;绝对不能添加未腐熟的生粪和未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否则,一方面,基质中粪肥发酵造成烧苗;另一方面,造成寄生虫卵大量繁衍及污染。

③随幼苗的生长,在育苗的中后期可能会发现基质中养分供应不足,此时应按原来的配比或根据不同作物在此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及时补充肥料。

蔬菜作物除了对氮、磷、钾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和水分有需求之外,二氧化碳也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基础原料。空气中通常的二氧化碳含量在0.3‰左右时,蔬菜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工厂化育苗时,在密闭条件下可辅以二氧化碳施肥,以促进蔬菜幼苗生长,提高蔬菜幼苗素质。

2.2.3 穴盘苗水肥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浇水时间

在晴天的早晨,温度高时不宜浇水,特别是当水温较低时,较大的温差对幼苗生长不利。傍晚及阴天时不宜浇水,否则会使得温室内湿度过大而更易滋生病害,另外,在温度较低的时候,温度较低的水吸收温室内热量,会进一步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及根区温度,加上基质高湿,很容易产生烂根的现象,并助长病害的发生。在傍晚或阴天时,如发现有重度萎蔫的秧苗,可以适当进行补水。

2)浇水水温

水温应达到20℃,不能太低,不然会降低根区温度,生长缓慢。很多育苗厂都会在温室内设贮水池,提前1~2 d贮水,以使在浇水时水温能与幼苗根区温度相近。有时可以对贮水池内的水进行加温;有时也直接使用地下水。寒冷季节地下水温度一般只有10℃左右,因此直接使用地下水时,最好在晴天的早晨,当环境温度在10~15℃时进行浇水。

3)水肥管理

人工浇水时一定要浇匀,不然浇水少的穴孔,幼苗易干、少营养而影响生长;另外,增加了人工补水的劳动强度。使用机器浇水时,很容易做到均匀;但人工浇水时则较难做到均匀,因为即使是同一个人浇水,水管喷头移动速度、浇水时的水管高度、水流落下时的角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那么基质获得的水量也就不同。人工浇水是育苗工作中较难的一个环节,必须由有穴盘苗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否则,轻则幼苗生长不一致或生长速度慢,重则严重死苗(如在低温时有冷水浇喜温作物幼苗,则会因为低温高湿容易造成大面积死苗)。

让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浇水时,有以下好处:节省了浇水机械的投入;能看苗浇水,如小苗的穴盘适当多浇,加强水肥管理,处于边缘的因为蒸发得快应多浇等(图2.1);另外,有时育苗床上不会总摆满秧苗,或分区摆放不同种类或品种的秧苗,各种秧苗生长期还不一致,这样为了节省水肥、减小温室湿度只能用人工进行浇水(图2.2)。

图2.1 处于苗床边缘的秧苗

图2.2 放置秧苗种类较多的育苗温室

浇水应根据基质保水性质、作物种类、作物生长情况、天气、温度、穴盘规格等情况进行。使用保水性较差透气性较好的基质、需水量大且水分蒸腾量大的作物秧苗、生长较慢需要快速生长的秧苗、天气晴朗温度高的季节、穴盘穴孔小的应多浇水;相反,基质保水性好透气性差、秧苗长势旺盛有徒长态势、温度较低或低阴雨天、穴盘穴孔较大的则应少浇水。

幼苗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应使用不同的喷头(图2.3)。不同的喷头喷出的水流状态不同,有的是雾化的水滴,有的是很细的水流,有的是稍粗的水流,有的是较粗的水流。

另外,应重视叶面肥的喷施,整个育苗期,应该每7~10 d喷施一次叶面肥。叶面肥可以选用浇施的肥料,也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浓度在1.5‰~5‰。叶面肥利用率高,肥效快,还可以增加叶片厚度,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幼苗抗性等。

图2.3 自走式喷灌系统可转换使用的喷嘴

任务2.3 穴盘育苗的技术流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3.1 穴盘育苗技术流程

穴盘育苗技术流程图见图2.4。

图2.4 穴盘育苗技术流程图

2.3.2 各流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育苗前的准备

(1)种子的准备

种子的准备包括种子的选择与播前处理。

①种子的选择 选择符合种植要求的优良品种,如蔬菜选种时,要选择适合种植环境、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好、综合经济效益良好的品种,并要保证种子的质量。对于大部分作物来说,都要选用新种子,并对种子进行精选,除去残粒、瘪粒、杂粒与杂质。大量用种时必须做发芽率实验,以检验种子质量。

②播前处理 播种之前,还应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药剂浸种、温水浸种、种子引发、种子催芽等,这一过程叫种子的播前处理。处理的目的是让种子发芽更整齐、幼苗抗性更强(处理方法参考1.2.2中种子播前处理)。

(2)穴盘的准备

根据不同作物种类和种苗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穴盘,见表2.15。秋海棠、凤仙等盆栽花卉,南瓜、葫芦等幼苗叶片较大的蔬菜,育苗时应选择穴孔直径较大的穴盘;深根性的飞燕草和部分蔬菜作物,则宜选择穴孔较深的穴盘;非洲菊、仙客来等可先在小穴孔育苗盘中发芽,再移栽到大穴孔育苗盘中育壮苗。使用过的穴盘应进行消毒。

表2.15 不同蔬菜种类的适宜穴盘规格及种苗大小

(3)育苗基质的选择与配制

基质应理化性质稳定,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呈微酸性,不带病菌及对秧苗有害的物质,经济实用。一般2~3种基质混合使用,混合要均匀。基质填充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基质在填充前应预先湿润 基质在填装之前要进行适当湿润。干基质在进行装盘时灰尘较大,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有害;有时以草炭为主的干基质在浇水时不容易浇透,因为有些草炭纤维表面有一层疏水层;使用干基质在压盘后,压出的小坑容易反弹,而失去压盘这一操作的意义。湿润应均匀,湿润不均匀的基质可能造成操作者对基质需水情况的误判,从而造成不正确的水分管理操作。基质的预湿润程度应是基质最大持水量的65%~70%,表观上的判断是:用手抓一把湿润均匀的基质,用力握基质出水而不滴水,松手后基质成团。这种程度的基质含水量,在冬季保水良好时,可以直接播种而不必再浇水;但在夏季,则必须浇透水。因为一般冬季育苗环境温度较低,或者是夜间温度较低,种子在出芽之前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在基质中,如果基质水分太大,发芽中的种子有时会发生低温冷害,或会因为基质缺氧而死。有时幼苗出土后子叶发黄,甚至子叶已经腐烂,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冬季环境温度低、基质水分大造成的。夏季,因为温度条件适宜,种子会很快发芽。因此,有的育苗技术人员会说夏季浇透水,冬季浇足水。

在冬季播种时,保持穴盘基质水分适宜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基质装盘后浇透水,24 h后再进行播种。

②各穴孔填充的程度要一致 机器填充时,一般较为均匀;人工填充时,应先将过量基质堆于穴盘之上,再用木板或其他平整的工具将穴盘刮平。刮盘时木板应倾斜到30°~45°,尽量使多余的基质经过每一个穴孔的上方,这样可使每一个穴孔基质的松紧度较为均匀。

对于新手或粗心的装盘人员来说,有时会因为求快而忽略基质填充的均匀性,特别是穴盘的四角与靠边的穴孔容易被少装基质,造成播种过深或后期幼苗的营养面积不够。

③压孔时应注意的问题 穴盘在填装完基质之后应进行压盘。压盘是指在每一穴盘穴孔的中间压出一个适当深度的小坑,将种子播入其中。压盘的目的是使播种更方便。根据种子大小不同,所压的小坑深度也不一样。种子小,坑就应压得浅些,一般应在0.3~0.6 cm,如生菜籽、甘蓝籽、矮牵牛籽等;种子大,坑就应该压得深些,一般应在1.2~1.5 cm,如西瓜、南瓜籽等;中等大小的种子,如黄瓜、番茄籽,一般应在0.8~1.1 cm。小坑压得过浅,种子发芽时容易“戴帽”出土;压得过深,发芽时间变长,在气温低时子叶更容易腐烂变黄。

机器压盘均匀一致,人工压盘时,容易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小坑没有压在穴孔的正中间,或小坑深浅不能达到要求。在一些小型育苗场,为了将小坑压得更合适,往往会按所需制作简易压盘工具(图2.5)。当基质疏松透气性较好时,为了方便,也可将10个穴盘垒成一摞,用手或垫一平板均匀用力往下压,再将底下的5个与上面的5个对调,从上面再压一次。用力越大,所压的小坑越深;但当用力较大时,容易把基质压得过紧,以致会影响幼苗根系的生长。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用力一定要适度,应先试着压1~2摞,注意掌握好所压小坑的深度与用力之间的关系。

(4)填充完基质的穴盘应避免过度的叠放、挤压

已经填装基质后的穴盘不能直接叠放在一起,否则下面穴盘的基质会比上面的紧实。可以交错叠放,以避免对基质的过度挤压(图2.6)。对于已经压坑后的穴盘,更不能直接叠放在一起,一方面会将下面的基质压实;另一方面直接叠加会使坑变浅或没有,致使后期的播种深度变浅。

图2.5 3种自制的压盘器

图2.6 交错叠放的穴盘

2)播种

(1)播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机器播种时,要熟悉机器的操作与特点,保证每一个穴孔里都能播上种子。

我国很多育苗场,基本还都是人工播种。人工播种时,穴盘压过坑后,如果坑大致在正中间,可以直接将种子放入坑中;如果坑不在正中间,要尽量把种子靠近穴孔的中间,并应保证种子的深度。穴盘育苗所使用的种子价值较高、质量较好,一般一穴只播一粒;对于体积较小的种子,或容易粘连在一起的种子,播种时应注意,不要多播。

另外,有些种子对放置的姿势有要求,比如葫芦科的南瓜,一般要求平放。当种子发芽时,胚根从种孔中长出,深入基质,胚轴伸长,将种皮连同子叶向上顶,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种皮在基质的重力与摩擦下脱落,子叶伸出基质,因此平放是南瓜最好的放置姿势。对于一些初学者,容易把南瓜等种子的种孔当作子叶伸出的孔,而误将种孔向上放置,这时根系会长出基质之外而不能正常发芽;还有人会将南瓜等种子的种孔向下,使种子立在基质中,这样当胚轴伸长时,种皮会很容易连同子叶一起伸出基质,产生“戴帽出土”的现象。

(2)覆盖

除了少数几种作物,如芹菜、莴苣、凤仙、矮牵牛等,其他作物种子发芽一般都需要黑暗的环境条件;另外,种子发芽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因此,穴盘育苗在播种之后均需进行覆盖(图2.7),选择什么样的覆盖材料非常重要。常见的覆盖材料有育苗时所用的基质、粗蛭石、沙子、珍珠岩。

最好的覆盖材料是粗蛭石,蛭石吸水性好,可以保持种子周围的湿度,而且粗蛭石的透气性良好,也能为种子发芽提供充足的氧气。但判断粗蛭石何时缺水较为困难,颗粒较小的细蛭石因为透气性差,不适合做覆盖材料。

一般,育苗场会直接使用育苗的基质作为覆盖材料,一是因为取材方便,二是因为容易判断是否缺水,但前提是所使用的基质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图2.7 穴盘覆盖

沙子用作覆盖基质时需要进行筛选,颗粒太小的沙子因为透气性差而不适合做覆盖基质,颗粒过大的可能会对体积较小的种子正常发芽产生影响。不是取自淡水中的沙子,必须经过淡水的冲洗之后方可使用。所有的沙子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消毒。

在我国,部分育苗场习惯于选择珍珠岩作为覆盖材料。珍珠岩用作覆盖材料的优点是:透气性很好;反光,夏季育苗时有助于降低穴盘表面温度;纯白色,看起来美观。缺点是:很多珍珠岩碱性大,对幼苗生长不利;浇水时容易被冲走;判断何时需要浇水较为困难;容易干;冬季育苗时不利于提高穴盘表面的温度。因此综合来说,珍珠岩并不是一种理想的覆盖材料。一般,使用时要对所用批次的珍珠岩进行pH值检测,如果pH值高于8.0,则慎用。

不论用哪种材料覆盖,覆盖时都要尽量均匀。覆盖不均匀,有的种子覆盖得厚,有的种子覆盖得薄,就会使种子发芽不整齐。覆盖厚度还要适当,太厚会使种子发芽太慢,在气温低时,如果同时基质水分过高,容易产生烂种的现象;覆盖材料太薄,种子周围容易缺水,且容易“戴帽出土”,起不到覆盖材料应有的作用。具体覆盖厚度大致如下:小粒种子,如莴苣、矮牵牛、鸡冠花等,覆盖0.3~0.6 cm;中粒种子,如辣椒、甜瓜,覆盖0.8~1.1 cm;大粒种子,如南瓜、葫芦等,覆盖1.2~1.5 cm。

(3)播种后浇水

关于种子发芽期间的基质水分问题,应该视情况而定。如果进入催芽室进行催芽,且基质透气性良好,则基质应该浇透水,因为催芽室内温度等条件适宜,种子可以快速发芽。

如果是在苗床上出芽,基质浇水量应根据环境温度而定。冬季气温低的时候,基质含水量应该保持在70%,既能保证种子发芽对水分的需求,又能保证基质中含有足量的氧气,使得种子能正常出芽,即使有时候发芽速度会慢一些,但对幼苗不会有太大影响。如果在气温低的时候浇水过多,种子会在低温条件下饱和吸水,加上缺氧,极易造成种子窒息而死,或即使出芽,子叶也会溃烂而严重影响生长。

(4)穴盘表面塑料薄膜的覆盖

当在苗床上出芽时,一般需要覆盖塑料薄膜,其主要作用是保湿和保温。当温度较低时,多使用透明塑料,既可保湿又可增温;当温度较高时,多先铺以塑料薄膜,再铺以硬纸片,或直接使用报纸覆盖,又或使用白色不透明塑料薄膜,只需保湿而不需增温。黑色塑料薄膜使用较少,因为温度低时其增温效果差;温度高时其易吸热而薄膜温度较高,当幼苗出土后,接触到薄膜可能会因温度过高而发生烤苗现象。

3)出芽前后的管理

(1)催芽室内发芽时的管理

如在催芽室内催芽,应保证温度、湿度与良好的空气流动,避免温度的不均匀。催芽的时间很重要,技术人员必须熟知要催芽作物在设定温度下大致的发芽时间,在每天的早中晚观察3次,并在傍晚决定是否移出催芽室或是否降低催芽室的温度。如果在傍晚时已经出芽,易徒长的作物在经过一夜的较高温度之后,幼苗胚轴非常容易伸长而造成“高脚苗”。

