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咸宁市物流发展报告

年咸宁市物流发展报告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咸宁市目前有物流企业243家,企业资产总值25790万元,其中资产总值2000万以上的5家,500万~2000万的5家,100万~500万的31家,100万以下的202家。截至2015年12月底,五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共55159万元。咸宁市商贸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咸宁市的概况

咸宁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地理中心、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结合地带,向南连接“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大都市连绵区,向北连接省会武汉,向西连接城市圈中的天门、仙桃、潜江等地,向东连接城市圈中的黄石、鄂州、黄冈等地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这几年咸宁市物流人敢为人先,逐步把咸宁建设成为湘鄂赣“金三角”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

2015年,咸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30.07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1218.1亿元,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04亿元,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12亿元,增长13.2%;出口总额4.22亿美元,增长6.3%;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0元,增长9.6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5元,增长8.86%。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总产值达301.15亿元,粮食总产量109.43万吨,增长2.1%,实现“十二连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0家,新增39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家,新增13家。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66个,面积191万亩。“三品一标”品牌达425个。

(二)工业崛起持续实施

工业增加值达到447.83亿元,增长7.2%。工业增值税完成16.29亿元,同比增长20.6%。工业用电量达33.87亿千瓦时。工业利润达102.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90家。

(三)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1.01亿元,增长10.2%。成功举办第七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全年接待游客40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6亿元,分别增长21.5%、19.8%。新增6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实现融资总额1.3亿元。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1%、17.7%。

(四)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建成3.252万亿元的项目库,项目个数达6604个。全年督办新开工项目334个,总投资709.7亿元。全年启动5个PPP项目,总投资77.75亿元。其中武深高速嘉鱼北段项目、赤壁长江公路大桥项目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PPP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0.47亿元。全市共争取四批专项建设基金建议计划项目37个,安排资本金12.27亿元,目前已落地项目14个,安排资本金5.73亿元。

(五)双创工作开创新局面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85.67亿元,增长9.8%。专利申请量1756项,比上年增加546项。成功举办咸宁市首届“香城杯”创业创新大赛,接受创业担保贷款1600万元。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城。光谷南科技城、赤壁绿购网、咸宁众创空间“i创.梦工厂”等3家获批省级众创空间。

(六)城乡统筹深入推进

完成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咸宁西段主体工程。武深高速公路嘉通段累计完成投资45.5亿元。通客车行政村达908个,通客车率达99.8%。争取国家污水项目专项资金1684万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8%。争取各级各类村镇建设资金1.32亿元,全市90个乡镇(办)909个村实现保洁员、垃圾桶、垃圾池、垃圾房全覆盖。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获批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

(七)改革开放活力增强

开通运行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承诺事项办结率达99.99%。市场主体数达到15.86万户。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总数达到30家。成功举办2015国际茶业大会。

(八)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32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4%。五险参保154.12万人。惠及城乡低保对象近18万人、农村五保对象1万人。开工各类保障房1.3万套,发放补贴650户。启动6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全年减贫14万人。农发行授信支持幕阜山片区打包扶贫项目已投放5.4亿元。

二、物流业发展情况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的涌现与跨界融合更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咸宁市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两大核心区域的连线中心,位于鄂、湘、赣三省毗邻的“金三角”地带,也是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经济带的“十”字形发展轴交汇处,发展现代物流业区位优势明显。

(一)物流企业情况

咸宁市目前有物流企业243家,企业资产总值25790万元,其中资产总值2000万以上的5家,500万~2000万的5家,100万~500万的31家,100万以下的202家。直接从业人员1780人,主要业务活动有运输、仓储、加工、分拣、装卸搬运、配送、货代、快递、零担、冷链、信息处理等。物流企业经营场地面积为691794平方米,其中仓储面积200633平方米,停车场面积136998平方米。企业拥有各种物流专业货运车辆共计842台,载重量13797.2吨。

(二)物流园区建设情况

咸宁市在“十二五”规划期有五个物流项目被列入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库,分别为泉都物流中心(投资13800万元)、赤壁康华物流园(12455万元)、通城县综合物流园(投资12000万元)、崇阳天成物流园(投资30000万元)和咸安物流中心(投资20000万元),项目总占地面积1019914平方米,总投资85455万元。截至2015年12月底,五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共55159万元。此外,赤壁市大润发华中物流基地、通城综合物流园(一期)、赤壁康华物流园(一期)已建成投入运营。A级物流企业3家,分别为3A级一家(湖北安欣物流有限公司)、2A级两家(湖北泽中物流有限公司、湖北康华智慧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

