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两大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一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垄断组织已开始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但仍属于萌芽状态。“战争和经济破坏逼迫各国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两大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经历了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变过程,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人类社会向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演变开始于16世纪。16~18世纪这200年左右的时间,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的完成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自由竞争在经济领域内居于统治地位,这就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体制曾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理想模式。但事实上,完全自由竞争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存在,而且它也不可能是资本主义的理想模式,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终结模式。自由竞争的自由,只不过是资本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1],“在自由竞争情况下,自由并不是个人,而是资本”[2]。资本主义制度内天然存在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必然促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的方向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暂时地缓和各种矛盾,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随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3]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垄断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垄断组织已开始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但仍属于萌芽状态。第二个时期,是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广泛发展时期。187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速了这一进程,但垄断组织仍不稳固,只是暂时现象。第三个时期,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最终确立时期。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虽然适应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但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更加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有所发展,但真正获得广泛发展并成为垄断资本主义主导形式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并引起长达十余年的两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遭遇沉重打击。“战争和经济破坏逼迫各国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介入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使其免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保障垄断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日益激化的各种矛盾,将资本主义从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中暂时拯救出来,使其在“垂死”的边缘获得了一线生机。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形成垄断,这是市场经济自行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必然趋势。

(二)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的形成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资本集中是许多单个资本通过竞争或信用方式合并为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生产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很高的程度。

生产和资本集中及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9世纪70年代前后发生了以电力的运用、电动机、内燃机等新型发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它促使工业部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而占主要地位,而只有较大的资本才能从事这些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加速了资本的合并和股份公司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生产的集中。②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结果。为了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容易取得银行贷款,更有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能力,并因此而节约和降低成本,在竞争中总是处于有利地位。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③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造成了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并被大企业吞并。而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纷纷联合或合并,从而使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更高的程度。④股份公司是大资本利用和支配中小资本,促进生产集中的一种形式。股份公司制度作为资本主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逐渐推广,它一方面壮大了大资本的实力,使其更容易吞并中小资本;另一方面,也为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以及大资本与大资本、中小资本与中小资本之间的合并提供了最简便的形式,即通过股份参与、控制的办法实现不同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更大的企业。

到20世纪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例如, 1909年的美国,仅占企业总数约1%的企业,已控制了美国工业生产的将近一半。1907年德国拥有工人50人以上的企业就有30588个,只占企业总数的0.9%,但它们的工人几乎占总数的39.4%,它们的蒸汽马力占全国总数的75.3%,电力占全国总数的77.2%。其中拥有工人1000人以上的企业有586个,它们的工人占总数的10%,它们的汽车和电力占总数的32%。因此列宁指出:“几万个最大的企业就是一切,数百万个小企业算不了什么。”[5]

(三)私人垄断的形成

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资本主义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垄断首先是在工业生产部门中产生,而后发展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生产高度集中引起垄断的主要原因是:①生产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才具备垄断的可能性。第一,少数大企业容易达成协议。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一个行业的生产分布在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中,由于企业数目太多,难以联合起来达成垄断协议;且单个资本规模很小,即使有几个或十几个中小企业彼此达成协议,也难以达到操纵市场的程度。只有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时,为操纵和控制一个行业或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就容易彼此达成协议,从而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正如列宁所说:“在这里,企业家垄断同盟卡特尔托拉斯,多半是在相互竞争中的主要企业的数目缩减到‘一两打’的时候才产生。”[6]第二,少数大企业造成竞争困难。一个部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争,这些部门的中小企业很难与少数大企业进行较量;同时也阻碍了新企业的建立和进入;企业规模巨大使资本转移困难。②生产集中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第一,生产和资本集中形成了生产的巨大规模同狭小的市场发生冲突,为了调节生产和销售需要形成垄断。第二,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大,资本雄厚,这就大大增加了竞争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容易造成竞争双方两败俱伤。几个势均力敌的企业为防止两败俱伤,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有必要谋求暂时的妥协,彼此勾结起来控制生产和市场,形成垄断。因此,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经济现象。