(2)苗床上发芽时的管理

如在苗床上催芽,应保证发芽所需的温度与湿度。一般会在穴盘上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湿和增温。覆盖透明塑料薄膜时,晴天薄膜下温度上升很快,且会较高,这时可以在基质的穴孔里插一支温度计,深度最好在种子层。对于喜温作物来说,不应超过35℃(当温度计直接放在膜下时,温度不应超过42℃);对于喜凉作物来说,不应超过28℃(当温度计直接放在膜下时,温度不应超过35℃)。温度过高时,可以采用降温与遮阳的办法进行降温。

在苗床上发芽时,温度不可能为恒温,基质中的温度会随温室气温变化而变化。基质最高温度前面已经讲过。最低温度,一般喜温作物不低于12℃,12~15℃的时间最好不超过8 h,温度应较长时间保持在25~30℃;喜冷凉作物不低于5℃,5~8℃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8 h,温度应较长时间保持在18~25℃。

(3)何时揭去塑料薄膜

一般出苗达20%以上时,应揭去薄膜。在种子质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当有20%的种子发芽时,其他80%的种子也即将发芽,此时可以揭去薄膜。揭膜太早,基质容易干而影响发芽;揭膜太晚,已经出苗的幼苗会弯曲而影响生长。另外,晴天时膜下气温高,容易出现烤苗现象。

4)对于“戴帽出土”幼苗的处理

当覆盖材料薄、少、干时,因为覆盖太轻,种子出芽时不能将种皮留在基质中,从而出现顶着种皮出芽的“戴帽出土”现象(图2.8),出土的种皮甚至将两片子叶牢牢地粘连在一起,若不及时将种皮去除,会严重影响幼苗子叶的展开,对幼苗前期生长有严重影响。因此,在工厂化育苗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种子“戴帽出土”。对于已经“戴帽出土”的幼苗,可在早晨趁子叶较软、较潮湿时,用手轻轻将种皮去除;或在温度不太高时,手持小喷壶,先将子叶喷湿,再将种皮去除。避免在子叶较干时除“帽”,因为此时很容易将幼嫩的子叶撕裂。

图2.8 “戴帽出土”的黄瓜苗

5)籽苗期管理

籽苗期是指种子发芽到1叶1心的时期。此期幼苗的特点是抗性弱、易徒长。从出芽以后,幼苗就进入了正常的管理。

(1)对环境因子的要求

出苗后应适当降低温度,特别是夜间温度,以防徒长。一般,发芽后白天温度比发芽时低3~4℃;夜间温度保持在18~12℃。夜间温度高极易徒长,如当凌晨(见光前1~3 h)温度高于16℃时,子叶期的黄瓜幼苗极易发生徒长。

湿度不能太大,应不高于90%;注意通风排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都应进行通风。通风不但可以降湿防病,还能补充温室内的CO2,满足幼苗光合作用对气肥的需要。

光照不能太强,最好不要超过35 klx。光照强容易引起幼苗叶片灼伤,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晚春、夏、秋季节育苗,在这几个阶段育苗,需要使用遮阳网;光照强度也不能太弱,不应低于3 000 lx,冬春季节育苗一般需要加强光照,并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必要时要进行补光。

冬季外界温度低,育苗还应防止放风排湿时进入温室的冷风吹到幼苗,特别是在有风的时候。

(2)防病与水肥管理

苗期易出现猝倒病,出齐苗后,应在晴天温度低于27℃时喷施72.2%普力克水剂500倍液。最好在上午,这样有利于降低环境温度,也可在播完种浇水后喷施750倍普力克。注意通风排湿,保持穴盘表层基质的低湿度是防止猝倒病发病的一个重要措施。当猝倒病发生时,把发病穴盘放在日光下将表层基质晒干,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出齐苗后应施用浓度为0.05%~0.1%的高品质平衡复合肥液,特别对于营养物质含量少的基质,施肥应及时。

(3)分苗

实际生产中,即使再好的种子也不可能出芽率100%且出芽整齐一致,必然存在个别穴孔不出芽及一些穴孔出芽不一致的情况,这两种情况的结果就是缺苗和幼苗生长不齐。秧苗购买者都愿意要长势一致的满盘苗,因此生产上常常将秧苗按大小分开,将缺苗的穴孔重新填补上大小一致的幼苗;大小苗分开,进行分级管理。大小苗分开管理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对小苗进行更为精心的特殊管理,如放在温室内温度较高的区域,多施肥水,以使得小苗也能长成为正常的商品苗。分苗一般在第一片真叶显露至完全展开时进行,当然也视不同作物种类而定,但总体标准是操作方便、苗越小进行越好。

分苗时应该参照以下标准进行:同盘苗大小基本一致,一般分2~4级;起苗应尽量完整,不伤根;放入新穴时应尽量不窝根,更不能将根留在穴外。

6)防徒长技术

徒长苗的表现是:叶色浅,茎节长,叶柄长且较直立,根系发育差,根重比值低,茎粗与茎高的比值低;细胞含水量高,抗病性差;定植后往往开花结果期延迟,早熟性差,但总产量影响程度较小。穴盘苗徒长问题是穴盘苗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做好防止幼苗徒长工作是穴盘苗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常用方法如下:

(1)非化学方法

①温度 通过控制温度来防止徒长是生产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认为,降低夜间温度能有助于控制徒长;也有研究认为,减小白天与夜间的温差可以有效控制徒长;实际可以通过降低秧苗见光后2~3 h的温度来达到相对降低白天温度的效果,也就是说降低见光后2~3 h的温度其效果与降低整个白天的温度是相似的。

②湿度 基质水分越低,植物生长越慢,植株越紧密,叶子和茎段越壮实,适当控水可促进根系生长。温室相对湿度会影响植物的高度,低温高湿也易引起徒长。日落前或日光温室放棉被之前,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应适当通风排湿,不但可以降湿、控制高度,还可以减少病害。

③养分 穴盘育苗时,肥料用量应适当减小,尤其是在阴天的时候;氮肥应使用硝态氮肥;高磷有利于培育壮苗。

④光照 较强光照强度与较长光照时间能抑制幼苗徒长。对于大部分幼苗而言,光强不应低于3000 lx,不应高于32 000 lx,每天见光时间应在6 h以上。用玻璃温室育苗时,因为玻璃的透光率高,幼苗相对不易徒长;在其他类型温室内育苗时,因为光照较弱,幼苗易徒长。因此,育苗时应保证充足的光照强度与时间,特别是光照弱的季节应加强光照,以防幼苗的徒长。

⑤机械方法 有两种方法:一是拨动幼苗,二是增加空气流动。这些方法可以刺激植物产生乙烯,而乙烯能促进侧枝生长,同时抑制顶端的生长。每天来回拨动3~4次,能有效控制徒长,尤其对番茄的效果最好。应用拨动法时应注意,对于叶和茎较脆、拨动时易损伤的作物,一般不适用此法。另外,有时可以加大通风或使用室内风机,使幼苗上面的空气流动,此法对控制幼苗徒长也有一定效果。

(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又叫化控技术,是一种能有效控制作物徒长的方法,在生产上使用较多。此法一般在育苗的前中期进行喷雾或灌根处理,但要严格控制使用的浓度。常用的化学药剂有丁酰肼、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A-rest等。

①丁酰肼(或称为B-9) 只叶喷,喷到叶片滴水为宜,1 000~5 000 mg/kg。气温高时,多数植物对B-9没有反应,而且B-9在高温时容易从植物叶片上散发。

②矮壮素(缩写为CCC) 蔬菜上使用浓度100~300 mg/kg,花卉上使用浓度750~3 000 mg/kg。喷洒矮壮素容易对叶片产生伤害,如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或新叶产生晕环斑,这是由于叶绿体被破坏,这些症状一般在喷后3~5 d后出现。

③多效唑(缩写为PP333) 一般使用浓度为5~15 mg/kg。

④烯效唑 一般使用浓度为3~8 mg/kg。

⑤A-rest 既可浇灌也可喷施,施用浓度为50~150 mg/kg(灌根时浓度为叶喷浓度的1/10)。

在生产中要消除对化控技术的错误认识,化控技术的使用不单单起到控制徒长的作用,还有助于培育壮苗,提高幼苗的免疫力。

7)成苗期管理

成苗期的管理主要是在了解各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调控好幼苗生长环境的温度、光照、湿度及CO2浓度等,使各种因素都能有利于幼苗的生长。

(1)温度的管理

温度对幼苗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影响生长速度及生长量;二是影响幼苗质量。日平均温度在10~26℃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幼苗生产速度越快;但过高的温度在生产中易引起徒长,从而降低了幼苗的质量。

实际生产中,一般果菜类秧苗白天温度应在25~28℃,夜间在15~18℃;叶菜类昼温20℃,夜温在10℃。昼夜温差大时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但同时也增加了节间长度。昼夜温差越大,植株节间长度增长得越快。当昼夜温差由正值变为0时,节间长度会减小1/3。降低清晨温度(日出后2~3 h),有利于缩短节间。低夜温有利于提高作物花芽分化质量。

育苗时,温度管理要缓,切忌温度忽高忽低。缓和的温度管理有利于提高幼苗质量,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注意提高幼苗根际温度,根际温度最好能在18~23℃,使用架高苗床育苗,选用透气性能良好的基质,及对浇灌水适当加热或根区加热,都有助于提高幼苗根际温度。

(2)光照的管理

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质与光周期均影响秧苗生长与发育。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决定着光合产物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幼苗的生长量与生长速度;光质主要与植物的形态(高度与株型)有关,蓝紫光与紫外光有利于控制植株高度,并能增加幼苗分枝;对于对光周期敏感的作物,光周期会影响作物的开花时间,因此有时可以通过调节光周期来调控作物开花时间。

育苗时,一般要求光照强度应大于3 000 lx,否则作物易徒长;应小于35 000 lx,否则幼苗叶片易被灼伤。光照时间应在8~18 h。冬季育苗时,光照时间有时只有5~6 h,此时应进行补光,每天可补光4~6 h,可使幼苗生长得更快。

较强光照有利于抑制徒长。幼苗太密时,由于植株间相互遮光,会造成幼苗缺光而徒长。这就要求在育苗之前要确定所育幼苗的苗龄,以此来选择合适的穴盘。作物株型大或苗龄期长,就应该选择穴孔营养面积较大(穴孔体积较大)的穴盘。当幼苗较密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将各穴盘相互离开一定距离,从而减少相互遮光。

(3)水肥的管理

参考任务2.2中穴盘育苗营养的供应与水肥管理。

(4)气体条件的管理

一般成苗期所说的气体条件是指CO2浓度情况,幼苗在光合作用时必须吸收CO2,CO2即生产中所说的“气肥”。在冬春季节育苗时,为保存温室内的热量通常会关闭通风口,在封闭的温室内,CO2在幼苗见光后会很快被利用掉,致使温室内CO2的浓度低于空气中的(300μl/L)。没有足够的CO2,光合作用就会受到限制,幼苗合成的光合产物就少,此时低浓度的CO2就成了幼苗生长的抑制因子。

一般温室内CO2浓度在见光前最高,见光后随着作物光合作用的逐渐增强,温室内CO2浓度逐渐降低。晴天时,一般在见光0.5~1.5 h后,温室内CO2浓度降至100~ 200μl/L。如果温度上升,在通风后温室内CO2浓度会接近空气中的浓度;如果在寒冷季节,温室内温度较低,热量较少,一般不通风,此时温室内的CO2就处于亏缺状态,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CO2的要求,若在此时补充CO2,则会非常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补充CO2的前提是温度条件适宜,光照充足,空气湿度适中,基质湿度合适,养分充足。一般将温室内的CO2浓度补充至800~1 500μl/L较为合适。

关于CO2的补充方法,目前主要是采用钢瓶释

图2.9 二氧化碳发生器

放CO2,也有用天燃气、丙烷、煤油燃烧产生CO2的,还有使用干冰(固体CO2)的。其中,烧天燃气、丙烷、煤油,都要有CO2发生器。直接用液态CO2来为温室补充,成本较高。温室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使用燃烧法产生CO2时,不能燃烧太多的燃料,且必须保证温室内的空气流动(应开启内循环风机,以形成流动气流),否则会因缺少氧气而造成燃料燃烧不充分形成CO,CO对幼苗伤害很大。使用燃烧法的好处是既补充了CO2又可提高温室内的温度。还有一种产生CO2的化学方式,即使用自注式CO2发生器(图2.9):以碳酸氢铵和硫酸为原料,经化学反应产生CO2,副产物为硫酸铵(肥料)。

8)炼苗管理

穴盘苗由播种至幼苗养成的过程中,水分或养分几乎充分供应,且在保护设施内幼苗生长良好。当穴盘苗达到出圃标准,经包装贮运定植至无设施条件保护的田间,面对各种生长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温、贮运过程的黑暗弱光等,往往造成种苗品质降低,定植成活率差,使农户对穴盘苗的接受力大打折扣。如何经过适当处理使穴盘苗在定植后迅速生长呢?此时穴盘苗的炼苗就显得非常重要。

穴盘苗在供水充裕的环境下生长,地上部发达,有较大的叶面积;但在移植后,田间日光直晒及风的吹袭下叶片蒸腾速率快,容易发生缺水情况,使幼苗叶片脱落以减少水分损失,并伴随光合作用减少而影响幼苗恢复生长能力。若出圃定植前进行适当控水,则植物叶片角质层增厚或脂质累积,可以反射太阳幅射,防止叶片温度上升,减少叶片水分蒸散,以增加对缺水的适应力。

夏季高温季节,采用荫棚育苗或在有水帘风机降温的设施内育苗,使种苗的生长处于相对优越的环境条件下,一旦定植于露地则难以适应田间的酷热和强光,出圃前应增加光照,尽量创造与田间比较一致的环境使其适应,可以减少损失。冬季温室育苗,温室内环境条件比较适宜蔬菜的生长,种苗从外观上看质量非常优良,但定植后难以适应外界的严寒,容易出现冻害和冷害,成活率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出圃前必须炼苗,将种苗置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下3~5 d,可以起到理想的效果。

一般炼苗的做法是:提前5~6 d,加大通风,降低温度,每天大致降低1℃,连续降温4~5℃;同时控制浇水,直至幼苗稍萎蔫时再浇小水;在幼苗移栽或运输前一天,才进行正常浇水补肥,并喷施农药,做到带肥带药出厂。

