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扶贫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扶贫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时间:2024-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玉树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特点和困难,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受资源结构、区位条件、传统产业基础、体制机制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玉树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和扶贫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及特殊困难。玉树在全国的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玉树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且经历了数千年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部落制社会,生产力发展严重滞后,社会发育程度极低,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域分工使其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不少村落仍处于极为落后的游牧状态,加之地震灾害的发生,玉树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可以说,玉树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特点和困难,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受资源结构、区位条件、传统产业基础、体制机制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玉树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和扶贫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及特殊困难。

(一)社会转型期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逐步累加

玉树人民生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背景是快速市场化路径下的现代中国的兴起。从一个相对封闭和传统的宗教社会、部族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开放社会,从简单的农牧生活走向市场化、商品化的现代经济,从在血液中根深蒂固的信仰生活到如今现代性价值体系对宗教感情的冲击,导致藏民族面对如此急速却又被动转变时不可避免地感到不适,其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与藏区历史遗留的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社会矛盾和冲突较多。

(二)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标的实现难度非常大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自然环境及市场成本较高,公路密度低、县乡公路条件差、区内高等级公路及铁路、民航为空白等问题,各项事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当地政府,造成很多居高不下的财政支出因素,加之玉树地区贫困人口较多,返贫率高,较低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无法支撑发展需要。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要推动青海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玉树当前的实际,实现这样的跨越式发展,仅靠自身基础和青海力量很难实现,还需要中央以及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持和帮扶。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地方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玉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非常薄弱,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极其困难。一是地域广阔,自然环境恶劣,财政支出成本高。如高原疾病种类多、患病率高、治愈周期长,人均医疗费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运输线路长,建材市场价格以及物价指数较高,基本建设成本是青海东部地区的2倍多;9个月以上的取暖支出是青海东部地区的3倍。二是行政区划松散,行政覆盖网络稀疏,玉树州府离省会西宁市平均距离超过800千米,行政管理密度较低,服务半径大,管理成本成倍递增,加之财政供养的直接人口和间接人口较多,刚性支出大,政府基本职能运转的总体成本是青海东部地区的2~4倍。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任务异常繁重

玉树在全国的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当前,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玉树地区的生态不稳定性十分明显,为增强草原涵养水源的功能,实施的休牧育草、限挖虫草、退耕还林、人工增雨以及限制工业发展等一系列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限制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影响了农牧民增收。保护生态的重要责任与发展经济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凸显,生态保护与建设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五)丰富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市场效益极其羸弱

玉树地区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电资源较为丰富,但受地理条件、气候以及国家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多数区域属于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为保护生态环境,关停并转了一批资源开采企业,如金矿、煤矿等;中藏药加工因技术和设备落后,旅游资源因资金投入有限和服务水平低等因素,难以形成规模。自然资源内在潜力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总体上,由于自然条件严酷、交通不便、信息缺乏、科技力量薄弱,对资源开发和加工运转形成挑战,严重制约了扶贫产业发展,加之远离市场和我国经济核心区,产品运距长、输出成本高,而本地居民消费能力有限,导致市场容量严重不足,扶贫产业竞争力较低。

(六)贫困群体稳定脱贫十分困难

玉树地区由于生态环境退化趋势仍然严峻,农牧民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加之人均占有草地资源量急剧减少,草畜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压力下,贫困人口的返贫率较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环境对脱贫的影响十分显著,由于气候条件恶劣、高寒缺氧、自然灾害和地方病发生频率高,导致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二是市场经济发育导致贫困人口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资源的大量流失以及资金的低效益、人才的匮乏、较高的物价水平和运距成本等,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扶贫优惠政策的正面效应;三是种养结构较单一,牧民生活来源几乎完全依靠畜牧业,产业结构单一,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经营缓慢,多种经营项目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使其收入来源主要靠传统的农牧业,其他经营性收入几乎很少;四是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可以用来创造收入的资产,加之多数牧民只懂得从事基本的牧业养殖,对其他的劳动技能知之甚少,掌握和运用适用技术的能力差,使他们无法开辟增收门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