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边塞诗词园中的一束奇葩

新边塞诗词园中的一束奇葩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东东同志继发表《宁夏赋》《银川曲》之后,又通过数次实地考察、大量翻阅资料并向有关地方史专家问证,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五首固原词,可谓匠心独运、别具心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山区回汉人民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终使固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李东东同志继发表《宁夏赋》《银川曲》之后,又通过数次实地考察、大量翻阅资料并向有关地方史专家问证,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五首固原词,可谓匠心独运、别具心裁。五首固原词依次是《破阵子·青史》《南歌子·红旗》《山花子·春雨》《南乡子·书香》《采桑子·好景》。单从五首词的词牌选择上来看,作者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有寓意“五子登科”、良好祝愿的美意在内,包含着对固原这块热土的一片衷情。这五首词在《人民日报》《宁夏日报》《固原日报》先后发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是近年来新边塞诗词创作中涌现出的上乘之作,更是宣传固原,提升固原知名度、美誉度的优秀作品,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感和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其主题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表达了对固原悠久历史的仰慕与赞美

众所周知,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在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地位。早在2800多年前,周宣王派大臣尹吉甫领军北伐猃狁部族就到过当时称之为“大原”的固原。《诗经·小雅·六月》对此有记载:“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秦皇汉武或出巡边地,或祭山拜岳,都曾过萧关、登六盘、临固原;1041年宋夏激战好水川;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率军攻打西夏时避暑六盘山并驾崩于此;明时固原更是九边重镇之一。涉历无数风云,几经岁月更替,固原之名四度变迁,至明景泰元年(1450年)终定为固原,沿用至今已500余年。固原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在李东东同志《破阵子·青史》一词中得到了集中概括和体现:“薄伐猃狁大原,烽火楼台萧关。秦皇汉武拓边地,唐蕃宋夏苦征战。壮士几人还。  长安北望云烟,原州四易城垣。一代天骄六盘殒,不教胡马渡九边。青史有固原。”

从西周至元明,时间跨度2000余年,作者一气呵成。短短62个字,包容了古代民族、朝代、地名、关隘、战争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这首词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详细地考证了固原地名的由来,据我所知,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固原以南50公里是三关要道和六盘屏障,是北方通往长安必经之险关要隘,城北10里是战国秦昭襄王修筑的用于“拒胡”的秦长城,因而固原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地位。“长安北望云烟,原州四易城垣”“不教胡马渡九边”,所表述的就是这个意思。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作者最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青史有固原。”以此说明固原作为历代王朝边关重镇和临近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不可替代。时光交替,青史留名,固原,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令多少人慕名前来访古探幽,感受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我想,作者也不例外,但可贵的是她走过看过之后能妙笔生花,由景生情,由情成词,并把以固原为题材进行诗词创作的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代中国革命史上,固原也占有重要的一页。境内有1935年10月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有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将台堡;有三次回民武装暴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最后走向抗日战场的——回民骑兵团的诞生地。李东东同志的《南歌子·红旗》一词对此做了详尽描述:“万水千山遥,漫漫长征路。三军奏凯将台堡。六盘云淡天高,红旗舞。  潮涌陕甘宁,抗日鱼龙怒。豫海一帜同心树。回汉铁马金戈,忠魂赋。”

红军长征与会师,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六盘高峰,红旗漫卷,回汉人民,同心抗日,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面对敌人屠刀,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乐章。作者在词中不仅赞颂了红军跋山涉水、不怕千难万阻的长征精神,也描述了将台堡胜利会师的欢庆场景,“三军奏凯将台堡”,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选举产生的县级回民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豫海一帜同心树”。对宁夏南部回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铁马金戈,团结御侮,共同抗日的决心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六盘山革命老区,回汉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论任何时候,在这块黄土地上看到的都将是“红旗舞”,读到的都将是“忠魂赋”!

