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德育促进教学

让德育促进教学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雷夫的实践,其实就是美国版的“德育促教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德育促学”是基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以德促学”不是糊在墙上的口号,而应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是否有更大的耐心、更大的勇气去追寻育人的真谛,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一方晴朗的天空。

宁波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曾开展过主题为“德育在应试教育面前不应无能为力”的德育热点话题大家谈征文活动。当时,笔者执笔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德育在应试教育面前大有用武之地》获得该次征文唯一的一等奖。

的确,用心做好德育工作,是能促进教学工作,能实现“德育为先”和“教学第一”的双赢的。

一、“豁命向学”与“德育促学”

2012年5月6日《长江商报》刊发《史上最刻苦“吊瓶班”为备战高考集体打吊瓶》的报道,包括《中国教育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第一时间给予关注,成为教育热点话题。

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吊瓶班”的“拼命三郎”型师生。当然,很多人把这样的行为归咎于高考和中考所带来的升学压力,大家还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只要教育体制不变,减负就是一句空话。事实上,我们都是体制内的一分子,如果我们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体制,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在加剧体制的弊端。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口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在现实中德育往往容易沦为“软柿子”。不少学校把“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奉为圭臬,直奔主题抓教学质量,甚至教学质量往往又被窄化为分数,变成了“分数至上”。分数对学生固然重要,让学生获得理想的分数也是教师应有的担当。但是,“育人”和“育分”能否兼容,教师能否在“育人”的同时赢得“育分”,这其实在考量教师“育分”的品质。

美国名师雷夫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庭教育条件非常不好,学习的习惯很差,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但是,雷夫通过一年的时间,却创造了奇迹。他的学生考试成绩在全美能达到前5%,其中很多考上了美国的名牌大学,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按照我们的说法,这是三流的学生考出了一流的成绩。但是,雷夫并没有让学生“一心向学”,他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雷夫不直奔主题抓成绩,但他的学生却考出了优异的成绩。雷夫的实践,其实就是美国版的“德育促教学”。

二、“德育促学”意义重大

抓分数要科学地抓。说实话,“抓升学率要抓出血来”这样的豪言壮语,听了难道没有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吗?抓学习成绩能否不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考量着学校的管理智慧以及教师的教育良知。的确,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但是只有分数也过不好明天。或许,现在大家都太功利了,忽视了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艺术这一真谛。

是直奔主题地抓考试分数,还是按照教育规律,通过多种形式,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中,实现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并让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这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

让我们稍微再看得长远一点,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上的成功只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如今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整天混日子,这对此前的“拼死拼活”考大学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现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国人的无意识,学业竞争的压力前移,导致学生在小学时代就承受了过大的学习压力,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全美优秀教师罗恩•克拉克认为,提高成绩不必“应试而教”,重要的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在现实中,我们却是在泯灭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让他们去学习。这跟按着牛头强饮水差不多,效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一书主人公于智博的成长曾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于智博读小学时留级后仍然是排名倒数的孩子,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名副其实的“差生”。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输在起跑线上的“差生”,到了美国之后,成功考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全球领袖计划”成员,成长为500强企业抢手的国际化人才,并成为联想集团总裁高级助理。

学生的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所谓硬实力主要指的就是学习成绩,而软实力指的是体育运动能力、当众演说能力、诚信能力、公共事务组织和参与能力等。于智博在硬实力上不如别人,但是在软实力上胜人一筹。也正是他的软实力,为他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实这个软实力,正是德育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

三、“德育促学”人人可为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的残酷性使很多学生遭受失败的打击,很多学生就此失去自信。德育就是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为他们的精神加钙,为他们提供精神动力。

对学生来说,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生有了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学习上就会自动自发,自然可以学得更好。我们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提示、学生失意时的鼓励、学生成功时的祝福,都可以给学生以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德育的魅力。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孙少平的《红岩》一书曾被老师没收,但是老师把书还给他时一个鼓励的眼神,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进一步对阅读产生了感情。

同样,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方面,德育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的学生如果拥有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等性格和各种良好习惯,他们就拥有了阳光心态,就能乐于助人,敢于承担责任。

在当前高考和中考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要有所作为,应该实现“教育要转型,教师要转身”。桐庐县分水高级中学作为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学校,勇于探索,敢作敢为,实现了“华丽转身”。他们围绕德育这个中心,通过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认真抓好各项德育工作以及体育艺术工作,以德促学、以体促学,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事实上,学生的责任心强了,身体健康了,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不好吗?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德育促学”是基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以德促学”不是糊在墙上的口号,而应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是否有更大的耐心、更大的勇气去追寻育人的真谛,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一方晴朗的天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