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银行理财与宏观经济

银行理财与宏观经济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银行业全部理财产品投资各类资产余额共计26.39万亿元。  按照运作模式划分,银行理财可分为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和净值型理财产品。在信用违约率与利率长期上行时,原本日子已经很难过的银行自营也将受到侵蚀,银行对理财刚性兑付兜底的意愿会下降。

4.4.1 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纽带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显示截至2016年6月银行业全部理财产品投资各类资产余额共计26.39万亿元。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银行存款和非标准化债权是理财产品主要配置的前三大类资产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比重为74.70%。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40.42%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7.74%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为16.54%货币市场工具为15.62%权益类投资占比为第五位(见图4.4.1)

Image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

4.4.1 截至20166月末银行理财资产投向

由此可以看出银行理财投资的范围里包括了大量的一级信用债、非标资产和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权益资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银行理财作为影子银行成为联系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纽带。正如我们在前面章节中所谈到的三角循环一般资金首先从实体经济流入银行理财银行理财又通过金融市场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4.4.2 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者

  从投资范围和监管层面两个维度来看银行理财是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者同时也是“资产荒”现象的始作俑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2016年的经济环境中如果不存在银行理财提高货币运作速度的经济现象那么货币乘数也许并不会如此之高“资产荒”可能也无从谈起。

  从投资范围来看同净值型的资管产品相比影子银行更倾向于投资流动性欠缺的资产如非标资产。银行理财资金是债券市场重要的配置力量一方面它通过吸收居民与企业的资金扩大负债另一方面又通过在资产端配置信用债与非标使理财资金回流至企业金融系统内便逐渐形成了一个流动性循环以此来增厚收益。但是净值型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却有所不同以基金产品为例其资金投向主要为债券和现金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对非标资产等流动性较弱的资产则较少涉及(见表4.4.1和图4.4.2)

4.4.1基金资产配置中债券和现金占比较大

时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6

股票

35.77

65.31

74.23

46.76

73.08

74.44

59.63

49.88

44.13

33.07

21.91

19.60

债券

44.57

22.19

10.33

35.76

11.24

13.07

20.63

24.81

23.44

26.52

30.90

39.00

基金

-

-

0.58

0.37

0.43

0.42

0.51

0.43

0.31

0.17

0.07

0.07

权证

0.00

0.46

0.25

0.01

0.01

0.00

-

-

0.00

0.00

0.00

0.00

现金

13.04

9.18

10.83

12.91

10.11

7.87

13.15

18.43

23.96

31.28

34.51

33.53

其他

资产

6.62

3.32

3.77

4.08

5.12

4.18

6.01

6.43

8.13

8.95

12.61

7.80

Image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4.4.2 基金资产配置比例图示

  从非标的发展路径来看非标资产是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渠道2012~2013年是非标的黄金时期。大量新增的基建项目上马产能过剩问题并不凸显地产开发与工业企业扩产仍在快速进行城投平台、房地产企业与工业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传统的银行表内信贷很难满足于是银行开始大量利用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信贷的形式为企业间接提供贷款并收取比表内信贷更高的利率创造了大量的非标资产。与这些非标对接的大部分是银行理财资金。当时银行理财的规模还较小2013年底的理财资金余额仅为10.24万亿元资金成本在4%~6%银行通过理财业务赚取的息差约为100bp且资金的配置压力较小。

  因此同基金等净值型资管产品相比银行理财更有动力去投资非标等流动性不足的资产。也正因为如此影子银行对实力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强。《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累计有18.99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截至2016年6月底投向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余额为16.03万亿元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比重为60.74%涉及国民经济二级行业达90多个包括土木工程建筑业、房地产业、公众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和道路运输业等。

  同时需要再次提醒的一点是影子银行没有真正的净资本限制因此其放贷和投资能力要比一般银行业要强得多。正如我们在4.2.2节中所提到的一般与银行存款不同理财资金运转速度非常快最初的100亿元可能“摇身一变”扩张为1 000亿元甚至1万亿元因此资金规模随之加大提高了货币的流动速度和货币乘数。如果考察近几年的货币乘数可以发现其一直呈现上涨趋势尤其是在2015年后上涨速度明显加快(见图4.4.3)

Image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4.4.3 货币乘数2015年后加速上涨与经济增速出现背离

  因此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银行理财是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者同时也是资产荒的始作俑者银行理财的无序扩张构成了“钱多”的逻辑继而出现了所谓的“资产荒”现象。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与非银机构感受到配置压力不断加大流动性似乎越来越充裕市场上也出现“资金多+资产荒=债牛”的逻辑。

4.4.3 净值型产品是未来发展趋势

  既然银行理财是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者那么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继续探讨另一个问题这个流动性的提供者更偏好于哪些资产呢

