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育不是德育

美育不是德育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德育是关于道德理性和道德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毫无疑问,美与善、美育与德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育则是要告诉人们美是非标准化的,越是与众不同、越是奇思异想、越是富有创造性的现象、思想、作品,越是灿烂的美。美育的过程意义远远超过美育的目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美育的目的就是美育本身。

美育不是德育

美育不是德育

德育真的能包容美育吗?善能包容美吗?

德育是关于道德理性和道德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毫无疑问,美与善、美育与德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美与善、美育与德育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可能具有内在的冲突。换句话说,美与善之间可能会面临二者只能择其一的矛盾。比如现在学校里普遍流行的校服,善则善矣,经济、整洁,可能还有益于集体意识的养成,但美则不敢苟同。任何统一化、标准化、固着化对美来说,都是灾难。再比如说,当学生们陶醉于流行歌曲、忘情地载歌载舞时,老师大声要他们“不要太疯狂”,那一定会很倒胃口。从本质上说,美与善、美育与德育是不同的。

道德是社会的意志,具有强烈的客观性、确定性,好还是不好,善还是不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于善来说,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道德是理性的,所有道德条文都可以解释得清清楚楚,而美感,尤其是深刻的美感,是非理性的,很难解说得很清楚,能解说得很清楚的,绝不是至美。所以德育重在说理和模仿,美育重在感受和领悟。

道德在本质上是一元的,德育的内容和要求是明确而标准化的。社会道德不会允许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和标准,不会允许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德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使人认识到社会道德的合理性和实践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而美在本质上是多元的,美的生命力来之于审美对象的与众不同,来之于审美活动的个性化。美育则是要告诉人们美是非标准化的,越是与众不同、越是奇思异想、越是富有创造性的现象、思想、作品,越是灿烂的美。

道德的社会性意志决定了德育的规则性,特别是道德具有明确的强制性,这就决定了德育不可能不或多或少地具有强制性,惩罚自古以来就是德育的一种方法,东西方皆然。而美育在本质上是反规则的(规则的美只是不规则的一种特例),是要打开人们观念中的所有限制和锁闭,出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与强制性相反,美育鼓励人们自由放纵、驰骋想象、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德育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它总是和一定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统治需要紧密联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处于统治地位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学校德育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和工作任务,作为教师来说,维护和宣传一定时期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他的使命,他没有权利散布与社会主流道德背道而驰的观点。而美常常是超功利性的,若带着强烈的功利目的,很多美便不能感受,更难创造。美更具有穿越时空、超越外在目的的力量。美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人们认识到美的这种特性,能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美育的过程意义远远超过美育的目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美育的目的就是美育本身。“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所以,如何在美育与德育之间保持良好的张力,倒是学校教育工作应有的使命和高超的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