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对外经济政策未来走向

日本对外经济政策未来走向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安倍第二次执掌日本政权时,虽然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并未提及日本在亚洲的经济举动,但显然,日本的第三条道路的国家战略已经走向公开。若此目的达成,能够斩获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安倍晋三声称这项计划旨在弱化政府职能,重新激发日本私营部门的活力。“安倍经济学”靠财金扩张和日元贬值刺激经济、再造繁荣的政策效力已经大大退化。

1.“第三条道路”是日本的战略选择

在经历将近20年的低迷期后,日本在东南亚的投资活动正在重新兴起。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年上半年,日本对东南亚的投资较前一年大幅增长55%,至102.9亿美元,而对中国投资则下降31%,仅为49.3亿美元。安倍也在2013年8月访问新加坡时表示,他将东盟十国与日本的关系比作一架飞机的两部引擎,而这架飞机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区。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脱美返亚”第三条道路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安倍第二次执掌日本政权时,虽然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并未提及日本在亚洲的经济举动,但显然,日本的第三条道路的国家战略已经走向公开。

日本的第三条道路由来已久。二战之后,日本为能够实现“脱美”独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2007年,首次当选首相的安倍晋三,因勇于冒头尝试走与美国“平等”的政治运作模式,遭到美国政治力量的痛打而折戟。2009年以来,日本政坛先后更迭,他们的执政路途虽然坎坷,但是路径却都潜藏着一个共同的规则:政治上不与美国碰撞,经济上要大胆尝试潜行的“第三条路”,其突出表现就是先在经济上寻机举幡易帜。

2009年以来,日本详细规划、周密部署,目前已经基本上完成其在东南亚的经济布局。其中,原计划于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完成向泰国转移精密仪器和电子信息产业,因出现大洪水而顺延两年,现已完成其转移的87%。自安倍晋三上台以来,日本“第三条路”已经走向公开化。目前,正在集中力量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借助日益加剧炒作的钓鱼岛争端做障眼法,暗地里却在加紧捆绑中国,不间断地向中国输入日元资本,将其转换成在华资本,以图实现其借道转嫁自己高负债风险的目的。日本政府挑起并想借助美国之力在钓鱼岛争端打压中国,企图逼迫中国政府在经济上让利,以利其渡过经济难关。若此目的达成,能够斩获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

第二件事:加大杠杆手段,操控日元资产升值,实现境内纸币变现并落地为海外资产的目的。日本地缘狭小,资源贫瘠,人口老化,加之地震与核泄漏之后,能源瓶颈实难突破,故日本制定“将保全资产作为首选战略”的对策。

日本的传统道路选择有两种:亚洲或者美国。第一条路是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一体化,这是美国不同意的;第二条路就是要继续加强日美关系,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TPP联盟,这对日本而言并非利事。日本对此早已心知肚明,只剩下第三条路可走,就是返回亚洲,在全球新分工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于“中美势力范围”的“结合部”,打入楔子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目前看,其战略落点选在:以泰国、缅甸为基地,进而挺进印度,构建其“东南亚+南亚”的势力范围。

2.“安倍经济学”前景不容乐观

在过去十年中,日本前几任首相曾出台了多项“增长策略”,但大多收效甚微。尽管安倍刺激经济计划纳入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企业税减免措施,但是未包括许多商业团体认可的全面减税内容。日生基础研究所的资深经济学家Tsuyoshi Ueno表示,在某些关键政策方面,安倍政府的“第三支箭”可能令人失望,如它将在全国范围内削减公司税率的建议搁置一旁。安倍晋三声称这项计划旨在弱化政府职能,重新激发日本私营部门的活力。Ueno表示,相信日本民众和企业的创造力及取得突破的能力,这才是安倍内阁的作用,私营部门的力量是“安倍经济学”的关键推动力。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警告,日本“安倍经济学”复苏正在失去动力,可能会面临失败。

日本政府近期发表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显示,日本经济增速在减缓、贸易赤字加大、经常收支顺差减少、国家借款连创新高。2013年第四季度修正后,日本实质GDP微增0.2%,折合年率增长0.7%,不仅低于三季度的1.1%,更低于年初两季的4.5%(确认值)和3.6%(修正值)。

2013年,日本的经常收支顺差比上年减少31.5%,降至3.3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0.986美元),为1985年以来最低;日本2013财年(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的贸易逆差总额达13.75万亿日元,这是1979财年之后,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贸易逆差;自2014年初以来,日经股指跌幅已经超过千点……负面指标不断涌现,美欧包括日本媒体在内对“安倍经济学”的效用疑虑重重。

“安倍经济学”主张“大胆的金融政策”“机动灵活的财政政策”和以改革促投资为名义的“经济成长战略”,意图摆脱通货紧缩、重振日本。但现实中,日本经济的增量主要表现在公共投资、住宅投资和个人消费方面,企业设备投资仅仅表现为建筑业和服务业,这意味着“安倍经济学”并未明显开启国内需求。

从国际收支角度看,今年3月,日本的贸易赤字达1.45万亿日元,连续21个月保持逆差状态。虽然出口持续增加,但日本2013年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进口增加7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其贸易赤字的60%。贸易赤字化反映了日本企业加速外移、制造业设备投资增长不旺的现象。

从物价角度看,日本去年四季度扣除生鲜食品的综合物价指数上升1.1%,政府的经济月报也由此删除了“通货紧缩”字样。但据日生研究所推算,日元贬值引起的物价上涨就占0.6个百分点。

从工资收入上看,2013年企业员工的月工资下降了0.3%,与此相对应的是,70%的上市公司实现了增收增益,导致企业与个人收益差距日趋明显,消费税增加的条件并未得以构建,其负面效果将直接对今后的经济运行构成抑制。日本民间41位受访经济学家中有39人认为,增税后,2014年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13年。

不容乐观的是,截至2013年年底,日本国家债务余额高达1 017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国债高达849.8万亿日元,而2014年度末日本国债余额预计达1 143万亿日元。随着国内储蓄的减少,日本消化国债的能力在减退,长期利率上升的风险不断增加。“安倍经济学”靠财金扩张和日元贬值刺激经济、再造繁荣的政策效力已经大大退化。

3.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增加

出口是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持续的日元升值会削弱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加大经济下行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出口波动与日元汇率变化存在一定因果关系,也对经济增长形势产生了直接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4年中,由于美元走低等因素的影响,日元持续升值,从2007年1美元兑117.8日元,提高到2011年的79.8日元,累计升值幅度达47.6%。在国际市场需求收缩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大了日本出口增长的难度和经济困难。日本海关统计显示,同期按日元计算的出口增长率除2010年之外,每年都是负增长。2012年,日元汇率较上年贬值3%左右,但仍然高于2008年,达20%以上;同年1~11月日本的出口下降1.5%;其中从6月起出现连续6个月的负增长。

通货紧缩是日本经济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通货紧缩成为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一个严重问题。在通货紧缩条件下,由于市场价格水平持续低迷,甚至下降,资产和产品销售价值不断缩水,投资者和生产企业的市场收益预期偏低,缺乏投资和生产扩张动力,将导致社会投资趋冷和国内生产下降。因此,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对实体经济增长环境同样具有较大危害性。1994~2011年,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只有2年出现过略高于1%的上涨,6年上涨幅度低于1%;下降的年度则多达10个。尤其是从2009年起连续3年出现物价负增长,市场需求低迷的严峻形势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