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发展走向

未来发展走向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应有的权利和需要。现代幼儿教育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总目标。以法治教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代中国人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幼儿教育生活化理念。我国目前幼儿教学受陶行知的“生活就是教育”、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和陈鹤琴的“活教育”等思想的影响较大,十分重视生活教育和活动课程。幼儿教育思想研究中发现,我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文明古国。

一 未来发展走向

纵观我国幼儿教育思想发展与实践研究,可概括以下8个方面基本走向:

幼教本土化理念。教育本土化是我国历代幼教人的梦想。诚然,教育不能全盘移植,必须考虑本国传统文化特色及社会需求,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因此,打造幼教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近现代幼儿教育思想演进可知,幼教中国化已逐渐汇成潮流,几代教育家如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等都曾提出本土化诉求,正如近代教育圣人陶行知所说,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子。当代中国幼教专家、学者及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幼教中国化研究,提出大国幼教特色幼教理念,构建中国特色幼教理论体系,以空前的超越创造中国幼儿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幼儿全面发展理念。幼儿的发展必须是全方位的,不能有所偏差。早在公元1182年宋代理学家朱熹就提出德、智、体、群四育均衡发展的思想。我国教育方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了明确的界定:是指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应有的权利和需要。具体地说,是指幼儿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除了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发展,也有社会性的、情感的、交往的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幼儿的这种发展是指通过教育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是时代召唤和社会的需要。幼儿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的需要,在幼儿教育现有目标基础上,渗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现代幼儿教育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总目标。

幼儿教育法制化理念。以法治教是幼儿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代中国人的追求。研究考证发现,早在西周战国时期,孟子就强调仁、义、礼、智四端皆为先天的道德教育宋朝时期,由于理学盛行,进一步发展了道德永恒和教养之道,将《童子须知》贴壁以强化道德教育。到近代,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期间,亲自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民主教育制度,即“壬子癸丑学制”。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60多年来,从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将幼儿教育目标各年龄班的教育任务等重新进行规定以来,先后颁布《幼儿园教育发展纲要》《关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意见》《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等共13部法规,初步建构了中国特色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了幼儿教育思想犹如烂漫的花朵竞相争艳,引领幼儿教育向科学化、法制化快步前行。

幼儿教育人本化理念。我们在跟踪研究幼儿教育思想发展脉络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数千年的中国社会虽然经历了多次朝代更迭,但由于历代幼教思想家们重视教育文明的现实性质,他们对幼儿教育的主体——人的形成理论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如孔夫子的以人为核心的“仁爱”观;汉代王充的“人之性无邪,可教而为善”思想;明代王廷相的“人事教化以充实幼儿心灵禀性”主张;近代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使其人格获得完备发展的理念等。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脑生理学、心理学、精神医学的发展,不仅肯定了儿童是发展的个体,而且也指出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自然人。社会必须保障他们生存和发展;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必须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必须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为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教育不仅在量的方面飞速扩张,而且在质的方面也日益优化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幼儿生命教育第一法则在延续着、发展着。

幼儿教育多元化理念。幼儿教育多元化主要反映在幼儿教学的课程模式上。应该看到,在我国近代以前的幼儿教育思想由于受历史和认知的局限,不可能预见当代幼儿教育多元化理念这一崭新的课题,但从诸多幼教家思想的演进中看,较多关注的是幼儿教材内容及恩物方面的设计或创新。如荀子在《勤学》中提出要以诗、书、乐、礼、春秋五经为教育内容;宋代程朱提出蒙养教材主要是读《性理字训》《千字文》和朱熹的《童子须知》等;近代梁启超十分重视儿童课程设计,提出编写识字书、文法书、歌诀书、问答书、说教书、名物书等蒙学读物的主张等。这些思想显然与现代课程观不能同日而语,但却反映了历代幼教思想家们时代见地。从国外情况看,如皮亚杰、蒙特梭利、福禄贝尔、奇德儿的智商培养、开放教育(主要采取角落学习情境布置)、统合教学(各种课程模式的综合运用)等,均显示幼教多元化色彩。从国内情况看,主要课程模式有综合课程、结构课程、活动课程、发展能力课程、隐性课程、行为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等,彰显中国幼教课程特色。但是,作为幼教核心课程改革任务仍很艰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虽然具备了与西方幼教思潮同步的课程理念,但今后如何将现代西方幼儿教育的课程理念与中国幼儿教育的现实条件相结合,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创造中国化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幼儿教育生活化理念。我国目前幼儿教学受陶行知的“生活就是教育”、张雪门的“行为课程”和陈鹤琴的“活教育”等思想的影响较大,十分重视生活教育和活动课程。创立生活教育的伟大实践家陶行知,他进行的乡村幼稚园教育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幼稚园教育状况,不仅颇有成果,而且对今天广大农村幼儿园教育仍具有学习借鉴价值。现代幼儿教育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出发,紧密联系充满时代信息的社会生活,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教学方法,符合幼儿好动爱问的天性,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使幼儿在接触自然、认识环境、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奠定幼儿的道德情操基础,使之发展幼儿智力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教育源于生活、丰富生活、创造生活,生活是幼儿教育一个永远不变的主题。

幼儿教育专业化理念。教师专业化素养,从古至今的幼儿教育思想家都极为重视。幼儿教育思想研究中发现,我国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文明古国。从周朝的礼训到孔子的儒教,再到近代的民师都强调了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其中,近代幼教思想家陈鹤琴和张宗麟有过比较全面的阐述。他们强调幼儿教师必须富有国家精神,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以改善师资素养;强调幼儿教师必须万能,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坚定志趣;强调拟订课程计划,注重专业职业训练;强调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和技能:包括会演讲、会算账、会组织合作、会用手工、会发起婴儿会、懂本地风俗习惯,世界潮流和国家大事。还要求教师要肯吃苦、能动手做,待人宽厚,事事留心,终身从事幼教事业,为社会谋福祉。强调幼儿教师是劳工职业,须对幼儿一视同仁,为大多数幼儿谋幸福。这些理念充分反映了大师们的教育智慧和执着的追求。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幼教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表现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出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让孩子想继续跟他玩游戏,并在玩的游戏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他们引导真正的幼儿学习。专业化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素养。还特别需要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可见,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父母参与的家教理念。时下有不少年轻家长对自然主义与儿童本位教育存在偏误,认为自然就是消极无为,儿童本位就是放任,因而对子女的不当行为不予以管教,反而一味溺爱。如,一位母亲手捧一碗美食追逐孩子之后,连哄带骗地费上一个多小时才完成一顿晚餐。反之,另一种极端的管教,因孩子贪玩不愿意吃饭,疾言厉色地威吓打骂,以致摧残了幼儿身心。这些极端的家教方式,皆非家庭教育的正理。行其正本之道,重在加强亲职教育。帮助父母了解正确的教养方法,从父母自我教育做起。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父母家教已成为当今幼儿教育研究重大课题,它关系一代人的成长,更关系国家的兴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