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讨论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关系。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讨论西方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一般影响时,显然既不能持全面肯定,也不能持全面否定的态度,而要进行科学的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其二,在宏观经济模型所反映的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对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第二节 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中国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为其理论基础,这一点我们已在上一节中指出了。本节讨论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关系。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无论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还是对它的实际应用都有很大的益处。

一、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影响

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是双向的,即经济理论指导经济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经济模型则反过来验证经济理论的正确程度和可操作性。当然,在这种双向的影响和作用中,多数情况下着重分析前者显得更重要些。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模型的影响,可以作如下概括:宏观经济模型只有借助于经济理论,才能具有客观反映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功能,成为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正如克莱因所说:“经济模型的设定和应用必须牢固地以公认的(或新发展的)经济分析为依据。”[6]

一个宏观经济模型的局部——每一个行为方程或技术方程,或其他方程——反映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或生产技术联系。一个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体——各个经济方程的有机的总和——反映宏观经济总体的运行机制。因此,从经济模型角度来说,经济理论对于宏观经济模型的影响可以按两个层次来分析:

第一,在局部的层次上,模型中的每一个具体方程,特别是行为方程和技术方程(如生产方程、消费方程等),它们的设定完全依赖于分析具体经济行为和技术关系的相应的理论。例如,生产函数理论直接影响生产方程的设定,由于对替代条件的不同假定,可以具体采用不同的生产函数形式,但其基本点都是分析在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前提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以及为达到利润最大或成本最小的目的而投入的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在这一层次上,经济理论解决怎样反映不同的特殊的经济行为和技术关系的问题。尽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某一特定的经济行为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总具有普遍意义,基本上不会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发生行为本身是否成立的问题。许多经济行为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或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区别,主要不是表现在行为方程设定形式的变化上,而是表现在这些方程中有关参数值的变化上。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以生产函数为基础的生产方程。这类方程所具有的普遍性主要是由相应的经济理论的普遍性所决定的。

第二,在总体的层次上,反映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各方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设定,也完全依赖于分析总体社会经济关系和运行机制的经济理论。例如,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型总体机制的供给导向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模型总体机制的需求导向之间的差异。在这一层次上,经济理论解决宏观经济模型怎样反映社会经济的结构、运行机制和各种经济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虽然这一层次要比第一层次包括更广泛的内容,但是,考虑到经济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理论对于模型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特殊性。同类社会制度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可能存在各自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之间的差异是非本质性的。本质性的差异存在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宏观经济模型之间。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宏观模型之间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以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为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理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讨论西方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一般影响时,显然既不能持全面肯定,也不能持全面否定的态度,而要进行科学的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总的来说,有如下三方面:

其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离不开西方经济理论中的科学合理成分的支持。这首先是因为,经济模型与经济理论的联系需要通过数理经济学这一桥梁。经济理论是文字性的表述,经济模型是抽象的数学符号,数理经济学有机地将具体的文字表述与抽象的数学符号联系了起来。西方经济理论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中许多理论已经具备了数理表现形式,这是宏观经济模型得以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其次,西方经济理论中那些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内容,特别是研究具体经济行为——如生产、消费等——的内容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是人类经济科学研究的共同成果。人们习惯于把这些内容归于西方经济理论范畴,只不过是因为在近代由于西方生产力水平发展领先于世界其他部分,因而西方关于经济行为的研究也走在前面而已。这样的西方经济理论与那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否定人类社会必将进入共产主义阶段的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有区别的。我们说宏观经济模型的局部——某些具体的行为和技术方程——具有普遍性意义,是指在这个层次上,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也可以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西方经济理论的内容为基础。

其二,在宏观经济模型所反映的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对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基本上是以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西方经济理论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分析较为成熟。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于市场机制的分析和研究则远远落后于形势的需要。就像马克思当初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一样,我们今天也面临着怎样批判地吸取西方经济理论中那些科学合理内容的任务。为了解决如何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中反映市场机制内容的问题,批判地吸取西方经济理论中的有关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我们说宏观经济模型的总体——对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反映——具有特殊性意义,是指在这个层次上,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需要批判地吸取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关市场机制的内容。另外,西方经济理论中那些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辩护的内容,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总之,宏观经济模型是研究宏观经济的一种技术手段,而西方经济理论中对于宏观市场机制的论述又不乏科学合理的内容,因而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设定和应用中,有批判地以西方经济理论作为基础之一是完全必要的。至于怎样全面地评价西方经济理论,已超出了本节所要讨论的内容。

