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文化与魏晋南北朝建筑

佛教文化与魏晋南北朝建筑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佛教涌进国门,促进了魏晋南北朝建筑的发展。石窟寺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不过,中国工匠开凿山崖并进行建筑施工是以汉代的崖墓开始的。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不及秦汉时期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毕竟有所进步。除佛教建筑外,这时的城市、宫殿、住宅、陵墓等建筑类型得到了继续发展。神道两侧置附翼的石兽,石兽之后,左右有墓表及石碑,它们成为中国建筑史上难得的建筑小品。

佛教文化与魏晋南北朝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首都建康(今南京)的佛寺有500多座;北魏统治区域内佛寺更达数万座,仅洛阳一地就有千余座。佛教涌进国门,促进了魏晋南北朝建筑的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佛寺布局与印度相仿,以塔为主要崇拜对象,置于佛寺中央,而塔后的佛殿反而为辅助设施。南北朝时,许多达官显贵捐出住宅以建寺院,即所谓“舍宅为寺”。他们往往将住宅的前厅改作大殿,后堂变为讲堂,于是外来的佛寺建筑与中国传统的庭院式木结构建筑结合起来,又融入了官宦的私家园林,从而消除了印度寺院那种阴森恐怖的宗教气氛,并逐步发展成为市民的游览场所。

佛塔梵文音译为“窣堵坡”或“佛陀窣堵坡”,讹略为“浮图”,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即遗骨)和遗物而建造的。它导源于古印度一种竹顶抹泥的民宅,后来演变成有如覆盆加顶的形象。传入中国后,与东汉已有的多层木结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楼阁式木塔。塔内不仅可以藏舍利、供奉佛像,还可以登临远眺。原来的窣堵坡缩小了,安置于塔顶之上,称为刹,这就是人们将佛教古塔称为古刹的原因。刹既具有隐喻死者升入天堂乐土的宗教意义,又装饰了塔身形象。“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成为中国佛塔最常见的形式。除了楼阁式木塔以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发展了石塔和砖塔,现存的北魏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最早的佛塔。这种秘檐式砖塔与楼阁式木塔不同,仅作礼拜对象而不供登临远眺。

石窟寺是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型佛寺。石窟寺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不过,中国工匠开凿山崖并进行建筑施工是以汉代的崖墓开始的。不同的是,崖墓是封闭的供死人冥居的墓室,而石窟寺则是为僧侣的宗教生活提供的场所。魏晋南北朝时期,凿崖造寺之风遍及全国,其中开凿最早的是新疆克孜尔石窟,其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此后,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四川、云南等地石窟寺相继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甘肃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河北响堂山石窟等。除莫高窟和龙门石窟外,其余各主要石窟多为南北朝时期完成。这些石窟寺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壁画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img5

应县木塔

img6

麦积山石窟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不及秦汉时期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毕竟有所进步。除佛教建筑外,这时的城市、宫殿、住宅、陵墓等建筑类型得到了继续发展。南朝陵墓虽然规模不大,却相当简朴明快,风格豪放。这些陵墓多无墓阙,只建神道。神道两侧置附翼的石兽,石兽之后,左右有墓表及石碑,它们成为中国建筑史上难得的建筑小品。例如现存南京的梁萧景墓表,其形制简洁秀美,雕饰虽多而无繁琐之弊,成为汉以来墓表建筑中最精美的一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