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仍然采用传统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来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独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支新兴力量。二战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国家分工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依然存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生态危机逐步加剧,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等情况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发现的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经济、自然等多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发展观和思维方式。这一历史的转变注定会面临各种困难和制约。

一、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工业化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为促进工业化和国家经济发展,传统发展模式以投入和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鼓励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这种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无论是从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的总量还是人均量来衡量,发达国家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工业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造成世界资源的短缺和严重的环境问题。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仍然采用传统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来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发达国家以世界20%的人口消耗世界70%左右的资源,这已经剥夺了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机会,使发展中国家很难再用传统工业化模式继续发展下去。传统工业化模式使本来就严重的环境问题更加不堪。因此,传统工业化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资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以及废物的控制等方面。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高新技术和新材料等多方面占有垄断地位。科技革命从总体来说,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差距越来越大,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对环境保护意识强,有能力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高新技术,一般采用传统落后的技术,而且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深,造成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此外,发达国家出口的技术很多都是成熟普遍技术,甚至是国内禁止的严重污染技术,更加危害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这种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使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中困难重重,从而使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境。

(三)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落后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水平基础上的。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经济独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支新兴力量。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经济落后,有些甚至连温饱还没有解决。为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不惜过度开发本国的资源,出口能源或初级产品,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另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猛,导致粮食、住房、公共设施等的巨大压力,更加使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恶化。西方7国集团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2%,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62%,但最不发达的48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的10%,国民生产总值却仅占世界的0.1%。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落后使之根本没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广大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纷纷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但是维持这一体系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依然存在。

垄断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本质特征。发达国家通过对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垄断,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工具。国际贸易领域,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及后来的国际贸易组织,各种贸易规则制定仍然由发达国家控制;国际金融领域,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发达国家将救援资金、救援条件和贷款条件控制在手中。这使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受发达国家的影响和控制。

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础。二战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国家分工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依然存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对初级产品没有定价权力,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为获得经济的增长,发展中国家不断出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而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低价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越来越大。这使世界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两极分化。不解决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五)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完善

目前,专家学者尤其是国际组织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对可持续评价指标的建立和完善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各种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系还不完善。

传统经济衡量指标的拓展,虽然简单、便于使用,弥补了传统经济衡量指标不能反映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资源的代价,但并没有解决资源环境的经济计量问题。

世界银行的真实财富评价指标,虽然更加准确地估计了国家的真实财富,动态地表达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大要素货币化存在一定的难度,用单一货币尺度衡量比较困难。这导致真实财富指标评价体系实际操作不易。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评价指标详细具体,比较好地描述了环境受到压力和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但是选择的指标数目过多,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并且很难评价社会经济指标的因果关系,这两个缺点使这指标对社会、经济等类别指标用处不大,需要改进。

联合国开发署人文发展指标虽然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强调了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很好地衡量了人在发展方面取得的福利水平,但是许多指标内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等同于可持续发展。

此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各有侧重,有些已经有实际可操作的框架或模型,有些还停留在概念性的设计阶段,但目前都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期待有更科学、更便于实际操作的评价指标的出现。

(六)可持续发展实施进程的缓慢

发达国家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它们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环境基础上的。但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承担或很少承担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带来的代价。在世界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努力下,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环境和发展宣言》,发达国家承诺每年要以国内生产总值的0.7%来援助发展中国家,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是直到1999年,发达国家对外援助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2%,其中美国只有0.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2000年大气标准应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减少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美国国会迟迟没有通过这份协议,使它成为一纸空文。欧盟和日本虽然批准了协议,但是承诺没有兑现,超标排放了约60%。发达国家承诺没有兑现,行动迟缓,使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缓慢。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议程分为四部分:一是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二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四是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开始。为配合和加快可持续发展,我国还专门制定了许多政策和规划,如中国环境保护战略、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化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林业21世纪议程等等。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经济发展方面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 321亿元,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3大贸易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2.社会发展方面

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科技教育事业取得积极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贫困、防灾减灾、医疗卫生、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3.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

国家用于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增加,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重点江河水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有所突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开展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

4.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

各地区、各部门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了各级各类规划和计划之中,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正在得到不断完善和落实。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一些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源消耗大,供给不足

中国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相对发达国家偏低,就是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低。我国的耗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普遍低30%—40%;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创造1美元产值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1983年我国成品钢材消费量仅为3 000多万吨,到2003年,钢材消费量已高达2.5亿吨,20年增长了8倍,接近美国、日本和欧盟钢铁消费量的总和,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电力消费已经超过日本,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使我国资源消耗大,以至能源短缺严重。我国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5%,35%的国土受到风沙威胁,37%的国土面积水土流失严重,8 000万亩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这使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40%;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全国缺水总量为300—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农田面积达700—2 000万公顷,110座城市严重缺水。

2.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 995万吨,比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的1 200万吨容量高66.3%,农田化肥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日趋严重。2001年全国七大水系断面监测,达到三类水质以上的水量仅占29.5%,而劣五类水质的水量高达44%,全国有80%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的农田已占灌溉面积的7.3%,因固体废弃物堆放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据世界银行测算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6%—8%。

3.国民生态观念、环保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我国只有环境保护部门和专业人士能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关系,其他部门和人员对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虽然1992年我国政府就已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并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在社会大众的意识中,GDP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先考虑的目标,生态环境作为生活质量和效用的内涵仍处于朦胧状态,并没有形成把生态环境当做生产要素的意识。生态环境被看做是自然赋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外部环境。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唤醒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推进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具有实践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政策的出台和真正实施。

除此之外,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有: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等。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战略选择

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现状以及问题,中国应从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国内对策及战略选择

在国内层面,应确立《中国21世纪议程》的国家战略地位,并将其逐步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推进实施。一方面,改革体制,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调整现有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强部门间的广泛协商和合作,建立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使各部门之间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必要时建立新的组织协调机构,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开展对现行政策和法规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通过法规约束、政策引导和调控,推进经济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国际对策及战略选择

(1)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际组织、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团体、个人参与《中国21世纪议程》以及有关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活动。

(2)加强同国际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间的磋商和对话,寻求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保证现有发展援助资金,同时寻求新的、额外的资金,支持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效地参与保护全球环境的国际行动和补偿履行全球环境义务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行动,在温室气体控制、臭氧层损耗物质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开发利用、防止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物污染与越境转移、保护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扩大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3)促进国际社会建立一个公平、稳固、非歧视和可以预期的并考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贸易制度,制止和扭转贸易保护主义,使世界贸易在与环境相辅相成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中获益,促进发展中国家改善经济结构,通过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章小结

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历了20多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中国家也普遍获得了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冲突,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认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人类重新考虑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现资源、环境、人口和经济的和谐发展,这是人类历史上对自然关系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对世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章是本篇的最后一章,在了解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的基础上,基本上勾勒出可持续发展的逻辑结构。在本章里,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选择。本章前一节重点阐述了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从而讨论经济增长思想的转变过程,引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选择。第二节,详细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和基本的原则,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的了解,并简单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本章最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了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多种制约,同时讨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和特殊问题,以及世界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和对策,从而使读者认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共同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增长极限理论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平性原则

复习思考题

1.试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缺点。

2.试论增长极限理论的不足。

3.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试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