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当代初等教育的奇葩

我国当代初等教育的奇葩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东北局在筹划政权建设、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和支援关内等大事的紧要关头,还把干部子女教育提到议事日程,决定筹建东北育才学校,以解除身负重任的领导干部后顾之忧。中央人民政府组织灾区军民抗洪救灾,同时号召全国人民赈济灾民。东北育才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捐款捐物。当年6月1日,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了为抗美援朝爱国斗争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国际友人的支援和帮助。

1953届学生 墨 愚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中共东北局在筹划政权建设、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和支援关内等大事的紧要关头,还把干部子女教育提到议事日程,决定筹建东北育才学校,以解除身负重任的领导干部后顾之忧。经4个月积极准备,东北育才第一完全小学于1949年4月招生150多人,5月1日正式开学。首任校长是李力群,还有马志英副校长和夏柯副校长。

我首批入学,1953年8月毕业,在校四年半得到的教育和关爱影响了我一生。在母校60华诞之际,让我以诚挚之心情回忆切身之感受,表达对母校的感恩和祝福。

东北育才是党领导的革命摇篮,她继承了井冈山和延安的优良传统,坚持了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教育理念,吸收了苏联小学教育的一些好经验,并结合实际有所创造和发展,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东北育才的历史功绩应当充分肯定,她所创造和积累的许多办学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继承发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意义更加现实和深远。我不揣浅陋,试析一二。

重视对学生的爱祖国、爱人民和关心时局的教育

育才建校伊始,只招收革命队伍中的领导干部子弟。革命战争艰苦环境和父辈为解放事业全身心奋斗的背景,已潜移默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学校利用并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政治活动,继续强化孩子们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感和国际主义的胸怀。解放战争的每一次胜利,新攻克的每一座城市的喜讯,都激动着我们的心。老师在中国地图上贴小红旗告诉学生最新战况,我们焦急地盼望着全中国的彻底解放。

1949年9月的一天,蔡畅妈妈由李校长等陪同视察育才并看望师生,我们兴高采烈地在操场上欢迎蔡妈妈。她不仅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听校长老师的话,而且向大家传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要在10月1日成立的喜讯,还告诉我们毛泽东将担任国家主席。我们热烈鼓掌欢呼,迎接人民的伟大国家即将诞生。10月1日,学校也举行了庆祝大会,收听了北京的实况广播。

1950年6月下旬,淮河发生特大水灾,皖北、豫东1300万百姓遭难。中央人民政府组织灾区军民抗洪救灾,同时号召全国人民赈济灾民。育才学校闻风而动,组织全校师生捐款捐物。我记得,许多同学都把自己的衣裤捐出来,要求送给受灾的孩子们,表达了赤诚朴素的爱心。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开始后,育才学校根据上级部署,于1950年四季度暂时疏散到哈尔滨继续办学。有些学生家长早已赴朝作战保家卫国。同年底,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国大张旗鼓展开,学校也投入其中。老师教我们学唱镇压反革命的宣传歌曲,并教育学生提高警惕,严防反革命分子的捣乱破坏。1951年元月中旬,党中央又号召全国人民开展慰劳慰问志愿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活动。东北育才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捐款捐物。全校师生都给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小学生们的信虽然简单幼稚,但表达了祖国儿童想念亲人的真情和良好祝愿。我曾收到过志愿军叔叔的回信,把我称为“小妹妹”,给我印象极深。1951年元月28日,全国又掀起了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重新武装日本军国主义的集会和游行,表达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义愤之情。我校高年级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里参加了抗议游行,高呼口号,唱起了刚学会的歌曲。我还记得郭沫若写的歌词:“反对武装日本,反对武装日本!我们艰苦抗战八年,千百万人民流血牺牲,美帝国主义要武装日本,我们坚决不答应!”游行回校后,大家仍群情激愤,久久难以平静。

1951年寒假后,育才迁回沈阳。当年6月1日,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了为抗美援朝爱国斗争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东北育才全校师生员工多次踊跃捐款,不少学生把全部零用钱捐出来,还有同学周末回家要钱捐献。党的孩子与祖国命运、志愿军心连心。我在校的后三年,听过志愿军一些部队首长和战斗英雄的报告,多次欢迎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来校视察,解方将军就到过我们班看望过大家。许多学生还分享过志愿军首长从朝鲜带回来的苹果。