垄断统治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来实现的。资本主义企业或公司联合起来组成控制一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以保证获得高额利润的组织,就是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具有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的各种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简单的垄断组织形式是不稳定的短期价格协定。比较复杂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有:①卡特尔(法语Cartel的音译),是同一部门内的少数大企业签订瓜分市场、规定产量、价格等协议而形成的垄断联合。这是一种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销售和法律上都是独立的,只在产量确定、价格规定、市场选择上丧失了独立性。这种垄断组织形式曾在德国广泛流行。②辛迪加(法语Syndicate的音译),是同一部门内的大企业建立共同采购原材料、销售产品的垄断组织。辛迪加是一种比卡特尔较为高级的垄断组织形式。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是独立的,只在流通领域丧失了独立,辛迪加统一采购和销售。这种垄断组织形式曾在法国广泛流行。③托拉斯(英语Trust的音译),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托拉斯是比辛迪加更高级的一种垄断组织形式。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都丧失了独立性,托拉斯统一生产经营,企业只是托拉斯的股东。托拉斯在美国最流行,自1882年美孚石油公司成为第一个托拉斯组织以来,美国的托拉斯获得了广泛的发展。④康采恩(德语Konzern的音译),又称为财团,是在金融上以某个最大资本家集团为基础的生产、流通、运输、保险、银行企业的联合组织。这一垄断组织形式出现得较晚,但它是更为复杂、更为庞大的一种高级垄断组织形式。核心企业通过收购股票、人事参与、财务控制等手段来控制参加康采恩的其他企业。20世纪30年代,康采恩首先出现在法国,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成为最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

垄断组织的各种形式,特别是托拉斯和康采恩等发达形式,实际上是在企业组织创新的基础上,企业自觉地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企业集团,进行更高层次的产业组织的过程。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即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列宁概括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7]

(一)垄断组织对社会经济生活起决定作用

1.垄断资本统治的实质

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使得垄断资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垄断资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统治,其最终目的是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因此,垄断统治的实质是垄断组织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一个或几个行业的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

2.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直接保证垄断企业获得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垄断价格是大大偏离商品价值的一种市场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构成,它包括垄断高价与垄断低价。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则指垄断企业利用有利的垄断地位压低其所购买的投入品的价格。

应当指出,尽管垄断价格在数量方面很难与商品本身的价值一致,这并不意味着价值规律消失了,垄断价格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即价值规律表现为绝大多数商品的市场价格不以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而变化,而是采取垄断价格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垄断价格没有消灭价值规律,这是因为:①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由于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和成本的制约,垄断组织不能任意地提高和降低商品价格,垄断价格的确定总是受到商品价值的制约,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②垄断本身不可能增大或减少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垄断价格出现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③垄断价格只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价格的商品上,因此,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仍然来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可见,价值规律的作用并没有消失,只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的发展时期,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在自由竞争阶段初期,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着商品价值上下波动;在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到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则表现为大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因此,垄断价格实质上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他们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进行有利于本集团利益分配的工具。

3.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本身并不能创造和增加价值,垄断组织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归根结底来源于雇佣工人以及其他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价值。具体而言,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通过垄断价格将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移过来;③通过垄断价格和对外扩张获得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④通过国家财政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获取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4.垄断与竞争

在垄断阶段,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占据统治地位,这并不是说竞争不复存在,垄断与竞争并存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基本格局。这是因为:第一,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与基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垄断并没有消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以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虽会在某个经济部门暂时减弱竞争,但长期内,垄断企业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动机必然驱动其进行更为激烈的垄断竞争。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垄断并不改变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并不消除竞争的基础与动因,垄断必然与竞争并存。第二,不存在“清一色的垄断”,垄断和非垄断之间有竞争;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垄断组织之间有竞争。因为:首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经济体系极其庞大,不可能形成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从而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社会经济生活错综复杂,社会需求又极其多样与多变,垄断不可能包办一切,从而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国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也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机会。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吸引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场所,是弥补垄断资本不足、满足社会不可缺少的各种需求的重要途径。利用广大中小企业符合垄断资本的利益,是巩固垄断统治的需要。为此,国家在调节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中小企业都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因而,在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中小企业之间以及各中小企业之间,竞争在所难免。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开辟着新的领域,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促进了垄断竞争。同时,科技的不断创新缩短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从而使任何技术和相关产品生产都不可能持久地垄断。垄断企业在技术、产品和产业领域等方面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

