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

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南亚国家与中国和中亚国家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关系以及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需求决定了其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文拟对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进行讨论。亚欧大陆是全球地缘政治的中心。“冷战”后,南亚地区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印度在美国全球地缘战略中的地位凸显。所有这些,均直接威胁着中国能源进口的安全。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能源的供应链暴露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能源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堪忧。建立安全、有效和长期的能源运输陆上走廊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陆上能源通道计划主要有北线、西线和西南线三条。西线涉及的国家包括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的阿富汗、土库曼斯坦等国家,西南线涉及的国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缅甸等国。由此可见,南亚国家与中国和中亚国家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关系以及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需求决定了其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文拟对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进行讨论。

一、南亚的特殊地缘政治对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亚欧大陆是全球地缘政治的中心。幅员辽阔的中国地跨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与亚欧大陆和亚太地区几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角色相邻。中国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它成为亚欧大陆东端、西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国家,同时又是当今世界地缘环境最为复杂而又相对不利的国家之一。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保证安全与发展,但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有21个国家与中国通过陆地或海洋相邻。这就决定了中国周边环境有许多不确定的复杂变数,使我国在战略上回旋余地较小,受牵制的因素较多。中亚地区地处连接欧亚大陆的战略结合部,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亚处于欧亚大陆外缘新月形地带的中间地带,扼守亚洲和大洋洲通向欧洲和非洲的水上交通要道,靠近波斯湾产油区,俯视着东西方重要的石油通道,其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冷战”后,南亚地区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印度在美国全球地缘战略中的地位凸显。从克林顿政府晚期美国就特别重视印巴两国在其地缘战略中的地位,并实施“印巴并重”的地缘战略,其目的是通过美印两国的战略合作来牵制中国和俄罗斯。[1]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审视,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是我国改善地缘环境、扩大战略回旋余地、加强内陆方向对外关系地缘支撑的重要举措。

