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育教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德育教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辩证法概论》是我国理、工、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学位课程。以前总认为自己是搞理的,将来也就是做做科学研究,与文科没关系,更不用说一向令我敬而远之的“哲学”课,但是通过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我发现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并且有一种深沉的美感。哲学,因其对科学的指导,而更加伟大;科学,因有哲学的思辨,而更加完善。所以,我认为哲学能给人一种整体把握,完

第三节 德育教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研究生研读《自然辩证法概论》的体会与深刻感受

《自然辩证法概论》是我国理、工、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学位课程。近年来,复旦大学担任这门公共学位基础课程的老师精心传道、授业解惑,在改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编写新教材等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研究生们的欢迎和肯定。这里作者通过采集、整理、辑录该校部分95级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体会和深刻感受,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研究生研读这门课程,对于他们提高哲学素养,突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视野,激活创造性思维的激情,确立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增强鉴别哲学社会科学思潮的能力,进行科学道德修养和扩大知识面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陆某(材料科学系95研):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哲学家。

从前,哲学在我脑中是深奥的理论,教条的观点,是应付考试所必须牢记的东西,从未考虑它与我所学的专业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但是通过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我被其中许多深入浅出地将自然科学的具体内容、发展过程与哲学观点巧妙结合的例子所吸引了,学习了10多年的自然科学,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为什么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深刻的哲学家的道理。首先,哲学的思想为科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具有哲学素养的人能更全面、更系统地看待科学,并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寻找科学的生长点;其次,自然科学尤其是新兴学科的发展,主要都来自于哲学思想,人们对自然界更系统、全面的认识常常能伴随新兴学科的发展,而且,对哲学问题的讨论,常常能促进一些科学问题的解决。比如,人们根据自然界的层次结构,以及可以不断再分的原理,找到了分子、原子及更小的层子(夸克)。所以说,科学和哲学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我还重新认识了科学的本质,尤其是科学的核心,科学精神。以前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感性的认识,但在课程的学习中,我全面地并且仔细体会到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尤其像科学的开放精神,即它既无国界,也没有终极真理和它的民主精神;即它不承认权威,还有其严密精确的分析精神,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实证精神。这些科学的论述,对培养我们勇于探索、独立思考、认真分析的科学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胡某(化学系95研):我体会到哲学是科学的脚手架。

我也有同感。以前总认为自己是搞理的,将来也就是做做科学研究,与文科没关系,更不用说一向令我敬而远之的“哲学”课,但是通过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我发现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并且有一种深沉的美感。特别是通过对“科学论”这一部分的学习,我认识到掌握正确的科学观,将是掌握打开科学之门的金钥匙。一个科学工作者应该学点哲学,且不说自古以来,伟大的科学家其本身同时又是哲学家,就是哲学本身的发展也不断地为科学提供新的生长点。科学,特别是现在的一些新兴科学,其理论来源就是哲学,而哲学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科学问题的解决,许多科学家在碰到科学难题时,将科学问题先放在一边,转而去研究相关的哲学问题。薛定谔曾说过:“形而上学并不是知识大厦的一部分,而只是脚手架,但没有这些脚手架,房子就造不下去。”我们甚至可以说,形而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转变为“形而下学”亦即科学。所谓“科学哲学”,就是用哲学高一层次的理论去研究科学,亦可见科学与哲学之密切联系。同时,我认为科学的发展也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纵观哲学发展史,它的每一个飞跃无不凝聚着科学革命的贡献,辩证的大自然观正是在19世纪这个被称为“科学世纪”的时期形成的,而辩证的大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建立在20世纪三大科学革命之上的,科学进步为哲学不断补充、完善丰富,科学革命也带来对哲学旧观念的冲击,不断产生新观念。可以说,回顾人类文明史,科学与哲学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所以作为科学工作者来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另外,我本专业是化学,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虽然它的发展已跨越了3个世纪,但一直未能如经典数学经典物理学那样建立宏伟而又严谨的理论大厦,学习《自然辩证法》之后,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把非线性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等等理论模型引进入化学,重新建构化学模型,重新解释化学概念呢?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要去实现还有很多困难,但是我已经感觉到,对化学的把握正如其他学科一样,是离不开哲学思考的,其实我们学习科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得到认识,认识宇宙、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类,以及认识自己。这本身就是哲学。

