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仙桃市物流发展报告

年仙桃市物流发展报告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我市物流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市物流业已经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跨越发展阶段。如湖北绿生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4748万元,建立农产品肉类冷链物流项目,其中建速冻库1000立方米,年速冻仓储3万吨,低温冷藏库5000立方米,年低温冷藏仓储6万吨;高温冷藏库25000立方米,年高温冷藏仓储12万吨及购置冷藏车等。

我市是武汉城市圈规划的西翼中心城市,是江汉平原的交通枢纽和武汉城市圈六大物流枢纽基地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及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我市物流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物流业发展现实基础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物流专业企业76家,物流业从业人员达8600人(不含企业自建物流)。全市物流业已经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跨越发展阶段。

(一)物流现有基础设施

仙桃交汇东西、贯穿南北、通江达海。仙桃的铁路、公路、水运是武汉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实现与武汉一体化发展。三条铁路,三条高速,一条国道,一条黄金水道,一个通用航空机场,仙桃市是湖北省水陆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全市现有通车里程4000多千米,通航里程659.1千米,港口泊位39个。全市共拥有营运货车3996辆,年可完成道路货运量1456万吨,货物周转量169980万吨,综合运力较2014年增长16.65%。港航管理局登记在营的水运企业4家,船舶运力达7.3万吨,全年港区吞吐量396万吨,较2014年增长19.6%。本地社会运力可基本满足我市物流需求的60%.以正在建设的江汉平原货运铁路、通用机场及外环高速公路、仙桃港区综合码头为纽带,仙桃与武汉实现公、铁、水的全面对接,成为江汉平原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二)快递物流发展良好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76家,物流业从业人员8600余人,主要从事货运代办、信息咨询、货物配载等基础物流业务。全市共有邮政、顺丰、申通、圆通、汇通、中通、国通、韵达、飞毛腿、天天、飞远、佳吉、荣诚、全峰、中铁、优速、速尔、三星、能达等物流公司19家,从业人数超过1000人,网点过100个,覆盖全市城乡所有镇办场园。2015年,全市快递业共实现业务量约960万件,其中,收寄约300万件,投递约660万件。物流收入9750多万元,业务量、业务收入比2014年增长45%以上。目前,我市城区最后一千米配送主要依托邮政和“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农村最后一千米配送主要依托邮政物流,基本实现了城区配送汽车化、电动车化,农村配送摩托化,城乡最后一千米物流配送得到保障。

(三)物流仓储建设推进迅速

我市重点商贸企业物流发展亮点突出,富迪、丰联、祥和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的连锁物流配送已基本形成网络,配套仓储建设发展较快。富迪物流产业园仓储面积达5万平方米,产业园内收、存、配、售全流程实行信息化管理。丰联公司仓储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可充分满足全市及周边地区农资的及时调度供应。众多骨干工业企业在扩规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自身仓储建设,旺旺公司新建仓储基地后总仓储面积达到了3.8万平方米,亲亲食品仓储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农产品仓储物流经过多年发展也形成一定规模,粮食系统拥有仓容24万吨,国家粮食储备库仓容达15万吨,华泰公司承担中储棉1.5万吨国家储备棉收储计划,建成6万吨棉花仓储项目。这些物流和仓储项目的建设,对我市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市场物流需求增强

经过近年的不断发展,我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00个,占地面积1852487平方米,建筑面积1505723平方米。形成了众多以市场为载体的商贸物流集群,尤其是恒迪和钱沟建材市场、宏达农贸中心批发市场、仁和副食批发市场、江汉塑料大市场、钱沟日用品批发市场等为代表的大中型商品市场,已成为地区性商品集散地,带动了每年百万吨的物流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每年农产品外销、外采量约80万吨;重点工业企业原材料输入、产成品外运约340万吨,仅无纺布产量每年就达8000个标准货柜;建材、食品、生资日用品等输入约560万吨。按平均每年载货15吨计算,全市每天需物流车辆1800辆次以上与我市现有运力比较,需求和发展空间巨大。同时,随着江汉农产品大市场等一大批新建、扩建重点项目的实施,为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

(五)物流配送亮点突出

近年来,我市物流配送企业发展迅猛,亮点突出。富迪物流配送立足仙桃,着眼江汉平原和武汉城市圈,辐射范围覆盖周边10多个县市,连锁配送店已达600多家;丰联农资配送拥有近百家农资大型生产企业和进口商的产品独家代理权,配送车辆200多台,配送连锁店308家;祥和农资配送,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宗旨,建立了乡镇和村级连锁销售网络体系,拥有300家农资连锁店,年配送能力达2万吨以上;飞达、乘风电器配送不断扩展,范围延伸到周边县、市乡镇。