当今地缘政治战略的制定和组成,已从单纯的军事与意识形态角度转变到以经济地理和经济利益为基础。谋求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全力发展经济、科技,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力争在21世纪初国际战略新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是世界各国外交战略的核心内容。如中国对南亚的外交战略,近年来中国巩固和发展了同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的友好关系,与印度的关系也进入全面合作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两国经贸关系近年有了较大的发展,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500亿美元,攀升至517.8亿美元。[2]更为重要的是,2007年我国以观察员国的身份出席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第14次峰会,并提出了中国发展与南盟的5点建议,表示愿意开展与南盟的交流,逐步扩大务实合作,包括与南盟建立扶贫合作机制、探讨建立中国-南盟减灾救灾合作定期会晤制度、交流减灾信息、加大人力资源合作、加强基础设施、经贸、能源领域合作等内容。[3]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特征是从海湾到里海,通过西伯利亚和北冰洋地区到俄罗斯远东、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形成一个“能源弧形”地带。这一区域集中了世界80%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拥有世界发展最强劲的经济和世界一半人口的亚洲国家有赖于该地带的能源供应。历史上作为欧美列强在亚洲和东非进行殖民活动水道的印度洋今天则成为能源“超级水道”,控制着进出海湾的门户,扼制着印度洋北部、波斯湾和中亚内陆的西南亚地区,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所以中东历来是美国传统的能源基地。而冷战结束后,尽管美国能源政策在逐渐推行多元化战略,但仍然摆脱不了对欧亚-印度洋地区陆海能源通道的依赖,逐渐将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作为21世纪的新的能源基地。美国的国家战略认为,要控制中东和中亚,首先必须控制南亚。[4]南亚在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战略中将发挥关键的作用。南亚是中东的侧翼和中亚的重要门户。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大国,地缘都非常突出。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重心,如利剑南插印度洋,逼视横穿印度洋的国际航线;巴基斯坦是中亚国家进入阿拉伯海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波斯湾的侧门。因此印巴两国便与大国利益特别是与大国的石油利益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在大国的全球战略中成了必争之地。控制了南亚的印度就掐住了亚太各国石油进口的咽喉,控制了巴基斯坦就控制了中亚石油进入波斯湾的出口。[5]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安全对于中国的意义十分重大。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能源的供应链暴露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堪忧。正如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马特维耶夫认为的,能源工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的关键所在根本不是资源问题本身,而是能源出口的交通运输问题。[6]我国运输能源的路线没有多少选择,掌握不了能源贸易的航线。中国除了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进口的油气可以从陆上运输外,其余全靠海上运输。而海上运输的路线也非常单一,85%以上要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一线,这条航线极易遭到封锁。[7]近年来,美国在东亚沿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构筑围堵中国的“锁链”,借阿富汗战争加紧向南亚和中亚渗透,并在马六甲海峡交通要道的新加坡设立军事港口;印度力图“有效控制”印度洋,并试图将其控制范围扩大到中国南海;日本也逐步将其军事触角伸到了马六甲海峡。此外,经由马六甲海峡的海运,也受到越来越猖獗的海盗活动的威胁。所有这些,均直接威胁着中国能源进口的安全。目前我国海军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加大了我国能源进口的风险。如遇特殊情况或因某种人为因素,这条海上运输线被切断,我国正常的能源进口将有被迫中断的危险。因此建立安全、有效和长期的能源运输陆上走廊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陆上能源通道计划主要有北线、西线和西南线三条。北线即中俄石油运输管线,可以使俄罗斯远东地区成为中国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来源。西线即中哈输油管线,一方面将从亚洲内陆开辟新的石油运输通道,可以有效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使中国的石油供给线更加安全,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开拓中亚和里海的新石油供给源,以减轻目前中国石油进口对中东的过度依赖。可以说,中亚地区也是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关键所在。[8]西南线,即通过印度洋,从缅甸进入云南,避免过分依附太平洋这一进口原油的通道。在这三条能源通道中,西线涉及的国家包括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的阿富汗、土库曼斯坦等国家,西南线涉及的国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缅甸等国。[9]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提出了中国伸向印度洋的三大战略出海通道,即云南—缅甸—印度洋方向、西藏亚东—孟加拉国—印度洋方向,新疆—巴基斯坦—印度洋方向。因此南亚国家对中国打通印度洋方向的出海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南亚国家与中国和中亚国家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关系以及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需求决定了其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国与南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地缘政治战略

(一)中印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

作为南亚地区的大国,印度在世界大国的力量平衡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美国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战略日益明确。中印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相近的立场,加之两国都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双方在21世纪加强合作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经济合作优先战略”是中国加强中印关系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中印关系的良性互动应首先在经贸领域找到共同点。[10]作为能源消费日益增长的大国,印度在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全方位的能源外交是中国与印度两国外交工作的重点,特别是与海湾国家、伊朗和俄罗斯的关系。中印能源合作除了在经济上共同迎接“亚洲溢价”的挑战外,两国还有地缘政治战略上的考虑。

当前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建设的“三线计划”中的两条线必须经过巴基斯坦,它自然担心老对手巴基斯坦将从中作梗,这使得印度想从中国那里得到能源保障。印度媒体指出中国的加入将会确保管道的安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印能源合作将会为保证印度能源引进增加安全系数。印度学术界认为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知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其具体计划是建设一条经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的欧亚—印度洋能源走廊。从地缘上说,任何不经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从欧亚到达印度的油气管线通道都必须经过中国的新疆并跨越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才能到达印度。除了这一技术因素以外,这种管线通道还面临更大的政治障碍,即必须经过中印尚存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尽管如此,两国出于长远的能源战略利益需要,也会选择在该地区的能源合作。