二、畅叙了对固原深厚文化的理解与期许

历史上,固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处在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汇点上。各种文化在此几经交流融合,积淀深厚。历代政治家、文学家有关固原的诗文流传下来的不少,这在西北边远地区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文化现象。著名的有班彪的《北征赋》、王维的《使至塞上》、王昌龄的《塞下曲》、杨一清的《开府行》、李梦阳的《胡马来再赠陈子》、吴梅村的《送朱遂初同年宪副固原》、谭嗣同的《六盘山转饷谣》、于右任的《固原道中》、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等。这对形成固原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极大。除此而外,各种产生于此的神话、故事、传说、寓言等等,更是数不胜数。时至今日,民间文化之乡、西海固作家群仍然在显示着固原强大的文化底蕴,代代相续,从无间断。李东东同志在《南乡子·书香》词中写道:“何处望神州,不尽风光萧关楼。欲说塞外荒寒苦,且休。胸中锦绣不言愁。  宏图起从头,雄风重振写春秋。文脉一缕传今古,悠悠。户户书香尽风流。”

放眼天下,萧关风光依旧,想要说塞外荒凉寒苦,算了吧!你可知道那里有锦绣文章无数?但他们从不言说什么忧愁!是啊,有一些人只看到了表面,还要说东道西,不负责任。而作者了解固原历史的辉煌,理解固原文化的深刻内涵,直接向那些想要说出不恭言辞的人发出“且休”,并饱含深情地道出了心底的鼓舞之语:“胸中锦绣不言愁”。她期许固原人民“宏图起从头,雄风重振写春秋”。作为自治区主管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她坚信这里文脉相传,户户书香,一定能够为改变家乡面貌,书写出更加锦绣的篇章!这首词,语言亲切,好恶分明,令人感动。

三、道出了对固原人民艰苦创业精神的肯定与颂扬

由于历史上战乱频仍以及无节度地乱垦乱伐,明清以后自然环境迅速恶化,天旱少雨,土地瘠薄,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山区回汉人民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终使固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种草养畜、退耕还林政策正逢其时,山也绿了,水也清了,植被得到了恢复,干旱少雨的状况得到了缓解,就连100多年前种植的“左公柳”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李东东同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面对此情此景,心潮难平,一首《山花子·春雨》道出了对固原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取得喜人成绩的肯定与颂扬:“童山旷野叹天旱,魂牵梦萦树满山。千里帷幄左公柳,绿如烟。  喁喁盼水喊叫水,涓涓汇川好水川。万众喜雨逢春雨,笑开颜。”

满目青山绿水,无限诗情画意。在作者的眼里春雨如诗,正纷纷扬扬地滋润着固原的秀美山川。显著的变化,有目共睹,春雨就如同那好政策,及时、到位,谁能不高兴呢?“万众喜雨逢春雨,笑开颜”。山区人民摆脱贫困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作者看到这种变化,流溢在字里行间的何尝不是一种更加欢快、更加喜悦的心情!

四、寄托了对固原美好未来的良好祝愿与殷切希望

固原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时不我待、抢抓机遇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好历史机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一个美好新固原的前景不久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李东东同志一首《采桑子·好景》既有对固原人民的良好祝愿,又饱含着殷切的希望。她写道:“白驹过隙催人老,岁岁春光。又逢春光。风虎云龙意气扬。  锦天绣地众手绘,织就辉煌。再创辉煌。图将好景付前方。”

今日春光明媚,更加意气昂扬。但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加快发展,不能坐失良机,不然“白驹过隙催人老”,一切就晚矣。既有祝愿又有告诫,“一片冰心在玉壶”。放眼前程锦绣,希望油然升起。作者在词中对固原人民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只要万众一心,“锦天绣地众手绘”,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一定会织就和再创出固原明天的辉煌!

李东东同志的五首《固原词》饱蘸浓墨,满含深情,从不同的角度和历史层面上对固原进行了描述,时空跨度虽大,但概括性很强,五首词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内容丰富,极具灵感。同时又保留了传统诗词的音韵美,便于吟诵。朴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更具审美价值。五首词在创作上完全遵循了“三贴近”的原则,关注时代、关注生活,不但给固原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也为进一步扩大新边塞诗词的创作及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原载2005年11期《朔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