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德教育的现实诊断

美德教育的现实诊断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教育中“行事”的评价标准排斥了美德教育的“成人”评价标准,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假性存在掩盖了美德教育的真实缺失。三是中学生的自身特征和道德生活的特征排斥了美德教育的可行性。家庭美德教育出现断层。调查发现,80%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身体,对美德教育却只字不提。这种没有情感体验、意志考验和行为表现的美德教育注定收效甚微。美德教育的“教”与美德行为实施相分离。

带着问题与思考,四川省成都高新实验中学采取师生座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美德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不少学校在推进德育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美德教育问题:

一、美德目标偏离实践

(1)美德目标不明确。不少学校在拟订美德目标时,过大、过空,与学生个体的实际不相符合。如在拟订目标时,常常定位于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新人等一类大的要求,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会觉得这些目标离自己太远,因而很难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行动中偏离美德目标。在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时候,只是对美德现象和美德知识做了一些表面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对美德内涵进行全面的理解和系统的认识。自然,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常常因认识不到位、理解偏颇而偏离德育目标,导致德育目标成为“镜中月,水中花”。

(3)美德意识淡薄。在对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自律自信、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意识十分淡薄。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作为礼仪之邦,我国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宝贵精神财富需要人们去继承和发扬,并作为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载体

二、美德内容脱离实际

(1)学生的美德知识匮乏。当下,不少青少年对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之甚少。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人物知识匮乏;二是对古代警句格言、历史名人名句掌握薄弱;三是对某些优秀的民族传统道德不理解、不接受。调查表明:有18.95%的学生认为张英、谈迁、王旦的做法“太傻了”“不可想象”,他们对优秀民族传统道德表现出了疑惑不解,难于接受,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

(2)美德教育脱离了学生实际。在我国的美德教育中,美德教育是从某种抽象的社会整体高度出发,利用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以一种高尚的结论强制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从自身的内在需求中找到与这些道德内容相一致的结合点,因而很难将美德教育的内容深化为一种美德信念深植于心,从而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产生美德意识。

(3)美德教育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当代道德教育的特征排斥了美德教育。道德教育中“行事”的评价标准排斥了美德教育的“成人”评价标准,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假性存在掩盖了美德教育的真实缺失。二是美德教育的失落。现代生活中具体美德概念的多样性与美德概念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性都在深层意义上失落了,而与美德教育直接相连的美德教育的载体也处于一种失落的状态。这些都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失落。三是中学生的自身特征和道德生活的特征排斥了美德教育的可行性。

三、美德实施路径不明

中学生美德的形成不但与学校教育有关,而且也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存在着很大关系。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着美德实施路径不明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社会美德教育实施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网上的信息逐渐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规范。网络游戏、光盘、书刊、影视上经常充斥着一些不适宜学生的内容,对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处于这样环境中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了认识的混乱。

(2)家庭美德教育出现断层。经调查,学生在家庭中接受传统美德教育的为数很少,即使有的听过一些故事片断也是道听途说。调查发现,80%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身体,对美德教育却只字不提。

(3)学校美德教育“让位”倾向。学校是美德教育的主阵地,但受升学率与分数的困扰,“德育让位”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教师常常把班会课、团队活动的时间用于语文、外语、数学等学科教学,美德教育可有可无。

四、美德管理效益不显

在美德教育的管理中,学校还存在美德教育效益不显的现象:

(1)美德教育“成人化”。在教育学生时,有的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自然就不能正确认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把学生思想行为出现的反复看作是“发烧友”“屡教不改”,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这些反复多数都是属于正常的范畴;把由于贪玩而造成的一些违纪现象当成“品行不良”,而对多数学生来说,贪玩是他们的天性之一;把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而管不住自己的情况称为“明知故犯”。

(2)美德教育方法单调。社会迅猛发展,学生面对的世界越来越丰富,但不少教师在进行美德教育时,方法单调乏味,赶不上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仍拘泥于陈旧教科书的内容,采用单纯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方式,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很少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正确答案。由于德育方法的单调和内容的枯燥,对于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学生来说,就很难对他们产生有用、有趣的感觉。

(3)美德教育过程忽视情感。现行的美德教育过程忽略学生的情感需要,把学生视为填充各种美德品格的袋子,只注重美德知识的灌输,美德观念的形成、习惯的培养在美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没有受到重视。这种没有情感体验、意志考验和行为表现的美德教育注定收效甚微。

(4)美德教育不注重道德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外显行为为主,不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的道德体会和感悟。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常常告诉学生“你必须怎么做”,而不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更多的也是说这个学生“表现如何”。我们没有注意学生的道德体验和感悟,因而无法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崇高的精神追求,形成自身的人格力量。

(5)美德教育的“教”与美德行为实施相分离。现行的教育主要是老师给学生讲什么样的行为是美德,只是一个很表面的东西,至于学生知道后会不会去做,那就不是老师可以管的事了,也就是说美德教育的教和实施美德行为是分离的。(潘先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