但是,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竞争,是垄断占统治地位的竞争,是在更高生产力、更完善的市场经济层次上的竞争形式。因此,与自由竞争时期的竞争相比,垄断时期的竞争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表现为:①竞争的目的有所变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自由竞争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②竞争的手段有所变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传统价格竞争手段弱化,非价格竞争手段增强;同时,垄断组织还要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上的统治力量来打垮对手,甚至不惜采取暴力等各种强制手段。③竞争的范围不同。竞争的范围已从国内扩展到国外,而且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诸领域。④竞争的程度和结果有所不同。竞争的程度较之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更为激烈,竞争的破坏性后果较之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更为严重。

5.战后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

(1)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巨型公司数目剧增,垄断程度不断提高。以美国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1946年,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只有14家,1960年就变成了28家,到1970年增加到107家,1983年达234家。1960年只有1家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公司,1975年就增加到9家,1983年发展到25家,1994年增加到224家;到1999年,全球最大的公司——微软公司的市值高达4072亿美元。而2008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最大上市公司中总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已经超过了500家。1952—1989年美国制造业的100家最大公司在制造业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从34.5%增加到50%。到1985年,美、英、法、加拿大等国最大的20家工业公司的销售额在本国全部工业企业的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达到18.6%、35.3%、32.5%、26%。同时,垄断企业的控制力也在大幅提高。一个典型的案例是,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波音公司宣布兼并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简称麦道公司)。通过兼并,波音公司拥有500亿美元的资产和20万名员工,成为占世界民用客机75%销售量的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2000年1月,波音公司出资收购通用汽车公司所属的休斯电子公司航天和通讯业务部,从而使波音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卫星制造商。

(2)生产集中的形式和垄断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联合或兼并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重要途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资本集中主要采取“横向联合”,即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间的合并。到20世纪20年代,资本集中的主要形式改变为“纵向联合”,即不同部门的、生产上相互联系的、彼此供应原料的企业的合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提高的基础上,生产和资本集中出现了混合兼并的形式,从而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当代垄断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混合联合公司”是一种跨部门的多样化经营的新型垄断组织。当垄断组织已控制了某一部门的生产和销售,而该部门商品相对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垄断组织要获得巨额垄断利润,就只有把资本投向本部门以外的垄断程度较低的其他部门以及新兴的工业部门,建立“混合联合公司”。单从“混合联合公司”本身的名称是不能想象出它的全部业务范围。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其产值占美国电工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它除生产消费电器、工业电器设备外,还是一个巨大的军火承包商,制造宇宙航空仪表、喷气飞机引航导航系统、多弹头弹道导弹系统、雷达和宇宙飞行系统等。闻名于世的可载原子弹和氢弹头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号火箭,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

(二)金融资本的形成与金融寡头的统治

1.生产集中垄断是银行集中垄断的基础

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不仅表现在工业垄断资本的形成和统治,更主要的集中地表现为金融资本的形成与金融寡头的统治。20世纪初期,在工业形成集中和垄断的同时,银行业也实现了集中和垄断。

工业集中和垄断是形成银行集中垄断的基础。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它们一方面要求银行提供数额大、期限长的贷款;另一方面它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需要存入银行,从而促进了大银行的发展。因此,生产集中不仅为银行业集中提出了客观要求,而且也提供了物质条件。

银行业集中也是通过竞争实现的。大银行利用自己的实力和信誉,一方面,直接兼并中小银行,使银行资本和存款日益集中到自己手中;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制”控制大批中小银行,吸收它们加入自己的集团,形成以少数大银行为核心的庞大的银行集团。同工业集中走向垄断一样,银行业集中到一定程度,几家大银行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必然联合起来走向垄断。

银行垄断形成后,银行的性质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拥有雄厚资本的银行垄断组织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银行在原来基础上具有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大银行与工业企业关系日趋稳定、利益紧密结合,这就使银行利用借贷等手段对工业企业实行监督控制,甚至决定企业命运。②大银行利用自身拥有的巨额货币资本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参与和控制工业企业。③大银行选派人员充当与自己有密切联系的工业企业的董事或经理,实现银行与工业企业人事上的结合,直接掌管和控制企业。