(三)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

咸宁市商贸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咸宁城区,商业网点增长了23%,是1998年建市前的3.7倍。2013年,咸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商贸业实现增加值79.37亿元,占GDP的9.1%。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商贸企业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扩张,也倒逼传统商贸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四)农村物流发展情况

农村物流一直是我局工作中的重点,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战略合作的实施方案》(咸交运〔2014〕125号)、《咸宁市农村物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咸交运【2014】196号)、《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等有关农村物流的文件规划。另外我局结合咸宁市实际,监督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物流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基本实现了建设主体形式多样,业务范围覆盖全面。

(五)我市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

搭建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在县一级依托已建或在建的物流园区,在园区内布局商务、供销、邮政、物流企业等服务区域,将各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入园区,利用交通部门客运班车半小时一趟的便捷优势,及各县乡村客运站设施均基本完善的交通优势,在客运中心设置装卸点,负责将从物流园区来的货物装上驶往各乡镇的客车,并将客车返程带回的农产品卸下运往物流园区进行统一配送;乡镇一级依托已有五级客运站,整合交通、邮政、供销、商务资源,搭建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平台,将货物配送至村;村一级邮政、供销、商务“万村千乡”工程等配送网点均遍布各乡各村,利用此优势,依托原有的邮政农村代办点、“农家乐”超市、基层供销社或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配送到农户个人,完成“最后一千米”配送。对于农产品物流,农户根据物流信息网络中提供的市场信息决定是否出售农产品,待农村中转站农产品数量储存到一定额度后,再统一运到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服务站通过上传数据信息(包括当天收储的农产品、明天配送的商品、需要运输的货物等),利用车载GPS了解、追索、督导、调配车辆,将农产品流入城市物流网络,或直接对接最终消费者;农用生产资料及日用消费品可作为农产品运输车辆返程的回程货,反向配送至农村最终用户。

(六)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针对咸宁市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的缺陷,咸宁市物流系统积极开展搭建信息平台,创建信息档案,助推我市物流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工作,通过深入一线调研企业意见,咨询平台建设专家,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开通企业独立展示窗口,搭建为企业免费发布车辆、货物信息及自由交易的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咸宁现代物流门户网站。在我市物流系统工作人员的努力下,2014年初,咸宁市共建成咸宁物流交通网(www.xnwljtw. com)和湖北崇阳物流网(www.cywlw.cn)两个物流信息发布平台。

截止至2015年12月,平台已经无障碍运行23个月,期间发布各类车辆、货物信息13093条,发布各类物流新闻信息647条。同时,为使网站高效正常运转,我局还制订了相应的《物流信息管理考核制度》和《信息管理监督员考核制度》等,规范并完善咸宁市物流信息工作。

(七)物流政策及组织机构发展情况

为保障物流产业发展获得有效的政府支持,我局多次申请市政府牵头成立物流发展联席制度,经过多次汇报及多部门协商,最终咸宁市第一个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并于2014年11月21日下发了《关于成立咸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经信委、规划局等18个单位的“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物流发展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物流局局长兼任。

三、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建设不健全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局限于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而是形成了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大物流趋势,目前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各部门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同时,省局一块牌子,市、县都是分为物流、运管两家单位运行,省市县不协调,经费、人员、机构、财产负担等税改费遗留的问题难以解决。体制不顺导致职能不明确、权责不明晰,给物流业的监管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

物流项目公益性较强,项目建设投资大、收益率低、回报周期长,导致大多物流项目建设都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而现阶段物流项目融资难、缺少资金扶持是制约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的关键问题。土地、税收、规划、仓储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不能落实,更增加了推进大型物流项目的困难。虽然我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咸政办发[2014]46号),并成立了咸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但实际上政策落实力度不足。

(三)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

物流节点规划项目多,市县缺乏统筹规划职能,各部门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小且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规划。目前咸宁市仍然没有一个形成规模的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农副产品没有一个集中大型的批发市场;冷链物流没有一个大型的冷库、仓储业没有现代化仓库。运力结构不合理,专用货车、厢式货车、冷藏车、危险品车、集装箱车等高效专用车辆较少,普通货物运输的能力相对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能耗大、效率低、成本高,无法为企业提供大规模配送;现代化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等功能设施严重不足;缺乏综合性的物流信息平台。

(四)现代物流发展起步晚,水平低

目前,咸宁市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更谈不上第四方物流。现有的服务主要由零散的小型配货站、个体运输户以及提供简单仓储租赁的企业等自发组织构成。物流企业技术和运作水平落后,除安欣物流、汇宁物流、赤壁联运总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能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综合服务外,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层面上,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