其三,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要进一步发展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的合理的、正确的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特点和公有制的优越性是西方经济学家们所不十分熟悉的,很多西方经济学家都很羡慕这种在他们的制度中所不存在的,能促使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因素。当然,计划性和公有制优势怎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与市场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问题还远未得到真正的解决,这正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研究中所要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克服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暂时困难,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讨论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模型的影响时,除了上面提到的局部和总体两个层次之外,还应提及经济系统的核算方法和法规制度方程问题。不同经济理论的数量化的表述和应用,特别是作为经济模型的基础,必须与相应的统计核算制度相匹配。社会主义国家传统使用MPS体系,因而有关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型,以往基本上是以该体系为基础的。西方国家一直使用SNA体系,这种核算体系的特点,是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的意义。就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来看,统计核算方法向SNA体系的靠拢,看来是必然趋势。因此,怎样把SNA体系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应用于我国的宏观经济模型中,也是研究西方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影响的任务之一。

法规方程或制度方程(如税收方程、折旧方程)的参数不是通过估计方法得到的,而是按照实际法律规定或制度规定确定的。方程式构成也是与相应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有关的,在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西方经济理论对此类方程的影响主要不是表现在方程本身,而是表现在这类方程与模型中其他方程的结构关系方面。

二、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对计划经济模型的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主要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即西方经济理论所称的中央计划型经济模式。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与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在运行机制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社会经济制度不同,社会财产的所有制不同。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中,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经济运动是各个私人部门经济运行的有机总和。宏观经济行为主要由微观经济行为决定,是其重要特点之一。而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社会化的部门经济起着主导的、支配的作用。微观经济行为明显地受着由计划决定的宏观经济行为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往往受到主观行为的制约。

第二,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存在着中央经济计划和各级地方经济计划。在这些计划试图无所不包地涉及社会经济运动的每一个环节时,就意味着在社会经济管理系统中,各项基本的经济决策完全由中央和各级地方的计划机构来做出。当然,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计划机构会做出某种程度的修正,但这种修正本质上还是计划。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还存在财政金融方面的内容,但它们或不受重视,或者被强制地为已制定的计划服务,因而无法发挥调节作用。

第三,西方市场经济是通过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生产者为实现生产利润最大化,消费者为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的竞争而实现社会发展的,而传统的计划经济则是试图通过有效的全面的计划从宏观水平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中央计划的主观愿望是为了保证总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表现为人民福利和就业的稳步增长,尽管增长的速度和持续的时期都可能是有限的。

由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以这种经济体制为对象的计划经济宏观模型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分析经济结构变化、平衡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平衡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的工具。这类经济模型的主要内容,则是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最终产品的分配使用过程——投资、固定资产形成、个人和社会消费,以及对内、对外贸易等内容。

人们常常用供给导向和需求导向的概念来区别计划经济模型和市场经济模型,这是有道理的。无论在宏观水平上还是在微观水平上,生产应理解为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水平的关系;消费应理解为消费需求与实际消费水平的关系。所谓供给导向模型,是指模型反映的是这样的经济问题:由于生产要素的限制,生产能力或“瓶颈”部门的生产能力已充分利用,实际生产水平与生产能力基本一致,而在消费方面,实际消费水平尚未满足消费需求。这是传统计划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所谓需求导向模型,是指模型反映的是另一种经济问题:消费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即实际消费水平完全可以与有效消费需求相一致,但另一方面,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使得实际生产水平低于生产能力。这是西方市场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供给导向是假设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利用,消费受供给的制约。需求导向是假设生产能力要适应于有效需求水平和结构的变化,生产由消费所决定。

实际上,计划经济的宏观模型可以说是中央经济计划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变量往往与经济计划所使用的指标相对应,它的方程式则与经济计划所包含的经济关系相对应。这类模型通过经济计量方法,把经济计划中所规定的一部分确定性关系,表述为随机性的非确定性关系,这可以说是对计划的带有革命性的发展,它指出了经济计划必须反映经济运动客观规律的方向。