谢某(化学系95研):哲学,因其对科学的指导而更伟大;科学,因有哲学的思辨而更完善。

作为一名学化学的研究生,也许我可以说,将来我是一名科学工作者,我将在科学工作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学习了自然辩证法以后,我惊叹于展示在我面前的哲学的博大精深,它使我深深地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不能只是科学实验的机器,还需要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思想方法来武装,这就需要哲学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的思辨路线。科学从来不仅仅是科学,学习科学和应用科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哲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其发展。现在,交叉科学、综合科学、横断科学的兴起,将科学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壮观图景中,而这又是协同学、系统学等一系列学科作用的结果。在课堂讨论中,当我两次走上讲台谈“协同学”和“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吗?”时,我深深地感到哲学在我眼前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使我对于科学的理解更深、更广、更远!哲学,因其对科学的指导,而更加伟大;科学,因有哲学的思辨,而更加完善。

李某(物理学系95研):哲学能给人一种整体的把握。

通过学习,我认为,哲学能给人一种整体的把握、清醒的头脑,更好地理解科学中的某些基本问题。深刻体会有两点:第一,通过此课程,发现过去自己习以为常的东西被给予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新的内涵。例如混沌学,我仅仅认为是物理学内部复杂性的一个体现,而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提到一个更为全面、更为高的层次,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一种进步,是与分形、全息等有着密切联系而出现的新方法、新观点;第二,古代希腊哲学家的朴素思想,是近代的科学中许多思想的来源,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事件。一直以为哲学,特别是早期的哲学,空想成分远远大于实证。但现代科学发展的许多思想,居然都可从它那儿找到雏形,这就说明了哲学家对宇宙的看法,虽然有时有许多虚幻性,但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恰好是从事实际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十分需要的,也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是由于实际工作者因埋头于技术型细节,所忽略的。所以,我认为哲学能给人一种整体把握,完整地看世界的观念,这是每个从事具体工作的科学工作者所要学习的,也是每个从事科学的人的必要修养。

孙某(计算机科学系95研):自然辩证法给我一览众山小的新视角。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从来没有其他的一门课比自然辩证法所带给我的感触、启示和警醒之深。在学习自然辩证法的这段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一种对先哲们光辉思想的敬仰和对人类最伟大而亲近的朋友——自然界所包含的那种尊严、亲善,以及至真至美的和谐的深深感叹和折服。自然辩证法所给予我的是一种更高的一览众山小的新视角,一种比我自己曾努力坚持的追求真和善的自发的毫无特色的方法论更为全面和完整、系统的方法论。对我来说,这不是别的,是我将用毕生的精力去实践的方向,是我的未来,我将因此而对自己的明天充满信心。

袁某(物理系95研):我的观念从线性观转变到了非线性观。

作为一名物理系学生,我在以前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哲学是附诸于科学,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哲学越来越失之于抽象思辨,对科学作用越来越小。而通过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我的观点有了很大改变。我认识到哲学对科学的巨大作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非线性观。当我了解这个哲学观点时,发现自己许多对自然科学的根本思考都是线性观的,是错误的,此时我深感震动。当我树立起非线性观重新看待世界时,许多以前用线性观无法解释的现象得到了解释,而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更加清晰,对物理学的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我想随着这种哲学观点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接受,必将带来一场科学的革命,而实际上这场革命已经发生了。

曹某(计算机科学系95研):我们有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

在我看来,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的最大价值在于扭转了我们的思维定势,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视野,确立了新的观念、新的方法与新的思维方式。对我来说,受益匪浅的是以下几点的观念转变:①从简单性到复杂性。当今科学面对着的系统是复杂系统,而复杂系统有其复杂规律,为了正确掌握系统中的无序、不稳定、不平衡、多样性与非线性,我们需要新的系统科学方法,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做指导;②从线性到非线性。我是一名计算机系的学生,当今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去模拟人脑这个复杂系统,认识到人脑具有其随机性,而计算机的随机性是靠外来扰动来实现,远远不如人脑内在的随机性,只靠知识的积累,计算机不会成为具有和人脑一样的功能。计算机中是线性相互作用,而人脑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真正实现人工智能须从根本上对计算机结构进行改革,才能使其外在的表现,即功能与人脑的功能达到异构同功。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需要与当今研究复杂性系统的科学(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论、混沌理论)相结合,揭示复杂性系统内在的复杂性规律;③科学是负荷价值的。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时不仅要求得科学理论的真,而且要实现科学技术与应用相结合,实现其实用性价值,同时也要考虑科学应用于社会的善恶结果;④认识到对一个科学理论不仅要做实践上的检验,还要做先验评价,以及评价科学理论应从整体上进行考察。