任务2.4 蔬菜穴盘育苗技术

2.4.1 青花菜穴盘育苗技术

青花菜工厂化育苗的壮苗标准是:苗龄28~30 d,4~5片真叶,苗高10~12 cm,茎粗0.2~0.3 cm,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节间短,根系发达,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图2.10)。

1)播前准备

育苗容器选用长方形硬质塑料穴盘,规格为54 cm×28 cm,在短苗龄(28~30 d)的情况下,可选用108~128孔育苗盘,每667 m2本田备足穴盘20~25盘(随着苗龄增加,穴盘孔数减少,若苗龄达到40 d,则选用72孔的穴盘为好)。育苗基质可采用草炭、蛭石、废菇料,配制比例为草炭∶蛭石=3∶1,或草炭∶蛭石∶废菇料=1∶1∶1。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氮、磷、钾(15∶15∶15)三元复合肥3~3.2 kg,或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1.5 kg尿素和0.8 kg磷酸二氢钾,或2.5 kg磷酸二铵,肥料与基质混拌均匀后备用。pH值为5.0~5.7。基质要粉碎过筛,粒径要小于3 mm。

图2.10 青花菜穴盘苗

2)播种流程

根据品种搭配、育苗规模掌握适宜播期,秋播的早熟品种如优秀等播期为8月10至15日,中迟熟品种如绿雄90等播期为8月25日至9月初;春播的播期为1月10至15日。

播种流程:调整播种机—装入穴盘—匀铺底土—定量播种—浇足水分—加土盖种—移入苗床。

主要程序:

①装入床土 调节好滚筒式毛刷,育苗盘中装入基质,打孔压实,使底土基质厚度达3 cm左右。

②调节好播种量 育苗盘中每穴1粒种子为宜,一般每667 m2大田用种子量,优秀品种在10 g左右,绿雄15 g左右。

③调节好喷水量 浇足水分,以床土湿润为准。

④覆土 厚度0.5~0.8 cm,以覆盖种子为度。

⑤搬盘 从播种流水线上将播好种覆好土的育苗盘直接移入大棚苗床中。

3)苗期管理

(1)出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要求温度20~25℃,最高35℃,最低4℃;基质湿度70%~80%;发芽需要充足的氧气。要加盖遮阳网,以免水分大量蒸发,防止缺水干芽,待齐苗后揭开遮阳网。

(2)子叶及茎伸长期管理

出苗至第一片真叶出现,温度15~22℃,最高30℃,最低5℃;基质湿度70%~80%。出苗期要注意水分管理和防止高温,出苗后主要适当控制水分,基质中水分含量较低时才适当喷水。喷水要在早上进行,一般不在下午3时后喷水,以免夜间潮湿徒长形成高脚苗。

(3)真叶生长期管理

晴天每天早上浇一次水,一定要浇透,而且要均匀,防止僵苗。畦边缘苗易失水,必要时应补水,阴雨天控制浇水。遇高温在防虫网上盖上遮阳网,移盘可控苗,但晴天需盖遮阳网防止萎蔫,如有虫害发生要及时喷药。

(4)炼苗期管理

在定植前7 d揭去防虫网和遮阳网,在露天进行高温炼苗;定植前1~2 d浇透水,促进新根生长;起苗前浇透水,利于拔苗,按苗的大小分2~3批移栽。

2.4.2 茄子穴盘嫁接育苗技术

嫁接育苗已成为茄子栽培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茄子早熟、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幼苗质量对茄子的产量、品质以及茬口安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茄子嫁接栽培有许多优点:黄萎病、枯萎病发生率低;产量高,较自根苗提高40%以上;嫁接苗因砧木根系发达,长势强,株高及叶面积明显增加,对干旱、低温等逆境条件的适应性有所提高;始收期提早,采收期延长,产量提高。

1)优良砧木和接穗品种选择

(1)砧木品种

生产上使用的砧木品种主要是托鲁巴姆,每667 m2用种量10~15 g。该砧木的主要特点是:抗4种病虫害,即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能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植株长势极强,根系发达,粗根较多,根系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强;茎黄绿色粗壮,节间较长,叶片较大,茎及叶上有少量的刺。

(2)接穗(茄子)品种

选用具有植物检疫证明的种子,具有耐热、耐寒、抗病、品质佳、商品性好的高产优良品种。如布利塔(10-701 Brigitte RZ)长茄、东方长茄(10-765 Oriental RZ)、爱丽舍(10-702 Estelle RZ)、天园紫茄、兰杂2号、二苠茄等,每667 m2用种量12~15 g,是常规育苗用种量的1/10左右。

2)育苗时间

砧木品种在定植85~90 d开始选种育苗,播种出苗30 d后再播接穗(茄子)种子。茄子品种一般在定植前60~65 d开始选种育苗。

3)种子处理与播种

(1)种子处理

砧木种子用0.01%~0.02%的赤霉素浸泡24 h后,将泡好的种子捞出装入干净布袋内,置于25~30℃处催芽。每隔2 d用清水冲洗一次,翻动种子一次,当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茄子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然后用清水洗净风干,同时除去秕子、杂质等,即可播种。

(2)基质处理

选用优质育苗介质,或按草炭6份、珍珠岩3份、蛭石1份的比例配置,基质pH值为5.8~7.0。同时,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 g加水拌匀,使基质持水量达到50%左右,用塑料薄膜覆盖,堆积密闭24 h以上,打开薄膜风干使用。

(3)穴盘选择和消毒

砧木品种选择32孔穴盘,茄子品种选择50孔、72孔穴盘。穴盘使用前用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4)装盘压穴

将基质均匀装入穴盘,用压穴器在装满基质的穴盘上压深0.5~1 cm播种穴。

(5)播种

将种子点播在压好的穴盘中间,每穴1粒种子。

(6)覆盖

用蛭石覆盖,厚度为0.5~1 cm,然后将苗盘喷透水保持蛭石面与穴盘面相平。

(7)浇水

按照勤浇、少浇的原则,将穴盘均匀浇透水,保持基质湿润。

(8)催芽

在催芽室内进行叠盘催芽,穴盘苗在30℃叠盘催芽,一般砧木品种15~20 d即可出土,茄子品种6~7 d即可出土。以后降温,白天25℃,夜间15℃。待出苗后即可搬出催芽室,摆放在育苗中心。

4)砧木、接穗幼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

出苗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15~18℃;幼苗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2~15℃。

(2)水分管理

出苗期,基质持水量达到90%~100%;幼苗期,基质持水量达到65%~70%。

(3)查苗、补苗

幼苗第二片真叶展开后把缺苗孔补齐,每孔1株。

5)嫁接

(1)嫁接时间

砧木5叶1心、接穗4叶1心、直径达4~5mm、半木质化时,即可嫁接。嫁接前一天在砧木和接穗上喷一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育苗中心的中间位置扣小拱棚,盖上棚膜、遮阳网,以备放置嫁接苗。

(2)嫁接方法

①劈接法 将符合嫁接标准的砧木苗留在穴盘内,下部留3.3 cm,保留2~3片真叶,平口削去上部,然后在茎中间垂直切入1~1.2 cm深,随后将接穗(茄子)苗在半木质化处(茎紫黑色与绿色明显相同处)保留2叶1心去掉下端,一边一刀削成1~1.2 cm的楔形,立即插入砧木切口处,上下茎对齐,用嫁接夹固定好,随后栽入嫁接穴盘。边栽植边放入已搭好的愈合室内,并浇水,做到愈合室内外不透气、不透光。

②套管嫁接法 此法是采用专用嫁接固定塑料套管将砧木与接穗连接、固定在一起(图2.11)。嫁接胶管采用橡皮筋乳胶管,胶管横径0.4 cm,嫁接前把胶管剪成0.8 cm长的胶管套备用。若买不到专用套管,也可用自行车气门心(塑料软管)代替,所需砧木和接穗的幼苗茎粗度一致,当接穗和砧木都具有2.5~3片真叶、株高5 cm、茎粗2 mm左右时,为嫁接适期。嫁接时,在砧木和接穗的子叶上方约0.6 cm处呈30°角斜切一刀,将套管的一半套在砧木上,斜面与砧木切口的斜面方向一致,再将接穗插入套管中,使其切口与砧木切口紧密结合。此法的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便;套管能很好地保持接口周围的水分,又能阻止病原菌的侵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能提高嫁接成活率;幼苗成活定植后,塑料套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露地栽培的风吹日晒,会很快老化、掉落,不用人工去除。

图2.11 茄子套管嫁接苗

6)嫁接后管理

(1)温度

嫁接苗适宜愈合的温度,白天24~28℃,夜间20~22℃。冬季在温室内设小拱棚升温保湿摆放嫁接苗,夏季在育苗中心设遮阳网降温保湿摆放嫁接苗。

(2)湿度

为防嫁接后接穗萎蔫,空气湿度要保持在90%~100%,摆满苗后从穴盘面浇水。嫁接后前3 d不要在苗上喷水,以防接口错位和沾水感病。前3 d完全密封遮阴,第4 d晚通边风,6~7 d后早晚通风,此后逐渐加大通风量,每天中午喷水1~2次,9~12 d后转入正常湿度管理。

(3)光照

为防止愈合室内温度过高和湿度不稳定,嫁接后要遮阴,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引起接穗萎蔫。嫁接后3~4 d全天遮光,此后早晚透光、换气,避免发病;8~9 d接口愈合,逐渐撤掉遮阳网,转入正常管理。

(4)嫁接苗伤口愈合后管理

嫁接苗在愈合室内成活后,要转移到育苗中心内进行管理,1~3 d遮阳率达75%以上,相对湿度达80%以上,以后逐渐加大透光率和通风量,5~6 d当嫁接苗成活后完全透光。苗盘干旱时要从苗盘底部浇小水,不要从上部喷水,且水量不要高于嫁接口,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5)嫁接幼苗管理

摘除下部砧木的萌芽;将成活整齐的嫁接苗放在一个穴盘内,摆放在一起;把生长弱的苗子放在一个穴盘内,摆放在一起施偏心肥,使其尽快赶上壮苗。

(6)成苗期水分管理

成苗后基质持水量达到60%~75%,蹲苗期基质含水量降至50%~60%。

(7)通风

通过通风控制温度,调节湿度,培育壮苗。嫁接成活后逐渐加大通风量,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

(8)叶面喷肥

嫁接苗成活后,结合喷水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或浇营养液。营养液配方为:每1 000 kg水中加入尿素450 g、磷酸二氢钾500 g、硫酸锌100 g,pH值6.2左右,总盐分浓度不超过0.3%。

(9)炼苗

定植前7~10 d加大通风量,对嫁接幼苗进行适应性锻炼,促使菜苗适应外部环境条件。

7)适龄壮苗定植标准

嫁接后15~30 d,植株直立,茎半木质化,株高20 cm以上,6~9片叶,门茄现大蕾,株顶平而不突出,叶片舒展,茎粗壮,叶色偏深绿,有光泽,节间较短,根系发达,侧根数量多,根系和基质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塞子状,根系完好无损,呈白色,无病虫危害症状。

2.4.3 黄瓜穴盘嫁接育苗技术

知识链接

嫁接的作用

将植物的枝或芽连接到另一植物的适当部位,使二者结合成一个新植物体的技术称为嫁接。嫁接植株中被嫁接的部分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部分称为砧木。砧木构成地下部分,接穗构成地上部分,接穗所需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来源于砧木。在一般情况下,砧木所需的同化产物由接穗同化器官供给,若砧木留叶,则砧木的同化产物来源于砧木和接穗双方。采用蔬菜嫁接苗栽培能够减少土壤传播病害的危害,是利用土壤传播病害的病菌对侵害蔬菜具有较强的专一性特点,通过选用适宜的砧木代替栽培蔬菜的根系进行生产,从而达到避病栽培的目的。

1)播种期的确定

黄瓜穴盘幼苗播种期的确定依育苗季节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成苗需要14 d,低温季节成苗需要25 d。从预定的定植时间向前推算育苗需要的天数就是播种期,如采用嫁接育苗成苗时间适当延长5~7 d。

2)嫁接前准备

(1)设施设备消毒

夏秋育苗要在有遮阳、降温设备的设施中进行;冬春育苗要求设施保温采光性能好,并配备热风炉等加温装置。育苗设施要求结构坚固,覆盖材料密封性好,日光温室墙体无缝隙,所有通风口和管理人员出口均覆盖22~25目的防虫网。设施消毒采用高锰酸钾加甲醛法,具体操作是:每667 m2温室可用1.65 kg高锰酸钾、1.65 kg甲醛、8.4 kg开水消毒,将甲醛加入开水中,再加入高锰酸钾,产生烟雾反应;封闭48 h消毒,待气味散尽后即可使用。旧苗盘也应先进行清洗和消毒,具体操作是:先用清水冲洗苗盘,黏附在苗盘上较难冲洗的脏物,可用刷子刷干净,冲洗干净的苗盘可以扣着散放在苗床架上,以利于尽快将水控干,然后进行消毒。消毒方法详见表2.16。

表2.16 苗盘消毒的几种方法

(2)穴盘选择

培育嫁接黄瓜苗用50穴孔的穴盘播种砧木,用平盘播种黄瓜种子,嫁接方法一般采用顶插接法。

(3)基质选择

砧木和接穗播种采用的基质一般为泥炭、珍珠岩、蛭石等轻质材料,按照体积比3∶1∶1的含量配制,冬季可以用2∶1∶1的比例,加水使基质含水量达50%~60%。基质消毒每立方米加100 g多菌灵,或采用800倍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喷雾。配制基质时,每立方米再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1.2 kg。杀菌剂和肥料与基质混合时要搅拌均匀,并堆放2~3 h,保证基质湿度均一。

(4)切削及插孔工具

切削工具采用刮须双面刀片,将其沿中线折成两半。插孔工具为竹签,需自己用竹片削制,粗度与接穗茎相当,长10 cm左右,一端削成1 cm左右的双楔面。

(5)消毒用具

准备好200倍福尔马林溶液及70%酒精,嫁接时将手指、刀片、竹签用70%酒精消毒,以免接口感染病菌。

(6)其他工具

为防止接穗失水,可准备湿毛巾覆盖;为提高工效,一般准备桌子和凳子,方便操作。

3)砧木和接穗的选择与播种

(1)砧木和接穗的选择

砧木选择原则主要是选用共生亲和力好,嫁接后根系发达,耐低温效果强,抗逆性强,结果期延长,产量、品质显著的砧木品种。可选用日本杂交南瓜、黄籽南瓜或白籽南瓜。接穗品种要符合市场要求,越冬设施栽培品种要耐低温、弱光、抗霜霉、白粉病等,植株生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早春设施栽培应以雌花节位低,瓜码密,不易徒长,早熟,抗病的优质品种为主。

