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来说,益阳市区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城市。目前,益阳城市形成“一池、两岸、两湖、三山、两条风光带”的城市格局,源远流长的鹅羊池坐落城区,独特的资江横穿城市中心,秀美的湖泊点缀城市亮丽,天然的三山为生态城市建设留下独有的天然屏障,因此必须保护与规划其原有生态植被与水源。

6.2 中观层次:城市总体规划

6.2.1 中观层次生态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中观层次(即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城市的发展背景、功能、形态、结构、景观、公共环境设施及发展意向等。作为生态城市设计的重要方面,要突出对城市内部及周围山、水、河、湖、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把基础设施生态化(合理的密度、适当的位置),保护与利用老城的传统风貌;保存和完善城市景观(包括天际轮廓线、主要视廊、园林绿化、滨水景观与城市公共艺术品)。

总体规划阶段生态城市设计主要包括如下一些方面的内容:

(1)地形地貌与建设现状;

(2)环境容量评价与用地选择;

(3)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4)整体设计与重点地段设计;

(5)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6)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7)城市开放空间;

(8)道路交通(步行系统);

(9)生态基础设施布局;

(10)旅游开发。

6.2.2 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设计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以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制为研究和规划的主线;以生态系统评价为基础;以生态系统能力、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和生态系统管育为重点;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以生态单元调控与数字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奠定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激发城市生态活力、实现可继续发展为目标。将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从全局着眼,对系统中的生态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规划。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工作思路。

1)市区概况

益阳地处湘中偏北,水中下游(图6.8)。益阳市区被资江一分为二,资江以北地区多为平原,地势较低,邻近江边的用地标高多在10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资江以南地区多为丘陵坡地,地势较高,标高多在10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上。总体来说,益阳市区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城市。

2)综合生态资源评价,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及城市性质

img175

图6.8 区位分析图

img176

图6.9 城市发展方向分析图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城市生态足迹分析、生态承载力分析,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绿地保护、生态环境容量、交通情况以及区域聚集等因素,确定规划期内益阳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以东接为主,南扩为辅(图6.9)。结合益阳全市发展对主城区的功能要求以及主城区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确定城市职能为:益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湖南省高新技术配套研发中心,长株潭装备制造业生产加工基地,全市的产品精加工集散基地,湖南省独具魅力的“山水生态城市”;最终确定益阳市的城市性质为:湘中北交通枢纽和洞庭湖区域中心城市,以能源、轻纺、机械、生物工程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逐步建设为适宜人居的山水生态城市。

3)城市生态结构

(1)城市空间发展轨迹

益阳市长期沿资水呈带状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市建设逐渐向资水南岸转移,至1980年益阳城区已沿资江发展了桥南、桥北两片;1980—1994年城市在资水南岸主要沿交通轴线发展。城区发展早期表现为沿长益公路、桃益公路和会志路等三条指状发展轴线生长。1994年以后城市主要向南和东南发展到朝阳路以南朝阳开发区和龙岭北片区,城市扩展开始进入蔓延发展期(图6.10)。

img177

图6.10 主城区发展历史沿革分析图

(2)城市结构发展模式——“山水城市模式”

益阳地区西南部为雪峰山及其余脉,海拔多在600米以上,山高坡陡,东北部为南、东洞庭湖区,平坦开阔,中部为过渡地带,丘岗起伏。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递降,朝南洞庭湖倾斜,形成>300米、300~50米、<50米的3个不同海拔,呈明显的“三段式”分布特征(图6.11)。中心城区正好位于中部过渡地带,属于明显的丘岗地区,同样也是西南高、东北低。受地形地貌特征影响,西南部为植被优良的自然山体,东北部为面积开阔的湖区,中部为过渡地带的矮山与平原及部分水面相间的丘岗生态特征。中间资江由西向东串联雪峰山与洞庭湖。中心城区西临洪山竹海、南临寨子仑—碧云峰—四方山、东北与南洞庭湖湖滨相望,资江从北部穿越,形成“西山东水、南山北水”的自然生态特征。因此规划设计要强调未来建设过程中对可能恢复的地形地貌或自然山体应尽量恢复,对其他尚未破坏的自然山水严格控制,其中包括对周围建筑的控制,以构筑“显山露水”,“城不压水”的真正“山水城市”。由此,一方面要求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同时结合未来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以及现状自然山水分布,形成东西向(洪山竹海、会龙山、梓山湖)和南北向(寨子仑、云雾山、资江)分布均为“两山一水”的自然景观特色格局(图6.12)。城市结构确定为山水相间、开放式、有机生长的组团式发展模式。根据经济交流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分析,在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的阶段,益阳市主城区应该以集中发展作为主要战略。