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国际友人的支援和帮助。育才学校创造条件增进学生与兄弟国家朋友的接触,增强各国儿童的了解和友谊,加强对学生的国际主义教育。我了解和参加的活动有:与苏联儿童通信;与朝鲜赴友好国家的少年英雄和孤儿联欢;给苏联访华的许多代表团献花;派代表参加国际儿童夏令营;与苏联在华专家及子女联欢等。这些活动都使我们更加关心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成就。特别是1953年3月初,中国人民的朋友斯大林病逝,全校师生沉浸在悲痛之中。学校在礼堂布置了灵堂,师生佩黑纱、戴白花以表达哀悼之情。高小各班还举行了座谈会,制订了公约,纷纷表决心激励自己继承斯大林遗志。我们班的公约由高鸿图同学用毛笔抄在白绸子上,再用镜框框好挂在黑板顶上,以警示大家。虽然让孩子搞保证、决心、公约、宣誓并不合适,但当时对我们还有一定激励教育作用。

重视教育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熟悉工农

育才学生住校过集体生活,与社会接触受到限制。为弥补这一缺憾,学校尽最大努力让学生接近社会,熟悉群众,了解国家建设成就。

1952年暑假,学校举办了大连夏令营,我们参观了造船厂、玻璃品制造厂、港口码头和旅顺老铁山炮台遗址;还参观了旅顺博物馆,我第一次见到了新疆出土的神秘的木乃伊。在星海公园和老虎滩,我们在海水中嬉戏游泳。站在海岸远眺大海,使我们心胸更宽广,眼界更长远了。我们还和大连育才的学生联欢,比赛足球

为了让我们了解祖国建设成就,学校曾组织学生参观过抚顺露天煤矿和龙凤矿、炼油厂。我们还参观访问了沈阳市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先进单位——高坎村高级农业合作社,并听了主任和社员代表的介绍。这一切对我们产生了积极的教育效果,使我们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也能初步认识现实,了解群众,有利于我们离开母校,走向社会。

学校还很重视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阶级斗争教育,我记忆中就有:组织我们参观过揭露“一贯道”反动罪行的展览,在哈尔滨参观过东北烈士纪念馆,在抚顺参观过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万人坑”等。这些活动给我留下强烈印象,使我们受到深刻教育。

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德才兼备、事业心极强和热爱学生的师资队伍,办好学校是不可能的。以李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始终重视优秀教师的积极招聘,严格挑选和悉心培养。学校创建伊始,教师并不稳定,李彬、王亚兰等年轻人响应号召进入高校深造;政治上、业务上不合格者很快被调离。学校老师队伍变化主要在1950年暑假以后,仅教过我的就有从北京请来的师范院校毕业的语文老师胡肇兰、史地教师崔启泰和自然教师周迺瑞;从沈阳鲁艺音乐系毕业的金迺珍、张爱丽老师和美术系毕业的马丽老师;从湖北请来的师范院校体育系毕业的邓云林老师和晏开华女老师。特别是还从湖南请来了小学教育专家刘辅同和优秀数学老师肖先锐两位先生来育才任教。以后从部队转业来的周宗复老师,以及殷国琼老师都是很优秀的语文教师。这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法精当、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充满热爱的老师们的教诲,真是让学生受益终生,永志不忘。以后听说崔启泰老师被捕入狱了,当时是小学生的我虽然不可能知道什么真相,以后是否甄别也不得而知,但从教书育人这点上,我可以负责地说:他是个合格的好老师。

提起东北育才的师资队伍,不能不说到保育处的领导和阿姨们(现在叫生活教师),是她们以母亲般的爱,精心照料我们的生活,关怀我们的健康,教我们独立生活的本领,帮我们长大成人。保育处主任是儿童保育专家孟雷老师,副主任是一位姓严的老革命,大家都叫她“舅妈”。阿姨多数是从老解放区旅大招来的出身好、有爱心、能吃苦又有一定文化的农村劳动青年妇女。我还记得姓名的阿姨有王金娥和韩莲香。还有那些默默为师生服务的后勤、保卫、医护部门的伯伯、叔叔、阿姨,虽然我们接触不多,了解很少,但永远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学到了革命战士和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

以李校长为首的校领导当年精心组织起来的这支优秀师资和管理者队伍,从政治质量、学历程度、专业素质、知识水平、教育理念、教学效果和人员结构的科学配置衡量,就是放到21世纪,与国内的先进小学校相比,也丝毫不逊色。有这样优秀的师资管理者队伍,教育水平在沈阳领先是理所当然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这些学生。在李校长领导下,东北育才当年为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她应当在我国初等教育史上得到公正肯定。

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养教育

东北育才很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教育,在抓德智教育的同时,对体音美劳教育抓得也很紧。1950年初中国少年先锋队在育才建立基层组织后,少先队在素养教育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育才有各种文艺、体育和知识课外小组,由专业老师热心指导,学生自愿参加。我就曾先后参加过足球队、田径队,学习过口琴、二胡、笛子,还参加过舞蹈队和鼓乐队。我也参加过史地课外组,在崔启泰老师指导下学习绘制教学地图,制作纸浆地形模型。

