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要求农产品种植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以此促使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增加农产品供应总量,这样既便于组织货源及第三方物流或流通经纪人的介入和发育,也有利于采选、分拣、包装、加工等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国家出台的这些流通政策,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大国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强劲推力。

宏观上来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农产品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农业的现代化,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物流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农产品不能做到货畅其流,不能做到加工增值,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物流过程损耗大,加大了成本,同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必须重视农产品物流。同时,在中国,离开了农产品物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物流业。

从消费的角度看,人们的农产品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性、烦琐性转向现代的多样性和快捷性,对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给顾客提供质量更好、柔性更大、选择更多、价值更高和价格更低的服务,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是农产品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课题。

从农产品的特性角度看,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与消费的普遍性、全年性之间的矛盾要靠农产品物流来解决,同时农产品属于生命周期短的产品,保质保鲜困难,运输储存需要专门的低温保存设施。

基于上述背景,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对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价值、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有效对接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农产品物流本身就是一个能够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的过程,具体分析如下。

1.创造时间价值

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转移过程总是有个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我们称为“时间价值”。它主要可以通过整合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之间的各个环节(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大大缩短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时滞,进而缩短时间创造价值;也可以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如集中储存、分散供给或者将农产品加工转化为其他产品形式,从而更方便地储存)改变、弥补、延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供给和需求上的时间差,创造时间价值。

2.创造场所价值

农产品生产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而对其消费却呈现出普遍性特征,如农村生产的粮食、蔬菜在城市消费,南方生产的荔枝和香蕉在北方消费等,如此错综复杂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差都要依靠农产品物流来弥合,并从中获取收益。

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加工潜力大。一般来说,刚刚脱离农业生产领域的初级农产品,由于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市场价格较低,而经过一定的简单加工如挑选、整理、清洗、分段、包装等,送入超市或者连锁店,价格就会上升2~10倍。而若再进行深加工改变其原有形态,如将蔬菜、水果加工成蔬菜汁、水果汁,价值将会提高几十倍。农产品物流正是抓住了农产品的这一特性,紧紧围绕流通加工环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为目标,进而实现了整个农产品的增值过程。

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要求农产品种植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以此促使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增加农产品供应总量,这样既便于组织货源及第三方物流或流通经纪人的介入和发育,也有利于采选、分拣、包装、加工等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

传统销售方式束缚了大量农村强壮劳动力,影响了农村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可以解放大量低效的农业销售劳动力,节约农产品流通成本,使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参与劳务输出。同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还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农产品的采选、分拣、包装、加工会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与此相关的农村二、三产业便可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发展农产品物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对于一些农产品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自身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于农产品物流部门运营。而农产品物流部门根据自身具备的专业设备和专业知识,结合企业情况,加快农产品从原材料购入到产成品销售的周转速度,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库存数量,还可以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增加企业全年利润,提高农产品相关企业竞争力。

近些年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开始受到更多关注。2003年1月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农业流通体系的建设,农产品物流变得更加令人瞩目。2004年和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务和流通方式”。2008年和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加快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大力在农村地区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流通业态。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2012年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指导意见》指出,“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2015年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提出“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流通效率,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产业,释放消费潜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结合电商发展的新情况,在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中提出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国家出台的这些流通政策,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1.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人口大国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强劲推力。目前我国用于生活消费的农产品主要以鲜食鲜销形式为主,在分散的产销地之间要满足消费在不同时空上的需求,使得农产品物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物流面临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因其上联生产环节,下联其他流通主体,已成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和质量安全信息流集中与分配的节点,成为最经济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和传播的主要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农林牧产品批发企业5072家,农林牧产品批发业务的从业人员超过22万人,资产总额达7051.0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8032.0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达533.92亿元。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显示,70%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入零售环节,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重要载体。2008年和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加快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大力在农村地区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流通业态。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建起一批规模较大、体系较为完整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如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博富集团合作筹建的深港农产品物流中心、长春粮食集团与德隆集团共建的东北亚农产品物流中心、上海全国农产品物流中心、北京绿色安全农产品物流中心、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等。这些物流中心设施齐备、体系健全,成为国内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典范,也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实证参考。总体来说,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离现代化物流建设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批发市场有待进一步提升,应改变现在的“商物合一,现金交易”的初级物流状态,现代农产品超市在城市还未成为主要销售渠道。

