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建筑奇葩

佛教建筑奇葩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佛教寺院遍及海内。位于河南洛阳城东大约10公里处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佛教“祖庭”之称。山西省五台山为中国著名佛教圣地,它与浙江普陀、四川峨眉、安徽九华并称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佛教建筑极多,其中唐建南禅寺和佛光寺尤其著名,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瑰宝。类似这种形式的建筑造型常见于宋代绘画中的殿宇及园林建筑,但现存实物却仅此一例,这就更显摩尼殿的可贵了。

佛教建筑奇葩

img40

白马寺

中国佛教寺院遍及海内。位于河南洛阳城东大约10公里处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佛教“祖庭”之称。相传东汉明帝曾夜梦金人绕殿飞行,于是派使者前往西域求访佛法,邀请到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永平十年(公元67年),他们用白马驮着佛像佛经来到汉都洛阳,这就有了这座千古名刹。现存的白马寺是明清时代重建后的规模,主轴线上共有4座大殿,即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和接引殿。后院清凉台上的毗卢阁为寺中最高建筑,重檐歇山顶,颇为壮观。这种庭院格局当然早已不是初创的“悉依天竺旧式”的形制,但寺址历千余年未变,因而汉时台、井如清凉台、焚经台、甘露井等尚依稀可寻。

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采用传统建筑的庭院式布局,一般从山门(寺院正门)起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有主要建筑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或法堂,大的寺院(如上述白马寺)还有毗卢阁等殿堂建筑物。天王殿前左右多有钟鼓二楼对峙,大殿前左右有伽蓝堂和祖师堂相对,法堂前东西相向的是斋堂和禅堂。寺院住持所住方丈室多在法堂左右。其他库房、厨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天王殿中央供弥勒菩萨,其身后供韦驮菩萨,面北向,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正殿,为供奉“大雄”即佛祖释迦牟尼的地方。

img41

国清寺

被日本佛教天台宗尊为“祖庭”的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佛寺。此寺乃隋代古刹,但今存者为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所建,其后屡有增修。寺的布局以南北中轴线为主,山门内依次有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雨花殿前两侧有钟鼓楼。中轴线西边自南向北建有安养堂、观音殿、罗汉堂、妙法堂,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东边建筑布局较为自由,主要有斋堂、方丈楼、迎塔楼等。国清寺曾与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合称“天下丛林四绝”。

img42

南禅寺大殿

山西省五台山为中国著名佛教圣地,它与浙江普陀、四川峨眉、安徽九华并称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佛教建筑极多,其中唐建南禅寺和佛光寺尤其著名,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瑰宝。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构殿宇。大殿近于方形,宽11.75米,深10米,开间、进深均三间,殿内无柱,上覆单檐歇山屋顶。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比例优美匀称,是典型的唐代木构建筑风格。内部用两道通进深的梁架,无内柱,室内无天花吊顶,属于木构架中的厅堂型构架。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被毁。现存大殿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所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斗拱雄大(其全部高度合檐柱一半),出檐深远,造型简洁雄浑。殿内还保存了一组唐代塑像和唐宋壁画,连同建筑本身及墨迹题字,堪称“一殿四绝”。

img43

隆兴寺

有一首华北民谣说:“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有个大菩萨。”所谓“大菩萨”即保存在隆兴寺主殿佛香阁内高达18米的国内最大的观音菩萨铜像。隆兴寺位于河北正定城内,是现存较为完整的一组宋代佛寺建筑群,上述“大菩萨”即为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铸造。其中最古老、最奇特也最有价值的建筑是位于寺内中轴线南部的摩尼殿。此殿为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的建筑,面阔七间33米,进深七间28米,重檐九脊顶(即歇山顶),另在四面各出抱厦一间,九脊山花(即山墙一面)向前,整个屋顶敷十条屋脊,纵横错落,极富变化。类似这种形式的建筑造型常见于宋代绘画中的殿宇及园林建筑,但现存实物却仅此一例,这就更显摩尼殿的可贵了。

比隆兴寺略早,与北宋王朝对峙的辽朝也兴造了一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殿,它便是位于天津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独乐寺创建于唐代,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观音阁是寺内的主要佛殿,为国内留存的最古老的多层木构楼阁,阁高22.5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外形两层,内部却加一暗层而成为三层,供奉着一尊高达16米的泥塑观音立像。虽是楼阁,但整个立面仍是横向构图,从而在视觉上增加了它的雄壮感。观音阁在建筑史上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结构上的整体强度,这座高耸的佛殿在建成后经历了数十次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近在咫尺,它竟巍然不动。已故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在为观音阁做过多种力学试验后,感叹地说,此阁“宛如曾经精密计算而造者”。