2.金融资本的形成与金融寡头的统治

银行新作用的产生过程,也就是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原因:①客观原因是共同的利益关系。大银行把大量的资金借给工业资本家,工业资本家也把大量暂时不用的闲置资本存入大银行,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同的经济利益关系。②主观原因是互相渗透。一种是“资本交织”,即大银行通过向工业企业贷款、购买股票或创办新企业,以便从内部直接控制企业;垄断的大工业企业购买银行的股票,或是自己创办新银行,向银行渗透。另一种是“人事结合”,即通过人事往来,相互向对方派出自己的代理人在对方的企业中任职。

总之,金融资本作为一个融合体,既控制了生产,又控制了流通,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列宁指出:“生产集中、由集中而成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的融合或混合生长,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8]

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占统治地位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它们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真正统治者。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现。“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利用掌握企业股票控制权来层层控制企业的一种方式。通过构筑“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这样一种金字塔形结构,使金融寡头可以控制一大批企业和银行,支配着比自有资本大得多的他人资本,实现其在经济领域的统治。此外,金融寡头还通过创办企业而掠取“创业利润”[9]、改组企业实行“资本掺水”[10],以及发行有价证券、办理公债、从事各种金融投机和房地产买卖等办法,来牟取高额垄断利润。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必然导致在政治上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统治。列宁指出:“垄断既然已经形成,而且操纵着几十亿资本,它就绝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他任何‘细节’如何。”[11]这是因为垄断资产阶级要巩固他们的经济地位,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握有政治权力,利用上层建筑的力量来为其经济基础服务,而在上层建筑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政权。金融寡头操纵和控制国家机器的最突出的手段是通过“个人联合”,采取“打进去,拉出来”的办法,把自己的代理人打入国家机关担任要职,有时还亲自出马担任国家机关的要职;或者安排前国家机关的要员担任企业董事或经理,以此控制和操纵国家机关。他们还运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教育、新闻、出版等机构和社团,甚至操纵党派组织,从而实现对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统治。

3.战后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统治的新特点

在工业资本集中和垄断不断得以强化的同时,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的统治也大大加强,并且成为战后世界兼并活动的一大主要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1)金融资本的实力大大增强,拥有和支配的资本大量增加,出现了一些巨大的银行和银行集团。如美国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所控制的资本量,1912年为25亿美元, 1948年为820亿美元,1978年则达8000亿美元。银行业兼并的一大显著特色是大银行之间的兼并呈现明显趋势。最典型的例子是,1995年3月8日,名列日本第六的三菱银行和名列第十的东京银行合并,成立东京三菱银行,总资产高达52.6万亿日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在美国,1995年8月,排名第四的化学银行与排名第六的大通银行合并,成为总资产达2976亿美元的美国第一大银行,在世界排名也由第37位上升到第14位。1996年富国银行兼并第一联美银行,其兼并价值高达142亿美元,成为美国兼并史上第一大兼并案。1998—1999年间,美国掀起了又一轮银行业兼并的高潮,美国花旗银行兼并了旅行者银行,美洲银行兼并了国民银行,第一芝加哥银行兼并了第一银行,其中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银行的兼并额达到726亿美元。

(2)金融机构和其业务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力图把社会上一切经济活动都纳入自己的信贷活动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混合联合金融业垄断组织已成为金融业资本集中与垄断的主要组织形式。在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原本只经营短期贷款的大垄断商业银行,逐渐突破了传统的业务范围,广设金融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不动产、金融期货、信托投资、出口信贷、租赁、保险等多种非商业银行金融业务。与此同时,各种专业化经营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从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许多业务,如投资公司除经营原有的有价证券业务外,还经营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储蓄放款协会等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

(3)垄断财团家族色彩日趋淡化,股权结构发生新的变化。由于生产日益社会化,任何单个家族的资本都无法独占一个大企业或一个大集团公司,这就导致了垄断财团之间的相互渗透,使金融资本集团变为由多个家族共同控制,原本较为明显的家族色彩日益淡化,财团的股权结构由单一家族持股转变为兼有法人持股结构[12]。例如,到1979年,摩根公司本身在摩根银行中仅占1.05%的股权;洛克菲勒家族虽仍是大通曼哈顿银行和埃克森石油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但已不能独占鳌头。