(2)用种量计算方法用种量=所需成苗数(株)/(发芽率×出苗率×出苗利用率×嫁接成活率×成品苗率)

(2-3)

(3)砧木种子处理及播种

冬春季育苗,南瓜种子要比黄瓜种子早播4~5 d,夏秋季早播3~4 d。

①砧木种子处理 砧木种子应在太阳下先晒2~3 d,砧木播种前用60~65℃的温水浸种消毒,浸种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温降到30℃后停止搅拌,自然冷却后用0.1%的高锰酸钾浸种10 min,清洗干净后浸泡8~10 h,清洗2~3遍后待播。在铺有电热线的温床上或催芽室内进行催芽,将砧木种子摊放在装有湿沙的平盘内,覆盖一层湿沙,再用地膜包紧。催芽温度控制在30~32℃,有70%的种子露白时待播。

②砧木种子播种 将配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装盘时应注意不要用力压基质,用刮板从穴盘的一端刮向另一端,使每个孔穴都填满基质,尤其是穴盘四角和盘边的孔穴也要填满。基质装盘时要求松紧适度,过松则浇水后种子在穴孔里下陷严重,导致种子在穴盘里深浅不一,影响出苗的整齐度;过实则导致通透性变差,影响根系的呼吸,容易沤根。注意基质不要装得过满,装好后各个格室应清晰可见。装好的穴盘要进行压穴,以利于将种子播入其中,可用专门制作的压穴器压穴,压穴深度为1~1.2 cm;也可将装好基质的穴盘垂直码放在一起,4~5个穴盘1摞,上面放一只空穴盘,两手平放在穴盘上均匀下压至达到要求穴深为止。播种时每穴孔1粒,种子平放,胚芽向下,覆盖珍珠岩或蛭石,刮平。覆盖完后的所有穴盘集中浇水湿透,以穴盘底部小孔见基质完全湿润但没有水渗出为宜。覆盖地膜保湿,最后将所有穴盘码放在催芽车上放入催芽室或温室中进行催芽。催芽时温度控制在白天27~32℃,夜间17~20℃。当种子70%幼苗拱土时,及时揭去地膜,温度平均降低2~3℃,以防发生徒长。对于发芽率不高或发芽不齐的种子,可以先集中催芽再播种,播种后继续催芽直至拱土。

③砧木苗管理 齐苗前蛭石不宜干燥,嫁接前1~2 d适当降温控水,促进下胚轴硬化。夜间温度降低到12~14℃,白天保持在18~22℃,基质含水量50%~65%,培育健壮的幼苗。进行喷药,防止猝倒病的发生,可喷施72.2%的银法利1 000倍液。夏天气温高、温差小,砧木苗易徒长,出苗后可根据长势强弱喷施20%助壮素250~500倍液,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 000~7 000倍液。嫁接前3~4 d砧木不可喷洒抑制剂,以免影响接穗的正常生长。冬季可降低夜间温度利用温差控制苗子长势。

(4)黄瓜种子的处理及播种

①黄瓜种子处理 黄瓜种子播前用55~60℃温水浸种消毒,方法同砧木。浸泡6~8 h,清洗2~3遍后待播。

②播种 将消毒基质装入平盘内,刮平,将黄瓜种子撒播在上面,每盘约1 500粒,再用基质覆盖2 cm左右,浇水,覆膜,放在催芽室中,白天保持26~28℃,夜间保持14~16℃,基质水分保持65%~80%,进行促芽管理。3~5 d后出齐苗(注意浇水不宜过多,否则影响种子发芽),待80%左右拱土时移出催芽室及时见光。

③温度管理 黄瓜苗期短,育苗期间温度偏高则生长快,节间长;温度偏低生长缓慢,节间较短。不同的阶段温度管理的指标不同,出苗后3~5 d幼苗胚轴容易徒长形成“高脚苗”,因此要注意温度的控制,特别是夜温的控制,以白天24~27℃,夜间12℃为宜。夜间保持在14~16℃,到定植前5 d,夜温再降到10~12℃进行低温炼苗。

④水肥管理 黄瓜苗期应经常保持穴盘基质的湿润,但要控制浇水次数与浇水量,基质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以上,即根据秧苗大小和天气情况3~4 d浇一次大水,期间每天使用小水或不浇水。浇水次数过多或过大则降低穴内基质温度和增加育苗环境湿度,容易诱发病毒和引起徒长;浇水过少则根系容易导致黄化、老化、活力差,甚至形成花打顶,移栽成活率低。用药浓度和用药量可以适当调节,主要是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温度高和(或)光照弱时多用,尤其是夏季连续阴天时要重用,温度低和(或)光照强时可轻用。

接穗(黄瓜苗)的基质不宜过干,齐苗后要充分见光。嫁接前要做好病虫害防治,一般情况下,齐苗后和嫁接前一天用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加农用链霉素400万单位的混合液喷洒砧木和接穗,进行苗期病害的预防。

4)嫁接

嫁接适期以砧木第一片真叶露心时,茎粗2.5~3 mm,嫁接苗龄为7~15 d为宜(图2.12)。黄瓜为子叶变绿,茎粗1.5~2 mm,即播种后3~5 d为宜(图2.13)。砧木在嫁接前一天抹去生长点。嫁接前一天的下午砧木和黄瓜的基质要浇透水,使植株吸足水分。叶面喷杀菌剂和杀虫剂,嫁接工具用70%的医用酒精消毒。

图2.12 砧木嫁接苗适期

图2.13 黄瓜接穗嫁接苗适期

采用断根顶插接法,先处理砧木,用竹签紧贴任一子叶基部的内侧,向另一子叶基部的下方以30°~45°扎孔,深度为0.5 cm,以不露表皮为宜。黄瓜苗可靠底部随意割下,每次割下的砧木和接穗不宜过多。嫁接时,在接穗苗子叶下部1 cm处斜削0.5 cm长的楔形切面,拔出竹签,将切好的接穗迅速准确地斜插入砧木切口内,要插紧,使接穗与砧木吻合,子叶交叉成“十”字形。从削接穗到插接穗的整个过程,都要做到稳、准、快。

5)嫁接后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

嫁接后前3 d温度要求较高,白天25~30℃,晚上15~20℃,温度高于32℃时要通风降温。第4 d以后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把温度适当降低2~3℃。8~10 d后进入苗期正常管理。

(2)湿度管理

嫁接后,前2 d湿度要求95%以上,低湿时要喷雾增湿,注意叶面不可积水。随着通风时间加长,湿度逐渐降低到85%左右。8~10 d后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湿度管理可接近正常苗湿度管理。

(3)光照管理

嫁接后,前3 d要遮阳,以后几天早晚见自然光,在管理中视情况逐渐加长见光时间和加强光强度,可允许轻度萎蔫。8~10 d后可完全去除遮阳网。

(4)通风管理

一般情况下,嫁接后前2 d要密闭不通风(图2.14),只有温度高于32℃时方可通风,嫁接后第3天开始通风,先是早晚少量通风,以后逐渐加大通风量和加长通风时间,对萎蔫苗盖膜前要喷水。8~10 d后进入苗期正常管理。在嫁接后第5~6 d喷一次75%百菌清500倍液和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预防苗期病害发生。

图2.14 嫁接后的管理

6)嫁接苗成活后的管理

(1)及时去萌蘖

砧木虽然去掉了生长点,但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还会不断长出新叶及腋芽,影响黄瓜苗的正常生长,因此嫁接成活后应及时去除萌蘖。

(2)水肥管理

成活后要适时控水,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一般情况下,基质较干后结合浇水喷1~2次叶面追肥,可选择0.1%~0.3%的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浇一次清水后,再浇氮、磷、钾含量为15-10-15和20-10-20速效肥水,浓度为50~120 mg/kg,两者交替使用。

(3)苗期病虫害控制

①苗期病害 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叶斑病、霜霉病等。可选择72.2%普立克600~8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倍、70%代森锰锌800倍、75%百菌清600~800倍、25%甲霜灵1 500倍、80%绿亨2号800倍、30%特富灵3 000~5 000倍、10%世高2 500~3 000倍、72%农用链霉素4 000~5 000倍进行防治。杀虫杀菌剂要交替轮换使用,每7~10 d喷雾一次,防治效果很好。必须注意的是,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对瓜类的生长会产生药害,抑制其生长点的生长,在苗期应禁止使用。

②苗期虫害 主要有蚜虫、蓟马、潜叶蝇、菜青虫等。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90%灭多威1 500~2 500倍、50%灭蝇胺5 000倍液进行防治。

7)成苗质量标准及出圃前管理

(1)成苗质量标准

黄瓜嫁接苗苗龄一般选择15~30 d,具有3~4片真叶,叶片翠绿、肥大,根系已盘根,苗子从穴盘拔起时不会散坨,须根白色、健康,植株高度在7~10 cm时,即可定植。

(2)出圃前管理

出圃前5~7 d要降低温度2~3℃,并且要控肥水,增加光照,尽量创造与田间比较一致的环境,使其适应栽培环境。冬季出圃前必须进行一周左右的低温炼苗,白天控制在20~23℃,夜间10~12℃,可以达到提高移栽成活率的理想效果。

8)成苗贮运

(1)贮存

当幼苗已经达到成苗标准,但由于气候等原因无法及时出圃需要在圃中存放时,应适当降低育苗设施内的温度至12~15℃,施用少量硝酸钙或硝酸钾,将光照强度控制在2.5万勒左右,灌水量以保证幼苗不萎蔫为宜,目的是既可延缓幼苗生长,又不至于造成幼苗老化。

(2)运输

成苗的运输可以采取标准瓦楞纸箱、塑料筐或穴盘架等包装形式,但必须标明蔬菜种类、幼苗品种名称、产地、育苗单位、苗龄等基本信息。长途运输时,装苗货箱温度应尽量保持在12℃左右,基质含水量约75%,并进行间歇式通风。幼苗到达定植地后应及时定植。

任务2.5 花卉穴盘育苗技术

花卉种子的高质量和先进的育苗技术是提高花卉栽培质量的两个必要条件。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从国外引进花卉种子,而国内育苗技术相对落后。穴盘播种育苗的特点是每一株苗都有独立的生长空间,互不竞争水分养分,幼苗根系发育完整,移植后生长发育快速整齐,成活率接近100%,商品率高。因此,穴盘育苗是目前花卉生产普遍使用的一种育苗方法。

优质穴盘苗应具备的特征有:茎叶无黄斑、褐斑或黑色斑点,无病虫害;地上部分和根系比例协调;植株健壮,高度适中,节间短;植株颜色正常,呈品种固有色泽,子叶健壮;有充分伸展的叶片及适量的叶片数目(此数目随穴盘的规格不同而异,如三色堇880孔穴盘3片真叶,406孔穴盘4片真叶,288孔穴盘5片真叶,128孔穴盘6片真叶),外观上能遮挡穴盘;有健康发达的根系,幼根白色,根上有明显的根毛,根系恰好把穴孔内的基质包裹住,这样基质潮湿时苗才容易被拉出;长势整齐,同品种、同批次的穴盘苗的高度不能相差10%;顶芽正常;除四季海棠和非洲凤仙外,一般种苗都不能带有花苞;种植或出售前茎叶偏硬。

2.5.1 矮牵牛穴盘育苗技术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又名碧冬茄,为茄科矮牵牛属植物,常作为一年生栽培,其花朵硕大,色彩丰富,花型变化颇多,已成为重要的盆栽和花坛植物,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栽培应用广泛。

矮牵牛由威廉·赫伯特(William Herbert)育成于1835年,重瓣矮牵牛品种出现在1849年,四倍体大花矮牵牛系列育成于1876年。矮牵牛在美国栽培十分普遍,常用在窗台美化、城市景观布置,其生产的规模和数量列美国花坛和庭园植物的第二位。在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荷兰和德国等国家,矮牵牛广泛用于街旁美化和家庭装饰。在日本,矮牵牛常用于各式栽植槽的布置和公共场所的景观配置。为此,美国的戈德史密斯、泛美和鲍尔等种子公司,每年培育出新品种供应世界各地。日本泷井种苗公司(Takii Seed,总部位于日本京都市)近年来也在矮牵牛的育种方面做出了许多成就。

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引种栽培矮牵牛,80年代初开始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大量引进新品种,同时我国花卉育种家开始自己培育矮牵牛品种。近年来,中外合资的园艺公司大量从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规模化生产,大大地推动了矮牵牛的发展。经过育种者的不懈努力,育出了各种匍匐型、垂吊型、大花型、中花型、小花型、单色、复色、脉纹等不同性状和花色的矮牵牛,丰富了矮牵牛品种。

1)矮牵牛品种类型

(1)按生长习性分

①蔓生(垂吊)型 在地面匍匐生长,最低矮的类型。通常沿地面或水平方面生长,茎蔓很长,可以覆盖整个地面或花盆,适用于花坛、吊篮,在美国所有矮牵牛类型中销量占第一位。该类型的缺点是中间没有花,对日照长短敏感。泷井公司的美声系列属于该类,如粉红晨光,花色丰富。

②树篱型 与蔓生型类似,但植株高很多。像灌木一样,纵、横生长量皆大,茎粗壮,覆盖范围大,宏大壮观,其花瓣耐雨性极佳,适于花坛及道路绿化。该类型品种不是很多,泷井公司的Soprano系列属于该类,如Mix。

③大花型 大花,簇生类型。该类型的花很大,但开花所需时间长,大花雨后损伤严重。适宜干燥、高温地区盆栽和庭园用。泷井公司的狂欢节系列属于该类。

④丰花型 花中等大小,簇生,分枝性好。耐湿性、雨后恢复能力比蔓生(垂吊)型和大花型好。泷井公司的交响乐系列属于该类。

(2)按商业特性分

①大花单瓣类 包括阿拉丁(A1addin)、云(Cloud)、康特唐(CountDown)、盲珠(Daddy)、梦幻(Dreams)、鹰(Eagle)、魅力(Magic)、花边香石竹(Picotee)、呼拉裙(Hulahoop)、风暴(Storm)、超级(Ultra)等系列。

