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德教育的政策导向

美德教育的政策导向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着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德合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以法律条款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美德教育的开展是在我国大政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我国有关法规、文件对美德教育作了深入的论述:

一、会议强调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党中央在各种会议和重要场合强调了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1)党的十五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的十五大报告重视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2)党的十六大:“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战略任务提出来,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3)党的十八大:“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着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德合一”。

二、文件强调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中华民族的爱国爱民、刻苦耐劳、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貌、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个纲要把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的形成是我们党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对“提出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生活本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校紧紧把握德育与学生生活、德育与学生天性的互动关系,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宗旨,来观察和分析道德教育活动,使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并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以法律条款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了特别的要求:“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美德教育

(1)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的理想,正确的道德,要从娃娃抓起,娃娃虽小,影响甚远。”

(2)胡锦涛同志强调:“在今天的中国,需要用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习近平同志对美德的强调:①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强调:一是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二是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三是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②对“爱国”的崇尚:一是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二是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③对“诚信”的倡导: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巴基斯坦议会上讲道:“巴基斯坦认为‘诚信比财富更有用’,中国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两国传统文化理念契合相通。”④对“自强不息”的强调: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讲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⑤对“勤俭节约”的强调: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⑥对“敬业奉献”的强调:一是2006年2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强调:“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二是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提出:“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⑦对“孝老爱亲”的强调:一是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二是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看望老年群众时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三是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

这些文件和论述不但一次次强调了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对美德教育这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开展美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更是“将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学校德育工作发展方向进行有机整合的基础上”的正确选择。(潘先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