印度学者Rajiv Sikri详细分析了建设一条经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的欧亚—印度洋能源走廊计划。中国与巴基斯坦正在商讨建设一条经巴基斯坦到中国的油气走廊。印度则提出建设一条类似的石油走廊,而且该走廊更安全,技术上更可行,使中国与印度两国更能相互依赖,即中国依赖印度获得中东的石油,印度依赖中国获得中亚的天然气。这条从欧亚国家到印度洋的北南能源走廊将促进中印的能源合作,彼此都能从欧亚国家获得所需的能源,确保欧亚能源不仅为西方国家所有,还能为中印所利用。只要双方迅速地展开密切的合作,定能惠及两国。一方面,通过新疆和西藏的油气管道可以使中国收取可观的过境费用,管道的投资会为新疆和西藏西部创造较多的就业计划,刺激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解决新疆的“东突”分裂主义问题。也可以将新疆纳入中印缅孟次区域合作。另一方面,对印度来说,走廊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和喜马谐尔邦的经济发展,最终有助于解决与巴基斯坦的查莫-克什米尔争端。印度认为,鉴于印度与巴基斯坦已经同意在争议的查莫-克什米尔地区修建公路并积极讨论修建从伊朗经巴基斯坦到印度的管线,因此中印两国没有理由不考虑修建经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山的欧亚—印度洋能源走廊计划。计划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管线所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巩固中印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两国的互信。如果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关系,也将促进中印巴三边关系的战略平衡,其基础是巴基斯坦依靠经印度的管线,而印度依赖经巴基斯坦的伊—巴—印管线或土—阿—巴—印管线。如果这一走廊计划能顺利实施,也有助于解决中印之间的边界争端

(二)中巴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

巴基斯坦在经济上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主要是将可以作为中国的重要能源通道。从地缘政治角度和能源战略上看,巴基斯坦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巴基斯坦西邻中东,北接中亚,东壤印度和中国,再往东北稍远即俄罗斯和日本,其能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中亚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里海及周边区域成为“第二个中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关于里海油气资源的输出,先后出现了数种大型管线方案。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筹划铺设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到达巴基斯坦的天然气管线,通过卡拉奇把土耳其丰富的天然气输送到印度洋,但至今未能实现。印度天然气管道的“三线计划”中的两条要通过巴基斯坦。其他的跨国管线线路也多经过巴基斯坦境内。近年来,巴基斯坦出于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考虑提出了“管线外交”和“能源走廊”计划,并积极寻求外国支持发展核能,其目的除为自己的能源所需寻求出路外,还在于突显其国际地位,在国际政治关系特别是在处理与欧美和印度的关系上增加更多的谈判筹码。[11]

1.“管线”外交

(1)伊—巴—印管线。

伊—巴—印天然气管道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酝酿筹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气管道,三国都能从中获取经济、政治甚至军事战略上的利益。过去由于印对巴存有戒心,担心这条管道建成后存在安全隐患,一直迟疑不定。2003年后印、巴关系改善,由于两国特别是印度对天然气的需求迫在眉睫,且这条管线对印、巴来说比计划中的任何一条管线都要经济和便捷,因此这一项目被重新摆上案头,双方都不遗余力地加紧展开外交活动。印度还欲通过让国际金融机构融资并担保,甚至想让该输气管道延至中国来加大输气安全保障。

从地缘政治战略角度来看,伊—巴—印管线的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它可以在未来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提供充足的能源供应。巴基斯坦从该项目不仅能获得天然气所需,还可收取很高的“过境费”。伊朗也可以借此获取较大经济利益。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伊朗的油气资源还不能顺利打入欧洲市场,所以伊—巴—印管线的建设将帮助伊朗将天然气输送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以获得急需的外汇收入。其次,在政治上,管线的建设能突显巴基斯坦的能源战略位置,增加与印度政治谈判的筹码,从而可以极大促进印巴两国建立信任机制,有利于两国关系得到根本改善。伊朗也可获得政治上的利益,即削弱美国制裁和孤立伊朗的外交政策。同时,由于伊朗作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观察员,而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因此管线的建设将为南盟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合作奠定进一步的基础。对俄罗斯来说,伊—巴—印管道的建设也使俄罗斯在欧洲失去伊朗这样一个能源竞争者,所以愿意在资金和技术上对此提供支持。

