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德教育的内涵解读

美德教育的内涵解读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德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即对个体的人化或解放。教育尤其是美德教育完成了自然所未曾赋予的文化生命,正因为我们通过美德教育来获取文化力量才超越于所有的动物成为人类。如果没有美德教育,人类只能限于本体世界,不能获得文化生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美德教育通过将文化的智慧传承给每一个人,使所有的个体以人的方式即自由的方式而生活。

一、“美德”的内涵

按《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美德是指高尚的品德;在人格心理学领域,美德的概念是指:凡可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勇气、自信、乐于助人等,都可称之为美德,它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在社会潜意识里,美德是一种大众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为,它主要提倡一种自制的、积极的态度。

深层次理解美德,我们应从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第一,在知识层面,即把美德作为一整套知识体系。美德作为一个知识系统,是一套融美德概念、美德内容、美德产生机制、美德发生规律等为一体的知识体系。作为一套知识体系,它主要是将概念、内容、规律等条理化、系统化、学术化,并将其具体明细,使之能被教授者获得、吸收。第二,在意识层面,在人们系统接受美德体系后,将会对美德产生一定的认识,在意识层面将会把美德以及如何实施美德行为等一系列的美德认识内化为人的意识。人们在意识或潜意识里,会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德产生一系列能动的反应。这是美德知识转化为美德意识的结果。第三,在行为层面,美德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接受美德知识后,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实际存在的现实情况,在美德意识的支配下实施的美德行为。美德行为不同于其他行为,美德行为的发生必须是行为主体在美德意识的支配下实施的,行为主体在实施美德行为过程中必须具有美德意识;美德行为是一种超功利的行为。因而,任何一种以功利企图为目的的行为都不能认为是美德行为。

在美德的内部诸要素中,道德感是美德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更多地显示出一种人类对他人、自然、世界建立有意义的联系的强烈意愿。世界上所有具有重大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具有良好美德的人。

在我们看来,美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美德是一种良好的品行。美德侧重于私人美德,或是道德上的更高一个层次。它是美德主体在美德自由的状态下,处于个体美德意志,自觉进行美德选择,实施美德行为过程所体现的美好的美德情操,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律性的”美德境界,比如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等。它是人们实现社会生活健康发展的崇高准则,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2)美德是一种顶层的道德。“美德是以道德作为基础的,一个连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与准则都不遵守的人,无法想象他会具有美德德性”。美德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其高尚性就表现于它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对人的情感、欲望、个体利益甚至生命的超脱。

(3)美德是一种内生的力量。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勇气、自信、乐于助人等都可称之为美德,它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德、智、体、美的发展上。当一个人心中充满着对世界的爱、对生命的尊重、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美德。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人人都可以具有美德,而当一个人具有美德的时候,看起来就会更年轻、更有活力,为人也更亲切。美德除了能使我们看起来更美以外,也能使它的拥有者更加幸福。

二、“美德教育”的内涵

美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人”所必备的善的品质,把社会群体的美德价值内化为个体美德行为规范。美德教育追求的是个人的至善德性与人格的完善,其目的是培养人追求善的教育,将人体从有限性中解放出来,使之获得自由、永恒与无限。美德教育不是简单的道德规范的体现,而是把教育置于人的活动中,是人活动的一部分,是人的价值体现的方式。个体只有进入到价值世界,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个体如何从概念人成长为真正的人而获得自由和解放,美德教育为其提升了进入的途径。它以具有自由意志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人类自由本性的意义世界,以体现人类自由本性的意义世界为传承和教化的内容,通过扬弃个体特异性而使其获得伦理普世性,确立个体的价值世界和生命秩序。

美德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即对个体的人化或解放。因此,美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教育尤其是美德教育完成了自然所未曾赋予的文化生命,正因为我们通过美德教育来获取文化力量才超越于所有的动物成为人类。如果没有美德教育,人类只能限于本体世界,不能获得文化生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美德教育通过将文化的智慧传承给每一个人,使所有的个体以人的方式即自由的方式而生活。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美德教育必须关注情感层面。首先,情感在德性成长中至关重要。只有道德认识、道德思维是不够的,道德教育必须激发主体的内在动机、内在生命体验,让个体处在真实的关系中产生、积累孕育情感经验,进而发展美德。其次,道德学习与科学学习是不同类型的学习,道德学习有其特殊的机制。因为道德具有情感性,所以它在转化成人的德性、美德时就不同于人们认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必须有情感上的认同、接纳,否则道德是不会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情感不仅支撑着人的道德认识系统,而且在知向行的转化中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美德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因为道德教育一定要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中介。通过体验才可能把道德教育内容带进人的生活情境,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不仅理解价值,而且体验价值、力行价值,最终落实到人的行为。

美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要体现在理论层面上,又要体现在实践层面上。在美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感和实践智慧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而个人的修身与个人具体的美德实践则是个人美德形成的必经途径。美德实践本身即是目的性特征,这也就决定了美德实践与目的在本源上的统一。为此,我们力图通过系列的美德教育活动,既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又张扬现代的美德,既能“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又要具有世界超前眼光和全球生存能力,尤其是通过“目标系列化、内容现实化、途径课程化、管理科学化”的“四化”推进机制,让师生确立美德认知,产生美德情感,形成美德意志,外显美德行为,培养“既具有良好中华传统美德,又具有世界超前眼光、全球生存能力的社会主义高素质公民”,进而将人从有限性中解放出来,做好“中国的世界人”,使之获得自由、永恒与无限的幸福。(潘先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