(4)私人垄断银行资本与国家政权直接紧密结合,形成不同类型有利于加强私人垄断银行资本统治的金融体系。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发展的条件下,国家政权与工业垄断资本结合的同时,又与银行垄断资本相结合。例如,日本的中央银行,其股本官方占55%,私人垄断银行占45%。私人垄断寡头是国家金融政策的主要决策人,垄断银行通过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便能将其“万能垄断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美国的国家银行领导成员大部分来自垄断银行和垄断公司。

(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资本输出的含义

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与利息,以及取得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金融资本的形成,金融寡头加强对国内的统治,而资本输出就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把垄断统治延伸到国外,加强对其他国家的人们进行剥削的一个重要手段。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正如列宁所说:“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13]

2.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具有必要性,这是因为:①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所谓“过剩”的资本,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垄断资本家集团或垄断组织通过垄断价格获得了高额的垄断利润,他们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资本,这些货币资本由于本部门垄断的形成而不利于继续扩大投资;同时,国内一切能够获得高额利润的部门投资场所大都被垄断了,新资本很难进入这些部门或行业。对于没有形成垄断的部门或行业,因为其利润较低,垄断资本是不愿投资于这些部门的。这样,在国内就出现了资本过剩,即相对于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利润的需求来说是过剩的资本。②资本投放最佳的场所是输出国外,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在那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资本稀缺,原材料和土地价格便宜,市场广阔,资本输出可获得高额的回报。③资本输出不仅能够带动商品的输出,垄断原料来源,而且还有利于金融资本或金融寡头在海外统治的建立和加强。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仅产生了资本输出的必要性,而且也具备了资本输出的可能性。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落后国家的商品输出和经济侵略,使这些国家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并被卷入世界市场。而且,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足且价格低廉,一些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港口也有所发展,为资本输出提供了基本条件;再加上发展到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本身金融业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交通通讯设备的现代化,都为资本输出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成为可能。

3.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实质

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形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借贷资本输出,它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将货币资本贷给外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这是一种间接投资;二是生产资本输出,即输出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矿山或银行等企业,这是一种直接对外投资(FDI)。但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前者是私人垄断资本家集团或垄断组织向外国贷款或直接投资;后者是输出国向外国的贷款或直接投资。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人们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4.战后当代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①资本输出的规模迅速扩大、结构发生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大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形成以生产资本为核心的资本国际化。②以借贷资本为主的国家资本输出成为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发达国家及国际金融机构通过“援助”、贷款等形式进行的国家资本输出,其终极目的是为牟取稳定的垄断利润和维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服务。③私人垄断资本输出难以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它必须借助国家的扶持,并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④资本输出的流向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主要流向殖民地和附属国,逐渐转为流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而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相互渗透的局面。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1.国际垄断同盟形成的必然性

国际垄断同盟是资本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它是金融资本在国内统治的基础上向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是紧密联系的。当垄断组织形成后,首先是瓜分国内市场,建立国内市场的统治,在此基础上,垄断组织为追求更高的利润,必然要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向外扩张,通过世界市场来加强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的统治。但在世界市场上,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不同的利益,因此,它们之间在世界市场上存在着既联合又争夺的复杂关系。各国在争夺国外的商品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有利的投资场所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如同国内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产生垄断一样,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几个强国的最大的垄断组织为避免竞争中的两败俱伤并获得更高的利润,会暂时妥协,通过签订各种国际性的协定或条约,划分世界市场范围,在经济上对世界进行瓜分,从而形成国际垄断同盟。

2.国际垄断同盟的目的与实质

私人垄断资本国际化和跨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根本特征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突破了国家的地域疆界,并且力图超越国家的管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增殖。而全球信息通讯网络和交通网络则为生产和资本的全球集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国际垄断同盟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而暂时结合起来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这种瓜分是通过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之间的协议实现的,但绝不是一次分割就完结,而是通过多次的、不断的分割来建立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协议的订立、瓜分的结果是以各国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当各国、各垄断组织的实力地位发生变化时,这种瓜分就会重新进行。这是因为:第一,资本主义各国之间、各垄断组织之间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这种从经济上对世界市场的瓜分也就会不断进行下去;第二,经济形势总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订立国际协议时的情况如果出现了不利于某些或某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时,也会通过重新订立协议来重新瓜分世界。因此,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实质上是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各垄断组织为获得高额利润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3.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新特点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也需要建立相应国际垄断组织。早期的国际垄断组织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等;而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则是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为主。