(六)冷链物流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迫使我市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逐步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处在起步阶段,具规模以上的冷链企业只有10家左右,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基地仓储及冷链。在大型生产基地建立仓储及冷库,对农产品进行集并,同时进行清洗、分级等初级加工,避免城市二次污染。如仙桃泉明专业合作社,自建仓储、冷库及鲜鱼中转站7000多平方米;二种类型是流通企业建立大型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如湖北绿品茂食品有限公司,现已投资15270.17万元,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项目总建筑面积41040平方米,同时还投资建设了8000多吨的高温库、低温底,并在乡镇销品茂建设了小型冷库,每年终端销售网点配备了冷藏柜;三种类型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自建冷链系统。如江汉平原农产品大市场建设项目总投资55200万元总建筑面积199022.23平方米,其中包括4.5万吨冷库建设。四种类型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冷库。如湖北绿生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4748万元,建立农产品肉类冷链物流项目,其中建速冻库1000立方米,年速冻仓储3万吨,低温冷藏库5000立方米,年低温冷藏仓储6万吨;高温冷藏库25000立方米,年高温冷藏仓储12万吨及购置冷藏车等。还有仙桃市外婆家冷库建设、仙桃市茂盛水产品有限公司冷库建设等等。

(七)保税物流起步发展

2015年,我市仙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拟在仙桃市长倘口镇建仙桃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69700.38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按照物流生产要求布置物流作业区、海关监管查验区、交易办公区和配套服务区,并按照物流作业流程和保税生产要求建设保税仓库、海关查验场、海关监管仓库、保税物流中心综合服务楼等生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水、电、环保、暖通、通信等公用工程。

该保税物流中心作为仙桃海关监管库职能,主要从事天门、潜江、仙桃及周边进出口海关监管业务。为江汉平原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货物出口海关监管服务,为江汉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便利条件。目前,该项目落户建设正在积极争取中。

(八)物流园建设突破在即

仙桃市物流企业众多,各自分散,没有规模化的物流集散地和物流园区,极大地阻碍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谋划物流园建设,选定了城区东西区域物流园建设发展方向。一是城东物流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占地1000亩,建仓储、物流配送、办公、信息、邮件处理中心,以及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选址已基本完成,正在办理征地、地质勘查等前期手续,并同步进行施工图设计等工作。二是新建昌华物流园。该物流园位于城西桃源大道东端,主要是解决小型物流市场占道经营问题,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62.3亩,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建仓储6栋,面积12000平方米,建设信息中心和交易门栋等配套设施15000平方米,配置运输、搬运等设备35台套,容纳小型物流业户100多家,该项目目前运营良好。二期计划用地80亩,扩大物流园规模,以满足我市不断壮大的物流业需要。

二、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程度偏低,增长方式粗放

我市物流行业普遍存在“小、散、低、粗”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物流企业数量少。与我省其他地市州相比,我市物流企业仅为其二分之一左右,物流企业的数量严重偏少,物流能力不能满足本地企业全部需求。二是物流企业规模小。全市资产过百万元的运输公司仅5家,且多为交通部门老企业。其他大多为租用门面房,挂块牌子就称为“物流公司”或“货运公司”,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运输工具,仅靠电话联系化源和招揽车辆挂靠经营。三是物流服务水平低。除少数几家公司能提供简单货物仓储、停车场和运费结算手续外,其他基本上都只为车主提供货源信息服务,收取信息费。四是物流信息不畅,仅几家公司在有相关业务往来和物流量较大的外省市没有信息服务站,其他公司都是靠电话联系,信息化程度很低。信息不对称,导致有车无货装、有货无车装的现象,平均车辆空驶率在50%以上。五是物流服务园区欠缺。我市目前尚无规模化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企业零散分布,区域、空间布局不规范。

(二)协调管理不一,行业发展无序

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相关事宜要靠发改委、交通局、商务局等多部门的协调,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有力的协调机制,对物流市场进行有效的培育、规范与管理,以致出现了混乱无序的发展状态。一是准入门槛低。一些根本不具备现代物流条件的个体运输户也介入物流,与物流公司争市场,以致形成“小的做不了,大的做不强”的不断发展恶性竞争局面。二是协调问题难,发展阻力大。物流企业的发展涉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投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商务、交通、邮政、信息、海关、商检等我众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普遍认为管理部门多、协调工作难。三是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由于缺少协调机制,物流公司之间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互动,力量不能整合,价格不能统一,服务得不到提升。

(三)物流政策缺位,行业信誉不高

现代物流是新兴产业,国家的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管理政策简单,缺乏操作性、统一性、规范性,加之多头管理的现状,使物流政策实施难以到位。同时,由于我市物流行业规范和管理体制还未健全,物流市场缺乏引导,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难度大,加快发展阻力大,品牌效应不能形成。以至于大多数物流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对在途货物缺乏监控手段,对运输和管理中的货物损失或事故给客户造成的损失无法赔偿,很大程度影响了物流行业的整体信誉度。

(四)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我市物流企业大多还处于传统货运经营模式,专业型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全市物流从业人员中大中专院校毕业的精通物流管理的人员不足10人,企业普遍反映人才难求。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物流设备及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不利于我市物流企业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三、对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企业战略层面提升到了当前的社会经济战略层面,从“产业支柱”的地位提升到了“支柱产业”的地位。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杠杆效应,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重点研究与关注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定位,抢抓物流产业发展新机遇