2.物流运作主体呈现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的经营体制、市场化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连接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营销渠道以及包含于其中的商流、物流,各方面的参与者及其功能都发生了变化。除原有的国有和集体性质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还涌现出大批个体运输户、经纪人、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组织等,产生了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储运及流通加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看,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只是在起步阶段,其管理水平、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网络建设、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以及专业化服务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现有市场主体呈现“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得到了有效改善

近几年来,政府在交通运输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我国现代交通运输初具规模,国家公用通信网的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为发展农产品物流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现代物流技术设备是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目前,我国在不断改造农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等专用设施的基础上,已能独立设计制造出供农产品储存的自动化仓库、搬运机器人等高技术水平的物流设施,且许多现代通信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也已在农产品物流中得到应用。

4.物流标准化工作启动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是农产品物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有效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升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的要求。随着农产品物流基础市场的发育,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启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第一,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或与物流有关的标准;第二,建立了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化组织、机构;第三,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工作,并积极采用国际物流标准;第四,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工作。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农产品仓储、装卸和运输等作业环节的标准配套以及农产品信息标准化、国内物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农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1.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重生产、轻流通”观念依然存在。在国外,农业生产环节投入比例是30%,产后比例高达70%,而我国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仅占1%,保险储藏比例仅为20%,加工比例不足10%。(4)另外,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产销的行政壁垒。虽然目前一些地方开辟了农副产品运销的绿色通道,但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仍然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副产品跨地区外销障碍重重,增加了流通成本,加大了大宗农产品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造成了大量的积压和损失。

2.物流主体发育不良

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主体有五种形态:一是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二是农业公司,三是专门为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民协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四是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包括专业运输公司、专业包装公司等,五是经纪人队伍。原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遗留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不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农产品物流行业中退出。而农村又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分散、规模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农民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虽然农业行业协会在现阶段发展较为盛行,但因组织不健全,功能不完备,还起不到行业规范和自律作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运作管理不规范,营销能力尚未得到充分体现。此外,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小,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狭窄,带动作用较小。而从农业生产中分工出来的专业农民运销队伍,因自身素质低,缺乏必要的物流知识和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抗御风险能力差。因而,整体上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的竞争能力还相当薄弱。

3.物流技术水平低

(1)存储条件差。由于农产品的时间和空间性差异,大部分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储存,以调节产需和供求平衡。而当前我国农业仓储设施建设滞后,仓储条件和机械设备水平低,分布不合理,通用仓库多,专用仓库不足,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等)严重短缺。据统计,我国现有的粮食仓容只能满足粮食储量的65%~70%,导致简易仓库储藏和混藏、农民分散储藏,甚至露天堆放问题相当突出,不仅造成霉变概率大,陈化速度加快以及鼠患、虫害现象严重,储粮损失达8%~10%,而且农产品统一管理和调度难度加大。

(2)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如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起重机等装卸设备数量相当有限,大多数靠人工操作。农产品储运装卸设施设备水平低,导致鲜活农产品储运成本在总成本中高达60%以上,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样由于装运、接卸设施不配套,粮食的“四散”(散储、散卸、散装、散运)作业无法大范围开展;车站、码头的装卸环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必要的散装计重设备缺乏,使“四散”流通作业还具有相当的难度。

运输、储藏、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技术水平低,致使我国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巨大。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一直处于采摘后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藏链:田间采摘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而我国在果蔬生产中,80%的生鲜产品是常温保存、流通、初加工。据统计,常温流通果蔬损失率为20%~30%。果蔬采后的腐烂损耗几乎可以满足两亿人的基本营养需求。另外,我国粮油损失率约为15%,蛋损失率约为15%,肉干损失率约为3%,加上食品的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上千亿元。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一般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冷链物流还未真正建立,但国家已经着手规划提升物流质量。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编制的《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1年),提出到2015年,我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运输率分别提高到20%、30%、36%。2016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35%、57%、69%。