美国出于军事和能源战略上的考虑反对建设该条管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努力使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通过土耳其和地中海向西输送,而不是向南通过伊朗输送。伊—巴—印天然气管道不仅可能增加伊朗在中东、中亚的地位,也可能使里海地区的石油向东南出口,这都与美国利益相抵触。

但印、巴面临的严峻的能源安全危机使得其不得不顶压而上。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更是表示,巴基斯坦所做的涉及国家利益,如有人阻止我们就应给我们相应的补偿。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也多次说过,即使印度退出巴基斯坦也要建伊—巴管线解决未来能源所需。

(2)土—阿—巴—印管线。

由于印、巴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对伊—巴—印输气管道持反对意见,且该管线又通过地理和人文安全环境十分复杂的巴俾路支省,变数很大,巴基斯坦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也在加紧进行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天然气管道项目谈判。这条管线距巴基斯坦较近,沿途道路较为平坦,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土—阿—巴跨国输气管线项目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筹划,因阿富汗战争和对土库曼斯坦供气能力的质疑一直未上马。随着印、巴关系的改善以及两国对能源的迫切需求,土、阿、巴重新将该项目提到议事日程,并将印度纳入进来,将印度作为该条管线的终点。

但是印度对此管线计划心存疑虑,认为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资源的稳定性充满变数,受到俄罗斯的钳制,同时管线要穿越战乱不断的阿富汗和巴阿边境地区风险太大。尽管如此,印度还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参加此计划的讨论。因为,如果印度不参与此管线计划,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将通过油气管道、公路、铁路等在经济、政治和战略上谋取与土库曼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国家的利益优势,从而成为美国在中亚和南亚的重要伙伴,极大提升巴基斯坦的战略和经济实力,不利于巴印建立持久和平的关系。虽然印度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稳定的阿富汗,但如果阿富汗成为巴基斯坦的经济附属物,是印度断不能接受的,因此印度必须加入到计划中的此管线建设才符合印度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

土—阿—巴—印管线与上述的伊—巴—印管线相比,印度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该管线只涉及一个中转国,从地缘政治上说,伊朗与阿富汗一样重要,而且巴基斯坦在伊—巴—印管线达成协议之前不会让印度插手土—阿—巴—印管线。与此同时,为分散风险,印度也在积极考虑上述两条管线之外的选择,即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直接的能源合作。

2.“走廊”外交

近年来,为在国际舞台不断凸显自己独特的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地位,拓展经济空间,巴基斯坦在继提出管线外交之后,又提出了能源走廊外交。能源走廊外交的依据是:巴基斯坦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并不丰富,但西面与伊朗、阿联酋、巴林、沙特、土库曼斯坦等原油输出国相接近,而它的东面则是世界最大的3个石油进口国: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占据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即任何一条自西亚到南亚和东亚的油气传输通道必经巴基斯坦。而位于巴基斯坦南部俾路支省的瓜达尔港紧邻霍尔木兹海峡,因此该港口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穆沙拉夫总统2006年2月底访华时提出巴基斯坦有成为中国“能源走廊”的设想,即利用巴基斯坦毗邻阿拉伯海的瓜达尔港作为入海口,将西亚或非洲的油气通过陆路输送到新疆后转入中国内陆。具体路径是由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通往新疆红其拉甫山口,以管线或陆路运输输送油气。巴基斯坦还设想,如果油气暂时运不出去,就让瓜达尔港成为中国的储油仓库,这样就可以带动贫穷的俾路支省和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12]

在印度洋拥有一个类似瓜达尔港的深水港,曾是苏联的梦想。但随着入侵阿富汗的失败,这个梦想化为泡影。目前,瓜达尔港将是中国能源全球布局的重要棋子。如果巴基斯坦“能源走廊”的设想能够实现,从中东输往中国的油气通道将不受制于印度,有助于中国尽早突破可能出现的“马六甲困局”。