②丰花单瓣类 如名声(Celebrity)系列。

③多花单瓣类 包括地毯(Carpet)、蜃景(Mirage)、好哇(Hurrah)等系列。

④密花单瓣类 包括幻想曲(Fantasy)、好时(Primetime)、公式(Formula)、梅林(Merlin)等系列。

⑤大花重瓣类 包括小瀑布(Cascade)、派克斯(Park’S)、急转(Pirouette)等系列。

⑥多花重瓣类 如重瓣果馅饼(DoubleTart)系列。

2)矮牵牛穴盘育苗技术

(1)品种选择

近年来,风雨后恢复能力强、耐低温和酷暑、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也相继出现,提高了矮牵牛在整个园林绿化中的比例。目前,常用的矮牵牛有梦幻、阿拉丁、海市蜃楼、梅林、棱镜等系列。矮牵牛的种子很小,一般10 000粒/g,发芽率85%左右,育苗者可以根据种苗的订单数量确定所需种子数量。

(2)播种时间确定

矮牵牛的商品期一般在重大节日,如五一、十一等,育苗时间在成品期之前3个月左右。春秋季节上盆后一个半月就可进入商品期,夏季一个月就可进入商品期。根据定植的时间和环境条件确定播种时间和育苗穴盘的规格,春秋两季苗龄在40 d左右,夏季35 d左右。

(3)育苗前准备工作

①基质准备 矮牵牛育苗基质要求有良好的物理性状,良好的孔隙度和优良的持水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能力和缓冲能力,以及适合矮牵牛育苗的酸碱环境,无病菌,无草种和有毒物质。

最理想的基质是进口播种专用泥炭,或进口播种专用泥炭与优质腐叶土混合使用。如要求不高,也可使用国产泥炭,或优质腐叶土与珍珠岩混合物。进口泥炭虽然价格高,但是出苗率高,出苗效果好,因此总体算起来基本不增加成本。可采用草炭、珍珠岩、蛭石混合而成,春秋季按10∶3∶1配制,夏季按10∶2∶1配制。每立方米基质中加入100 g多菌灵粉剂,配制完后检测基质的pH值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可以用石灰粉或硫酸亚铁进行调节。1.5 kg石灰粉可将每立方米基质的pH值调高0.5~1.0单位,0.9 kg硫酸亚铁可将每立方米基质pH值调低0.5~1.0单位。矮牵牛基质适宜的pH值为5.5~5.8,EC值小于0.75 ms/cm。育苗基质使用前必须经过消毒,每立方米基质可用40%福尔马林400~500 ml,均匀浇灌搅拌后密封24 h,然后让其挥发10~14 d便可使用。

②穴盘准备 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穴盘,一般春秋季节选择288孔,夏季选择200孔。对已经使用过的穴盘,应先把穴孔中的废基质清理干净,然后进行消毒;新穴盘使用时,要检查穴盘底部的透气孔是否堵住。

(4)播种

①基质填盘 基质填盘前首先检查一下基质中的水分是否合适,基质太干不容易填实;太湿降低了基质的通透性,增加了基质的使用量。判断基质中水分是否合适的方法为:用手抓起一把基质,紧握在手中,有水滴在指缝间而不向下滴。将混合好的基质填装穴盘,可机械操作也可人工填装。注意使每个穴盘孔填装均匀,并轻轻镇压,基质不可装得过满,应略低于穴盘孔的高度,使每个穴盘孔的轮廓清晰可见,并且使基质中间略低于四周。

②浇水 自动流水线播种应先播种后浇水,主要是因为矮牵牛种子小,浇完水播种种子容易吸附在基质上面,播完种子再用喷雾器喷水。人工播种应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前一天淋湿基质,达到刚好浇透的程度,即穴孔底部有水渗出。淋湿的方法可以采用自动间歇喷水或手工多遍喷水的方式,让水分缓慢渗透基质。

③播种 机器播种的应选择针孔(滚桶)直径0.07 mm,如果采用人工点播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取一张稍硬一点的白纸,从中折一道痕,让种子顺着折痕往外溜,每个穴孔1粒,这样可以减少穴孔中多株苗现象,大大降低了移苗用工。矮牵牛发芽需要光照,一般不覆盖蛭石,发芽阶段需要增加湿度,可直接覆盖地膜(图2.15)。

图2.15 矮牵牛播种后地膜覆盖

(5)播种后管理

①胚根萌发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3~5 d时间,发芽温度要求在22~24℃,长时间超过25℃或低于20℃都会导致发芽率下降,或者推迟发芽时间。500~1 000 lx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发芽的整齐度和幼苗的质量,保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而不使基质中的水分超过饱和状态。种子露白后要不断观察,及时移出发芽室,及时揭开地膜,防止种苗徒长。第一阶段结束时,胚根长约0.6 cm,子叶即将出现。

②茎和子叶出现 这一阶段需要3~5 d时间,要求温度18~20℃,光照15 000~20 000 lx,夏季中午注意遮阴,基质中的pH值为5.5~6.0,EC值为1.0~1.2 ms/cm。要控制好基质中的水分,尽量降低,以叶片不萎蔫为限。每次浇水可添加低浓度的肥料,做到见干见湿、薄肥勤施,每次浇肥后用清水冲洗叶面上的肥料,防止中午阳光强烈、温度过高产生肥害。当子叶完全展开后,施用氮浓度为50~75 mg/kg、氮-磷-钾配比为14-0-14、20-10-20的肥料,交替使用,每周2次。第二阶段结束时,胚根长1.2~1.8 cm,子叶完全展开,第一片真叶即将出现。

③真叶生长和发育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14~21 d,在初期对矮牵牛进行移苗(图2.16),将每个孔穴填平、抹平、浇透水,移苗时把每穴双株的种苗挖出来,小心分开,用牙签轻轻将苗根摁入到未发芽的穴孔中。移植后,用细眼喷壶浇水,以免将苗冲倒,注意将长势一致的苗移植到一个穴盘中,以便养护管理,提高穴盘苗的整齐度,避免花苗大小不一,影响生长。生产高质量的矮牵牛穴盘苗,水分管理是关键,在避免出现永久性枯萎的前提下,两次浇水之间让土壤干透,加强氮肥施用浓度至150 mg/kg,使用氮-磷-钾配比为14-0-14 和13-2-13-6Ca-3Mg的肥料每周2次,可以增加根系的发育。基质中的pH值为5.5~6.0,EC值在1.5 ms/cm以下。真叶出现后,如果环境条件很难控制徒长,可以喷施B9或多效唑,浓度分别为3 000 mg/kg和5 mg/kg,控制种苗徒长。第三阶段结束时,穴盘无缺苗现象,花苗大小整齐,胚根长度超过2.5 cm,且有侧根,具有2~3个分枝。

图2.16 矮牵牛移苗

④准备上盆或运输 这一阶段需要7 d时间,通过对水分、温度和营养的控制炼苗,在不引起生长障碍的情况下,两次浇水之间让土壤干透。利用高温、低温、强光照等逆境炼苗,以适应定植后的环境条件(图2.17)。第四阶段结束时,有2~3片真叶。

图2.17 准备上盆的矮牵牛穴盘苗

(6)病虫害防治

矮牵牛的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白粉虱、潜叶蝇。可以选用吡虫啉、二氯苯醚菊酯乳油对蚜虫、蓟马进行防治;选用噻虫嗪、氟虫睛对白粉虱进行防治;选用灭蝇胺、阿维菌素对潜叶蝇进行防治。

矮牵牛的苗期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由腐霉菌引起,根部变为棕褐色,脓烂。浇灌甲霜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可以防治。

(7)微量元素缺乏和中毒症

①缺铁症 缺铁或pH值高于6.8,将导致叶片上表面出现花叶褪绿现象。如果pH值高于6.5,可通过增施硫酸亚铁来降低pH值,施用硫酸亚铁220~370 mg/kg浇灌基质,之后用清水冲洗叶片;如果pH值低于6.2,则施用螯合铁(铁元素含量12%)浇灌基质,施用浓度为300 mg/kg。

②缺硼症 如果pH值高且肥料溶液中硼元素含量低,矮牵牛将表现为叶片扭曲畸形,生长点枯死,可用20~30 mg/kg硼砂溶液进行浇灌,但硼砂必须用热水溶解。

③铁、锰中毒症 极低的pH值能导致铁、锰中毒,叶片上会有黄褐或棕色病斑,可改用其他水溶性肥料,如N-P-K比例为15-0-15肥料。如果症状没有继续蔓延或pH值低于5.5,使用900 mg/kg水溶性石灰水浇灌植株;若基质中铵浓度高于10 mg/kg,则不能施用。

2.5.2 菊花穴盘扦插育苗技术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又名九花、鞠花、节花、帝女花,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有时也作菊科所有花卉品种的总称,是原产于我国的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栽培始于周、秦,迄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其神韵清奇、绚丽多姿,被誉为“花中君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园林绿化、美化、亮化中对菊花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如今,菊花已成为世界花卉产业“四大切花”之一,占全球切花数量的30%。

1)菊花品种类型

菊科是种子植物最大科,总数25 000~30 000种,而其花卉种类也很多,仅次于兰花。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一般认为,现在的秋菊是我国的原始种。东北、华北地区的小红菊与华南、华北地区的野黄菊,通过长期的天然及人工杂交,选育演变而成。菊花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17世纪前后,菊花被陆续引入欧美各国,通过各国园艺学家的杂交育种工作,培育出许多菊花新品种,使其具有了世界性。

(1)按花径的大小分

①大菊 花径在10 cm以上,品种名贵,适宜做独本菊培养。

②中菊 花径在5~10 cm,适宜做独本菊、多头菊、大立菊、塔菊培养。

③小菊 花径在5 cm以下,适宜做悬崖菊、漫天星培养。

(2)按整枝方法不同分

按整枝方法不同分有独本菊、多头菊、大立菊、塔菊、悬崖菊、漫天星。

(3)按花形不同分

按花形不同分有单轮形、托挂形、松针形、莲座形、球形、飞舞形、垂帘形、莲舞形。

(4)按花色不同分

按花色不同分有白色、粉色、粉紫、紫色、墨红、黄色、棕黄、棕色、绿色和复色等。

(5)按成熟期不同分

①夏菊 6月中旬至7月下旬。

②秋菊 8月下旬至11月上旬。

③寒菊 12月上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

2)菊花扦插育苗技术

菊花繁殖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即播种繁殖,多用于杂交育种,一般生产上很少使用;无性繁殖包括扦插、分株、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等。扦插是利用菊花营养器官具有的再生能力,切取茎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使其生根发芽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扦插能够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繁殖系数较高,成为菊花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最优繁殖途径。

(1)扦插时间

4—6月可扦插早秋、秋、冬3季(9月—翌年2月开花)的切花菊品种,10—11月可扦插3—7月开花的品种。

(2)扦插基质的准备

扦插基质要求排水良好,持水力较强,通气性好,升温快,保温性强,无病虫隐患。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①河沙 以不含有机质的中等粒度的石英沙为最好,普通沙子也可以,具有通气、排水良好、易吸热增温并有一定的持水能力的优点。

②蛭石和珍珠岩 近几年来采用的一种新基质,具有质地疏松、透气性好、保水保温力强等优点,适宜各种花卉扦插或播小粒种子育苗用。

此外,腐熟的木屑、木炭粉、谷壳灰等也可以作为扦插基质。在使用扦插基质过程中,可以将两种基质混合使用,能够取长补短。如用排水透气良好的河沙与保水性强的草炭土混合,能给插穗创造良好发根条件;草炭土还含有胡敏酸,有利于剪口产生愈伤组织,迅速发根。

各类扦插基质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消毒,如用高温锅蒸、锅炒或用稀释1 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插床喷洒,以防止病虫危害。消除病虫危害是提高插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基质铺设厚度依插穗长短而定,一般是与插穗长度相同或多1/4;不可过厚,否则渗水,透气性差,对生根不利。

(3)扦插方法

①枝插 枝插多用未木质化的软枝做插穗,适用于早黄菊、地被菊及枝条含水量较少的秋菊。其方法是:在花谢后,选壮实无病虫毒的植株,剪除根部以上的部分,置于冷室,留作母株,翌春萌发长成新梢后,选取新梢长8~12 cm作为插穗,剪口在节下方0.2 cm处,用利刀剪平,除去基部叶片,仅留上部2~3片叶,将介质放于插床中铺平,浇水,待水渗下后即可扦插。先用竹签(竹签应粗于插穗)打好小洞,再将插条插入,深度为插条深度的1/2~2/3,行距8~10 cm,株距2~3 cm,略倾斜,插后立即浇水使插条与基质紧密接触。对难生根的品种,可用0.04% IBA处理插穗,有促进生根的效果。

②芽插 芽插的芽有脚芽扦插和腋芽扦插两种。脚芽就是指母株根际所生的芽,通常于冬季母株开花时用脚芽扦插。取长8~10 cm脚芽,剥去下部2~4片小叶,插入浅盆或繁殖箱中,深约2 cm,生根后置于冷室中保存,次年3月中下旬定植。脚芽缺乏时,为保存品种,可用腋芽,腋芽就是茎上叶腋处长出的芽,短小细弱,养分不足,插后须精心管理。腋芽易生花蕾,应随时将其除去,因而腋芽扦插在生产上应用不多。芽插适用于一些枝插难以生根的品种,扦插常在冷床、温床等保温设施内进行,且有充分日照条件下培养。

③叶插 叶插不普遍,只是在嫩梢和腋芽不足、芽缺乏,不需要大量繁殖的情况下使用。具体方法是:取健壮的叶片,把叶柄下端削平,连同叶片下半部斜插入基质中,叶的上部露在外面,大约20 d即可在叶柄伤口处生根。本法应用不普遍,管理更要细心,温度应保持在15~20℃。这时水分非常重要,土壤不宜过湿,以免引起插叶根部腐烂;空气湿度亦十分重要,插后最好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持空气湿度,以插叶不蔫为宜。

(4)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插穗能否顺利长根、发芽、成为新植株,插后管理至关重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温度管理 插条能否生根,温度是决定性的因子。最适温度为15~20℃,露地扦插需地表温度稳定在13℃以上才可进行,设施内扦插也需维持在此温度范围内。低温难生根,高温、湿度大的情况下易造成插穗腐烂而失败。

②水分管理 插穗扦插后应立即浇水,使插穗与基质紧密接触。一般初插后3~4 d浇水一次,要浇足、浇透。一周后每天傍晚浇一次,同时在插床上进行喷雾,维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出根后水量可酌情减少,保持插床湿润,以促其多生根。

