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化的内涵

多元化的内涵

时间:2022-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多中心不仅意味着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个管辖单位和生产提供单位,而且表明“同时存在多个机会,据此参与者能够在不同的集体性实体之间确立或终止关系”。[63]运用多元化理论分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并不是否定政府在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基于当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现状的理性分析。同时,计划指令机制、市场竞争机制、社会自我服务机制以及志愿服务机制等都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有益补充。
多元化的内涵_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

(四)多元化的内涵

1961年,以文森特·奥斯特洛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大城市地区管辖单位的多样化可以理解为一种“多中心的政治体制”,“多中心”意味着有许多在形式上相互独立的决策……它们在竞争性关系中相互重视对方的存在,相互签订各种各样的合约,并从事合作性的活动,或者利用核心机制来解决冲突,在这一意义上大城市地区各种各样的政治管辖单位可以连续的、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前后一致地运作。也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它们是作为一个体制运作的。它们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政府与市场两种秩序的二元思维,不预设只有市场和政府两种秩序,逐渐认识到在地方公共经济中能够实现秩序和比较高水平的绩效,在此大、中、小规模的政府和非政府的企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61]通俗地讲,多中心就是公共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既可以由一个生产者对应多个提供者也可以由一个提供者对应多个生产者,其暗含了这样的道理,即不同的公共信息资源生产者和提供者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公共信息需求来综合决定是否参与管理及如何提供服务。同时,多中心不仅意味着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多个管辖单位和生产提供单位,而且表明“同时存在多个机会,据此参与者能够在不同的集体性实体之间确立或终止关系”。[62]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多元化“就是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服务。除了能够较好地满足多样性的信息需求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或者有条件弥补单一信息服务渠道容易出现信息不全、不准或者失真的缺陷”。[63]

运用多元化理论分析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并不是否定政府在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基于当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现状的理性分析。一方面,公共信息资源生产和提供的分离,可以使我们从公共信息资源的政府安排转向政府、社会、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因为“公益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与其生产相区分,开启了最大的可能性,来重新界定其公共服务经济中的经济职能。在服务提供方面,根据绩效标准可以维持公共控制,同时还允许在生产公共服务的机构之间发展越来越多的竞争”[64],从而避免了公共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和供给的低效率;另一方面,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是以公众信息共享为目的的,公众是公共信息服务的对象,具有不同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优势的多元主体不仅为偏好不同的公众提供了个性化公共信息服务的可能性,而且其对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全面介入,也有效填补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不足,使公共信息在公共领域自由游弋,体现了公民参与和自主管理的新型理念,进而构筑了政府与其他组织在公共信息资源领域的混合型、参与型治理结构。

因此,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指在现代社会,政府根据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及不同用户群体信息需求特征,以多种形式和手段,依托不同信息机构有效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其中,多元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1.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在当今时代,公共信息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不仅政府出于职能履行的需要担当主要的管理者,其他的各方主体也会采取不同形式介入公共信息资源领域(如特许经营、合同承包、资助、参股、出让经营权和共同投资等)。充分利用不同主体的资源优势、竞争优势是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的必然选择。

2.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的多元化

除却政府行政指令性管理外,根据公共信息资源的产生、搜集、加工、存储、利用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选择性地决定管理方法,如技术手段、市场手段、法律手段、文化手段等都有其作用的侧重点。同时,计划指令机制、市场竞争机制、社会自我服务机制以及志愿服务机制等都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有益补充。

3.管理目标的多元化

与以往的信息资源管理注重组织系统内部信息的整合管理,借此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不同的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不仅要以信息流程改造组织流程,讲求组织效率与成本,而且在价值理念上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实现信息效用的最大化、构建信息共享的和谐环境等都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所要追求的目标。

【注释】

[1]圣达IT咨询.http://www.sound-net.com,2003-07-21/2004-05-30.

[2]黄达强,刘怡昌主编.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联邦政府管理与预算局OMB Circular A-130,1996.

[4]冯军.瑞典新闻出版自由与信息公开制度论要.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5]周芒.开放型政府的法律理念和实践——日本信息公开制度.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号.

[6]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7]高纯德.信息化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8]朱晓峰,王忠军.政府信息资源基本理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1).

[9]朱晓峰,王忠军.政府信息资源基本理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1).

