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资对促进消费

投资对促进消费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是加大公共产品投资,则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扩大:一是降低既有公共产品价格水平;二是扩大公共产品覆盖范围。由于大量公共产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再分配,结果导致消费者预期必需消费支出降低,促进消费者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增加。总体来看,当期投资规模的扩大本身会进一步刺激投资增加。从投资对促进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因此,从长期看,投资对净出口的影响不太确定,关键看投资对国内外产品引起

三、投资对促进消费、投资与净出口的作用机制

1.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消费与储蓄决策也是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决策,作为理性经济人,消费者在既定的约束条件(预算约束)下,根据自己的消费偏好,总使自己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达到最佳组合,即消费与储蓄达到最佳组合。在一般的消费决策模型中包括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由当前收入、未来收入以及财富的现值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受金融市场的借贷管理制度影响;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显示消费平稳化倾向。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投资对消费的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从对当前产出影响看。投资规模扩大,导致总需求增加,短期必然引起总产出与总收入增加[8],而收入的增加最终会引起消费增加,即投资导致收入增加的一部分用来消费,但是消费增加的程度则受消费者对收入增长预期是否可持续有关。根据持久性收入假设,若消费者判断收入增长是持久性的,则增加的收入与消费增加有相对固定的函数关系;若消费者判断收入增长是暂时性的,则收入的全部几乎都用来储蓄,消费增加的比例很小。在实践中由于具体经济运行的复杂性,所有的消费者不可能对收入有一致的预期,因此投资扩大会促进当前消费,至于对消费率的影响,则看所增加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与投资增加之前消费率的相互关系,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消费率增加,反之消费率减少。

(2)从对未来产出影响看。投资规模扩大,必然导致未来生产能力增加,在经济没有受到恶性冲击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未来收入增加[9],相应的未来产出会增加。从生命周期假设看,未来收入的增加使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同时增加。

(3)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投资的过程,本身也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财富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过财富积累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其对消费影响也相对慢些,而且更多的是影响未来消费。

(4)从对实际利率的影响看。投资相对增加,增加了资金需求,在资金供给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均衡利率,降低未来消费品的当前价格,理性的消费者会减少当前消费,因为未来消费相对便宜了,即所谓的“投资挤占消费”,但这没有考虑投资对产出与收入增加所产生的消费作用。

(5)从对预期的必需消费支出看。若是加大公共产品投资,则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扩大:一是降低既有公共产品价格水平;二是扩大公共产品覆盖范围。由于大量公共产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再分配,结果导致消费者预期必需消费支出降低,促进消费者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增加。

总之,投资对消费的影响要综合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辩证地来分析,避免过分夸大某一方面的影响。

2.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

关于投资决策模型大体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在微观层面,投资决策模型基本就是成本—收益理论,投资者通过对未来预期收益与资金使用成本对比分析(最为常用的是现金流分析法),并根据项目的盈利水平来判断是否进行投资。在宏观层面,一般用资本产出比、资本产出需求弹性来分析意愿成本存量,在理念上类似于市场预期影响投资。从投资的作用途径看,当前投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投资决策:

(1)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当前投资规模的扩大:一是直接扩大能够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的生产资料的市场需求,使这些行业的投资者产生较为乐观的市场预期[10],促进行业投资进一步增加;二是当前投资的增加,在总需求扩大的基础上会增加总产出,即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相应的消费需求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消费行业的投资增加;三是投资增加导致经济规模扩大,通过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中间性产品的投资需求也会增加。总体来看,当期投资规模的扩大本身会进一步刺激投资增加。

(2)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在资金、产品供给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投资规模的扩大:一是会提高金融市场的均衡利率;二是会提高投资品的市场价格,从而提高投资的实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投资的扩张。

(3)从市场预期的角度看。当前投资规模扩大对市场预期的影响相对复杂,若当期投资规模的扩大致使投资品价格水平与整体物价水平增速太快,导致经济过热或引起严重通货膨胀,以致使多数投资者形成这样一种预期——投资成本增加对投资的抑制作用能够完全抵消市场规模扩大对投资需求的促进作用,或者投资规模扩大所形成的市场扩大作用完全被通货膨胀或经济过热导致的消费者实际购买能力降低所抵消,经济将面临衰退——则当前投资增加会抑制投资的进一步扩大,也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投资过热而不再增加投资了。通常,在当前投资不致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投资扩大会通过当前需求扩大,将来生产能力扩大,来使投资者形成乐观的投资预期,从而加大投资。

(4)从投资对促进技术进步的角度看。无论从人力资本还是物质资本,投资都是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投资,尤其是在人力资本与科技方面的投资,会使投资者对技术进步的前景更为乐观,相应地会使技术进步受益行业的企业利润增加,进而引致投资增加。若技术外溢使技术水平总体提高,则在短期会导致所有行业投资规模的扩大,长期则导致工资水平普遍提高。

(5)从投资自我实现周期的角度看。任何行业的项目投资都有一定的建设周期,相应的投资也都是分期投入的,当期投资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在建工程数量与规模的扩大,相应完成这些工程需要的后续投资也会增加[11]。在经济没有发生严重不利的情况下,多数工程还是按照计划的建设周期来完成投资,这样后续投资也会增加,或者说当期投资增加对后续投资产生引致需求。