瓜达尔港口是集港口、公路、铁路和航空设施为一体的网络设施,其主要功能可以帮助巴基斯坦和印度改善政治经济关系,也能帮助其获得中亚和中东的能源资源,并对石油产品的生产、冶炼和销售产生影响。在2007年3月20日的竣工仪式上,巴基斯坦对利用瓜达尔港作为中东能源中转站的战略意图表露无遗。穆沙拉夫总统指出,港口的竣工为中亚、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在内的国家打开了重要的贸易走廊。[13]实际上,对巴基斯坦来说,港口的建成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有军事意义。在经济上,港口的建设已经使昔日只有5000人的小渔村变成了今日人口达12.5万人的现代化、全天候的深水海港,可以为大型油轮提供中转服务,其计划将陆海空三位一体的设施扩展至邻近各省,并拟在此修建液化天然气储藏终端、钢铁厂、汽车装配厂、水泥厂和石化冶炼厂等。在军事上,瓜达尔港口位于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卡拉奇以西650公里,为巴基斯坦海军提供了一个急需的备用战略军港,因为此前巴基斯坦海军常被强大的印度海军钳制在卡拉奇军港。印度认为,毫无疑问,正是中巴两国之间密切的战略利益关系才促成了该港口的快速建成。[14]

对印度来说,瓜达尔港口的建成引起了印度的战略忧虑。首先,瓜达尔港口打乱了印度海军的战略部署。为使巴基斯坦的海军防御多样化和纵深化,巴基斯坦还拟修建多个海港(其中有两个在瓜达尔港口所在的俾路支省),表明巴基斯坦进一步加大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的战略意图。其次,瓜达尔港公路、铁路和管道网络的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巴基斯坦对阿富汗和中亚国家的影响力,使1985年成立的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伊朗三国经济合作组织扩大到目前的10个成员国(全部为伊斯兰国家)。最后,印度无疑将瓜达尔港口视为中国从东、北、西三面围堵印度链条的一环。印度认为,瓜达尔港口将极大加强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经济军事关系。[15]

很显然,对于中印两个需要能源的大国来说,开展能源合作是比恶性竞争更为理性的选择。而通过“管线外交”和“走廊外交”构建巴基斯坦的“能源走廊”战略,将会更有力地推进中印在整个中东和中亚地区的能源平衡,乃至政治平衡。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将有助于两国改善关系。如果巴基斯坦从传统地缘政治角度出发遏制印度对中亚能源的通道,继续主宰阿富汗,巴基斯坦也可能被国际社会所边缘化,最终背上战乱和宗教冲突不断的阿富汗的沉重包袱。

(三)中孟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

孟加拉国的地缘战略位置特殊,东西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面与缅甸接壤,南面濒临孟加拉湾。孟加拉国是伊斯兰国家,重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中国重视孟加拉国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储藏量高达20万亿立方米。孟加拉与缅甸接壤,这使得这些天然气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国。孟加拉国还授予中国开发自己的天然气田的权利。与此同时,孟加拉已向中国开放全球最大、品质最好的沥青煤矿之一。中国也将帮助孟加拉用核能发电。

孟加拉国对印度而言具有特殊性,历史上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孟加拉国和印度东北部地区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与印度有亲近性。印度与孟加拉国在“孟加拉湾多领域技术经济合作机制”框架内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对印度来说,由于在孟加拉湾发现大量天然气,孟加拉国对印度的重要性显著下降。几年前,印度曾建议修建从缅甸经孟加拉国到印度的油气管道计划遭到孟加拉国的反对,导致印度现在考虑修建不经过孟加拉国而直接从缅甸经其动荡的东北部地区的油气管道计划。由于孟加拉国的油气资源无法与印度市场相连,许多世界著名油气公司已经宣布放弃其在孟加拉国的油气开采计划。但是印孟关系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孟加拉国是通向印度动荡的东北部各邦的入口。印度与孟加拉国对东北部阿萨姆邦的争夺是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根源。阿萨姆邦的穆斯林目前约占该邦总人口的30%,印度官员,特别是印度人民党领导人阿德瓦尼担心,阿萨姆邦会成为继查谟-克什米尔邦之后印度的第二个穆斯林占多数的邦。