计划经济模型主要反映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产的技术条件。它主要由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的相互关系所决定;

第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使用。它主要由生产能力和政策行为所决定;

第三,经济和社会的管理系统。它主要由制度因素决定。

以上内容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平衡关系,以及决定这些平衡关系的政策和工具变量,如积累率、投资分配、工资水平、价格、税收、利息率等。它们都是由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的,是模型的外生变量。这与西方市场经济模型是截然不同的。

在计划经济模型中也不同程度地包括了财政、金融方面的内容,如个人收入、再分配、政府预算、银行等;同时,也使用了一些典型的财政金融方面的变量如利息率、税收、政府预算赤字等。但总的来说,这些内容和变量在模型中或是被忽略了,或是只出现在一些与生产模块关系较弱的方程中,因此在以往的多数计划经济模型中,它们都处于次要地位。

以上的讨论是想说明,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型的影响是相当微弱的。

在计划经济模型中,有两类行为方程——生产方程和居民消费方程——与市场经济模型的同类方程比较相似。

我们首先来分析居民消费行为方程。在计划经济模型中,人们往往把居民总量消费也做成收入的函数,这样的函数实际上是表示消费需求,而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消费。如果在这个方程的参数估计中使用实际消费数据,也只是表现了已实现的那部分消费需求。同时,还掩盖了对某些消费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些消费品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的现象。也有人把消费品分类做成居民消费函数,解释变量除了实际收入外,还有不同消费品的相对价格。这类方程所反映的消费者的选择,实际仍然是有限供给条件下的选择,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是不同的。计划经济模型中的消费供给函数实际上应是一个恒等式,它是由国内生产加净进口减由计划决定的积累部分决定的。

生产函数在两种不同经济的模型中有最大的相似性,因为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能力是由反映技术关系的生产函数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中生产能力假设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等于实际供给,因而也主要是由投入要素决定的。事实上,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关于生产函数研究的某些结论,完全可以直接运用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模型中。作为一个例子,可参见美籍教授刘遵义在其中国模型(第四版)中关于生产方程的表述。[7]该模型的生产方程包括了比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更丰富的内容,它可以分析中间投入对产出的影响,特别是分析能源投入对产出的影响。该方程的特点之一是仅依据部门投入产出表所包含的有限信息,就可以得出生产函数重要参数的估计值,并可由此生产函数得出有关资本、劳动力和中间投入的计算结果。

三、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对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经济模型的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是新旧两种经济运行机制并存和转换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政策变动频繁,各种经济关系相对不稳定,给宏观经济模型,特别是要求有一般相对稳定的样本期的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宏观经济模型所面临的困难,其根源在于改革时期的宏观经济理论的不成熟。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经济模型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有一套研究市场经济机制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为其基础。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型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是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固然有其不够完善的一面,但毕竟能够依靠行政力量得以贯彻执行,因而与经济计划密切相关的计划经济模型也相应地发挥了作用。然而,在改革阶段,我们还没有找到完善的、特别是成体系的描述当前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这种完善的成体系的关于改革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还需要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因此,改革时期宏观经济模型所面临的困难不是能在朝夕之间得以解决的。

然而,这种困境并不能成为放弃改革时期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的借口。相反,身陷这种困境将更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探索,运用宏观经济模型方法为改革时期宏观经济理论的完善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另外,我们说改革时期的宏观经济理论不完善,并不是说它是一片空白。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们在自己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模型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总结归纳这方面的成果,使之数理化,以形成改革时期宏观经济模型的理论基础。

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引入市场调节机制。从技术角度讲,西方经济理论有关市场机制的研究成果中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可以说,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对改革时期的宏观经济模型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节的第一小节已经分析了西方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三个方面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同样适用于改革时期。即:第一,改革时期的宏观经济模型要充分利用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科学的合理的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一些特定行为和技术方程的设定上;第二,在模型整体机制上,要扬弃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内容,吸取反映商品经济规律的科学的一般市场机制内容;第三,要发展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合理内容。首先要做到,根据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情况,结合使用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合理内容。如果不注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所有制等方面的本质区别,而生吞活剥地搬用西方经济理论,其结果必将是弄巧成拙。

怎样利用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合理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时期的宏观经济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论,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又极其重要的任务,它需要我国有志于改革的经济模型工作者的长期的、共同的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