跨国公司取代国际卡特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实施全球一体化发展战略,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和交通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设置工厂、组建子公司,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在全球基础上实现生产、研发和营销的规模效益。全球协作分工体系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着世界上最高效的生产力,给资本带来了超额垄断利润。全球协作分工体系已经成为工业制造业的流行模式。此外,知识密集型的科研开发活动也有新的特征,跨国公司组建全球知识网络,实现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比如,诺基亚公司在14个国家设立了52个研发中心,通过交互式计算机联网,交流设计思想,协调工作进度,提高新技术的全球适应性。

同时,在竞争和信用这两个杠杆的作用下,国际垄断资本日渐形成。首先,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导致全球大小垄断资本之间或吞并或联合,从而使得资本更加高度集中。其次,在信用杠杆的作用下,金融资本高度发达。在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基础上,金融市场实现了全球化。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各国金融体系逐渐开放,高性能的信息通讯网络使资本在全球各个角落高速流动,随时寻找最大的收益。货币、股票、债券市场的全球化使全球资本市场日益整合在一起,跨国公司可以突破一国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低成本的资金。在跨国垄断阶段,私人垄断资本结合成更庞大的国际垄断资本,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日益交织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垄断同盟,并进而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

(五)垄断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

1.殖民体系的形成

垄断组织通过资本输出和建立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必然会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进一步从领土上瓜分世界,即抢占殖民地。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就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贩卖奴隶的同时,已经开始了殖民地的侵占活动,甚至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就有国家通过抢夺殖民地财富集中了大量的资金与物资,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到19世纪80年代,随着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出现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从1876到1914年,英、俄、法、德、美、日六个国家共占领了25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其中,英国所占领的殖民地的面积已经超过本土面积的110多倍,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从此,世界各国被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宗主国,它们统治着本国和殖民地,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处于有利地位;另一部分是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它们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和奴役之中,从而在世界上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2.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的作用

殖民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它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其次,它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最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最有利的投资场所;再次,它是维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加强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从殖民地掠夺走的巨额财富是资本主义国家积累、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它们维持垄断统治和经济实力的源泉。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领土第一次被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完毕,但“所谓完毕,并不是说不可能重新瓜分了——相反,重新瓜分是可能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而是说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殖民政策之下,我们这个行星上无主的土地都被霸占完了”[14]。正因为殖民地曾是垄断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直接关系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资本的根本利益,在世界领土第一次被瓜分完毕后,垄断资本主义大国又开始了对世界领土重新瓜分的斗争。原因在于瓜分世界领土是按照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对比来决定的,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各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发生新的变化,后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强大起来后,必然要同已呈衰落趋势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导致重新瓜分世界领土成为不可避免。重新瓜分世界与第一次瓜分世界略有不同,第一次瓜分世界是在“无主”的土地上进行,而重新瓜分世界则是对“有主”的土地进行分配。重新瓜分世界实际上是各国实力的重新较量,实力强大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战胜对手后,就可以将土地从战败国的手中转到战胜国的手中。所以,重新瓜分世界往往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而引起的。

3.战后殖民统治的新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旧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绝大多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实现独立,成为发展中国家。但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经济力量薄弱,难以完全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剥削。垄断资本主义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仍千方百计地妄图将发展中国家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继续成为它们的原料基地、投资场所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旧殖民体系已经瓦解的情况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主要利用经济手段,使发展中国家在财政经济上处于从属与依附于垄断资本的地位。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垄断资本的控制,还必须在政治独立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争取经济上的完全独立。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0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00页。

[3] 《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页。

[4] 《列宁选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4页。

[5] 《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2页。

[6] 《列宁选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5页。

[7]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51页。

[8] 《列宁选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2页。

[9] 创业利润是指股份公司创办人通过高价出卖股票所获得的发行股票的价格总额大于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的差额。

[10] 资本掺水是指股份公司在扩大、改组或合并企业时,通过高估资产的虚假手段,使发行的股票金额超过实际投入的资本金额。

[11] 《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2页。

[12] 法人持股是指公司资产和经营为两个以上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或社团所控制。

[13] 《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6页。

[14]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