因此,从能源地缘政治战略来看,中国与孟加拉国的能源合作要受到与印度和缅甸关系的制约与影响。尽管如此,孟中印缅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为四国开展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创造了条件。孟中印缅区域地处东亚、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联结地带,地缘位置优越,推进四国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创造和平与发展的地区国际环境。对中国来说,可以将孟加拉国的能源合作作为与缅甸和印度能源合作的桥梁。缅甸是中印战略矛盾的一个代表性问题。缅甸是中国进入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门户。中国海外能源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选择加强与资源丰富的缅甸的能源合作,构建伊洛瓦底走廊,修建公路、河道、铁路和能源运输线,将缅甸港口与云南连接。中缅石油管道的建成将强化中国的能源安全,帮助减轻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同时管道的建设对我国大西南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与缅甸的这种联系对印度构成了战略压力。印度与缅甸拥有漫长的陆上与海上边界,缅甸是印度通向东南亚和东亚的门户,在地缘政治战略上对印度的“东向政策”尤为关键。虽然1988年以来印度对缅甸实行制裁政策,但后来由于担心中国与缅甸走得太近,才开始加强与缅甸的关系,并于2000年放弃对缅甸的制裁政策,同意承建缅甸通往印度的铁路工程,现在又拟建设始于缅甸若开邦首府实兑、经孟加拉陆地境内到印度加尔各答的天然气管道。由此可以看出,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互邻的印缅关系是印度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缅甸有印度的地缘利益,印度不会让中国在缅甸独大。对中印来说,最好的和平竞争方法就是坚持20世纪50年代中印缅三国共同创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维护印度洋海上能源通道的安全。

(四)中斯能源合作的地缘政治战略

斯里兰卡地处印度洋中枢,把守着印度洋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石油运输通道,西北与印度半岛隔保克海峡相望,从地缘政治看,斯里兰卡对孟加拉湾和北印度洋都有着很强的控制能力,还能对印度海军进行有效牵制。对中国来说,斯里兰卡是中国能源供应经过印度洋区域的关键节点,位于斯里兰卡东南岸的汉班托塔港口距离举世最繁忙航道之一仅16公里。所以中国一直把斯里兰卡放在与孟加拉国、尼泊尔和缅甸等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发展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中国正在不断加大对斯里兰卡的投资。中国参与了斯里兰卡的石油开发,并向位于汉班托塔的新港口和仓库建设提供援助。根据中斯两国的协议,建设的汉班托塔港口实际为“汉班托塔开发区”,包括了集装箱港口、船只燃料补给系统、炼油厂和机场等设施,预计耗资约10亿美元。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斯里兰卡的经济援助。2007年中国对斯援助增加了5倍,达到近10亿美元,超过了斯里兰卡昔日最大的经济援助国日本,成为对斯经援最多的国家,而美国同期经援为740万美元,英国为125万英镑(约合186万美元)。[16]