img178

图6.11 益阳市山水城市模式

img179

图6.12 益阳市城市剖面示意图

(3)城市生态空间结构

益阳市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益阳就是因会龙山的人杰地灵、秀峰湖的绿色掩映、鹅羊池的源远流长以及梓山湖的湖泊清澈而谓之银城。加之这众多山体、湖泊都处之于城市中心,使城市展现出“襟江带水、山环水抱”的无穷魅力,因此提炼这些生态环境特色,装入城市生态空间,塑造亲切和谐的生态景观,建设宜人的城市生态空间,无疑将极大地提升益阳市的城市文化和人居环境的价值。规划将山、城、水、田有机地融为一体,重点控制“三山、四水、三田、四廊道”周边的城市空间;从西往东,从南往北依次“山、水、城、田”辉映。可谓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山山水水田相间,规划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核心区)、一条风光带(资江风光带)、两条风景线(志溪河近郊自然风景线和兰溪田园风景线)、三大公园(会龙山生态公园、秀峰公园和梓山湖郊野主题公园)、八大片区(桃花仑、朝阳开发区、龙岭南片区、资阳、高科园、龙岭南片区、港口区、会龙片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图6.13)。

img180

图6.13 益阳市空间结构图

4)生态景观设计

益阳市地处湘中偏北,背倚武陵,怀抱洞庭,东邻长沙,北靠长江,古称“荆楚要塞,吴蜀门户”,益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享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富有“一池两岸,两湖三山”的独特城市格局。但究竟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如何将益阳市建设成为真正的生态城市?

思考一:如何突出生态协调发展实现要求,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目前,益阳城市形成“一池、两岸、两湖、三山、两条风光带”的城市格局,源远流长的鹅羊池坐落城区,独特的资江横穿城市中心,秀美的湖泊点缀城市亮丽,天然的三山为生态城市建设留下独有的天然屏障,因此必须保护与规划其原有生态植被与水源。但是,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必将对这些生态基底空间产生消耗和破坏其原有的生态平衡。从长远和整体角度,必须保持这些生态基底空间与城市化发展同步,才能保证山更青,水更绿的生态系统。

思考二:如何增强生态环境调节和恢复功能,引导城市有序增长?一方面需要充分评判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生态因素,总体评价益阳市现有土地使用强度和开发价值,以便选择高效性的城市生态开发演进模式,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生态空间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在评价和分析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之后,应合理地控制和引导益阳市将来用地和空间布局,同时筑起城市的外围生态保护屏障,为市中心提供天然的氧吧和生态篮,使城乡能更加融合成一体。

思考三:如何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将环境特色融入到城市生活中?益阳就是因会龙山的人杰地灵、秀峰湖的绿色掩映、鹅羊池的源远流长、梓山湖的湖泊清澈而谓之“银城”。加之这众多山体、湖泊都处之于城市中心,使城市展现出“襟江带水、山环水抱”的无穷魅力,因此提炼这些生态环境特色,装入城市生态空间,塑造亲切和谐的生态景观,建设宜人的城市生态空间,无疑将极大地提升益阳市的城市文化和人居环境的价值。

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必须用斑块、廊道、基质等三种景观空间元素,来描述区域及景观尺度中空间模式的组织与变迁,结合“原生之态,顺应无为”的设计思路来描绘益阳城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结合现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条件,从景观点、轴、带、区入手,建设具有浓郁的湖湘特色,优美的山水环境,自然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的景观体系。形成门户节点:加强向长沙城市发展方向(东)、常德和沅江方向(北)、桃江方向(西)、湘阴方向(南)和益阳火车站、港口码头等城市出入口处的景观建设,设计不同主题的景观雕塑;交通节点:重点对资江一大桥、资江三大桥、资江四大桥以及长常高速、绕城高速等处加强绿化和夜景照明工程;地标节点:重点建设两处城市地标节点,即位于城市东西向发展轴和南北向发展轴的交会点,以及位于梓山湖公园的北入口广场(图6.14)。

城市设计重点控制两条城市景观主轴(益阳大道城市主导对景轴线和视觉走廊;龙洲路城市主导对景轴线和视觉走廊)、三条水景轴(资江景观轴、志溪河、梓山湖主题公园)、五纵五横十条城市绿色通廊(“五横”即资阳路、长春路、桃花仑路、益阳大道、迎宾路;“五纵”即金山路、康富路、龙洲路、团圆路、银城路),结合防护绿地、滨水绿带、农田保护区、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城市天然绿色“项链”。在城市快速路外围预留大面积绿化(农田、苗圃、防护林带和绿化分隔带等),建设城乡结合区绿色空间景观体系。包括会龙山、寨子仑、云雾山、基本农田等,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发展生态型高效农业和城郊观光农业,村庄集镇控制保护应与田园环境协调发展(图6.15)。

img181

图6.14 益阳市景观生态规划图

img182

图6.15 益阳市绿化景观规划图

5)主要特色

本次规划采用集成化生态城市设计步骤,对传统的“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模式进行了完善、拓展和深化,提出“调查—分析—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反馈及修正调整规划”的设计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设计理念,进行多方面的规划咨询、问卷调查、规划公示、实施管理对策研究,并及时的修正调整规划。规划批准实施后,很好地指导了益阳市的城市建设,获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充分体现了丘陵地区生态城市设计方法在中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良好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