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垄断资本主义背景下民主发展道路的探索

对垄断资本主义背景下民主发展道路的探索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即资本主义自身发展尚处幼年阶段。马克思有关垄断资本主义孕育着“社会化”倾向的观点也引起了考茨基的关注。考茨基因此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确实已经出现了“民主”的萌芽。总之,在考茨基看来,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发展到后来的“帝国主义”是包含了“资本的垄断”与“民主”双重特性的统一过程。

考茨基看清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而在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巨大转变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指导社会实践,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到垄断阶段、议会政治等民主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时,无产阶级能够利用“民主”手段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观点。

考茨基承认,马克思之所以主张无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从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有其现实合理性的。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即资本主义自身发展尚处幼年阶段。经济方面,资本家为获取更多利润,千方百计增加劳动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虽已取得巨大发展,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与当代社会的科技水平相比仍十分落后,不变资本的提升空间尚未得到挖掘,这也导致资本家只能通过改变可变资本来赚取更多利益,因而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成为当时提高工厂生产利润的最重要渠道。政治方面,资本主义虽然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但这些诱人的理想也只是流于形式,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资本主义根本无暇顾及为雇佣工人建设舒适的劳动环境,更无力为提高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提供有力的道德帮助。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描述的,无论男人、女人、小孩等等,他们都只是资本家眼中的劳动工具,至于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对资本家而言则无关痛痒;资本家只会在雇佣劳动者的生存状况确实危及他的生产效率时,才会十分吝啬地稍稍予以改善。与此同时,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政治制度上已经建立起现代化的议会制度,但从社会本质而言,大多仍未完全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留下的余毒。因此,马克思提出,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处于底层、受尽剥削的劳动工人要想争取到个人权利,实现个体解放,就只能依靠暴力手段消灭社会上的一切剥削,从而建立真正属于人民的社会。

但是,正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强调的,社会经济基础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继续向前不断发展,因此,面对发生变化的经济基础,社会的上层建筑,诸如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等也必需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经济基础;同时,随着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人们不断建立起更加成熟的制度体系,这又将反过来进一步规范社会、促进物质生活的发展。考茨基认识到这一点,因而他强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况较之早期资本主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逐渐由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发展,无论经济还是政治方面,“垄断”“权力集中”都成为主导当时社会的主要力量。“资本”本身像是拥有了无限的魔力,推动社会经济在资本积累、生产等各个环节得以自主运转,而从国际社会角度来说,它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落后民族国家和地区一同卷进了“资本”主义的浪潮中。“资本”是残酷的,但同时,它也孕育了未来的希望,即“民主”的可能。通过阅读《资本论》第二、三卷不难发现,晚年的马克思已经注意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趋势下所包含的极度膨胀的“垄断”欲望,以及由“垄断”出发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但马克思并没有因此而盲目地否定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而是客观地发现这种极端专制化的经济形势背后所包含的“社会化”倾向。马克思有关垄断资本主义孕育着“社会化”倾向的观点也引起了考茨基的关注。

考茨基承认,垄断资本主义、包括后来涉及的“帝国主义”确是以“垄断”为其核心特征,但他也注意到“股份公司”,特别是19世纪末在德国逐渐兴起的、较有代表性的“卡特尔”等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所蕴含的“社会化”趋势,即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孕育了“民主”的因素。在《帝国主义》、《超帝国主义》等著作中,考茨基还提到,随着“卡特尔”“托拉斯”这种巨型垄断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未来资本主义将逐步形成“企业主联合组织”;从世界历史角度而言,帝国主义国家也将在瓜分世界市场利益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国家联盟”的国际关系;相应地,无产阶级若要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就必然要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从而实现社会的真正变革。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趋势来讲,“跨国公司”以及种种世界或地区范围内的“经济贸易组织”等形式的建立和发展也是对考茨基在当时提出的“组织”“联盟”观点中的合理因素的证实。而这里值得思考的是,考茨基所提出的这些“企业主联合组织”“国家联盟”,虽然在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但从其内部运行机制上来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是要在制定和维护相应的组织原则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彼此尊重、相互竞争、利益均衡的。考茨基因此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确实已经出现了“民主”的萌芽。与此同时,考茨基也敏锐地观察到,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时,虽然它在政治方面同样带有明显的垄断倾向,但包括议会民主在内的政治体系在制度层面上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政治民主的发展。考茨基认为,作为生产要素的民主运行机制与作为制度层面的政治民主理念,不仅将为未来自由社会的建立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支持,也将逐渐渗透到每个普通民众的意识之中,因而有利于实现未来社会的真正民主化发展。

总之,在考茨基看来,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发展到后来的“帝国主义”是包含了“资本的垄断”与“民主”双重特性的统一过程。一方面,社会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程度的不断发展,为未来社会民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垄断资本主义即使发展到较高水平,但它在本质上仍无法摆脱资本主义剥削的性质,因此,若要实现社会的真正解放,就必须首先消灭剥削,就必须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质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考茨基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民主”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跨越;但也只有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促进社会的真正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