③光照管理 插后应搭荫棚,每天遮阴,一周后插条开始愈合生根,早晚可接受光照1~2 h。经两周后插条已生根,除中午遮阴外,其余时间可接受光照。当插穗2~3片新叶展开时,即可转入正常水肥管理,移栽而成新植株。知

识链接

菊花花期调节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日照在10 h左右时就能孕芽开花。要提前开花,可采用遮光措施,菊花在遮光进行短日照处理后10多天,花芽即可开始分化,再经过40多天即可开花。因此,开始遮光处理的时期是从花期向前推算50~60 d。如需10月1日开花,7月下旬就应开始处理;如要推迟开花,在菊花孕蕾之前可用灯光延长光照至每天14 h以上。在调控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置菊花的温室要注意透光度 如果采用简易温室时,光线强度不足,可以用电灯光补充。以白炽灯为例,灯泡离植株的高度应保持在60~70 cm,以免烫伤或影响菊花生长发育,简易暗室或用黑布遮光要完全黑暗,不能漏光,并能保持通风。

②菊花前期要重视栽培管理,促进花苗健壮生长 待菊花植株长到30~50 cm以上的高度(视不同品种而异)才能进入光照生理发育阶段。如菊花前期生长过快,植株过高,不便于遮光处理或搬移,可采取肥促水控,或在生长前期摘心(可多次),促使植株矮壮。

③菊花每天光照时数不能少于6~7 h,否则不能开花或延迟开花。此外还应注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矮化处理,防止徒长等。

④菊花通过光照发育阶段后,若遇27~28℃以上高温天气或10~12℃以下日平均气温,都会影响开花。

(5)影响扦插的因素

①内在因素对菊花扦插生根的影响

a.品种及母株营养的影响 由于品种遗传性不同,对生根的快慢及数目影响很大。多数品种在10~20 d生根;某些品种如绿牡丹、绿衣红裳等,常需30 d左右才见生根。此外,母株营养条件对扦插生根也有较大影响。一般,从营养和生长良好母株上采取的插穗比营养生长不良株上者生根早,根数多,成活率高。

b.不同部位插穗影响 顶部插穗较中部和基部利于根部发根及根部伸长生长。顶部插穗生根率达98%,明显高于中部和基部;顶部插穗的根质、根系分布状况也都优于中部和下部。嫩梢、腋芽、二段、三段、叶片作为插穗均能生根,但生根速度、根长、根数及生根率等指标的差异较大。嫩梢生根快,根数多,生根较为整齐;二段的生根速度比三段快,生根率明显高于三段,移栽后生长比三段快;三段生根慢,根系较为细长;腋芽作为插穗,表现较不一致;叶片扦插能生根,但不长芽,在实际生产上没有应用价值。

②环境因素对菊花扦插生根的影响

a.温湿度 温度在10~40℃扦插均可生根,生根最佳温度状况为土温略高于气温。以土温18~21℃,气温15~18℃最佳。温度偏高或温度波动较大,不利于新根萌发与生长。保持高相对湿度,尤其在较高温度下,是保证快速安全生根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相对湿度在80%~90%较为适合,高于90%则不利于扦插苗的成活;但也有学者认为,理想的相对湿度应在90%以上,使叶始终保持“紧张状态”,不萎蔫,生理过程得以正常运转,有利于快速生根。

b.基质 菊花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旺盛,以pH 6.2~6.7最好。

c.光 光对菊花的生长和开花有重要影响,其中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都受光的调节。插穗的顶芽及叶片在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根。但强光易造成高温低湿环境,从而引起叶片过度蒸腾失水,对生根不利,故高温强光季节,常用遮光、喷水、覆膜等措施以减光、降温、增湿。若采用全光照喷雾法则不用遮光。

(6)常见问题的调控

在温室这种相对密闭、高温、高湿、寡照的环境中,生产穴盘苗常会遇到根系与茎叶生长不协调、生长超前(过快)或滞后等问题,必须针对原因加强管护。

①地上部分生长过旺 这里包括正常的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及由于地上部分的徒长而造成的“头重脚轻”。可采取的措施有:

a.降低每天的平均温度 这样可以控制幼苗的生长速度。但需注意的是,根的生长速度也随着每天平均温度的降低而减缓。多数作物的节间长度主要由白天和晚间温差决定。

b.控制水分 多数花卉种苗生长到第二阶段(子叶生长)之后,应保证每两次浇水之间让介质有一个干燥的时段,以促进根系充分生长。

c.选用适宜的肥料 改用含硝态氮和钙多的肥料。高硝态氮可以防止植物徒长,又能保证植物生长对氮的需求;钙可保持细胞壁的厚度,保证细胞正常的分裂和伸长。需要注意的是,高硝态和高钙的肥多呈碱性,使用一段时间后应适时调整介质的pH值。

d.增加光强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强会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为根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研究表明,光照强度在16200~33000 lx时,根才能与叶子共同分享碳水化合物以满足生长需要。在冬季和早春进行生产时,仅靠自然光照强度一般很难达到需求,因而有条件的应该进行补光。

e.使用化学生长调节剂 生产实践证明,一些花卉种类的穴盘苗在使用B-9、Bonzi和Sumagic等生长调节物质后,地上部分的生长在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根的生长也得到有利促进。

②根生长过旺 表现为根系过于发达,而地上部分太小,叶色浅,节间短。一般在湿度低、光照强及温暖地区易出现。可采取的措施有:

a.增加日平均温度 在10~26℃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每天的平均温度,地上部分的生长速度加快;尤其是提高白天温度,利于增加节间长度或茎的伸展。

b.加强水分管理 在确保介质有适当干燥过程的基础上,需增加浇水次数,增加穴盘苗周围的空气湿度。

c.选择适宜的肥料 多用铵态氮肥和含磷高的肥料,促进茎叶伸展。

d.适宜的光照 通过遮阴把光照降到26900 lx以下。另外,红光/远红光比例降低也会使地上部分长得更快。

e.使用促进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物质 如赤霉素(GA)、吲哚丁酸(IBA)等促进细胞伸长,但除非地上部分长得太小,否则一般不用生长调节剂来促进种苗生长。

③生长滞后 当苗木的生长晚于正常生长所需的时间时,生长表现为滞后。解决的方法有:把日平均温度提高2~3℃;提高白天温度;掌握正确的浇水方法,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多次使用更多的铵态肥料(如20-10-20、尿素等),氮的浓度掌握在200 mg/L左右。在这种水肥管理条件下,应经常检查介质的pH值和EC值,以避免根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出现问题;提高光照水平,使之维持在16 140~26 900 lx。

④生长超前 当穴盘苗的生长早于正常生长所需的时间时,种苗生长超前,需延缓其生长。解决的方法有:把日平均温度降低2~3℃或更多,但注意最低温度不能超过植物正常生长的下限;降低白天夜间温度,通常采用日出前2h通风的办法,来达到负的昼夜温差的目的;每次浇水前在不使植物遭受干旱胁迫的情况下,尽量使介质干燥;控制氮的施用,如必须施氮肥时建议使用含更多硝态氮和钙的肥料;增加光照水平;正确选用生长调节剂,如使用Bonzi、CCC和Sumagic来推迟植物的生长;穴盘苗冷藏,即通过创造适宜的条件[主要是低温(5℃)、低光(50~100 lx)和适宜的空气湿度]来短期保存穴盘苗,使之保持目前的生长状态。穴盘苗冷藏时水分(介质的水分和空气湿度)、光照和肥料的控制是成功冷藏的关键,空气湿度过高易引发病害,过低易产生水分胁迫。

⑤穴盘苗滞留穴盘 穴盘苗的根系发育到能够将介质包裹住,根系能完整从穴盘中拔出时(称穴盘可拔出时期),应及时从穴盘中移出上盆,如继续停留在穴盘中称滞留穴盘。经过长期滞留的穴盘苗在移植后通常不能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造成苗木报废。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有助于缓解滞留苗的生长受阻现象;增加根系排水空间,有利于减轻滞留苗的负面影响。

⑥穴盘苗的“逆边际效应” 穴盘边缘的植株生长势弱于穴盘中央植株的现象称为逆边际效应。

a.发生的原因 一是水肥管理不到位,穴盘边缘水分散失快且不易浇透水,因而穴盘边缘常处于相对湿度较低的状态,同样边缘穴盘苗水溶性肥料的补充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二是泥炭本身的特性造成,因穴盘育苗中一般保持介质偏干的状态,而泥炭一旦干燥就很难再次浇透,这种状态长期持续会造成穴盘边缘长期亏缺水分、肥分;三是穴盘摆放不当,浇水不方便,不易发现局部介质的水分状态;四是管理经验不足。

b.解决的方法 一是加强日常水肥管理,做到细致;二是合理配比介质,掺入适量的蛭石、珍珠岩;三是合理利用空间。

任务2.6 水稻穴盘育苗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水稻手插秧成本的不断增加,实现水稻机械化插秧已成为现代稻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增产稳产、省工省时、节本增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等优点,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在稻作机械化中,机插既是重点更是难点,而秧苗质量的好坏又是机插秧成败的前提。

目前推广的育苗方式主要是水稻软盘育秧,该方式简便易行,成本较低,质量好,成功率高;时间缩短,产苗量大,秧苗素质好,适应水稻机械化插秧,降低育苗作业劳动强度,省工省力,可实现低能耗、高效率、高产出;为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育秧规范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机械化提供了技术保证。与常规育苗相比,具有节水、省种、省时、增产、增效等特点,对发展规模稻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有重大意义。

2.6.1 设施设备

现代育苗工厂主要配备的设施有大型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培养土配制混合机、塑料硬盘、苗盘播种机、现代化催芽室、喷水肥药等机械、运输设施。生产过程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创造秧苗生长人为可控的环境条件。

1)育秧棚及苗床制作

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为55 m×6 m×2.1 m;大棚与本田比例为1∶(70~80),棚与棚之间开好1 m×0.5 m的排水沟,棚内中央留一条40~50 cm的过道,有条件的可铺设水泥砖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育秧前清除棚内杂草,进行耕翻细耙,做到田平土碎,然后开始做床,要求苗床平直,使床面达到“实、平、净、直”,即秧床沉实不陷脚、床面平整无高低、床面无残渣杂物、秧床整齐、沟边垂直。棚内中央离地70 cm处挂好温度计,以观测棚内温度。做好苗床后在摆盘前1~2 d床面需浇一次透水,苗床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太湿容易堵死渗水孔,降低通透性,影响根系发育;太干造成秧盘与苗床的接触不好,影响水分供应。然后才能摆放秧盘。

2)流水线的组成

播种流水线(图2.18)由机架、秧盘输送机构、床土机构、刷土机构、洒水装置、播种机构、覆土机构、电控箱、传动系统及床土粉碎机、过筛机及其他附属设备等组成。播种流水线能连续进行秧盘装土、平土、洒水消毒、播种和覆土作业。我国自己制造的播种流水线型号很多,但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大体相同,每小时能播种500~550盘,播种的均匀度一般都在90%左右。

图2.18 水稻播种流水线

3)育秧盘

育秧盘由聚丙乙烯或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注压而成,9寸行距插秧机育秧盘外形尺寸长×宽×高为60 cm×30 cm×3.7 cm,内径58 cm×28 cm×2.5 cm,盘底开有3 cm×3 cm的方孔,能透水、透气,用于堆放床土,竖芽时起支架的作用。育每667 m2的秧苗需20~22盘。如盘不够,育秧苗盘可周转使用,即播种流水线第一批播种后的育秧盘移至田间脱盘后,再将脱盘下来的育秧盘供播种流水线第二批播种时使用,以后按此类推。

2.6.2 播 种

1)确定育秧时间

以插秧时间倒推30~35 d为育秧时间,但要考虑到机插秧进度和当季插秧面积,要进行分期播种,保证在最佳秧龄期适时移栽。

2)播种营养土的配制

(1)选土筛土

选用肥沃、无残茬、无砾石、无杂草的土壤,宜选择菜园土或肥沃土壤(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提前配制营养土。每667 m2大田一般需要准备营养细土100 kg,另外,准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 kg作覆土盖种土。首先进行晾晒,当土的含水量在10%~15%时进行粉碎,用直径6 mm的筛网过筛,土粒直径2~4 mm的达60%以上。

(2)营养土配制

过筛后,每100 kg细土加壮秧剂0.5~1 kg配制营养土。提倡冬前培肥,注意冬前未培肥的宁可不培肥,可后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与播种前30 d进行,禁止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肥,以防肥害烧苗。禁止用培肥的营养土做盖种用。使用敌克松进行床土消毒。掺拌后集中堆闷,堆闷时土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10%~15%。用薄膜覆盖,使肥土充分腐熟。

3)选种与种子处理

机插秧育苗应选择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籽粒饱满、发芽整齐一致、抗病高产等的优良品种。

(1)除芒

首先对种子进行除芒处理,使种子去掉种芒和枝梗,清除秕谷和杂物,可提高机械播种的均匀度。

(2)晒种

选种前2~3 d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把种子放在背风向阳处晾晒。

(3)种子包衣

经盐水选出饱满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后放在15℃水中浸种48 h后捞出,放置于阴凉处,待种子表面水分散失后即可包衣。包衣剂以过氧化钙含量为30%的包衣配方最为理想。称取定量的种子放入包衣机旋转盘内,加入等量包衣粉剂,使包衣机的旋转盘自动放置并搅拌,并用喷雾器加入定量的水,如此反复多次便可完成种子包衣。包衣后的种子经0.5~3 h的阴干,种子表面的包衣剂呈白色,即可播种。

4)播种

流水线要摆放在相对平整的地块,注意秧盘在流水线上运作时不要出现卡盘的现象,如遇卡盘应及时调整。播种流水线上自带有浇水程序,播种时水要浇透,以秧盘底面有水滴渗透出来为宜。覆盖的土要使用未经培肥的细土,不能使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否则会出现肥害伤苗的情况。覆土深度在0.5 cm左右,盖土高度不得高于盘沿,以盖没芽种为宜。覆土过薄,会出现窜根,苗根生长到床土表面,甚至把种子顶出床土,从而导致秧苗盘根不良或出现死苗;覆土过厚,则影响稻种出芽立针,甚至芽谷因缺氧而闷种烂芽。流水线在覆土过程中如遇覆土不匀,应用人工及时补撒,防止因芽种裸露造成秧苗后期盘根不稳。

2.6.3 苗期管理

1)催芽

将播完种后的秧盘集中摊放在大棚内做好的苗床上,于秧盘上面加盖无纺布,再加上地膜,以达到更好的保水保温效果。水稻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2℃,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5℃,在适温中发芽,秧苗整齐、健壮。当棚内温度超过35℃时,可于中午揭开苗床两头通风降温,随后及时封盖。出苗前要把握干湿交替的原则,以控水促根。