  按照运作模式划分银行理财可分为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和净值型理财产品。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非净值型理财给客户约定的预期收益率到期兑付具有很强的刚性兑付特征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是市场的主流占比达到92%净值型理财产品则与基金产品类似客户通过净值的变化来获取收益目前占理财产品的比重很低(见图4.4.4)

Image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

4.4.4 银行理财类型占比

  由于资金来源、风险偏好和资金成本不同预期收益型产品和净值型产品的投资范围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更青睐于投资债券、非标等固定收益类的金融资产而净值型由于资金成本压力较小更倾向于投资全市场产品例如量化对冲、FOF、权益类资产和公募基金等。

  例如对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而言其仅仅会利用超出预期收益的部分资金去购买股票或者量化对冲策略如FOF、权益类资产和公募基金但是净值型产品能够利用10%甚至30%的资金去投资这些收益波动较大的产品。

  从目前的监管状况来看在债券市场收益率下行速度快于理财负债成本加久期、加风险的策略使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加速收窄的背景下理财很难再利用资金池错配期限和风险获得较高收益并且资金池也被监管部门明令禁止因此如果银行仍要维持预期收益型产品进行刚性兑付在第三方托管机构截断了产品间收益调剂通道的情况下银行自身的超额留存将被压缩刚性兑付成本会大幅上升。在信用违约率与利率长期上行时原本日子已经很难过的银行自营也将受到侵蚀银行对理财刚性兑付兜底的意愿会下降。

  更为让银行理财难受必须思变的是监管部门的态度——几度流出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都提出了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必须要将收入的50%作为风险准备这样无疑也就降低了银行理财从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获得的收益。

  因此银行理财业务要想继续盈利只能由原来“预期收益型产品+超额留存”的模式转变为“净值型产品+固定管理费”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理财客户自担风险银行无需继续为理财刚性兑付兜底“高息揽储”特征消失真正实现“买者自负卖者尽责”再加上监管对非标配置的限制银行理财将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

  在此情况下净值型产品将会逐步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银行理财的固定资金成本会逐渐降低银行理财未来也会减轻因静态资金成本过高而不得不在熊市买债“接飞刀”了。

  同样如果银行理财全面转为真正的净值型理财(而非我们在第3章中介绍的开放净值型理财“小窍门”),那么银行理财的整体持仓显然会向基金靠拢更多配置权益类等其他资产降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持仓比例。

  只不过真转成“净值型”谈何容易最艰难的就是银行理财客户的接受度——正如我们在第1章中提到的那样的基金业发展近20年也不及银行理财快速发展的5年究其原因就是银行背后的信用背书和影子银行的经营模式。客户不认可的时候“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很难有快速发展的土壤。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影子银行”类型的理财产品依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只是需要更多的监管例如引入类似于银行监管指标的流动性和限额管理指标对影子银行进行规范监管。

4.4.4 理财对股债的影响

  作为重要的配置资金对于股票和债券两大市场而言银行理财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我们认为从当前和未来银行理财的结构特征来看理财对这两大市场的支撑点各有不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预期收益型产品占绝大多数比例也就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要求刚性兑付投资收益和安全性的要求均较高风险偏好相对较低。那么对各个市场而言银行理财就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即抬高杠杆水平。在下文中我们将分别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角度对此加以说明。

  (1)来自2015年股票市场的镜鉴

  由于负债端刚性兑付银行理财在进入股票市场的过程中往往充当优先级的角色。以并购基金为例银行通过优先级的方式进行“明股实债”的投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购基金一般通过有限合伙制的方式设立。银行作为主要出资方以优先级LP的方式参与基金运作上市公司或控股股东作为劣后级LP共同出资设立并购基金。这种有限合作的形式无疑增加了股票市场的杠杆水平进一步吹大泡沫。

  以2015年股票市场和理财行情为例2015年4月受到股市疯狂牛市的带动理财收益率一度回升。但是从下半年开始我国股票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股票指数一泻千里银行理财收益亦有所波及。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银行资金入市的规模约1.6万亿元占2015年底A股总市值的比重约为3%。这其中理财产品投资权益类市场的规模为1.3万亿元。自股市震荡开始后理财产品提前中止的数量大大增多。据不完全统计7月份开始提前中止的产品数量尤盛。例如建设银行的乾元“鑫安利得”2015年第2期理财产品于2015年4月13日成立到8月17日已经提前终止。类似的还有中信银行中信理财之惠益计划稳健系列5号的4款产品、民生银行的一款非凡净值产品、招商银行的招银进宝之鼎鼎成金的7款产品和广发银行“广银安富”的5款产品等也均于2015年第三季度提前终止。