“冷战”期间,印度对斯里兰卡奉行地缘战略均衡政策,试图消除美国对斯里兰卡的战略影响,表现在1987年与斯里兰卡签订《印斯协议》,迫使斯里兰卡废除与美国签订的亭科马里港口合同,拆除“美国之音”的广播设施。“冷战”结束后,印度在斯里兰卡的战略从地缘均衡战略转移到务实的安全战略,一是重视斯里兰卡国内的和平和稳定,二是确保印度与斯里兰卡之间印度洋的海上安全,三是关注中国和巴基斯坦在斯里兰卡的影响。特别是中国与斯里兰卡正常的包括能源合作和港口建设在内的经济合作被很多美国和印度军方媒体人士肆意歪曲。美国《洛杉矶时报》2008年8月30日发表《印度洋最新的大堵局》一文[17],再次拿中国帮助斯里兰卡修建汉班托塔港口一事刺激印度,称中国这样做是在与印度争夺对印度洋的影响力。由于印度一直把印度洋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会引起印度一些人的担忧。印度军方和部分媒体认为,汉班托塔港口是中国围堵印度的“珍珠链”战略的一部分。在这个战略下,中国也正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孟加拉的吉达港和缅甸的实兑港建造港口据点。[18]但是也有部分印度媒体认为汉班托塔港口不具有很大战略价值;相反,由印度帮助斯里兰卡在其东北沿海建设的亭科马里港口的战略意义要大得多。因此尽管汉班托塔港口让中国在斯里兰卡获得了一个立脚点,但并不等于印度在斯里兰卡的作用被削弱。斯里兰卡与印度的地缘位置、种族纽带不会因为与其他几个国家的几个项目和协议就被侵蚀掉。对印度来说,要求斯里兰卡来拒绝中国的经济援助和能源合作合同是不切实际的。[19]因此印度应当继续坚持“政治让位于经济”的策略,加强与斯里兰卡在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经济合作。

(五)中尼能源合作的地缘政治战略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倚中国西藏,东、南、西面与印度接壤。它与印度的边境线长达1800多公里。可以说是地缘政治决定了尼泊尔与印度的关系——它或多或少受到印度的影响,与其在各方面有着更便利的往来,多数贸易都必须经过南部德赖平原与印度或通过印度与第三国进行。在能源领域,虽然印度同意尼泊尔经过印度从第三国进口石油产品,但印度目前仍是尼泊尔唯一的石油供应国。正因为只有一条油路,印度经常利用能源地缘政治战略优势,断其“油路”,以向尼政府施加外交影响。[20]因此,尼政府开始考虑从印度进口石油的替代路线。中国位于尼泊尔北边,中国西藏与尼泊尔的边境线长达1400多公里。尽管喜马拉雅山构成了双方往来的天然屏障,但尼泊尔长期以来都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平等的关系,同时也确保了本国的利益和独立。尽管有超过40个边境口岸与中国西藏相连,但目前只有一条国际贸易运输通道,即加德满都—樟木—拉萨通道。另一条通过我国吉隆口岸的通道尚在建设中。目前各方对尼印中贸易通道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尼政府选定了8条陆路通道。尼泊尔前总理普拉昌达明确表示要通过自力更生解决尼泊尔的能源问题,希望中国公司积极参与尼泊尔南部平原的石油勘探。尼方甚至还表示有意通过参加上海合作组织获得组织成员的能源。[21]

从地缘政治战略看,中尼印建设南亚贸易通道对推动三国经贸合作具有积极意义。我国与南亚的贸易往来主要通过海运进行。在未来一些年,海运仍将是主要贸易通道。但在充分发挥海运通道作用的同时,还应积极发挥陆路运输通道的优势。尼泊尔可以为构筑更加畅通的中国-南亚贸易通道纽带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积极促进和发展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符合我国坚持奉行的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睦邻友好政策。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建设,还将为带动西部欠发达省份,尤其是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机遇。对印度来说,尼泊尔的石油需求和巨大的水能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印度可考虑与尼泊尔开展水能合作,由印度出资帮助尼泊尔修建水电站,发电量一部分供尼泊尔自用,一部分出口到印度。亚行对打通南亚陆路通道,建立尼印中贸易大通道亦持积极态度。2005年6月,亚行完成了一份题为《以旅游、贸易、工业及农业为中心实现尼泊尔南北公路连同的战略途径》的调查报告。亚行认为,由于尼泊尔经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其对外贸易在GDP中占50%),如果尼泊尔能够完成并提供可行的南北通道,就可以在中印贸易往来中扮演“中间国”的角色。这对带动尼泊尔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结论