张某(数学研究所95研):这门课的价值,还在于帮助我们跳出近代思维方式的“围城”。

学了自然辩证法这门课,不仅能了解其他专业的热门问题和历史上重要的发展,而且更加使我专业学习上能在思想观点上更上一层楼,跳出近代思维方式的围城。我是数学专业的,在过去所受的教育中,确定性和线性观是很强的,在本课的学习中,打破了长期在我思想中的枷锁。认识到这个世界上非线性才是主要的,线性是次要的,是近似的模拟。有序和无序、混沌的精彩论述,使我明确了解事物在微观、宏观上的有序与无序的统一、混沌的概念,尤其冲破隐藏在思想深处很强的决定论的观点。使我更了解确定、有序的迭代能引起无序和非确定,确定的初值依然能引起混沌,时间之矢是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这些观念的革命,无疑对我将来的研究是一次巨大的动力、帮助。使我更能把握本专业的热点、焦点和主流,对我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学了本课程,体会更深的还有,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科学工作者更是社会中的人,他的科学研究对社会的价值只有做到了“真、善、美”三位一体,才是真正有用的研究,尤其要注意功用上的善,这无疑是每个学科学、用科学的人所必需的良知

陈某(电子工程系95研):自然辩证法为我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插上自然辩证法的翅膀,翱翔在天空,我的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拓。一个科学工作者,要在科研的同时,注重自己研究的价值,科学只有在真、善、美三者统一的情况下,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前些天,看一些介绍美国的文章,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却充满着暴力、变态等一系列不正常的情况,而这,就需要人文科学、人文精神的结合。中国古代先哲的一系列思想是道德准则的精华。我想,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们也必须注重人文科学的渗透,精神文明的建设,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国同样应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充满祥和、欢乐、安定的国家。没有什么比得上一个成熟的思维方式更为珍贵的,自然辩证法为我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使我通过它能走得更远、更深、更广,而这一切与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诲人不倦的精神、生动多样的授课方式是分不开的。

曲某(数学研究所95研):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许多新观念、新学科的有关知识,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诸如“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系统论”、“自组织”理论等,使我们了解到当今前沿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分形”理论,对我帮助最大。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的《索伯列夫空间》的最后一章,就是讲在分数维上的数学理论,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预先的了解,学起来大有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

段某(原子核物理科学系95研):自然辩证法课使我知道了以混沌学为代表的非线性科学。

学了这门课,使我知道了以混沌学为代表的非线性科学。我感觉到,混沌学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我很久以来就有这样一种想法:当我看到科学中那么多的近似,那么多的忽略,那么多的假设,我就感到上帝在嘲笑我们。上帝用他手中的规律创造了世界,而我们沉溺于复杂的现象中不能自拔,却忘记了去探究现象背后的东西。但混沌学等非线性科学的出现,使我看到了另一片天空,原来复杂的现象也有它的规律。我们之所以长期以来无法获得对世界更好的理解,是因为我们选错了道路,自然界并没有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些简单的规律就把它的全部秘密交给我们,而混沌所看到的正是自然界的另一个方面。更进一步说,也许自然界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走上科学道路的一大动力是为了探索世界的美,但我曾经很迷惑,我们对每个学科都钻研得如此细致,还是有许多问题束手无策,这是真正的科学吗?是不是现在的科学走错了方向?混沌学的兴起,让我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信心:原来复杂的世界也是有规律的,世界仍旧是美的,只要我们能去发现。

