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组织与社会管理

经济组织与社会管理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文最后,我们尝试提出几点有助于提高经济组织社会管理科学水平的对策建议。因此,加强和创新对于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就变得刻不容缓了。对于经济组织内部的社会管理问题,现代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曾经做过大量的研究。
经济组织与社会管理_多元学科视角下的社会管理读本

于宁锴

“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一系列被媒体广为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一种异常尖锐的方式,把经济组织长久以来因绚丽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被遮蔽的社会管理问题推到我们面前。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组织的首要功能是实现经济目标,但经济目标并不是经济组织的唯一目标。经济组织仅仅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而已,它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经济组织不可避免的要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职能,这可以说是经济组织的一种社会责任。经济组织与社会管理至少有这样两个层面的关系:一是经济组织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本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 “小社会”而发挥作用,因此,对于这种 “小社会”也就存在相应的社会管理问题,这可称为经济组织内部的社会管理问题;二是单个的经济组织必然与其外部一切其他经济、社会、政府等组织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对这种社会关系也存在着对应的社会管理问题,这可称为经济组织外部的有关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问题。以下,我们对这两个方面包含的具体内容将展开加以论述。不过,在此之前,让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经济组织的整体规模,以便对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概念。在本文最后,我们尝试提出几点有助于提高经济组织社会管理科学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组织的规模及其社会作用

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截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709.9万个,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2873.7万户。其中,企业法人单位495.9万个 (按企业性质划分,国有企业14.3万个,集体企业19.2万个,股份合作企业6.4万个,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65.9万个,私营企业359.6万个,其他内资企业11.9万个,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4万个,外商投资企业10.2万个)。2008年末,全国第二、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为3550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7338.8万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8168.2万人。在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27311.5万人,占76.9%;有证照的个体经营人员8195.4万人,占23.1%。

2008年末,陕西省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78950个,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647855户。其中,企业法人单位91632个 (按企业性质划分,国有企业4915个,集体企业6456个,股份合作企业657个,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14622个,私营企业62289个,其他内资企业1832个,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99个,外商投资企业562个)。2008年末,陕西省第二、三产业单位和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数为7712161人。其中,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3090284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4621877人。在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5991545人,占77.7%;有证照的个体经营人员1721356人,占22.3%。

以上就是全国和陕西省经济组织的大致规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经济组织不仅拥有庞大的数量,而且吸纳了大部分的就业人群。除此之外,经济组织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形式,它们除了具有经济组织的基本共性之外,又各自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仅从经济组织所覆盖的人数来说,它就已经是社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了,更何况经济组织还承担着一个社会肌体专事生产的职能,不仅为人们提供直接的生产生活用品和服务,还直接或间接地为人们提供收入来源。由此看来,经济组织在我们社会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不容置疑了。在此意义上,从某种程度可以说,涉及经济组织的任何问题都将同时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对于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就变得刻不容缓了。

二、经济组织社会管理的两个层面

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面。

首先,在经济组织内部不仅表现出多样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如雇主与雇员、所有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而且还有因人与工作环境 (包括工作条件、工作流程、工作气氛等)的关系所引发的心理与行为变化而产生的社会问题。

对于经济组织内部的社会管理问题,现代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曾经做过大量的研究。20世纪初,“泰勒制”把工人假设为只要求高工资的 “经济人”,随后的 “福特制”也把工人看作是机器和传送带的附庸,片面强调经济动因,忽视人的感情因素和社会需求,忽视管理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不能有效地激发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92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在著名的 “霍桑实验”之后出版了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以及 《职工生产率中人的因素》等著作,创立了人际关系学派。该学派认为工人不仅仅是追求金钱的 “经济人”,还是富有理智、情感和复杂心理的 “社会人”。生产率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工作条件和管理方法,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生产热情。因此,企业领导不仅仅要科学化,还要新型化、民主化,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处理好物质技术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大规模的社会生产中,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马斯洛的 “人类需求层次论”认为,在劳动中,人的积极性由想满足很多需求的欲望所调动,只有满足人的最高需求,即自我成就需求,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在能力。还有麦格雷尔的 “X理论和Y理论”,强调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人又发现了日本企业更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不是就管理论管理,而是从哲学的角度将企业视为一个文化实体。它不仅着眼于企业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目标,更注意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长期生存与发展,这种带有鲜明的企业色彩又各具形态的管理模式就是 “企业文化”。

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这些研究成果在经济组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经济组织内部的科学管理水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客观上有助于提高经济组织内部的社会管理科学水平。

其次,单个的经济组织必然要与其之外的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政府组织等或个人发生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关系 (不只是纯经济的交换关系),因这种交往关系必然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因此,也必然存在着对这种种社会交往关系进行社会规范、协调和管理的内在要求。

如果忽视对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那么某些经济组织极端的逐利行为就往往会引发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产品造假,特别是在食品和药品领域,有些假冒产品甚至直接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不应当只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管理行为,它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管理行为。还有普遍存在于许多经济组织中的行贿、回扣、偷税漏税等行为,都不仅仅是一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而是因社会体制不健全、社会伦理和商业文明缺失造成的一种社会 “越轨”行为,更应纳入社会管理的范围之内。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污染物的排放。由于当前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的重视,污染排放现在已经成为对经济组织实施社会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经济组织的这些危害社会的行为,不仅仅是其 “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结果,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管理的一些问题,如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不作为甚至受贿,使这些企业违法成本降低、违法风险减少;再如,整个社会道德观念的滑坡也使这些经济组织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管制和约束。所以,只有从更深层次的社会管理层面去分析这些行为,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于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两个层面关系的描述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做好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有关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研究,深化对于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客观规律的认识

重视对于经济组织内部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经济组织与外部各种组织和个人的社会关系的研究,从内外两方面把握经济组织涉及社会管理方方面面的客观规律,从而能够理性设计一些相关的涉及经济组织社会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及时化解经济组织内外部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为经济组织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可以考虑在高校社会学或管理学学科下开设社会管理专业(经济组织方向),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研究经济组织,培养相关的研究人才。

(二)积极应用社会管理科学研究成果,提高经济组织内部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积极应用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其他相关社会科学 (如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重视对经济组织内部各种社会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提高经济组织内部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这方面,可以针对不同规模与性质经济组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如对国有企业和其他的一些大型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企业原有的内部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部门,强化这些经济组织内部社会管理的能力建设。而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政府应当把社会管理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给它们,也就是说,政府从外部给这些经济组织提供智力援助,以提高他们的社会管理科学水平。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相关研究部门或其他咨询机构的研究力量,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形式激励它们向经济组织提供社会管理方面的智力服务。而这种针对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服务与单纯侧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服务在着眼点上是有区别的,它的重点在于协调经济组织内部的各类社会关系,提高经济组织内部社会管理水平,增强经济组织内部社会和谐度。

(三)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强化对经济组织社会行为的外部监督

人大、政府相关部门、相关社会中介机构应从立法、体制改革、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组织社会行为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水平,使对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机制顺畅、管理和服务到位。在目前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先拟订一系列诸如 《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工作指引》《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等指导性文件,对相关的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还可以针对当前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食品安全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