img44

独乐寺观音阁

山寺之中,最为奇妙和令人叫绝的,当是北岳恒山十八景之一的悬空寺了。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城南恒山金龙峡中,三十多处殿、堂、楼、阁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峡谷西侧斧劈刀削的万仞绝壁上,上载危岩,下临深渊,一派惊险神奇、动人心魄的景象。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末期(约公元6世纪),以后历代有所修建。虽为佛寺,却体现了传统中国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寺内三官殿为道教处所,三圣殿是佛教殿堂,而三教殿则供奉着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古代大哲。悬空寺整个寺院建筑,全在峭壁上凿穴插梁为基,参差错落,迂回曲折。布局别开生面,其结构也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历尽沧桑而雄姿不减。悬空寺的“巧”体现为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一一俱全,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80多尊。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与悬空寺可称双璧的是河北井陉苍岩山福庆寺。苍岩山为太行山支脉,风景优美,草木繁茂,加上山间众多的古建筑,两者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构成了“苍山十六景”。山上处处有景,景景观奇,景景有典,自古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盛誉。山上福庆寺不知建于何代,相传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曾在此削发为尼,寺名兴善。宋初改为福庆寺。现存佛寺建筑乃明清遗构,建于两山对峙的一条深沟中,所有殿堂楼阁,或跨断崖,或依绝壁,或临深渊,或沿山道曲而萦回。更为奇特的是该寺主体建筑天王殿和桥楼殿均建在石桥之上,石桥飞跨两崖之间,势若长虹,凌云欲飞。其中桥楼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出廊,廊上出檐,楼层屋面为单檐歇山顶,台基与石桥混为一体,坐西朝东,横悬于数十米高的两山绝壁之间,颇有“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影共楼飞”的奇景,令人心旷神怡。

img45

悬空寺

青海境内也有一处“悬空寺”,那就是北禅寺。北禅寺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个建筑背倚北山,故俗称“北山寺”。它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在陡峭的山坡上布满人工开凿的洞窟,寺内有栈道、小桥、游廊连接,故也有“九窟十八洞”之称。由于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又曾被誉为“西平莫高窟”。北山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位于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五层密檐砖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苍苍茫茫,远望云雾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时隐时现,“北山烟雨”由此得名,并成为“西宁八景”之一。

此外,还有许多佛寺建筑都极具特色,如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江苏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均为我国规模之最,以及云南安宁曹溪寺的“天涵宝月”奇观等,限于篇幅,本书没有涉及。当然,佛寺建筑中,还有一座雄伟的建筑是不得不提及的,那就是布达拉宫。

img46

福庆寺

img47

北禅寺

西藏佛教大约是在唐朝初年由内地和印度同时传入的,并形成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佛教形式——喇嘛教。在佛教传入的同时,汉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以及印度、尼泊尔的建筑风格纷纷传入西藏,因此,形成了喇嘛教建筑特有的风韵情调。可以说,在雪域高原上,凡是建造精良、艺术价值高的古建筑无一不是喇嘛教寺院,如7世纪在拉萨修建的大昭寺、小昭寺,8世纪在雅鲁藏布江边修建的桑鸢寺,15世纪在西藏日喀则修建的扎什伦布寺以及18世纪在青海湟中修建的塔尔寺等,都是喇嘛教建筑中的精品,而其中最宏伟、最令人难忘的则是拉萨布达拉宫建筑群。

布达拉为梵语译音,意为“佛教圣地”。相传公元7世纪时,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特建此宫殿,可惜后来毁于兵燹。现在的布达拉宫是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执政时开始建造的,整个工程历时50余年。布达拉宫占地10万多平方米,依山而建,总高110余米,东西宽360余米,南北深140余米,外观13层,实际使用空间9层。主体建筑是由华丽的大小经堂、佛堂、灵塔殿、办公室、住房和喇嘛寺院等组合而成的,主要分两大部分:红宫,为大经堂和存放历代达赖喇嘛尸塔的大殿;白宫,是喇嘛办公、会客、诵经、进餐和生活起居的用房。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所以布达拉宫既是佛教寺院、活佛达赖喇嘛的宫殿,又是地方行政机关。主体建筑前,有一片约6公顷的平地,设印经院、管理机构、守卫室及监狱。厚厚的块石城墙围至山脚,使宫殿成为封闭式的院落。布达拉宫可容僧众2万余人,是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高层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式喇嘛教寺院建筑群。

img48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每一部分,若从竖向看,体量尺度宏大,沿地势呈现出非对称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前后层次分明。白宫主体建筑高5层,最上层是达赖卧室,终日阳光普照,称为“日光殿”。白宫中央红色部分即为红宫,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其顶部有3座汉式殿宇和5座金塔。殿顶为重檐歇山,黄金饰面,屋顶上安有经幡、法轮、宝珠等饰物,金光灿灿,将整个建筑群点缀得极为富丽、庄严和雄伟,远远超出了一般世俗殿宇所具有的表现力,达到了佛国神宫的境界。

在布达拉宫内部,装饰和色彩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木雕泥塑、丹朱彩绘,无不体现着浓郁而迷人的藏族文化特色。在每一座殿堂四壁和走廊里,都绘制着一幅幅具有民族风格的壁画,这也成为布达拉宫的一大特点。

位于拉萨市西北2.5公里的布达拉山上的布达拉宫,与山峰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取得了山即宫城、宫城即山的完美设计效果,无怪乎许多观光者由衷赞叹:布达拉宫好像是从山上长出来的。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Ⅰ、Ⅳ、Ⅵ,布达拉宫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来又加入了拉萨的大昭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风采。大昭寺是一组极具特色的佛教建筑群。建造于公元18世纪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也是西藏艺术的杰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