总之,当前投资规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途径很复杂,而且具体的作用方式与作用结果又因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很难从当期投资规模来简单地判断其对具体投资决策的影响。

3.对未来进出口的影响分析

影响进出口变化的因素很复杂,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型,而且对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大的区别,分析的角度不同,投资对进出口的影响也不同:

(1)从产品供需角度看。短期内,国内投资规模扩大,增加了国内总需求,相应地会增加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减少净出口;从长期看,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相对扩大,产品供给相对增加,国内产品相对过剩,必然引起价格的相对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国内产品出口增加。但是这不是全部,在产能增加的同时是国内收入的增加,国内收入的增加必然对国外产品的进口需求增加,相应进口增加。因此,从长期看,投资对净出口的影响不太确定,关键看投资对国内外产品引起的相对需求的变化程度如何。

(2)从资金供需的角度看。短期内,国内投资规模扩大,资金需求相对增加,在资金供给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国内实际利率提高,从而投资国内资产更具有吸引力,这必然增加国际市场对本国货币需求,导致本国汇率升值,提高本国产品的世界相对价格,降低本国产品出口,减少净出口。从长期看,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相对扩大、产出增加,导致国内货币需求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国内总体价格水平降低,利于扩大本国产品出口(国外对本国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减少进口,导致净出口增加。因此,从资金供需看,投资对净出口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

(3)从跨时期贸易角度看。若本国未来市场前景看好,投资回报率高,相应生产未来消费品上有比较优势,则投资需求增加,结果是国内资金相对不足,实际均衡利率提高。此时,相对国外,本国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降低,结果是本国进口当期消费品,出口未来消费品,即当前净出口减少,未来净出口增加。通俗地讲就是,本国的投资收益越高,生产未来消费品的比较优势就越大,理性的投资者就会加大未来消费品生产,即扩大投资规模,结果是当期的净出口减少,未来净出口增加。不过,跨时期贸易的假设条件相对严格,各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市场预期、金融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以及消费偏好差异等会对跨时期贸易的比较优势产生影响,结果也不会像理论上推导的那么简单。

(4)从对外投资的角度看。对外投资加大了本国货币的供给,导致本国货币贬值(或产生汇率高估压力),利于本国扩大净出口。

4.在整个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以上是从单个经济体的角度单独来分析投资对相关环节的影响,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不但其本身的经济是个有机的整体,而且都融入了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与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密不可分[12]。在构成整个经济系统的三个市场与四个部门(见图1-11)中,每个部门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为决策主体,其经济行为决策不但直接受到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或金融市场的影响,而且它们的决策行为会对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或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进一步会影响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投资在整个经济中的战略作用,既可通过单个经济体或单个市场直接起作用,也可通过各经济体以及各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而间接起作用。

img18

图1-11 开放条件下的经济运行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1)从企业的角度看。在宏观层面,由于企业投资会影响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并通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价格传导,对国内产品市场规模、要素投入水平以及国内外供需比例关系产生影响,最终会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企业投资的总体定位就是通过战略导向作用,引导投资者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预期与投资倾向,科学决策投资规模、方向与领域,保持各类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使要素投入与产品供给协调发展。在微观层面,投资战略就是通过政策引导与约束相结合,促使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形成合理社会分工,不断地提高企业生产率、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

(2)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投资战略是保证政府职能实现的重要途径,一是政府可通过对投资规模调控,来影响产品与金融市场的供需,进而对整个经济运行环境产生影响,确保政府调节经济职能的实现。二是政府通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既实现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职能,又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投资需求与消费促进作用。对于公共产品供给,一是在既定或可预知的筹资规模前提下,科学分析居民的需求意愿,合理规划各类公共产品的供给(投资)规模、供给方式与供给时序。二是把筹资(比如加大税收、增加国债等筹资措施)与相应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结合起来,进行收益分析,确定最佳的公共产品筹资规模、供给规模与供给方式。三是通过市场监管,合理解决外部性问题,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政府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投资实施倾斜、引导、控制政策来实现政府对不同领域的发展战略,如根据本国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对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外部性明显行业的投资规划并严格实施,确保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

(3)从居民的角度看。虽然这里所说的居民大多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投资主体,但是其他投资主体会通过对三个市场的价格水平的影响来影响居民的消费储蓄决策,进而对国内资金供给水平产生影响,而资金供给水平反过来也会对其他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通俗地讲,居民储蓄是实现其他投资战略的资金保障,保持居民合理的消费水平,也就是保持合理的国内资金供给水平;而且居民的储蓄消费行为也对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国内资金供给水平与投资需求缺口直接确定了本国的净出口水平。因此,从居民角度讲,投资战略就是投资的资金保障战略,关键是让居民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消费模式与消费预期,核心应在于通过投资方向、投资领域的不断优化以改善消费环境。此外,居民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提高人力资本投资,保持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协调发展,也是投资战略的重点所在。

(4)从国外的角度看。在长期,投资战略:一是引导外资在本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合理投资,促进本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生产条件,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二是鼓励本国企业积极对外投资,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与国外市场,以提高本国居民的福利水平,增强财富对本国消费的促进作用,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短期,虽然不是战略范畴的重点,但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一是通过对国内金融市场资金供需影响来影响国内利率,进而影响国内居民、企业的储蓄与投资决策;二是通过国际资金流动来影响本国汇率,从而改变本国产品与国外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以致对本国进出口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