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打造“武汉城市圈”西翼物流中心和江汉平原物流中心为战略目标,依托我市产业集群和良好的交通公路网,建设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医用卫材、优质农副产品及加工为主的优势产业综合物流中心。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前要重点把握三大机遇:一是抓紧国家和省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务院和省里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物流业因其重要的纽带作用跻身十大产业之列,作为落实其他九大规划的重要支撑。这意味着物流业从部门工作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国家多部委都将出台具体落实和推进措施。2014-2015年是规划实施的关键年,是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大机遇。二是抓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将我市定位为城市圈副中心、江汉平原区域性商贸中心,并将仙桃商贸物流园列入六大重点建设的综合性枢纽物流基地之一。当前周边县市物流业发展大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市如能抢抓这一机遇,先发先行,立足仙桃辐射天门、潜江及周边县市,对促进以我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抓紧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内源性机遇。我市现已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工农业产品、原材料、生活消费品等资源的大量运输,将形成极具潜力的内源性物流需求市场,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正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批农村劳动力需转移就业,而物流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容量大、见效快的特点,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环节可直接或间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对促进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二)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新机制

现代物流业涉及多行业、多地域、多部门,需要多方面协力推动发展。目前,我市成立了仙桃市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市发改委、商务、交通、规划、国土、财政、税务、邮政、工商、质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负责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综合协调、宣传推介,推动区域合作,研究解决我市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全市物流业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方案,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推动物流业重大项目的落实,加强与物流企业、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紧密联系物流企业,摸清我市物流业底数,建立物流企业市场准入和资质认证机制,完善物流市场监管制度。

(三)注重布局,出台现代物流发展新规划

市政府立足国家和湖北省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开始组织专家编制现代物流规划,按照仙桃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制定出富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仙桃市现代物流业和城区物流园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结合现有物流园区资源布局,统筹布局物流产业聚集区,同时加强铁路专用线、公路连接线等交通设施衔接;创新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将企业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及社会运输企业整合到物流产业聚集区内。

特别对我市城东物流园区的建设做出高起点、全方位的科学规划与安排。通过物流规划的编制,着力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政策支持,引进培育物流市场新主体

市政府加大物流业的开放引进力度,把知名物流企业、国家A级物流企业、物流项目及资金引进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来抓。针对我市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缺失的实际,将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和优惠政策打包对外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我市投资,力争1-2年内在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和国家A级物流企业进驻上破题。扶持已具备一定物流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本地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他们加强联合协作,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政府发挥政策的杠杆调节作用,在土地、税收、投融资、水电气、注册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规划、土管部门应对物流用地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实行一定时期的预留制度,优先安排物流项目用地计划,并比照工业用地价格和程序办理征地手续。财税部门对新引进的市外物流企业,合理确定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政策给予优惠。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投资、补贴等方式参与建设。政府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协调机制,简化办事程序,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政府服务水平,为物流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五)突出重点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步伐

要以通用机场,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仙桃段和长荆线至仙桃铁路支线工程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为龙头,推进我市道路、车站、货场、码头、停车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物流枢纽提供平台。要以改造升级318国道仙桃段、改造升级省道汉仙公路为重点,实现武汉市及江汉城市群全方位对接,力争在2-3年内,市境内实现“半小时交通经济圈”,与邻近县市区实现“1小时交通经济圈”,与圈内其他城市实现“2小时交通经济圈”;完成汉江兴隆至汉川段航道升级,由目前的四级航道改造为三级航道;最终实现铁路、公路和港口无缝对接,有机结合,形成公、铁、水运一体化。要结合即将建设的华中汽车交易大市场及龙腾新天地等物流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城区及周边乡镇交通水平。

(六)争取项目资金,推动重点领域物流新跨越

目前,国家商务、财政、发改、交通等部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职能部门要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筛选、论证、包装物流领域重点发展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一是要按照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投资管理办法,积极组织申报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物流配送工程项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项目、物流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二是要结合综合物流产业园建设规划,组织申报道路运输站场建设项目和物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要结合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组织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项目,支持商贸连锁企业和专业运输企业融合发展,鼓励专业运输企业发展城市统一配送,引导富迪、丰联等连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

(七)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交通物流信息新水平

加快建设我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运用我市信息平台系统,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物流用户、物流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网站,建立与全国联网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海运等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实现仙桃物流信息与全国物流信息的有效对接。通过整合政府及交通、仓储、运输、商贸等方面的信息平台,建立现代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货运、加工、贸易互联互通。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市、镇、乡村多级物流信息资源,引导应用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和物流处理效率,实现交通物流全程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积极推广现代物流新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开发利用全球GPS定位系统、货物跟踪、道路交通信息等运输领域新技术,提高我市物流业总体水平。

(八)采取多种形式,拓展物流人才培养新途径

我市目前从事物流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于原来的运输、仓储等部门,知识面较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引进、挖掘各类物流人才,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吸引外地的高素质人才为我所用。市职业学院应有计划的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尽早开设现代物流专业。我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可增设物流专业,采取物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劳动人事部门要规范物流培训和认证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专题讲座、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组织物流企业人员外出学习现代物流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市现代物流业提供人才支持。

(撰稿人:韦国政 仙桃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