结合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和我国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缘位置,有关我国与南亚能源合作的战略可以作以下方面的考虑:一是积极寻求合理可行的海上运输线路的替代方案,加强同南亚等地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以实现石油运输方式及运输路线的多元化,使得运输风险因素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二是处理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时,我们要注意平衡双方的关系。如果中国偏袒印度,可能导致巴基斯坦的不满,从而有可能助长更多极端分子支持分裂主义,影响西部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而偏向巴基斯坦可能引起印度的戒心,从而间接促成印度进一步迎合西方国家的战略图谋的局面,进而危及到我国西藏地区的稳定。因此,中国要慎重处理对南亚的政策,避免对印巴两国战略的失衡。三是与中亚地区在加强石油贸易关系的同时,完成石油管道的陆路建设,就可以使中国摆脱为控制太平洋石油运输线而产生的冲突,以超脱姿态处理存在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双边或多边矛盾。因此,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我国与周边国家间得天独厚的地缘互补优势,加强双方之间政治、经贸以及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缓解或化解我国西部的地缘安全压力。

【注释】

[1]高德胜:《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与西部地缘安全》,《阴山月刊》,2004年第17卷第3期。

[2]《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年度报告》,海关统计资讯网,http://www.chinacustomsstat.com。

[3]叶海林:《南盟峰会:中国“投石问路”多边外交迈出重要一步》,《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4月20日。

[4]K.西罗耶什金:《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问题和前景》,http://www.analitika.org/article.php?story=20061218232229163&query=%25D8%25CE%25D1。

[5]Rajiv Sikri,“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Security and Implications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gpore,2008.

[6]B.A.马特维耶夫:《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以发展的名义互动——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前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2006年版,第24页。

[7]吴磊:《关于中国-中东能源关系发展的若干思考》,《阿拉伯世界》,2007年第1期。

[8]B.库里克、M.基拉连科:《俄罗斯-中国2050:小亚细亚战略》,莫斯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185页。

[9]Sascha Muller⁃Kraenner,“China’s and India’s Emerging Energy Foreign Policy”,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2008,p.13.

[10]Sascha Muller⁃Kraenner,“China’s and India’s Emerging Energy Foreign Policy”,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2008,pp.8-9.

[11]Robert G,Wirsing,“Baloch Nationalism and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Resources:the Changing Context of Separatism in Pakistan”,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India,April 2008.

[12]刘卫国:《巴基斯坦中长期能源规划、能源外交及我对策建议》,中国驻卡拉齐总领事馆经商室,2006年8月14日。

[13]“President Musharraf’s Address at the Inauguration of Gwadar Deep Seaport”,http://www.presidentofpakistan.gov/pk/FilesSpeeches/Addresses,accessed on April 2,2007.

[14]Tarique Niazi,“Gwadar:China’s Naval Outpost on the Indian Ocean”,Association for Asian Research,February 28,2005;available at http://www.asianresearch.org/articles/2528.html.

[15]Syed Fazl⁃e⁃Haider,“China Rises to Pakistan’s Defense”,Asia Times Online,July 11,2007,http://www.atimes.com/atimes/South_Asia/IG11Df02.html.

[16]王石、钟玉华:《印度对中国与斯里兰卡合作很不安》,《环球时报》,2009年4月27日。

[17]Associated Press,“The Latest‘Great Game’Invoves Indian Ocean”,Los Angeles,August 31,2008.

[18]Col.R.Hariharan,“China’s Influence in India’s Neighbourhood”,Trans Current,August 1,2008.

[19]Brian Orland,“India’s Sri Lanka Policy⁃Towards Economic Engagement”,Institute of Peace and Conflict Sudies,April 2008,New Dehli,India,pp.8-9.

[20]Sujit Mainali,“Changing Sino⁃India Relation and Nepal”,Telegraph Nepal,March 13,2009.

[21]章建华、陈乔炎:《尼泊尔发生石油荒向中国求援,希望帮助开发油田》,《国际先驱论坛报》,2007年5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