4.交通运力不足

(1)交通运输线路短且少,总运力不足。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交通还不发达,有些偏远的农村甚至没有公路,几乎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交通运输线路短且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总运力不足,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占总运输量的20%,这样的运力结构明显不能适应农业运输的需要。

(2)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装备落后。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货物,货运量大,对运输设备要求高,需要大量的专用运输工具。但目前农产品专用工具缺乏,农产品运输技术也相对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农产品运输主要靠中型卡车,能耗大、容量不足,并且大多卡车是敞篷的,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致使一部分易腐货物积压于产地,腐烂变质,损失严重。

5.加工处理水平低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大多需要进行整理、分级、分类、烘干、散热、消毒、防腐包装等处理,而我国这些方面的作业能力因设备陈旧、装备水平落后、加工处理能力缺乏而明显不足。以烘干为例,国家每年收购的高水分原粮,利用干燥设备仅能处理1/4,大部分原粮依靠人工晾晒,耗费大量的人工费用。由于缺乏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农产品多以初级产品形式进入流通或终端消费,不少农产品的附加值收益流出体外,影响农业行业积累和农民收入增长,极易挫伤农业生产者等农业工作者的积极性。

6.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

信息是农业物流的神经系统,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储存、运输、加工及销售,每一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应做及时处理,方能应对市场变化。现阶段,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获取信息主要依靠电话和人员外出搜集,广大农民获取信息主要还是通过中介组织或电视广播,但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量有限,质量亦难保证。总结起来,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信息网络不健全。物流信息网络缺乏,现有的信息网络不健全。目前大部分农业生产地区未曾建起农产品信息网络系统,虽然有些地区已经有了农业信息网、交通运输网,但农资信息网和农产品加工、仓储网还处于起步阶段。

(2)网络覆盖面不够大。已有的网络只延伸到了市县一级,与乡镇和大中型企业联网的比较少见。目前甚至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地区尚未实现“三通”,市场信息闭塞,缺乏先进信息设备和完备的农业信息网络,致使市场信息不能实现双向流通,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各网络之间缺少整合平台,相互之间互不沟通,难以形成整体合力。

(3)市场信息服务缺乏。农产品市场上几乎还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仅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库存管理软件的信息载体。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采用传统的广播、板报等方式发布少量品种、价格信息,甚至有的农产品市场根本没有信息服务,不可能为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提供全面、持续的信息。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目前,现代农产品物流主要由交通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配送业、物流咨询业等组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农产品物流各种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呈现出一般物流的电子商务流、绿色物流、物流规模经济、第三方物流、物流国际化及物流标准化的趋势。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产业的特殊性之一是其固有的规模效益和网络效益。因此,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物流企业集团化、连锁化、集约化、协同化的发展战略。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农产品批发与零售企业以及农户联合起来的协同组织,而非个人,且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程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企业主要是通过建设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兼并与合并等方法来实现物流企业的集约化、协同化发展的。

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的普及,使电子商务广泛运用于农产品物流管理,加上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快了农产品的物流速度,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渠道日益缩短,实现了农产品配送、运输等准时和精确化。美国78.5%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链为“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与连锁店→消费者”。经由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相对数量在不断下降。而在日本、韩国这些亚洲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的流通率仍然很高,但批发市场现代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配送是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其他用户的需要,按其订单要求的品种、品牌或品质比例进行搭配,送达加工车间的下料坑或其他所要到达的地方,实现“门到门”服务。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的物流服务已经形成规模,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共同配送。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农产品物流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非常重视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连接起来,重视信息的分析,搞好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加快市场信息的传递和电子商务的实施,切实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在当今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期货交易应用广泛,85%的世界农产品价格是由期货价格决定的。在现货交易市场中,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交易,凡需要经过批发环节的大都以拍卖方式实现,如荷兰通过拍卖的方式每年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鲜花和温室蔬菜竟达数十亿欧元。当然这一切与发达国家重视物流标准有关。