  (2)债券市场委外加杠杆下的资产荒

  2014年以来债市走牛信用债与利率债收益率持续下降与债牛相随的是各种利差的持续收窄。期限利差在经历了2015年短暂的回升后快速下降信用利差在波动中缓慢下行套息空间波动起伏较大但整体来看仍是下降趋势。在经历了如此长时间的收窄后三种利差均已低于历史均值。2016年以来在预期收益型产品占主流的情况下资产端的收益率逐渐不能覆盖资金成本甚至出现资产端和负债端收益率倒挂的现象。

  “规模大于业绩”的心理决定了即使在资产负债倒挂的情况下银行也不会主动采取收缩规模的措施另一方面规模往往意味着话语权在业务拓展和委外合作过程中能够赋予银行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此外理财存量规模中可能隐藏着部分资产需要通过增量资金的续作来维持运转。在此情况下为减轻资产配置的压力理财委外开始大规模流行。目前平均委外成本为4%~4.5%。但非银机构拿到高成本的理财资金后同样面对着资产负债收益率倒挂的问题为了达到银行要求的收益率非银机构开始采取加杠杆、加风险、加久期的策略来增厚收益弥补负债与资产之间的缺口。

  但这样的配置行为导致的后果是债券收益率下降很快市场上的估值洼地接连被填平(如超长期利率债与中高等级信用债),套息空间、信用利差与期限利差在不断收窄。这时非银机构在政府刚性兑付与央行将继续维持资金利率稳定的预期下只能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继续加大杠杆并开始关注一些高收益券种牺牲流动性获取票息收益配置长期限的非标、ABS与PPN。

  委外加杠杆造成了畸形的“资产荒”现象同时也意味着一旦资金面趋紧将引发一系列的杠杆行为加大市场风险。2016年10月末以来这种流动性紧张的情绪逐渐蔓延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利率一路攀升。12月15日国债期货早盘甚至出现历史性的跌停。从流动性角度来看目前的问题是银行负债端流动性稳定的预期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为其一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依旧较大外汇占款流失超储低位徘徊央行“防风险、去杠杆、挤泡沫”的政策意图不改货币政策易紧难松导致银行对资金面的预期发生改变。其二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与表外业务指引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计提风险资本这两项监管措施使银行缩减表外规模货基与债基被大量赎回同业存单被抛售同业理财被压缩银行主动负债难度加大。具体来看

  首先此前监管层有意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倒逼银行压缩表外理财特别是同业理财规模。但是表外理财产品常常带有刚性兑付性质且运作模式具有特殊性资产投向多为非标这就共同决定了表外理财的压缩难度较大且周期较长。在此情况下银行更倾向于调整广义信贷考核中较易控制的资产即同业拆借和回购以减轻考核压力。

  其次11月23日银监会就《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加强资本充足率约束。指引中第25条要求对担保承诺类、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业务计提减值准备并审慎计算风险加权资产计提资本旨在通过资本充足率监管控制对表外业务的风险识别加强对表外业务中承担实质信用风险的资产穿透。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下表外业务或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约束。特别是针对表外理财而言若带有隐形刚性兑付性质的理财产品均需“回表”将使得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而这一监管举措较MPA中的广义信贷考核更为严格。若未达标银行或将受到控制甚至暂缓风险资产业务的处罚。

  因此在监管压力下银行或将面临表外业务“回表”的处境从而加大对净资本的损耗。银行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均需依照风险权重和资本充足率要求进行资本计提。在此压力下为节约净资本占用购买债券和同业理财产品等资产配置行为将会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投资债市的流动性被迫缩减同业理财产品面临赎回。对同业理财的监管趋严产生连锁反应资金面或将维持紧平衡状态债市配置资金和杠杆资金成本均大幅上行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部分机构同业理财因募集金额不满而发行夭折。

  最后一旦接近年末银行备付需求提高资金拆出意愿普遍较低且由于债市大幅回调非银机构亏损严重银行开始赎回委外资产原本的流动性扩张过程随即逆转为流动性收缩过程。

  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同业资产端和负债端存在期限错配现象。一方面在缺乏优质资产的情况下资产端放弃流动性溢价投向PPN、“两高一剩”行业、永续债、城投私募债、委外等另一方面面对高企的负债成本机构通过期限和流动性错配增厚收益。在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这一运作体系能够暂时保持相对稳定一旦出现流动性紧张机构只能通过抛售流动性较好的资产进行补给由此造成了流动性的连锁反应。

  因此由于银行理财委外加高杠杆造成了债券市场出现畸形的“资产荒”在多重利空因素冲击下债券牛市最终在资金荒的泡沫中破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