[10]Marchand,D.Kresslein,J.C..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he Public Administrator.//J.Rabin,E.M.Jackowski Handboo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NY:Marcel Dekker,Inc.

[11]陈秀珍.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学会月刊,2002(4).

[12]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9.

[13]Perri.E-Governance.Do Digital Aids make a Difference in Policy Making?Designing E-Government.The Netherlan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1(6).Moon M.J.The Evolution of E-Government Among Municipalities:Rhetoric or Reality?.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2,4(62).

[14]教军章.政府信息化对行政组织变革的6大影响.中国行政管理,2003(3).

[15]Marchand Donald A,Kresslein John C.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the Public Administrator.In:Rabin Jack,Jackowski Edward M.Handbook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New York:Marcel Dekker,Inc,1988.

[16]杨波.论隐私权的边界——以公共信息为标准.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17]S.I.Benn,G.F.Gaus.Public and Private in Social Life.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3.

[18]任俊生.中国公用产品价格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9]刘强,吴江.政府信息资源分类共享方式的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4(10).

[20]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1]James Love.Pric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Journal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1995)Vol.22,No.5.

[22]任俊生.中国公用产品价格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3][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24]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

[25]王欣.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的若干思考.情报资料工作,2002(7).

[26]U.S.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http://www.nclis.gov/govt/assess/assess.html.

[27]Mr.Paul Uhlir.Draft Policy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Public Domain Information.http://unesco.org/images/0012/001297/129725e.pdf

[28]Elizabeth Longworth,Policy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Governmental Public Domain Information.[2005-1-5]http://infolac.ucol.mx/observatorio/public_domain.ppt.

[29]Ko6chiro Matsuura.UNESCO’s Approach to Open-Access and Public-DomainInformation.http://books.nap.edu/openbook.php?record_id=11030&page=7.

[30]Recommendation Defini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http://www.cio.gov/documents/ICGI/CGI-definition.doc.

[31]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Working Party onthe Information Economy Digital Broadband Content: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and Content.DSTI/ICCP/IE.

[32]周伟.当代中国公共信息公开制度及其法制化研究.政治学研究,2003(3).

[33]莫力科,王沛民.公共信息转变为国家战略资产的途径.科学学研究,2004(3).

[34]谢俊贵.公共信息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5]刘浦泉,周慧敏.公共信息何以成了“私财”?.今日财富,2007(1).

[36]信息管理应用概述.http://glxy.hfut.edu.cn/xxglx/jxnr/dzsg/8_1.htm.

[37]公共资讯系统概说.http://www.sinica.edu.tw/cdp/article/origin16.htm.

[38][美]詹姆斯·安德森.公共决策.唐亮译.华夏出版社,1990.

[39]公共资讯系统概说.http://www.sinica.edu.tw/cdp/article/origin16.htm.

[40][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41]江潜.数字家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2]黄健荣等.公共管理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3]周汉华主编.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44][美]保罗·B.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高鸿业,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45]马费成,龙秋.信息经济学(五)第五讲:信息商品和服务的公共物品理论.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5).

[46][美]保罗·B.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47][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物(第8版).张昕,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65.

[48]Balkin,Jack M.Digital Speech and Democratic Culture:A Theory of Freedom of Expression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http://ssrn.com/abstract=470842.

[49]霍国庆,等.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升华.图书情报工作,2002(4).

[50][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1][英]布瓦索.信息空间:组织、机构和文化中的学习框架.王寅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52]Johan Pas,Lic.Rechten.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and th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COM(2002)207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53]朱正萱.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政府的主要职能.江苏商论,2002(3).

[54]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Intellectual Property:An ARL Statement ofPrinciples.http://www.ifla.org/documents/infopol/copyright/arlip.txt.

[55]Mark A.Ward,Scott Mitchell.A Comparision of the Strategic Prioritie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Executives.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4,21.

[56]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57]刘强.政府信息资源分类共享方式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4(10).

[58]霍国庆,等.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升华.图书情报工作,2002(4).

[59]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0]霍国庆,等.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升华.图书情报工作,2002(4).

[61][美]埃利诺·奥斯特洛姆,等.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宋全喜,任睿,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62][美]迈克尔·迈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63]郭作玉.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多元化、社会化、网络化.中国电子报,2007-01-12.

[64][美]迈克尔·迈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