20世纪中期后,就在世界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同时,地球环境也不断恶化。于是发达国家开始提倡保护地球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绿色革命”,这一革命迅速扩展到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当代物流营运作为商品贸易的重要环节,同样也存在着高效节能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于是绿色物流便被提了出来,对于农产品尤其是作为食品的农产品来说,绿色物流的意义更加巨大,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农产品关系到人类的身心健康。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基本要求。

1.政府筹措资金,努力推动交通网络的建设

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实现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实现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运、空运的相互联网,建立立体的交通网络。

2.发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创新物流主体组织

第一,创新农户组织,改变初始物流水平。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是当今解决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问题的一个主要思路,在相关文献中有大量的研究,趋于一致地认为由农户合作组织代替农户自己参与市场交易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包括降低信息搜寻费用、交易签约费用、交易履约费用。具体到蔬菜物流领域,这一功能仍然是十分突出的。第二,创新中间商组织,发展第三方物流。目前,蔬菜物流形式主要是传统自营物流,以小规模、零星为特征,存在严重的车辆迂回往复现象,配送成本高、效率低,配送的可靠性也得不到保证。而从理论上讲,第三方物流将会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难题,在物流效率上取得无可比拟的优势。

3.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合理发展物流园区

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合理发展物流园区,建立高水平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突破口。

1.设立统管农产品物流的主管部门

目前,农产品物流的各相关功能环节仍然由铁路、交通、民航、发改委等不同政府部门分别把管,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的管理格局,严重影响着在全省范围内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制约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所以,应该深化改革,调整机构,设立统管农产品物流的主管部门,消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

2.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我国物流业的落后与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设置物流专业的高校相对于巨大的物流需求来说仍严重不足,相关培训也比较少。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拥有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理念、掌握先进物流技术的员工队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解决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应该加大物流教育力度,加快培养物流人才。一方面,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要努力申请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及其相关专业,不具备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在经济类专业中加设物流相关课程,培养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各高校可与行业协会采取联合开办短期培训班的方法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3.搞好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首先大力推进农产品物流业设施和装备标准化建设,包括各类运输装备、物流器具、包装、信息接口等。在此基础上,加紧对农产品物流业基本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进行研究,尽快形成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业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

1.加强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在整个农产品物流链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农产品采摘、保鲜、分选、包装、运输、存储等环节的技术是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加大这些技术的研发力度所产生的效益绝不亚于生产环节技术研发所产生的效益。

2.积极运用多种现代营销手段

首先要在革新传统销售方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设立销售网点,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

目前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突出问题还是观念和体制问题,要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首先就要改变过去人们对农产品物流不重视的态度。其次要改变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行制度创新,并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引导人、财、物等基本要素向农产品物流业倾斜。最后,加强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政府应制定有关第三方物流服务业行业准入的企业基础设施基本条件要求,对专门的物流公司提供优惠的建设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严惩商业欺诈行为,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建立诚信体系,从而有利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协调和仲裁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利益主体的矛盾与冲突,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能促进强强联合、资产重组和规模经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复习思考题

1.物流、农产品(农产食品)物流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农产品物流与农产品供应链的关系是怎样的?

3.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是什么?

4.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5.简述发展农产品物流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联性。

6.当前影响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形成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7.结合我国实际及发达国家的经验,请谈谈如何优化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农产品(2010年1月)[EB/OL].[2017-11-01].http://images.mofcom.gov.cn/wms/table/2010_01.pdf.

[3]商务部.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EB/OL].(2009-04-22).http://news.foodqs.cn/gnspzs01/2009422114430306.htm.

[4]陶君成,初叶萍.中美农产品物流的分类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 (1):187-190.

[5]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9):48-50.

[6]张京卫.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07 (3):50-53.

[7]谢如鹤.铁路冷藏运输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方交通大学,2006.

[8]丁丽芳.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N].光明日报,2014-05-10(007).

[9]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12(3):81-95.

[10]Cooper M C,Lambert D M,Pagh J D.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re than a new name for log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of Management,1997,8(1):56-63.

[11]方晓,张蕾丽.流通渠道的设计方法[J].物流技术,199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