(五)农村物流发展落后

咸宁市农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2013年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64.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6%。2014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107.2万吨,比上年增长2.4%;特色农业突破发展,全年茶叶产量3.42万吨,比上年增长36.7%;楠竹总面积达157.18万,油茶面积52.07万亩,油茶籽产量3.7万吨,水产品总量25.4万吨,增长11.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突飞猛进,农民的农副产品需要销向全国,农民的衣食住行与物流的关系都越来越紧密。但是咸宁市目前农村物流发展推进缓慢,服务站点建设滞后,致使本地的农产品要先运到武汉,然后再返回到本地售卖,成本大大增加,售卖价格也要比周边地市高出很多,农民对物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农副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也得不到有效解决。

(六)现代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从人才需求的类型看,目前咸宁市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仓储和运输服务人员为主,缺乏具备采购、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系统运营管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及信息处理人才,物流服务跟不上物流市场需求;同时咸宁市没有物流技能培训的专业机构且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不多,造成咸宁市物流专业人才供应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咸宁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四、咸宁市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物流业发展总体目标

充分把握国家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咸宁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中的独特优势,以及咸宁128千米长江黄金水道和“四铁、十路、八港、一枢纽”的交通优势,全力打造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为三大领域,以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城市物流、农村物流、电商物流、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金融为七大业态的咸宁市现代物流业产业体系。

(二)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1)健全体制及政策保障。一是要进一步梳理物流局职责与职权的关系,使物流局能够更好地更有方向地履行职责;二是要充分发挥已成立的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认真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建立物流领域部门工作联动机制;三是充分重视物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任务纳入咸宁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认真梳理各项现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已出台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咸政办发[2014]46号),为现代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政策和体制环境,加大对物流业投入力度、保障物流用地并与工业用地同价、减轻税收负担、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等,实行分类指导,对第三方物流、电商物流等现代物流企业进行重点引进与扶持。

(2)按规布局、统筹发展、做大做强。按照《咸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5-2030)》,充分依托咸宁市交通基础设施、利用周边产业基础、考虑园区功能互补的规划原则,以打造咸宁“国际化、低碳化、高端化、信息化”的“大物流”为总体战略,超前规划,打造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一核、三带、多节点”的总体空间格局,实现咸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支柱、一门户、一枢纽””的总体目标。

(3)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发展必要的基础条件还不太具备,尚未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因此,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外引内联,鼓励不同所有制投资者,特别是个体私营业主和外资企业参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顺应国策省情,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积极申报物流节点项目并帮助申请国家、省级补助资金,另外要加强市场监管,鼓励企业入园区经营,促进产业集约型发展。

(4)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应用,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市物流企业技术和运作水平落后,无法提供电子商务、运输、储存、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无法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是要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积极给予扶持,推动有关部门、重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安全管理、有效利用、深度开发、有序交换、功能衔接和集成应用;二是要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5)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大力发展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强化咸宁市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形成,转化物流观念、改变物流运作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实现电子化物流,充分利用EDI、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主要通过二条路径:一是积极培育本地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咸投资兴业。本地物流企业受观念因素影响、装备基础限制、资金实力制约,难以大规模改造和大跨度提升,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主要还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完善全市物流规划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和超大型物流企业,利用他们载体量大、覆盖面广、技术含量高、营运模式先进的优势,逐步形成跨越发展的态势。

(7)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发展第四方物流作铺垫。目前我市物流企业发展比较分散,现有的服务主要由零散的小型配货站、个体运输户以及提供简单仓储租赁的企业等自发组织构成,因此必须支持大型优势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支持物流企业加强与制造企业合作,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或与制造企业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提高物流业的效益,创造“第三利润源”,同时为发展第四方物流作铺垫。

(8)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一是建立农村物流服务平台,畅通农村物流信息渠道,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服务于农村物流的信息系统,努力实现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计算机互联,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的目的,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二是要大力发展联结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建设,保证农资和农产品在城镇乡村的畅通无阻;建设和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中心,分门别类地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建设和完善农资和农产品配送中心,保证农资和农产品的运送的及时高效和品质;三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制定“菜篮子”等工程,给予相关的资金、政策扶持,合理规划布局,引导农民生产,推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从而改变传统流通中存在的规模小,服务单调,重复运行和多次运行的弊端,降低农村物流的成本。

(9)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抢占物流人才制高点,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发展人才支撑体系。重点加强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及物流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和培育。一是引进物流人才,优化咸宁物流人才结构。重点是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政府宏观管理人才、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经纪人和经理人等高层次人才。二是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尽快满足物流企业急需人才。与高等院校合作,实施物流人才培训工程。三是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为物流发展提供后备队。委托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专业,开展物流师、物流职业经理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开展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操作技能培训,把学历教育及职业资质教育结合起来。

(撰稿人:鲁玉玲 咸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