2)揭膜炼苗

播后5~7 d,不完全叶至第一叶抽出时(秧苗出土2 cm左右),注意开始通风炼苗,可适当将棚两头的门打开,棚内温度控制在28℃以内。出苗后先揭开地膜炼苗,揭膜炼苗一般在晴天下午、阴天上午、雨天雨后进行,若遇寒流低温,宜推迟揭膜,并做到日揭夜盖。当苗盘干旱时,直接向覆盖秧苗的无纺布上喷水。大棚内秧苗水肥温相对充足,生长较快,可于1叶1心期喷施0.02‰~0.03‰的多效唑,达到控苗徒长、培育壮秧的效果。

3)苗期管理

秧苗1.5~2.5叶期,揭去无纺布,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控制在20~25℃,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每日浇水一般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各一次,保持床土湿润。秧苗2.5~3叶期,棚温控制在20℃以下,逐步做到昼揭夜盖。可通过叶面追肥补施低浓度的氮肥、钾肥和锌肥,喷后及时用清水洗苗。移栽前将大棚边膜揭开炼苗3 d左右,在保证秧苗不失水的前提下适当控水,以促进盘根,方便卷筒运输。起秧前一天喷施少量“送嫁肥”,以氮素肥料为主,追肥后以少量清水洗苗;以第2 d卷苗时不散为宜,即用手按下秧块,不软又不硬最好。

4)壮苗标准

机插秧秧苗采用小苗移栽。要求营养土肥力充足,秧苗群体质量均衡,根系发达,单株自根多,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2.5 cm,厚薄一致,起苗时盘土不散,形成毯状秧片。秧龄一般30~35 d,叶龄3~3.2片,株高13~15 cm,茎粗2~2.2 mm,个体间差异小,无病虫害,秧苗整齐一致。

2.6.4 水稻育苗期间常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种子出苗差

机插育秧常出现种子出苗差、出苗不整齐和秧盘内秧苗分布不均匀等现象,从而影响机插质量,严重时甚至无法机插。

(1)原因

①种子陈旧 陈种、坏种的发芽势弱,发芽率低。

②播种后没压实 用抛秧盘(钵体)育苗的,没有把秧盘按实按好,使播种的秧盘悬空,因吊干缺水而不能出苗或出苗不齐。

③覆土过薄或过厚 覆土过薄,会出现窜根,苗根生长到床土表面,甚至把种子顶出床土,从而导致秧苗盘根不良或出现死苗;覆土过厚,则影响稻种出芽立针,甚至因缺氧而闷种烂芽。

④苗床积水 受春雨、返浆水、泡田水影响,使土壤水分过大,床面积水,涝床等,造成出苗慢、苗不齐、白芽、小苗不放绿,严重的使种子窒息不出苗。

(2)解决对策

育秧前要做好发芽试验,选择符合标准的种子进行育秧;在育秧床土处理过程中,要选用合适的肥料种类,肥料和壮秧剂用量也要恰当;旱地土育秧取土前要求进行小规模的育秧试验,决定是否可做育秧营养土;育秧肥料施用量要适宜,禁用未腐熟的厩肥、尿素、碳铵等直接作底肥,同时播种后盖土不能施用肥料及添加壮秧剂。

2)“戴帽”秧苗

机插秧育秧中常有不少秧盘出现“戴帽”秧苗(盖土被秧苗顶起)。有些生长较慢的秧苗芽尖粘在被顶起的土块上而被拔起,致使白根悬于半空中,未被拔起的秧苗由于没有了盖土,秧根裸露在外。

(1)原因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旱地土育秧盖土板结、盖土过薄、过干过细、厚度不均匀等原因所致。

(2)解决对策

旱地土育秧要求适宜盖土,覆盖均匀且厚度适宜。对已出现“戴帽”情况的秧苗,可以用细树枝在床土上轻轻拍打,使顶起的土块被震碎后掉落下去,然后揭开盖膜,适当增撒一些细土,将秧根全部盖住,再轻喷些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湿润,同时将粘于秧叶上的泥土冲洗下去,最后将盖膜复原。

3)秧苗立枯病

立枯病是机插秧育秧时需要重点防治的病害。

(1)症状

受立枯病危害时,幼苗茎基部先变黄至黄褐色,严重时腐烂软化,全株青枯或变黄至褐色枯死,机插秧一旦受到水稻立枯病危害,常造成机插秧苗数量不足,漏插严重时须人工补栽。

(2)防治

首先做好床土配制及调酸工作,把pH值调至6.0以下;其次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70%敌克松600~800倍液于播种前喷湿苗床底土,播后喷湿盖种土,底土和盖种土各喷一次,不能重复,以免造成药害;在秧苗l叶1心至2叶1心期,用70%敌克松6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1~2次。

任务2.7 育苗常见问题及对策

生理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代谢异常所表现出的不良症状,也称非侵染性病害。引起生理性病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营养元素缺乏、水分不足或过量、低温、高温、强光、肥料和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等。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植物发病过程及其症状有时很难区分。

2.7.1 低温障害

低温障害可分冷害和冻害。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设施,无论采用日光温室还是连栋大棚,保温性能均相对优于生产设施,发生冻害的几率非常小,因此低温障害以冷害多见。

1)低温障害的表现

当育苗设施内温度降至10℃以下,幼苗容易发生冷害。冷害时,幼苗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叶片萎蔫、黄化;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或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冷害逐渐加重,可导致部分子叶或部分真叶萎蔫干枯,甚至死亡;冷害还会造成幼苗不发新根,生长缓慢,甚至成片死亡。西瓜、甜瓜、黄瓜、南瓜、茄子、辣椒等蔬菜幼苗易受冷害。有时,冷害在苗期不表现出症状,但定植后会发现缓苗较慢,结果节位下降,或先期抽蔓。如番茄苗期较长时间处于12℃以下低温,第一穗果节位可能从第9节位降至第6节位,并且果实畸形率增加,说明低温严重影响幼苗的花芽分化。绿体春化型蔬菜幼苗6~7片真叶期遭遇一定时间的8℃以下低温,定植后极易先期抽薹。此外,冬春季穴盘苗灌溉时水温过低,幼苗根际降温过快,抑制根系发育,如果再遇基质排水不良,很容易发生沤根。

2)低温障害的防止措施

为了防止蔬菜幼苗低温障害的发生,可采取以下防止措施:

①首先应做好育苗设施结构的优化设计,提高设施的建筑质量和保温性能。

②鉴于蔬菜集约化育苗投资大,育苗设施必须配置增温设备,如水(气)暖加温系统、热风炉、地热线等,并在播种前认真检修,贮备燃料,确保正常使用。

③育苗期间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严格掌握未来数天的天气变化,对突然来临的寒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④选择耐寒品种,增加低温锻炼,喷施化学诱抗物质,如油菜素内酯、壳聚糖等,对于提高低温抗性也有一定作用。

当幼苗冷害已经发生时,在恢复期间室内和苗床的温度要缓慢提高,光照较强时还要适当遮阴,严禁冷害后幼苗接受高温、强光。

2.7.2 干 旱

1)干旱的表现

若育苗基质自由水缺乏,幼苗根际水势下降,造成根系吸水困难,整株幼苗含水量下降,影响幼苗正常生理代谢(细胞膨大、物质运转、同化或异化作用等)对水分的需求,蔬菜幼苗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叶色深绿,叶表面蜡质增多,茎木质素积累,根系色泽由白变暗,根毛减少,茎顶端簇生花器(俗称花打顶);随着水分的进一步缺乏,幼苗叶片萎蔫;水分缺乏再严重,会导致幼苗褪绿黄化,根系黄褐色,根尖细胞和根毛死亡,整株幼苗干枯死亡。

2)干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干旱的原因

蔬菜幼苗根际水势下降主要由两种因素造成:

①灌水量小或灌水不及时,夏季育苗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再加上设施通风量大,空气对流剧烈,幼苗蒸腾作用旺盛,基质表面和排水孔水分蒸发较大,育苗基质很容易失水,造成幼苗干旱。

②基质启动肥添加量过多或育苗期间施肥浓度过高,基质中可溶性盐离子过多,水势下降,即使基质水分含量较高,但难以被根系吸收,也会造成幼苗干旱,这一种干旱也称生理干旱。

(2)干旱的预防措施

针对两种干旱情形,在进行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时,应注意以下环节:

①育苗期间基质湿度要随时监控 监控可以采用感官观测,通过基质色泽、穴盘重量、指尖温度感应等判断,也可以安装湿度探头和传感器进行实测。在夏季晴朗高温的日子,还要一日多次观测,确保基质湿度在65%以上。必要时,可以借助窄条片状物轻轻取出基质观测。当幼苗根系成坨后还可以拔出幼苗根系观测,准确判断基质水分状况。

②灌水量要足 每次灌水时水分要在重力作用下才能到达孔穴底部,应防止灌溉量较小,确保灌透。否则,基质表面看似水分充足,但基质内部缺水。

③严格控制施肥 基质添加启动肥或幼苗生长期间施肥,施肥量、施肥浓度、施肥间隔时间要严格控制。采取科学的取样方法和标准的测定方法,测定基质初始EC值和育苗期基质EC值,然后按照推荐的EC值指标进行判断。基质可溶性盐离子浓度过高时用纯水及时冲淋,可以有效降低基质盐离子浓度。灌溉水质要符合要求,防止灌溉水盐离子浓度过高。

④防止基质过干 基质填装时,使基质预湿至湿度50%左右。如果基质干燥状态下填装,受表面张力作用,灌溉水很难渗下去,出现孔穴表面流水,而孔穴基质中下部完全干燥。与此类似,育苗期间基质过度干燥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2.7.3 沤 根

1)沤根发生的原因

许多人把幼苗沤根只归结于基质水分过多造成的根际缺氧,其实沤根是根际缺氧、低温、有毒物质积累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当穴盘基质温度长期低于20℃(甚至15℃),再加上浇水过量,基质内外气体交换受阻,氧气不足,根系代谢释放的CO2等有害物质积累,基质微生物有氧呼吸减弱,厌氧呼吸增强,幼苗根系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表皮变褐后腐烂,子叶和真叶变薄,呈黄绿色或乳黄色,叶缘焦枯,幼苗地上部萎蔫。沤根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病苗容易拔起,没有根毛,主根和须根变褐腐烂。

2)沤根控制措施

针对沤根的发生原因,可以从穴盘苗根际温度、基质排水性、微生物菌群多样性3方面予以控制:

(1)苗床加温

铺设地热线和苗床下加温管路,使穴盘苗根际温度保持在18~25℃。

(2)基质配制合理

基质配制时,基质的水气比和持水力适当,防止基质排水不畅。改变穴盘孔穴性状,如采用开闭式穴盘,穴盘孔穴周围设置缺口,增加基质气体内外交换。基质配制时加入0.2%~0.4%的植物促生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利用有益微生物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水分管理适宜

低温阴雨天,应少量灌溉,避免灌溉过量。若设施内温度允许,可以适当增加通风,排除基质表面湿气,带动基质内部气体交换。

2.7.4 气体毒害

1)有害气体的种类

蔬菜穴盘育苗基本都是在设施条件下进行,设施内气流运动相对较弱,塑料覆盖物如聚氯乙烯薄膜挥发乙烯、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已二酸二辛酯等气体,在冬季烟道加温、热风炉加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气体,高温条件下过量施用铵态氮肥和尿素可能产生氨气等,这些气体在设施内积累到一定的浓度,即可造成幼苗毒害。如黄瓜、番茄在5 mg/L氨气持续15 h情况下,就会受到危害;若浓度达到40 mg/L持续数小时,就会中毒死亡。

2)气体毒害症状

蔬菜幼苗受氨气危害,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接着变成黄褐色,最后枯死,叶缘部分尤为明显;高浓度氨气还会使蔬菜叶片组织崩坏,叶绿素分解,叶脉间出现点块状褐黑色伤斑,与正常组织之间界限较为分明,严重时叶片下垂,甚至全株死亡。受劣质农膜排放乙烯等气体的危害,幼苗通常表现为叶片下垂、弯曲,叶缘或叶脉间失绿呈黄白色直至枯死。CO2中毒后,幼苗气孔开启较小,蒸腾作用减慢,叶内热量不易散发出来,幼苗体内温度升高,导致叶片萎蔫、黄化、脱落。

判别蔬菜幼苗气体毒害,除症状表现外,还可以通过发病位点和膜下露滴监测。劣质薄膜覆盖产生的气体毒害,一般在距离薄膜较近的区域发病较重,距离薄膜覆盖较远的区域发病较轻,不同区域发病程度明显不同。清晨设施通风换气前,监测棚内露滴pH,氨气形成的露滴呈碱性,甚至达到8.2以上。

3)防止气体毒害的措施

加强设施的通风换气是防止有害气体毒害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在高温季节减少铵态氮和尿素的施用浓度和频度,可以减少氨气的危害几率;此外,杜绝使用不合格的劣质农膜,定期检查加温设备的烟道,配制基质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对预防有害气体危害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幼苗遭受气体危害,灌水淋洗可以适当减轻危害程度。

任务2.8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2.8.1 常见病害

(1)立枯病

立枯病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通过雨水、流水、带菌的堆肥及农具等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0~24℃。播种过密、温度过高易发生,阴雨多湿、基质过黏时发病重,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立枯病不产生絮状白霉,不倒伏,且病程进展慢,可区别于猝倒病。

(2)猝倒病

猝倒病病原为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等,主要靠雨水、喷淋、带菌的有机肥和农具等传播。病菌在基质温度15~16℃时繁殖最快,适宜发病地温为10℃,故早春苗床温度低、湿度大时利于发病。光照不足、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往往发病较重,薄膜滴水处易成为发病中心。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但子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基质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病害开始发生时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形成成片的病区。

2.8.2 病害防治基本对策

针对蔬菜穴盘苗侵染性病害发生特点,应从病原及其传播途径的阻断、农业防治等方面予以综合防治。

1)阻断病原

病原阻断的目的是降低病原在育苗环境中的存活基数,阻断病原传播扩散途径。主要措施有:

(1)种子消毒

采用热水、福美双、次氯酸钠—福美双等种子复合消毒技术,或进行干热处理、药剂浸种等,杀灭种子内部、表面携带的病原物。具体方法可见1.2.2中种子播前处理。

(2)基质消毒

采用蒸汽消毒、药剂熏蒸、混拌等方法进行基质消毒。具体方法见2.1.4中育苗基质的消毒。

(3)设施空间消毒

可采用石灰水消毒、高锰酸钾—甲醛熏蒸、高温闷棚等方法对设施空间进行消毒。

①石灰水消毒 配成10%~20%的浓度,喷洒设施周边、立柱、苗床等。石灰水必须现配现用,放置时间过长会失效。

②高锰酸钾—甲醛熏蒸 按2 000 m3棚室标准,将1.65 kg甲醛加入8.4 kg开水中,再加入1.65 kg高锰酸钾,产生烟雾,封闭48 h,然后通风,待气味散尽后即可使用。

③高温闷棚 在盛夏高温季节(一般也是育苗设施的空闲期),充分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量,并进行双覆盖(土壤表面覆盖+棚室表面覆盖)保温,设施内气温可达45℃以上,地表下10 cm处最高地温可达70℃,20 cm深处的地温可达42℃。立枯病病菌、黄瓜菌核病病菌、黄瓜疫病病菌、茄子黄萎病病菌等绝大多数病菌不耐高温,经过10 d左右的热处理即可被杀死。有些病菌相对耐高温,如根腐病、根肿病和枯萎病等土传病菌,由于其分布的土层深,必须处理30~50 d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穴盘及其他器具的消毒

可用高锰酸钾或季胺盐溶液浸泡等方法。首先用高压水枪、肥皂水洗净穴盘或育苗器具上的污垢,然后用高锰酸钾2 000倍液浸泡10 min,或用2%~5%季铵盐或1%~2%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30 min,或70~80℃高温水蒸汽消毒40~60 min,或将清洗干净的穴盘等放置在密闭的空间,按每平方米34 g硫黄粉+8 g锯末,点燃熏蒸,密闭24 h。经过消毒处理的穴盘和器具,必须再用洁净的自来水冲淋,晾晒,使附着水分全部蒸发。

(5)防虫网使用

利用防虫网阻断害虫进入育苗设施,从而也防止了虫媒病害的发生。防虫网是一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优质聚乙烯原料,经拉丝织造而成,形似窗纱,具有抗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及无毒无味的特点。防虫网有黑色、白色、银灰色等多种颜色,集约化育苗多使用40~60目白色防虫网。根据试验统计,防虫网对菜青虫的防效为96%,小菜蛾的防效为94%,豇豆豆荚螟的防效为97%,美洲斑潜蝇的防效为95%,蚜虫的防效为90%以上。但是,使用防虫网覆盖时,必须将所有通风口和出入口全部覆盖;另外,要随时检查是否有脱落的地方,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覆盖效果。

(6)采用标准苗床

标准规格的苗床高度约81 cm,与近地面苗床、地面碎石苗床相比,自然使幼苗远离了地面,阻断了与地面病原物的直接接触,也防止了灌水上溅引起地面病原物的间接接触。

(7)化学农药喷施

采用化学杀菌剂、杀虫剂对病原菌、害虫进行杀灭。蔬菜穴盘育苗常用化学农药见表2.17。

表2.17 蔬菜穴盘育苗常用化学农药及使用剂量

续表

2)农业防治

(1)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通过降低湿度、提高温度、改善光照等措施给秧苗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

(2)提高蔬菜穴盘苗自身的抗病性

选择抗病品种,采用嫁接育苗,加强水肥管理,喷施化学诱抗物质,如0.01~0.5%甲壳素、0.5 mmol/L苯并噻二唑、1 mg/L油菜素内酯、0.1~0.5 mmol/L水杨酸等,可以激发幼苗体内抗性代谢,促进病程相关蛋白和木质素合成,提高幼苗对病原菌的免疫力。

2.8.3 蔬菜苗期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1)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及为害症状

(1)虫害种类

蔬菜穴盘育苗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天然沼泽厌氧腐熟产物或工业加工产物。只要生产、加工及贮藏过程符合卫生条件,除了草炭可能含有蕈蚊、沼泽蝇外,与营养土育苗相比,受地下害虫侵害的几率很小。蔬菜育苗设施结构及其维护、管理精细程度相对优于定植后栽培阶段。育苗设施内大型害虫(如小菜蛾)比较少见,以小型害虫如蚜虫、白粉虱、蓟马、斑潜蝇、红蜘蛛等为主。

(2)发生规律

自然条件下,大部分害虫无法以幼虫、成虫越过严寒的冬季,主要以卵在杂草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开始孵化,形成有迁飞能力的成虫,为害菜田并不断繁衍;在夏秋季节达到虫口高峰期;进入秋末,气温降低,再产卵越冬。但是,随着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的扩大,设施内良好的温、湿度条件为害虫加代繁殖提供了场所,害虫有逐年为害加重、种类多样化的趋势。蔬菜育苗常在冬季进行,也是害虫集中越冬为害的地点。

(3)为害症状

大多害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幼苗,它们或吸食幼苗汁液,或咀嚼幼苗叶片,或潜入组织内部,或蛀食幼苗根系,造成幼苗组织养分、水分匮乏和机械损伤,组织机能丧失,提前衰老、脱落。如瓜蚜成虫或幼虫在幼苗叶背和嫩茎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幼苗萎蔫,甚至枯死;斑潜蝇则是成虫刺伤幼苗叶片,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形成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破坏叶片光合功能,最终使叶片或植株干枯、死亡。

害虫普遍有趋嫩性。在蔬菜植株上,靠近顶端生长点的叶片是受害较重的部位,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虫害症状有明显的上移现象。幼苗比较鲜嫩,也容易吸引更多害虫为害。

2)蔬菜苗期虫害的基本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

育苗场应尽量远离蔬菜种植田块,避免菜田大量害虫迁飞至育苗场为害蔬菜幼苗;清理干净育苗设施周围的杂草、树叶、蔬菜残株等,进行焚烧或堆肥处理,防止害虫在育苗设施周边越冬,或就近为害蔬菜幼苗。目前,有一些育苗场为了美化环境,在育苗设施周边种植观赏花草、树木,其实并不可取。

选用丰产、优质、抗病虫的品种,增强幼苗的抗虫性,减少害虫的为害。通过科学的温光调控和水肥管理措施,培育健壮的幼苗,提高幼苗抵抗害虫侵害的能力。通常,弱苗、病苗更容易受害虫的侵害。根据育苗场主要害虫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种植避虫、驱虫植物或蔬菜。如白粉虱喜食茄果类、瓜类、豆类,不喜欢甘蓝类和葱蒜类蔬菜,可以在茄果类蔬菜育苗设施外种植少量结球甘蓝、花椰菜、大蒜、洋葱等蔬菜。周年育苗的设施一定要预留1~2个月的休闲期,以便设施进行全面、严格的日光高温消毒或药剂熏蒸,杀灭设施内残存的害虫及其虫卵。

(2)物理防治

①物理诱杀 根据害虫对颜色的偏好,采用黄板、蓝板诱杀害虫。黄板可以用来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和黄曲条跳甲,蓝板可以用来诱杀蓟马。诱捕时悬挂的高度、密度非常重要,以诱虫板底端高出幼苗10~20 cm为宜,还应随幼苗生长不断调整诱虫板的高度。一般,每10~20 m2苗床悬挂一块诱虫板。在小菜蛾、菜螟、斜纹夜蛾等成虫羽化期,每栋育苗设施安装1~2台诱虫灯可有效诱杀成虫。诱虫灯有黑光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诱虫灯、高压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等,综合诱杀效果、电能消耗、天敌负面作用等,目前频振式杀虫灯推广较多。

②采用防虫网覆盖 可以有效阻止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进入育苗设施。生产上防虫网有黑色;白色、银灰色等,可根据使用需要来选择网色。单独使用时,应选择银灰色(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好的拒避作用)或黑色;与遮阳网配合使用时,以选择白色为宜,网目一般选择22~25目(每平方英寸面积内的孔数)。防虫网要覆盖所有的通风口和人员的进出口,并经常检查防虫网有无撕裂口,一旦发现应及时修补。

③塑料薄膜本身不断释放有毒气体,如氨气、亚硝酸、一氧化碳等,早晨棚内结露带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早晨揭开草苫后先不要放风,而是拍打植株,驱使白飞虱迁飞黏着在流淌的露水上而溺死。

④利用风吹或吸气的方法扰动育苗设施内部气流,使蔬菜幼苗产生振动,驱赶植株上的害虫。这种方法对潜叶蝇、烟粉虱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

①利用抗生素防治害虫 农业生产上用于防治害虫的抗生素有浏阳霉素、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等,对螨类、鳞翅目幼虫的防治效果很明显。

②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尽量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条件;有时还要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如用丽蚜小蜂防治粉虱,广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等。

③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防治害虫 如用Bt制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用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如威敌等)防治菜青虫、菜蛾,用座壳孢菌剂防治白粉虱。

(4)化学防治

①化学信息素 化学信息素是一种昆虫释放的、能引起同种其他个体产生特定行为反应的信息化学物质。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性信息素使用方法有群集诱捕法和迷向法。

a.群集诱捕法通过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引诱雄蛾,并用物理方法捕杀雄蛾,从而降低雌雄交配,减少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国内近年来逐步开发了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蔬菜害虫的高质量防治诱芯。

b.迷向法 通过大量释放信息化合物,使田间到处弥漫着高浓度的性信息素,迷惑雄虫寻找雌虫,从而干扰和阻碍了雌雄的正常交配行为,最终影响害虫的生殖,抑制其种群增长。

受化学信息素组分配比、合成纯度以及使用过程中自然气候特点、地理因素、化学农药等的影响,化学信息素对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还不稳定,推广应用面积也有限。但化学信息素环境安全性好,有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害虫抗药性问题,未来应用前景较好。

②化学杀虫剂 化学杀虫剂按进入虫体的途径和作用可分为触杀剂(与表皮或附器接触后渗入虫体,或腐蚀虫体蜡质层,或堵塞气门而杀死害虫)、熏杀剂(利用有毒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挥发而发生蒸气毒杀害虫)、胃毒剂(经虫口进入其消化系统起毒杀作用)及内吸剂(被植物种子、根、茎、叶吸收并输导至全株,在一定时期内,以原体或其活化代谢物随害虫取食植物组织或吸吮植物汁液而进入虫体,起毒杀作用),生产上应用的化学杀虫剂可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杀虫作用。目前,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a.有机磷杀虫剂 如敌敌畏、马拉硫磷、杀螟松、双硫磷等,多数具有广谱杀虫作用,并常兼有触杀、胃毒与熏杀作用,对昆虫的杀灭作用强大而快速,也较少引起昆虫产生抗药性。有机磷杀虫剂在自然界中易分解或生物降解,故不存在残留或污染,在动物体内无蓄积中毒危险。

b.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此类杀虫剂的合成发展很快,具有广谱、高效、击倒快、毒性低、用量小等特点,对抗药性昆虫有效。

化学杀虫剂的施用方法有灌根法、喷施法、熏蒸法、毒饵法等,不管何种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杀虫剂的杀虫作用,提高化学防治效果,降低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在生产中都应注意:生产上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或几种农药,尤其使用防治对象和杀虫机理单一的杀虫剂,害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用药次数过多、过滥,间隔时间过短,使用同一种杀虫剂过于频繁,既浪费了农药又降低了防治效果,每次应选用不同的化学农药,轮换使用;广谱性农药并不是可以防治所有对象,多数农药具有选择性,如胃毒剂只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而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杀虫剂;仔细阅读说明书上的稀释倍数和使用剂量,掌握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配制药液,对防治害虫非常关键;加强虫情测报,力求在害虫点片发生阶段和害虫抗药性最差的生育时期喷药;喷药时,应将药液喷洒在害虫集中为害的部位;科学合理地混合使用主要成分不同、杀虫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既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成本,又可兼治多种害虫,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喷药要细致、均匀、周到,做到不漏喷、不重喷、不漏行、不漏株,并根据田间虫害的不同发生情况,适当增加药液的使用量,对虫害严重的植株重点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③驱避剂 如联苯酰、法尼烯等,本身无杀虫作用,但挥发产生的蒸气具有特殊的使昆虫厌恶的气味,能刺激昆虫的嗅觉神经使昆虫避开,从而防止昆虫的叮咬或侵袭。

本章小结

穴盘育苗是现代育苗的主要育苗方式,进行穴盘育苗首先是基质选择与处理,基质要求保肥力佳、持水力强、通透性好、容重适宜,而且没有病原菌和害虫;其次是苗期的营养供应,按照苗期各时期需求不同,做好苗期水肥管理,改善幼苗的营养条件,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养,对幼苗生长十分重要;其他各环节也要进行相应管理。在穴盘育苗中,本章就代表性的蔬菜、花卉以及水稻穴盘育苗技术做了详细介绍;对于在育苗时会出现很多生理障碍和病虫害,应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

案 例

苦瓜穴盘育苗反而出苗不好

还有几天时间,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张家寨子村张师傅预订的黄瓜苗就要送来了,该地苦瓜与黄瓜是一同定植的,越冬时摘黄瓜,春季时收获苦瓜。

“今年有不少人跟我要苦瓜苗呢,他们的苦瓜苗今年出苗率比较低,不够数了。”在张师傅大棚里,他一边往穴盘中填基质准备移栽苗子,一边跟记者说,“前后这两棚都是用穴盘育的苗,我是直接在棚地里育的。他们的苗子出苗都不好,而我的很整齐。我感觉苦瓜不适合用穴盘育苗。”

记者跑了前后两个大棚看了看,发现穴盘育的苦瓜苗出苗率大大降低,50穴的穴盘中能出到40棵就算不错的,出苗率不足80%;而张师傅的苦瓜根本没那么麻烦,直接在棚地里育的,反而出苗率接近100%。

(来源《北方蔬菜报》)

案例分析与讨论题

1.分析苦瓜穴盘育苗出苗不好的原因?

2.怎样管理能提高苦瓜穴盘育苗的出苗率?

3.通过本案例,指出还有哪些蔬菜穴盘育苗会存在同样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穴盘育苗的基质应该有哪些特性?

2.穴盘育苗的基质如何配制和消毒?

3.穴盘育苗的技术流程是什么?

4.简述青花菜穴盘育苗技术要点。

5.简述茄子穴盘育苗技术要点。

6.简述黄瓜穴盘嫁接育苗技术要点。

7.矮牵牛穴盘育苗怎样播种?

8.菊花扦插的方法有哪些?

9.水稻种子如何选择与处理?

10.水稻育苗常见问题有哪些?

11.育苗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