育才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每年都有学生文艺晚会和运动会。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适合小学生的穿衣赛跑和男女生都参加的穿梭接力赛跑。学校的各代表队还积极参加沈阳市或和平区的比赛和文艺汇演,扩大学校的影响。我记得合唱团参加沈阳市少年儿童文艺汇演,获得过奖励。其中一首歌是唱给志愿军的:“河里的流水哗啦啦啦呀,请你给我们捎上几句话,捎给在朝鲜作战的哥哥他呀,要他在前线坚决把敌人杀……”过去55年多了,这歌我还会唱。

育才对学生文明礼貌言行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也十分重视。建校不久,学校就请来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画家王秋等人,为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创作绘制了许多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画,张贴在饭厅、走廊、会议室和礼堂。内容不仅有热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爱劳动的,也有尊师爱友、敬老扶幼和文明行为、礼貌语言的,还有讲究卫生、锻炼身体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许多人物形象就是以学生为模特儿写生画出来的,很有吸引力和教育作用。有一幅张着大嘴狼吞虎咽的不良形象就是照我画出的。

虽然育才是住校制,有阿姨照顾指导学生的生活,但学校仍然重视对我们的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清洁教室、寝室卫生,绿化、美化校园,冬季扫雪等。对高年级学生,阿姨还指导他们洗衣、缝被、补衣袜的生活基本技能,以迎接中学独立生活的考验。我上初中后很快适应,生活始终能自理,育才的培养是关键,使我受益终身。

重视对学生进行平等与互助友爱的教育

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和客观需要,东北育才前期只招收我党高级干部的子女。在我的记忆中,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教育教学上,学校始终坚持对待学生一律平等,从未出现过任何按家长职务地位高低分冷热亲疏的现象。同时,在学生之间也从未发生过比较父母官职大小的事情。我前后在过的三个班级,同学间甚至连年龄和家庭住址都极少问过,打听并比较父母的工作任职情况更是不可能。即使周六下午有少数家长用小汽车来接孩子回家,大家也并不感到大惊小怪而习以为常,从未影响过同学的情谊。育才是个革命的大家庭,党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校长老师阿姨是大家的可敬家长,他们对学生的爱永远是公正、平等、无私的。

育才学校的师长们对学生的爱护无微不至,李力群校长就曾把父母在国外或外地的孩子分批带到她家过周末,让孩子体验一些家的温暖。我就和几个同学到校长家和宝娃、延延、安安一起度过了愉快的周末。我们一起在院子里追来跑去,一起在楼上楼下打闹欢笑,在一个桌子上边吃边谈,真是开心极了。我还被张一兵同学邀请,受伍曼曼大姐邀请,分别去过他(她)家度过节假日。高岗、张秀山和伍修权,这些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主要领导人和他们的孩子,全都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毫无架子。他们对我们这样的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回的孩子,关怀关爱有加,让人感动至深。有一个假期,全校仅剩我和高一班的赵德崑两个学生,学校还专门安排炊事员和阿姨照顾我们的生活,令我终生铭记这种关心和爱护。我这个当时以最调皮捣蛋闻名的学生,从校长到老师、阿姨都不放弃,而是高度负责、耐心教育,亲切挽救感化,使我能有进步,顺利加入少先队,并升入辽宁省实验中学。我还记得教导主任刘辅同老师多次找我谈话,像母亲般苦口婆心启发开导我,还留我和她一起吃饭,边吃边谈,令我感动。保育主任孟雷老师对我的关爱同样仔细入微,以母爱温暖着我孤苦的童心。

育才学校特别重视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引导,同学之间特别是班级内互相帮助爱护蔚然成风。在生活方面也是如此,节假日家住沈阳的同学经常带一些礼物食品送给没有家可回的同学,寒暑假更是这样,使我们感受到同学友情的温暖。在育才形成的互相关爱的品德一直影响我到如今,爱人如己成为我的做人准则,尽管在生活中受到过不少恶报,也在所不计,难改初衷。

解放初期,小学校有自己毕业歌的恐怕在全国也极其稀少,东北育才却用毕业歌表达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和师生真挚感情。我想用记忆不精准的当年《东北育才毕业歌》的一段歌词,结束我对母校的回忆,表达我对母校魂牵梦萦的怀念和刻骨铭心的感激。

    育才我们亲爱的母校,

    几年来在你的怀抱,

    人民的培养老师的教导,

    思想知识不断地提高。

(副歌)再见吧母校,

    再见吧母校。

    我们要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