陈某(计算机科学系95研):我对科学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有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许多以前认为十分含糊的科学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某些方面甚至有了顿悟式的提高,并在对科学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我曾长久地困惑于为什么对于某些重原子,用薛定谔方程无法解出。因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而薛定谔方程若反映了客观实在,其必定应该有解。而现在我逐渐认识到对于重原子,由于核外电子的运动是一种复杂系统,其中的相互作用异常复杂,存在着异常多的因素与子系统,因此必须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和考察。而薛定谔方程作为一种还原分析方法,只适合于处理简单系统,如氢原子

方某(计算机科学系95研):把握科学发展的趋势,在“博”的基础上学有所长。

从中学阶段一直到大学毕业,我对科学的整体结构始终有些迷茫,并由此产生畏惧。这种迷茫体现在,人类诸多成果、学科、分支,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它的途径和趋势又是怎样的?我应该怎样确定“专”和“博”的关系?通过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我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门课程详细论述了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途径,以及科学的分化与综合的大趋势。使我认识到现代科学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汇流,科学研究对象空前扩大,出现了一批新兴的综合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这种趋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扩大视野,打实基础,为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手段,研究各种客观对象做好准备。具体一些就是广泛涉及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必要时要以他山之石攻玉。现代科学的另一个趋势是分科越来越细,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扩大和人生命的有限性决定的,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不再有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万事通”式的人物,一个人如果能在某个狭窄的领域有所创新已属不易。因此我认识到,应该在“博”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尽快在本专业、本方向上到达学科前沿,在“精”的思想指导下努力创新、开拓未知领域。这是我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的一大收获。

孙某(本校在职进修教师):提高了对哲学社会科学思潮的鉴别能力。

在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程之前,我虽不能说是唯科学主义者,但对唯科学主义还是很有同感的,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可以运用于一切领域(包括哲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获取知识。但同时,对于反科学思潮这一与唯科学主义相对立的论调,也不知如何评析现代科学确实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灾难。通过对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其中的科学论部分,使我认识到唯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唯科学主义否定了科学的社会性,而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从事科学活动的人和机构都离不开社会。反科学思潮更是曲解了科学的本质,认为科学的本质是与人的利益相对立的。其实,科学是人创造的,是受人控制和利用的,科学是否会给人带来灾难,是由控制和利用科学的人的善恶决定的,而不是科学本身。所以,为了使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体现更大的价值,应该由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进行补充和调节,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除了对这一具体问题得到收获和释疑外,我想起了一个成语:“登高望远”,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以前看待事物往往主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总结出的经验,根本无理论指导可言。现在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都能有效地解释和指导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对世界的认识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蒋某(材料科学系95研):我们有一本优秀的教科书。

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门课程,有一本配套的教科书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幸,有陈其荣老师著的《自然辩证法导论——自然论、科学论和方法论的新综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作为教科书。这本书,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曰全,把古往今来、中外哲人的有关自然辩证法的观念、体系、学派,都收入到书中,或批判地继承,或发展其思想,阐述它们的演变过程,以及所起过的作用,有融会贯通之功;二曰新,书中有不少科学界、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包括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在内的非线性观、全息理论、自组织理论等,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的甚至是最近几年才热起来的,作为一本教学参考书,能做到几乎与当今科学、哲学研究成果同步,已属难能可贵;三曰实,书中论有所据、引有所据,为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然辩证法提供实用性。

雷某(分析测试中心95研):《自然辩证法导论》一书写得很精彩。

作为理科研究生,也许对某一方面的问题了解很多,但是要对自然科学的各科有一个概括了解,这很不容易做到。而这本书,思路广阔,将各科的精彩处拿给大家做哲学的论据,颇有吸引人之处,也使得这种论证令理科生信服,使哲学一扫给人枯燥艰涩的感觉;其次,使许多观点认识提升到了正确位置。例如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以前的认识很类似于“价值中立学说”所认为的那样,将科学偶像化、神秘化,认为将价值与科学联系起来,无异于将科学赶下至高的宝座,拿到市场上去拍卖,是对科学的一种贬低。而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认识到科学负荷着价值,不管是从进行研究活动的科学家,还是科学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手段、方法、动机等等,处处都体现着价值在科学进程中的渗透。这种观点的正确归位,无疑将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中处理各种各样所面临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